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三個女人一臺戲。"那么,有許多女人在的地方,那便能稱其為"女人的戰(zhàn)場"了嗎?如果我們給這個推論加一個假設——這個地方是君王的后宮。那么,"女人的戰(zhàn)場",便是名副其實了。
在國內(nèi)宮廷古裝劇中,鶴頂紅、砒霜和一丈綾幾乎是每部劇的標準配置。然而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常對此生出疑惑:這樣的場景到底是編劇們的夸張和想象,還是真有其事,其實就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很多人給出了答案。國內(nèi)的宮廷劇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后宮之中確實常常暗潮洶涌,各路勢力為了謀取利益將各種手段運用的"出神入化"。
可是今天筆者要告訴諸位,不僅中國古代的后宮稱得上險惡,我們鄰居的后宮也是常有"硝煙"。
以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將軍居所為例,江戶城本丸(即將軍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御所)建筑面積約一萬一千三百坪,而大奧就占了六成,約六千三百坪。在這約六千三百坪的空間里,除了將軍便沒有其他成年男子可自由進出和隨意走動,因為這里是將軍的后宮。
在這個后宮之中,居住著將軍的生母、子女、正室、側(cè)室和眾多的女官和侍女,與中國后宮類似,但比中國后宮人員限制更嚴密。而在整個江戶時代,大奧之中的女性數(shù)量最少都在五百名以上,幕末更是多達上千名。據(jù)說,在大奧最盛時期,約有一千六百名女性生活在其中。
不同于中國后宮相對自然的形成,日本的大奧有著明顯的人為主導的緣起。換句話說,大奧的建立就已經(jīng)是多方交手的結(jié)果。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在建立幕府后,晚年最憂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制定鞏固將軍地位的制度和如何保住自己的血脈。而當時第三代將軍的奶娘春日局,因為深得德川家康器重,也明白家康的苦惱,所以開始建立規(guī)范的大奧。
在大奧建立初期,它的作用不僅是負責將軍和其家人的起居,還負責溝通各地大名們的正室及其子女。寬永十一年(1634)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規(guī)定各地大名的妻子兒女要以一種類似"人質(zhì)"的身份住在江戶城,而大奧則負責在日常聯(lián)絡這些大名的家人,以達成與大名維持穩(wěn)定關系的政治目的。
而與"前朝"政治有了密切聯(lián)系,那么大奧要不染上政壇的腥風血雨反倒成為了一種奢望。
在大奧內(nèi)部,其自有的女官制度也是讓其充滿斗爭的一把推手。為了維持秩序,大奧之中的女官約分為二十多種。這些女官,有的有高地位且出身名門,負責對外社交和文化儀式,但又沒有實權(quán);有的掌握整個大奧,甚至能左右前朝幕府的人事調(diào)動,可以與將軍平起平坐而不用恪守一般的禮制;有的會在得到將軍和正室的認可后成為將軍的妾室,而妾室之中又以"御中臈"最有機會誕下子嗣……
所以,在這樣正室、妾室、實權(quán)女官、虛權(quán)女官的交織之中,各方為了爭奪權(quán)力和成為妾室或有資格生產(chǎn)的妾室,常常勾結(jié)前朝重臣,爆發(fā)各種派系斗爭。這樣的斗爭,其直白程度可謂是遠勝于中國古代的后宮。
