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多爾袞不當皇位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導語:愛新覺羅·多爾袞,他的母親是當時最受寵愛的妃子阿巴亥,因為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寵愛,所以多爾袞和多鐸兄弟,地位并不低,可是努爾哈赤在多爾袞1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大妃阿巴亥也被逼為多爾袞殉葬,同時失去父母的多爾袞,并沒有多少的政治資本,在這一時期沒有參與汗位的爭奪。最終皇太極奪得后金汗位。
在皇太極統(tǒng)治后金的時候,多爾袞漸漸成長起來,也是盡心盡力的輔佐皇太極,為后金立下了汗馬功勞,彼時雖然年少,多爾袞卻勇猛善戰(zhàn),多爾袞追隨皇太極南征北戰(zhàn)少有敗績,漸漸得到了皇太極的重用,皇太極后來更是將當時重要的吏部交給多爾袞掌管。
那么在皇太極死后,多爾袞為什么又放棄了爭奪汗位呢?
第一:當時后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允許他和豪格爭權到底
軍事上在得到磨練之后,行政管理上多爾袞也得到了很好的學習機會,這為他以后攝政,打下了很好的一個基礎。沒有過多久,皇太極的摯愛宸妃海蘭珠過世,悲痛欲絕的皇太極不久也駕鶴西去,皇位空了下來。
在當時最有力的競爭者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睿親王,隨即二人展開了皇位爭奪戰(zhàn)。
在這場無聲的硝煙當中,多爾袞再一次顯示出了過人的智慧和非常人能比的氣度,朝中的大臣分為了兩派,一派支持多爾袞,一派支持大貝勒豪格,豪格和多爾袞實力相差無幾,一直相持不下。
多爾袞意識到如果他們二人這么無休止的爭斗下去,那么導致的后果將會非常嚴重,經(jīng)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勵精圖治攢下來的這點家底,肯定會在這場權力爭奪戰(zhàn)中,元氣大傷,明朝的關外駐軍,也在虎視眈眈,隨時等機會,吞掉后金。
明智的多爾袞,果斷決定做出讓步,如果豪格登上皇位,多爾袞的結果一定不會好過,這一點,多爾袞心里跟明鏡一樣,所以多爾袞在放棄爭奪汗位的同時,也要求豪格從大局的利益出發(fā),放棄爭奪皇位,一起擁立年幼的福臨登上皇位,年僅6歲的福臨,躺贏得到了皇帝位。
公元1644年,福臨登基,改年號為順治。但是福臨,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是實際軍政大權掌握在多爾袞手中。
第二:做實際的統(tǒng)治者,比站在臺前面對的壓力要小
這時的多爾袞志得意滿,小福臨無論從年齡,政治資源,還是心智上,都好像一個傀儡一樣,任由多爾袞擺布,其實跟她自己當上皇帝并沒有什么多大的區(qū)別,擊敗了對手豪格,軍政大權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多爾袞自己也想得很清楚,沒必要自己一定要坐在皇帝的位上,漸漸地多爾袞就猖狂地過了度。
試想一下,一個公司如果總經(jīng)理拼命地架空董事長,所有的一切事物全都自作主張,不經(jīng)過董事長的同意,那是不是離著被炒魷魚就不遠了。多爾袞又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可是他卻依仗著自己超強的實力,依舊我行我素。最初多爾袞還只是叔父攝政王,可是多爾袞自己沒有生下兒子,他就不再滿足于僅僅只做叔父攝政王,他把順治皇帝當成了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最終也逼得順治皇帝封自己做了皇父攝政王。
第三:懂得審時度勢,會變通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
在明眼人看來,多爾袞并不是真正的放棄了權力的爭奪,只是多爾袞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在當時的情況下,后金是禁不起內(nèi)訌的,如果在皇太極死后,多爾袞堅持要爭奪汗位的話,那么極有可能面對的局面就是豪格也不讓步,后金四分五裂被明朝所滅,那么在這場戰(zhàn)斗中就沒有真正的贏家,大家都是兩敗俱傷。所以多爾袞看得清楚,果斷放棄了爭奪汗位,讓年幼的福臨當上皇帝。
結語:看起來多爾袞滿足于攝政王的位置,其實不然,在多爾袞死后,就有人告發(fā)他,在活著的時候,多爾袞自制皇帝龍袍,家里使用的器具和儀仗也都跟皇帝一樣,由此可見,多爾袞并不是放棄了汗位,只是迫于當時的環(huán)境,決定以退為進,他的野心也只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實現(xiàn)了。
