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一身刺有九條紋龍的史進武功怎么樣,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一出場時身上就刺有九條紋龍,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式。可他的武藝卻平平常常。后來經(jīng)過王進的精心傳授,他的武藝才有了很大長進。這是為什么呢?民間傳說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不可信卻很有趣的原因。
鐘敬文主編的《書外書·水滸傳的傳說》收錄了這樣一個傳說:史進從十五歲起就愛上了槍棒,說什么也不愿意讀書了。他爹爹史太公晚年得子,一心想讓兒子出息成一個詩書文墨之人,對他軟說硬唬,可是任憑你費盡心機,這史進就是不給他爹爹爭氣,弄得史太公無可奈何。
這一天,史進在后院練得累了,就出了家門,想去華陰縣城散散心。到了大街,見黑壓壓地擠了一堆人,還不時傳出一陣陣喝彩聲。史進連忙分開人群,擠了進去。只見場子當中,站著一個彪形大漢,赤著膀子,手里舞著一根八尺哨棒。他上下翻卷,颼颼生風,引得圍觀的人連聲叫好。史進看得眼都花了,但還是不眨眼地直盯著那位大漢。直到大漢停下來,他才看見,大漢的兩只胳膊上都刺著一圈圈花紋,上前細瞧,才認出刺的是蜷曲的龍,煞是好看。史進饞得差點兒連涎水都流出來。
回家的路上,那大漢胳膊上的龍,老是在史進的眼前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他一邊走一邊琢磨:人身上刺上龍,才能有好漢的威風;武藝是高還是低,就在這龍上面才能看出呢!我也應該在身上刺龍,而且要多刺上幾條。
到了家里,史進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爹爹講了。爹爹一聽,笑了笑說:“孩兒,身上刺龍是顯得威風,可是刺起來可不那么容易,得用針在皮肉上扎很多眼兒,一針針都得扎出血,才涂顏色,疼得厲害,你受得了嗎?”
史進不經(jīng)心地一笑說:“爹爹,您就放心好了,就是疼死,孩兒也不怕。”
史太公見兒子這般執(zhí)意,也就不再說什么了。當天就找來了高手匠人,給兒子身上刺起龍來。史進痛得渾身冒汗,但一想到刺上龍就有了威風,就能成為英雄好漢,便咬緊牙關(guān),一聲不吭。刺了三天,在他前胸后背,兩肩雙臂,一共刺成九條龍。這些龍一個個爪是爪,鱗是鱗,就像真的一樣。
自打身上刺了龍,這史進好象一下子精神了許多!他對爹爹說:“爹爹,孩兒如今是九龍在身,有的是力氣,只要名師一點,俺就什么武藝都會了?!?/p>
于是史太公就四處給兒子請師傅。先請來一位用刀的。刀耍的遠近聞名。史進只學了三天,就跟太公說:“爹爹,用刀的招數(shù)俺全會了?!庇谑?,又請來一位用槍的,又是三天。史進又說:“會了。”接著又請了一位舞劍的……。就這樣,請了一個又一個,沒出兩個月,周圍的名師都請遍了。而史進呢,也以為自己的武藝已經(jīng)精通,常常得意洋洋地端詳著自己身上的九條紋龍,卻不去正經(jīng)練功習武。其實論起真本事來,他是一樣也不行,全是花架子。
轉(zhuǎn)眼間過了三年,史進已長到十八歲了。但武藝還是沒有長進。雖說是自命為九紋龍,卻是連一條龍的本事也沒有。人們私下里嘀咕說:“什么九紋龍,他的武藝還不如一條毛毛蟲呢!”史太公只是搖搖頭,覺得這孩子是沒指望了。
后來,如同《水滸傳》上所說,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來到這里,輕輕將史進撥倒在地,才使史進看到什么是真工夫,這才真正跟王進學起武藝來。
據(jù)說王進臨走的時候,把史進叫到跟前,認真地說:“徒兒,往后不管什么時候,都別忘了你是怎么空度三載的。人的工夫是練出來的,不是拿針刺出來的。你就是一條真龍,不經(jīng)過一番苦練,也難去翻江倒海呀!”