且大奧相比于中國后宮更突出的一點是:大奧女官必須是"旗本或御家人的女兒"。換句話說,能進入大奧做女官的都是權(quán)貴之家,或名義上是權(quán)貴之家。而這些大小姐們在進入大奧以后還會自行雇傭供自己差使的女傭,所以這時一些尋常人家的女子才有機會進入大奧。
然而無論出身如何,這些女子們都會為了得到將軍的寵信而使盡渾身解數(shù)。托人情、鉆門路,賄賂高級女官以讓將軍"看見"自己,都是他們常用的手段。然而將軍只有一個,花落誰家到頭來還得靠眾人自己去爭搶。
再加上在大奧,女性一旦成為將軍側(cè)室,那么不僅她終生可以擁有榮華富貴,她的親生父母、兄妹,甚至是當初為了進大奧而花錢認的養(yǎng)父母、關系一般的親屬,都會升官加爵,升職加薪。有如此巨大的利益明晃晃地擺在面前,大奧派系的斗爭便可想而知。
雖說后宮的居住者主要是女子,但他們之所以匯聚于此便大多都是為了利益。而君主只有一個,后宮的實權(quán)也只有那么多,要讓眾人和和氣氣地來分這塊大蛋糕顯然不現(xiàn)實。所以,為了各自的利益,前朝常見的權(quán)謀、黨爭、誣陷、諂媚,在后宮一個也沒少。
國內(nèi)的宮廷古裝劇,常常以相互構(gòu)陷和打壓作為主角的成長道路。這不僅對如今觀眾的胃口,也對當年那些活在后宮之中的人的胃口。不然大奧之中也不會出現(xiàn)在餐前試毒的環(huán)節(jié)了。
[編輯] 大奧女性
居住在大奧的女性,除了將軍生母、子女,御臺所和側(cè)室外,還有負責服侍她們的奧女中。
[編輯] 將軍的妻妾
將軍的御臺所(みだいどころ)多從五攝家(一條、二條、九條、近衛(wèi)和鷹司)或皇室迎入,作為朝廷與幕府之間信任的默認,但真正為德川將軍家誕下繼承人的正室只有第二代將軍御臺所阿江與夫人(法號:崇源院)一人而已。將軍生母亦可被尊稱“生母大人”、“御袋樣”。一旦將軍去世,正室、側(cè)室皆落飾出家。只有將軍御臺所、下任將軍生母可以繼續(xù)留在大奧內(nèi)居住,甚至在大奧內(nèi)掌權(quán)(如五代將軍綱吉公生母桂昌院和七代將軍家繼公生母月光院);沒有生下子嗣的側(cè)室和御內(nèi)證落發(fā)出家后都必須離開江戶城,遷到櫻田御用屋敷居住,余生為逝去的將軍祈求冥福。
[編輯] 奧女中
大奧全盛時期女中總數(shù)超過 1000 人。女中在進入大奧供職前,需提交不泄大奧所見所聞的誓書[1] 和血手印。奧女中劃分為3類:“御目見以上”(有資格參見將軍和御臺所)、“御目見以下”(沒有資格參見將軍和御臺所)、“部屋方”(只能在長局內(nèi)行走,是高級女中私人雇用的女傭)。
[編輯] 御目見以上
上臘御年寄
奧女中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貴者,出身京都公家,多為中級朝臣的女兒,作為御臺所陪嫁侍女進入大奧。主要負責照料御臺所并給予意見,但并無實權(quán)。較著名的有五代將軍綱吉公時期的右衛(wèi)門佐〔之后成為大奧總?cè)【啞场?
御年寄
參見:御年寄
又稱“大奧總?cè)【啞盵2],表面上是次于上臘御年寄的職級,實際上是大奧中掌握實權(quán)的人,自中年寄以下所有女中歸其管轄,多由武士家出身。御年寄還可以作為幕臣之一議政,其權(quán)力堪與老中匹敵。值月時,在“千鳥之間”的煙草盆前,聽取表使、御右筆的匯報,并下達指令;或在“御廣座敷”與老中論事。較著名的有三代將軍家光公時的春日局(首任御年寄),五代將軍綱吉公的右衛(wèi)門佐,七代將軍家繼公的繪島,十一代將軍家齊公及十二代家慶公的姊小路,十三代家定公至十五代慶喜公的瀧山(瀧山亦是大奧歷史中最后一位御年寄)。
御中臘::將軍、御臺所的隨侍女官,由有才干、見識、器量的女中晉升,將軍的側(cè)室也會從這職級的女中選出(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也有將軍寵幸上臘御年寄或身份低微的女中的例子,此種情況稱為“指名”)。
其他職位包括:
御客會釋:負責接待來訪時御三家、御三卿的女眷。
中年寄:御年寄的代理人。
