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王恢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元光二年)的一天,雁門關內(nèi)的多處堡寨火光沖天,尸體狼藉。
少時,一隊匈奴騎兵馱著搶來的東西和民女沖出關外,呼嘯而去。
附近山坡上立著一人一馬。騎者衣著光鮮,望著匈奴遠去的方向,目中直欲噴出火來。他叫聶壹,是漢帝國北境馬邑的一個商人。
匈奴搶劫漢朝人,聶壹見得多了,常為此事憤懣。他回去后,有人建議道:“聽說大行令王恢對匈奴態(tài)度強硬,先生何不找他商議?!?/p>
于是聶壹拜見了王恢。兩個志同道合之人相見恨晚。
聶壹把自己的心事說了。王恢嘆氣道:“我漢軍人數(shù)雖眾,但邊境線漫長,力量不免分散。匈奴馬快,一夜可行三百里,突襲防不勝防。待我集結(jié)兵力出戰(zhàn),他們早已無影無蹤,實在難以對付?!?/p>
聶壹道:“匈奴貪利,又鄙視我大漢軍隊。我有一計,可誘使軍臣單于來攻。我漢軍只需布下口袋陣。待匈奴騎兵進入陣中,四面合圍。軍臣單于必為我軍所俘?!?/p>
王恢聽了聶壹的計策,大笑道:“此計若成,你我當立不世奇功,青史留名矣?!?/p>
聶壹卻淡淡道:“我只希望能消滅匈奴,讓邊境百姓安居樂業(yè),免遭殺掠?!?/p>
王恢贊道:“先生此心可嘉!我定將此計獻于皇上,建議出擊匈奴。請等我的好消息。”
漢武帝收到王恢的奏報,連連點頭。漢朝建國之初,由于多年戰(zhàn)亂,國力貧弱。連高祖劉邦的車駕都湊不齊四匹毛色相同的馬?!鞍椎侵畤备亲対h朝見識了匈奴鐵騎的強大。從此,漢朝人談匈色變,不得不與匈奴和親。
漢武帝深以為恥。經(jīng)過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漢朝國力日漸強盛。普通人家出門都可以騎馬。甚至騎母馬者都會被人嘲笑。倉庫中的糧食,陳的還沒吃完,新的又倒進去,最底下的都發(fā)霉了。府庫里堆放的錢財年深日久,穿錢的繩子都斷了。
這些就是國力。漢武帝決意反擊匈奴,一雪前恥,著手解決漢帝國的邊患。
可是,朝中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占上風。竇太后在世時,和王皇后都認為漢武帝太年輕氣盛。就在一年前,漢武帝稍微表示了一下對和親的不滿,就被朝堂上主和派的聲音淹沒,只有有王恢站出來支持。于是和親只得繼續(xù)。
這次,王恢的奏章激起了漢武帝的雄心壯志,當下召集眾大臣商議出兵。
韓安國首先發(fā)言:“ 茫茫大漠,我軍勞師遠征卻難以找到匈奴主力。就算找到了,我軍乃強弩之末,匈奴人以逸待勞,我軍必敗。
王恢道:“大人所慮,不過是找不到匈奴主力。我有主意可使軍臣單于自投羅網(wǎng)?!碑斚聦⒆约汉吐櫼忌套h的計策詳細說了。
但韓安國老成持重,還是覺得風險太大。便道:“高祖身經(jīng)百戰(zhàn),文有張良,武有韓信,還受白登之辱。文景二帝更是不敢輕啟戰(zhàn)端?!?/p>
這是拿先皇來壓漢武帝了。漢武帝性子剛強,強壓心頭怒火,說道:“我們剛和匈奴和親,軍臣單于定不會料到我們有此一招。我看此計可行?!?/p>
眾朝臣察言觀色,不敢再爭辯。馬邑之戰(zhàn)就在漢武帝的堅持下議定了。
第一步,漢武帝先派聶壹假意逃亡至匈奴,引誘軍臣單于來攻馬邑。