史進牢牢地記住了這些話,從此以后每天早起晚睡,經(jīng)暑冒寒,終于練出了一身硬工夫,大鬧史家村,成了名副其實的九紋龍。
人物綽號是《水滸傳》的一大特色,梁山108人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綽號,施耐庵也給一些江湖人物起了綽號。魯智深頭一天到東京大相國寺看管菜園,就有一幫潑皮來攪擾,為頭的兩個叫過街鼠張三、青草蛇李四。這兩個小人物的綽號很鮮明,符合他們小偷小摸的潑皮身份。其他如蔣忠的綽號是蔣門神,鄭屠則被金翠蓮叫做鎮(zhèn)關(guān)西,陽谷縣人因武大郎身材長相而叫他“三寸釘、谷樹皮”,等等。
市井人物的綽號很直接,就是其身份狀貌的概括和精確描述,以強化角色的個性特色。梁山泊人物的綽號也有這樣的特點,是用來直接點明其狀貌、身份、性格、武功特點的,比如,大刀關(guān)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這些綽號是最一般的起法,平白如話,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很切合人物特征。但是,施耐庵并沒有完全按照民間慣例,給梁山人物其綽號,而是在幾個關(guān)鍵人物中,以綽號隱含更深層次的意義,以表達其創(chuàng)作思想和主題。
下面,舉幾個比較特殊的人物綽號,來解析一番其中的用意與《水滸傳》的主題思想。
九紋龍史進這是梁山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施耐庵把他的綽號叫做“九紋龍”。從文字上看,這個綽號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因為史進身上確實紋著九條龍。但是,讀一讀原著,找一找這個綽號的來由,就不是文字表面那么簡單了。史太公說:
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nóng)業(yè),只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慪氣死了,老漢只得隨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繡,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
從史太公的介紹來看,因為史進愛刺槍使棒,氣死了母親,便在他身上刺了九條龍。這個邏輯是講不通的,刺槍使棒與紋身并沒有因果關(guān)系,否則,梁山好漢人人身上都得刺花了。那么,史進身上為什么會刺九條龍呢?或者說,這個綽號究竟有什么含義呢?
施耐庵《水滸傳》正版原著與現(xiàn)在大部分通行本不一樣,在正文之前有一首開篇詞,其中有這樣一句,道明了這部著作的主題思想:“評議前王并后帝”。所以,在“洪太尉誤走妖魔”之前,施耐庵從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寫起,再點到宋太宗、宋真宗,然后才寫到宋仁宗嘉佑三年時誤走了妖魔。寫罷嘉佑三年的故事,接著又點到了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三位北宋皇帝。
《水滸傳》的故事發(fā)生在宣和年間,宋徽宗自然是要出場的,而且,施耐庵對這個皇帝毫不客氣的進行了抨擊。然而,續(xù)書《征四寇》卻反施耐庵、反水滸,竟然將宋徽宗寫成了一個好皇帝。這樣的評議嚴重違背歷史事實,簡直比《蕩寇志》還反水滸。
數(shù)到這里,已經(jīng)有八位北宋皇帝了?!洞笏涡瓦z事》說,宋徽宗第一次去李師師家,企圖隱秘身份,便叫人通報說“趙八郎”求見。那么,“趙九郎”是否也被施耐庵評議了呢?
九天玄女廟這個故事中有一個情節(jié),說的是宋江見到石橋下面有“二龍相戲”場景,還被青衣女使推了下去。這兩條戲水之龍,隱含的就是宋徽宗、宋欽宗爭權(quán)誤國,然后坐井觀天的歷史。
至此,北宋九代皇帝悉數(shù)登場亮相,施耐庵都給予了或長或短的評語。所以,“九紋龍”就是北宋九朝皇帝的含義。史進第一個出場,便隱藏著施耐庵的創(chuàng)作意圖,他不過是借梁山好漢的故事,揭示北宋由盛轉(zhuǎn)衰、由太平轉(zhuǎn)為亂世歷史進程,及其亡國的禍端根由。
花和尚魯智深這個綽號與史進一樣,也是因為身上刺有花紋而得名。但是,書中寫得很清楚,魯智深脊背上的刺花早在做提轄的時候就有了,那魯達又為何不叫“花提轄”呢?
