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guī)、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年表行傳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頭”原則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謚號、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余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
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什么是宗譜?
宗,本義為祖廟?!墩f文》釋:“尊祖廟也?!睗h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庇帧抖Y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彼^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里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后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后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qū)別于家譜的地方。
什么是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lián)屬,其旁支別屬?!彼^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lián)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辟的族體。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后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于宗譜也區(qū)別于家譜。
什么是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后為家?!庇帧凹?,謂一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于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
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xiàn)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一書的為“楊氏家譜狀并墓記”。隋之后,在《新唐書》中,以“家譜”冠名的才真正開始多起來,如“謝氏家譜”、“薛氏家譜”、“顏氏家譜”、“李用休家譜”等。
按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漢書藝文志是秦漢以前著述的總錄,隋書經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總錄?!蹦敲础凹易V”一名的取用應在漢至南北朝時期。所以,有說以“家譜”為名始于宋代,是不確切的。
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但后來,絕大多數(shù)是凡同一區(qū)域內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譜牒統(tǒng)稱為家譜。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什么是支譜?
顧名思義,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屬為同祖之下分衍的眾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謂支譜,就非常明確了它的譜牒定位,即局限在該祖這下的一個獨特分支。
形成或成為“支譜”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擇業(yè)、遷徙等原因,游離在原宗地所發(fā)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譜”,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屬某宗之下的一個分支。支譜仍屬于族譜范疇??傊?,同宗不同族;同族不同支,同支不同家。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黃同心,華夏一脈;血濃于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更是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并論。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guī)族訓,對于規(guī)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文傳”是更詳細地記載先人的事跡;“文藝”更是家族文化的標志內容。一部家譜是家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了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家譜是和正史、方志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華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據(jù)研究表明,中華古姓來源于圖騰崇拜,系氏族徽號或標志。
家譜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于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經歷了歷朝歷代,歷史上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當今可見的古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纂修。在我國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專門替人修造家譜世系的“譜匠”。
歷史淵源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是影響人數(shù)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影響面最廣的書籍之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fā)達的王朝之一,設立專門機構先后組織編修了數(shù)部大型譜牒著作。
唐朝以后,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變遷,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致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正因為古代譜牒不復存在,加上遷徙的頻繁,各姓氏修譜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間”。進入明清以后,機構繼續(xù)積極鼓勵家譜的纂修,這使得家譜數(shù)量大增,甚至達到了沒有無譜之族的程度。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家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7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養(yǎng)由基是什么人春秋第一神射手
下一篇: 漢武帝時期,漢朝的軍隊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