第二步,漢武帝調(diào)遣重兵30萬,任韓安國為主帥,會同李廣、公孫賀,帶領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王恢和李息率3萬余人出代郡,切斷匈奴的后路。
作戰(zhàn)計劃貌似天衣無縫,只等聶壹誘敵成功。
這年農(nóng)歷六月,聶壹見到軍臣單于,獻計道:“我手下有幾百號人,可以殺了馬邑縣令,舉城投降,大王只需在外接應,馬邑城中財物唾手可得?!?/p>
匈奴一向看重漢朝的財貨。軍臣單于頓時垂涎欲滴,欣然同意了聶壹的計劃,親自率領10萬大軍,在武州塞集結(jié)。一旦聶壹起事成功,便去接應。
聶壹回去后和馬邑縣令商議,把一個死囚的腦袋掛在城門樓上,冒充縣令。匈奴探子信以為真,趕緊回去報告。
軍臣單于大喜,率軍直奔馬邑。一路上探子歸報,前方并未發(fā)現(xiàn)漢軍。
行軍到離馬邑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發(fā)現(xiàn)路邊有成群的牛羊吃草,卻無人放牧。軍臣單于老奸巨猾,疑心大起。便派人打下漢軍一處邊防哨所,抓了個雁門尉史審問。
尉史很害怕,哆哆嗦嗦將漢軍的計劃和盤托出。
軍臣單于聽了大吃一驚,說道:“我本來就覺得不對勁”。又指著嚇破膽的尉史說:“如果不是此人,我就中了漢天子的詭計了。他是老天派來幫我的。”于是封尉史為“天王”,立即撤軍。
韓安國等將領空等一場,得知匈奴已經(jīng)跑了。率部追到邊塞,連人影都沒見到。
王恢所部正從代郡以北進軍,意圖襲擊匈奴的輜重部隊??伤l(fā)現(xiàn)匈奴大軍全身而退,變成了正面對敵,以3萬對10萬。王恢不敢追擊,也撤兵了。
其實軍臣單于猶如驚弓之鳥,生怕跑得不快。此時王恢若出戰(zhàn),軍臣單于必不敢戀戰(zhàn)。雖然不能殲滅匈奴大軍,至少會斬獲頗豐。
王恢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這也說明當時漢軍對于匈奴普遍畏懼。如果換做李廣帶這三萬人,肯定會追擊匈奴。
一場精心策劃、聲勢浩大的馬邑伏擊戰(zhàn)就這樣草草收場。
漢武帝大怒,拒不接見前方歸來的將領。歸罪于首倡開戰(zhàn)、卻又臨陣退縮的王恢,將他送交廷尉。廷尉判處王恢死刑。
王恢害怕,便拿出大批黃金賄賂漢武帝的舅舅、時任宰相的田蚡,讓他替自己說情。
漢武帝卻說:“馬邑之戰(zhàn)是王恢提議發(fā)起的。因他一番話才出動幾十萬大軍。單于跑了沒辦法,如果王恢敢于出擊,定然有所斬獲,也好堵堵主和派的嘴。如果不殺他,如何向天下人交代,以后和匈奴作戰(zhàn)又如何讓三軍用命? ”
王恢聽到漢武帝這樣說,只好在牢里自殺了。
從此以后,朝中再無人敢言和,帶兵主將也輕易不敢言退。
馬邑之戰(zhàn)雖然無功而返,但它標志著漢朝對匈奴的政策由戰(zhàn)略防御轉(zhuǎn)變?yōu)閼?zhàn)略進攻,由此拉開了漢帝國反擊匈奴的大幕。
漢帝國出擊匈奴是在國力絕對優(yōu)于匈奴的前提下進行的。即便如此,也打得很艱難。一代鐵血皇帝漢武帝,晚年深感自己窮兵黷武。下令改變國策,與民休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史上最忠心的臣子,弘演破腹葬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