個中原因很簡單,提轄是真的,和尚是假的,花和尚就是“假和尚”的意思,只要一查字典“花”的含義就很明白了。
魯達在小種經(jīng)略相公府中做提轄,實際上就是個后勤管理人員,整天在集市酒樓茶肆中穿梭,是在為經(jīng)略相公府辦理后勤雜務。提轄這個官名在北宋時期是沒有的,南宋時才在榷場中設(shè)置提轄,就是個市場管理官員。提轄這個稱謂后來才被引入官府,負責管理庫房、采辦雜務等工作。所以,魯達是個貨真價實的提轄,施耐庵挪借了南宋的官名而已。
因為魯達就是個真提轄,即便脊背上有刺花,也不叫“花提轄”。因其工作職責,便跟鄭屠混得很熟了,茶肆酒樓都非常熟悉這個??停斶_經(jīng)常賒賬并非以勢壓人,而是熟客生意,賒賬很方便。說不定遇到公款接待,一并沖銷了也大有可能。
其實,“花和尚”還不僅僅只是假和尚的意思,其中還隱藏著更深的含義。
有一回,魯智深下山到市井鐵匠鋪請“待詔”打一條水磨禪杖,斤兩不多不少,恰是六十二斤。這個數(shù)字并非像108、72、36等等,不是一個特殊的常用數(shù)字,所以,這條禪杖的斤兩就是施耐庵在暗示我們,魯智深的故事發(fā)生在宣和二年。為什么呢?
誤走妖魔的那一年是嘉佑三年,加上禪杖斤兩62,這就到了宣和二年了。這一年,歷史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北宋與金國簽訂了“宋金海上之盟”,相約夾擊遼國。而遼國滅亡后,金兵迅速南下,靖康之恥爆發(fā)。所以,鐵匠鋪的掌柜的按照民間叫法應該是“待招”,而被施耐庵改做“待詔”。
魯智深從鐵匠鋪出來后,施耐庵特地讓他吃了半條狗,因為,宋徽宗屬狗,也曾下詔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吃狗肉。
種種信息暗示,花和尚與北宋歷史有關(guān)。其中,最大的關(guān)聯(lián)就是主導“宋金海上之盟”,并直接導致靖康之難的大宦官童貫。
書中,魯達親口對鄭屠說,“灑家始投老種經(jīng)略相公,做到關(guān)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zhèn)關(guān)西?!痹瓉?,魯達才是鎮(zhèn)關(guān)西,這個綽號并不是鄭屠的。歷史上,確實有人做過關(guān)西五路廉訪使,此人便是童貫。《宋史》記載,童貫曾經(jīng)做過走馬承受這個官職,“審五路事宜”。走馬承受這個官名在宋徽宗政和六年時改為“廉訪使”,“廉”通“覝 ”,是察看的意思,童貫“審五路事宜”,豈不就是“五路廉訪使”嗎?
史書上說,童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shù),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贝巳烁叨纫伤啤盎ㄌO(jiān)”。
玉麒麟盧俊義先來讀一段《水滸傳》原文:
手里橫著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監(jiān)那匹慣戰(zhàn)能征雪白馬??茨邱R時,又是一匹好馬。但見: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沖得陣,跳得溪,喜戰(zhàn)鼓,性如君子;負得重,走得遠,慣嘶風,必是龍媒。勝如伍相梨花馬,賽過秦王白玉駒。左陣上急先鋒索超兜住馬,搦著金蘸斧,立馬在陣前。 這是索超與楊志在大名府比武時的一段描寫,李成擔心索超敗給楊志,便把他的戰(zhàn)馬借給索超騎了。這匹馬有什么特征呢?施耐庵說得明白,“如同北海玉麒麟”。所以,盧俊義的綽號就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千里龍駒。
以這個綽號命名盧俊義,并非是說他本人有這等厲害,而是賦予了“玉麒麟”特殊的含義。