當時清朝有八旗,這八旗共同掌權,多爾袞想要稱帝,必須得到這八旗的支持。可事實證明,當時的八旗并不支持多爾袞登基。當時的滿洲上層也并非多爾袞一個人權力最大,權力很大的人有很多,多爾袞的死敵鰲拜就是其中一個,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單切爾、哈朗等人權力也不小,多爾袞想要稱帝也要經(jīng)過這幾個人的同意才有戲。當初皇太極之所以能稱帝,是因為他是兩旗旗主。這兩旗的人在皇太極去世后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登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家族榮耀,他們是不會讓多爾袞登上皇位的,鰲拜就是這兩旗中的重要人物,這也是為什么當時多爾袞想要稱帝,鰲拜就拔刀相向的緣故。當時支持多爾袞的兒子豪格即位的人也不少,但是大臣們?yōu)榱司S持國家的穩(wěn)定,就讓豪格和多爾袞各退一步,最終福臨即位,多爾袞為了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了攝政王。攝政王的權力也很大,也算是第二個君主了,不過也有可能是多爾袞確實喜歡孝莊,有傳言說孝莊并不喜歡皇太極,而是早早就與多爾袞情投意合了,所以多爾袞才會扶持福臨登基。不過福臨登基之后非常忌憚多爾袞,一直想要削弱多爾袞的勢力。最終多爾袞對福臨徹底寒心,孝莊也非常不高興,最后孝莊將眼光放在了自己的孫子康熙身上。雖然康熙年紀小,但是非常聽孝莊的話,孝莊于是開始潛心培養(yǎng)康熙,況且福臨為情所困,根本難堪大任。孝莊對福臨徹底失望,她將希望都放在了康熙身上,最后讓康熙登基了。
對于多爾袞,經(jīng)??辞鍖m劇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多爾袞在皇太極時期是將軍,順治時期成為攝政王。清朝的歷史從攝政王開始,到攝政王結束,也是一個循環(huán)。其實多爾袞完全有能力當皇帝,他掌握了清朝一半的軍隊。但是多爾袞并沒有選擇稱帝,即使在福臨登上皇位之后,他還有機會。那么,多爾袞為什么不行動呢?
皇太極時期,多爾袞當然沒有機會。但多爾袞正是在這個時期逐漸掌握了清軍的很大一部分。當時清朝還沒有入關,各方面還很緊張。1643年,皇太極突然去世。至此,多爾袞有了繼承皇位的機會。但他也有對手,那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兩個人各有優(yōu)劣,雙方實力差不多。如果此時雙方爆發(fā)內(nèi)戰(zhàn),明朝會深呼一口氣,然后集中精力對付內(nèi)部的農(nóng)民軍。
然而,內(nèi)戰(zhàn)并沒有開始。多爾袞和豪格半路相遇,皇太極的第六子福臨繼位。福臨的年號是順治。由于順治年僅6歲,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名義上,福臨是皇帝,但實際上,多爾袞才是真正的控制者。隨后爆發(fā)了李自成侵都事件,多爾袞率領八旗大軍迅速入關。經(jīng)過一系列的戰(zhàn)爭,清朝在中原站穩(wěn)了腳跟。
在這一點上,多爾袞可以說是有權有勢,文武百官都受其牽制。如果多爾袞想取代順治當皇帝,小福臨連還手之力都沒有。大哥豪格已經(jīng)過世,多爾袞已經(jīng)沒有對手了。但是多爾袞還是沒有選擇當皇帝,因為多爾袞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多爾袞沒有兒子。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連兒子都沒有。就算多爾袞當了皇帝,死后也肯定會遭到暗算。
為了自己的葬禮,多爾袞一直沒有選擇稱帝。但是,他對順治皇帝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隨著順治皇帝的成長,他也感受到了多爾袞的威脅。多爾袞的死是一個很大的意外。有人說多爾袞從馬上摔下來死了,也有人說多爾袞死于急癥。順治七年,多爾袞駕崩。當時清朝已經(jīng)站穩(wěn)了腳跟,南明李詠政權內(nèi)部問題重重,無力北伐。
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順治小皇帝假裝讓多爾袞當皇帝。但僅僅過了兩個月,順治皇帝掌權后,馬上開始清洗多爾袞集團。多爾袞的皇帝稱號被取消了,連多爾袞也被挖出了土。由此可見順治皇帝有多討厭多爾袞。其實順治皇帝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幾年后,順治皇帝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們都很熟悉的康熙上臺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魏絳是什么人晉悼公為什么要向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