對古代選宮女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代宮女經(jīng)過重重挑選“榮幸”進宮之后,她們基本都以能得到皇帝的寵幸為榮,但這樣的愿望卻并不是全能得到滿足的。一般的宮女“僥幸”被皇帝寵幸后,多數(shù)都能得到某種封號,例如昭儀、婕妤、才人、妃嬪等,開始多數(shù)都是比較低的,后面如果能多次得到皇帝寵幸,地位會逐漸提高,不能的話,那就比較慘了。
宮女地位提高后,可按不同級別享受相應的待遇,如《漢書·外戚傳》說:“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視上卿,比列侯……”宮女們?yōu)榱诉_到向上爬的目的,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吸引君王的注意?!赌印ぜ鎼邸分芯陀小俺鯋奂氀僦卸囵I死”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最初說的是春秋時的楚靈王因為喜歡男子具有纖細腰身,造成眾大臣怕失寵,各個節(jié)食束腰以保證自己的腰身纖細,最后甚至有人因此餓得頭暈眼花,扶墻而走。皇帝的喜好,對一班有理性的男大臣影響都這么大,可想而知,如果君王對后宮女子有類似偏好,那些感性的少女會追逐到什么程度。這一點從羊車望幸的角度就可見一斑了!
雖然進宮的少女,都希望得到皇帝的寵信,并想盡辦法吸引皇帝的注意,但能受到皇帝寵幸的宮女畢竟還是少數(shù),有些幸運的宮女,即使今天皇帝的一時半刻得到了皇帝的寵幸,卻無法保證日后還能得到與皇帝交流的機會,這種巨大的不安全感時時刻刻都困擾著這些皇宮中的每一個女人。
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使一段時間得寵,但不確定何時就會莫名其妙地失寵,因為在多數(shù)皇帝眼中,皇宮中的女人基本都是他的私人財產(chǎn),很多時候她們只被皇帝當做泄欲的工具,怎么可能只專注于其中的某一個呢?
皇帝吐故納新的過程正是后宮女人由得寵到失寵的過程,至于這會給失寵者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皇帝們是不管的,說實話,他們也根本沒有精力去管,正經(jīng)的、不正經(jīng)的事他們都永遠也處理不完。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有詩嘆官女是“得寵憂移失寵愁”;王昌齡也寫過一組著名的《長信秋詞》,其中一首說:“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這首宮怨詩用深婉含蓄的筆觸,寫出了失寵者的寂寞與空虛之感,詩人將后宮女子得寵時的喜悅與眼下失寵后的冷遇進行了對照,不覺便產(chǎn)生一種悲哀與苦悶之感。皇帝看待后宮女子就像看待自己的一件衣服一樣,穿過用過的便會被其毫不在乎地隨手扔掉,這給眾多受過寵幸的宮女留下了一輩子的悲哀。
除了受過寵幸的宮女多數(shù)都遭遇冷落,還有更多宮女則從來都未得到過皇帝的寵幸,她們在寂寞中不斷消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拔闯锌譂梢患页?,乍到宮中憶外頭?!碑敵鯙榱讼M玫礁叩你裤剑簧賹m女及其家人更希望能入選宮中,在未進宮時都為是否能順利入選而發(fā)愁,可哪成想好不容易被選進宮后,宮女卻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家人及從前的一切,陪伴自己的唯有凄涼的歲月。怪不得詩中的這位宮女要回憶起過去在外面時的生活。
除了要爭寵和飽受寂寞之苦,宮女們在后宮中還要時時提心吊膽地小心度日,提防各種隨時可能臨頭的危險,且不說皇帝的淫威、后妃的妒忌,光是宮女內(nèi)部之間的互相傾軋就令她們難得安寧了。宮女之間時常發(fā)生爭妍取寵的勾心斗角或爭風吃醋事件,為此丟命的不在少數(shù)。
中唐詩人王建的《官詞》中就說:“往來舊院不堪修,教近宣徽別赴樓。聞有美人新進入,六官未見一時愁。”言語間道出了妃嬪與宮女們怕新人爭寵的微妙心理,宮中的女人們聽說宣徽院房太破舊,要在附近的地方另蓋一座新樓,她們的心頭立即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憂愁感,再加上那些關(guān)于有美人將要進宮的傳聞,更使她們愁緒滿懷,原因很簡單,新人的加入必然使她們更難以得到皇帝寵幸的機會。這從側(cè)面反映出,皇帝的喜新厭舊與宮中女人們的榮辱無常,可這在深宮中不是早已成為家常便飯了嗎?
其實,造成古代宮女這種進宮之前愁,進宮之后更愁的根源就在于古代無限制的皇權(quán),在于掌握這種權(quán)力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6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張中是什么人比劉伯溫還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