御內(nèi)證:
在將軍寢房內(nèi)教導將軍男女之間合歡之事(就是在將軍成婚前一夜和將軍共枕),級別等同御中臘,終生不得離開江戶城。若生下嗣子,便可納為側(cè)室,擁有自己的居室,并稱為“御部屋樣”。
御小姓:御臺所貼身侍女。
御錠口:負責看守御鈴廊,并傳達中奧方面的消息。
表使:負責采購大奧所需物品。
御右筆:負責文書記錄、檢查貢品。
御坊主:將軍的雜役,將軍在大奧時為將軍捧劍,唯一可自由出入中奧及表間,需剃發(fā),穿男裝羽織袴。
御次:負責搬運工具及禮品、打掃佛堂、安排慶典的游藝活動。
御切手書:負責看守七之口并發(fā)出通行證明。
吳服之間:負責縫制大奧中各人的衣服。
御添寢:御臺所或側(cè)室為將軍侍寢時在側(cè)旁聽的侍女,是御年寄的耳目,以防止妻妾在將軍枕邊耳語細碎。
[編輯] 御目見以下
御三之間:負責打掃御三之間及以上級別的房間,也是御年寄、中年寄、御客會釋等人的雜役。
御廣座敷:表使的下屬,負責到訪江戶城大名女眷的膳食。
御仲居:負責安排膳食及試毒。
御火之番:負責防火,也可參加游藝表演活動。
御茶之間:負責為御臺所飯后端茶。
御使番:負責開關御廣敷御錠口。
御末:雜役侍女。
御犬子供:負責當跑腿,多由容貌和氣量得宜的商人之女擔當。
女中在大奧出仕并非以年期計算,但在上下任將軍之間更替時女中便有機會脫離大奧。女中可以視乎年資取得假期返家,例如低級女中由進入大奧第 3 年開始,每年準予休息 6 天。此外,雙親生病、去世的話亦可特別告假外出。高級女中如御年寄可到寬永寺和增上寺參拜,或者出使大名家,亦可借機私服觀賞戲劇。
有不少武士、町人(商人)之女將出仕大奧視為婚前修行的一種,可以借此學習禮儀,也是一種身份象征。而且在大奧有機會晉升至高級女中,或者成為將軍側(cè)室,獲得權(quán)勢之外,也能光耀家族門楣。
明治之前應該是隨便“被娶”的,幾個都行,沒有中國那套很正規(guī)的宮廷禮儀,因為日本天皇從誕生之初就沒有什么真正的自由,都是幾個大氏族或者皇系內(nèi)部嫁娶。通常皇后的位置是皇族內(nèi)部,氏族的都是妃。
真實的皇帝的后宮真的挺混亂的,可以說是有之過而無不及。
可以舉幾個例子,據(jù)可以窺見古代皇帝后宮的可怕,著名的草根皇帝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死了以后,他的原配呂后就把深受劉邦寵幸的戚夫人先是將戚夫人幽禁在永巷中,剃掉頭發(fā),脖子上帶上鐵圈,穿囚徒的衣服,讓戚夫人做舂米的仆役,后因為戚夫人的言語激怒了呂后,將趙王殺死,將戚夫人斬去四肢,挖去戚夫人的眼睛,弄聾戚夫人,并把她毒啞,最后將她拋進茅廁中。
這得是多大的怨恨才會將戚夫人變成這樣,想當初早年戚夫人也是一個溫順賢淑的女子,就連劉邦的非婚生子也沒有克扣過,反而是精心養(yǎng)育。晉惠王的皇后,在做太子妃的時候曾經(jīng)用戰(zhàn)戟挑出嬪妾肚子里的孩子,戰(zhàn)戟落下時,胎兒也隨之落地。
慈禧太后在稱病后,在某一天進食后,將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賞給了她兒子光緒,來表達自己的母子情深,光緒在太監(jiān)的眼皮下吃了慈禧賞賜的東西后,慈禧突然下令準備光緒的安葬用品,同時通知內(nèi)務府大臣。但是光緒并不像慈禧想的那樣馬上就死去,而是在被砒霜折磨了四天后才死去。歷史是如此的相似的還有這般情形下死去的慈安。還有光緒帝最愛的妃子珍妃,被慈禧投了井。
古代后宮和朝堂并不會差多少,都是為了利益爭斗,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利益的地方必然會少不了黑心的斗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0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