引出玉麒麟的,并非史文恭,更不是晁天王,而是金毛犬段景住。宋江在晁蓋法事期間,就因大名府和尚大圓的提醒,想起了早就放在心中的一件大事:請盧俊義上山。這個想法應當在晁蓋活著的時候就有了,這樣,就排除了宋江請盧俊義入伙,就是為了活捉史文恭給晁蓋報仇這個目的。
宋江在芒碭山收降樊瑞后,回師梁山,途經(jīng)金沙灘時,遇到了段景住。金毛犬說,他是一個盜馬賊,經(jīng)常到北地盜馬,這回偷了金國王子的坐騎照夜玉獅子,前來進獻。于是,宋江心中暗喜。宋江為什么會暗喜呢?因為,得了段景住,梁山的戰(zhàn)馬問題就有辦法解決了。
在宋金遼長期對抗中,馬匹一直是被番外限制的戰(zhàn)略物資,北宋軍力不強大與此大有關(guān)系。因而,在熙寧新政中,王安石特別制定和推行“保馬法”以擺脫遼國控制,強化北宋軍隊的戰(zhàn)斗力。
宋江要做大梁山,必須確保騎兵實力,這樣才“何怕官軍緝捕,豈愁兵馬來臨”。一個盧俊義是拯救不了梁山的,宋江絕對不會因為山寨中沒有盧俊義而擔心官軍緝捕。但是,山寨不能沒有“照夜玉獅子”,更不能沒有“玉麒麟”。所以,宋江一當上梁山臨時寨主,就組建了以楊林、石勇、段景住三人為頭領(lǐng)的北地馬匹采購團,專門負責采購戰(zhàn)馬。
段景住的出場,引出來照夜玉獅子,照夜玉獅子則引出了“玉麒麟”。
從呼延灼攻打梁山這回書開始,直到活捉史文恭為止,故事的主線實際上就是圍繞戰(zhàn)馬展開的。宋江攻打曾頭市,必定要得到照夜玉獅子。而金國人在北宋境內(nèi)的榷場卻要查禁沒收梁山采購來的馬匹,宋江便傾梁山之力掃平了這個所在,確保了梁山戰(zhàn)馬運輸?shù)臅惩ā?/p>
呼延灼的踢雪烏騅是宋徽宗御賜,照夜玉獅子則是金國王子的戰(zhàn)馬,北宋的滅亡就是斡不離、粘罕這兩個金國王子所為,踢雪烏騅肯定不能降服照夜玉獅子。而“玉麒麟”則是神仙的座駕,是貨真價實的“龍駒”,這才是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的隱義。
三個綽號交織成一個重大伏筆《水滸傳》在萬歷時期刊印時就被腰斬,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中的伏筆都被抹煞。假如《水滸傳》原版能完整流傳下來,此后,應當有梁山好漢抗金的故事。這一點,從一些史料中能看出端倪。
《三朝北盟會編》就講到了一個“招安巨寇”楊志的抗金事跡,而三匹戰(zhàn)馬的隱喻正是梁山抗金的伏筆。施耐庵是要“評議前王并后帝”的,是以北宋九代皇帝為大線索,重點寫了宣和年間的事情,整個故事與歷史高度契合。所以,施耐庵絕不會寫出《征四寇》那樣拙劣的顛倒歷史、顛倒黑白的惡俗著作。
《水滸傳》的創(chuàng)作藍本是《大宋宣和遺事》,施耐庵還參看了諸多歷史史料,在書中隱藏著歷史節(jié)點。從“九紋龍”這個綽號開始,施耐庵便照應“楔子”,鋪開歷史大畫卷,歷數(shù)北宋九代皇帝。然后,通過“花和尚”這個綽號,暗示導致北宋滅亡的“宋金海上之盟”。而“玉麒麟”則讓梁山直接與金國展開面對面的爭奪,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一個重大的伏筆。
試想,金國王子心愛的坐騎被盜,他會不追究嗎?恐怕在后來的故事中,宋江騎著照夜玉獅子與這匹神駒的主人照了面。假如真的是這樣,那就太精彩了。
這絕不是離奇的想象,施耐庵寫的故事是能夠理出歷史線索的。梁山被張叔夜收降后,立即跟隨童貫去打方臘,打完方臘后,北上征遼。征伐遼國途中經(jīng)過大名府,正在大名府附近任元城尉的李若水見證了梁山在大名府被士女圍觀的場景,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p>
童貫攻打幽州遭到慘敗,兩次被遼國反殺追擊。宣和六年,童貫請金兵攻下幽州,并以重金收購一座空城。一年后,金國以童貫收留遼國降將為由,追究責任,要求割地謝罪。童貫從太原逃回,金國王子斡不離開始圍攻太原,抗金戰(zhàn)爭爆發(fā)。《三朝北盟會編》所記載的“招安巨寇”楊志在種師中部隊擔任先鋒敢死隊首領(lǐng),參與了北宋早期的抗金戰(zhàn)爭。所以,“花和尚”這個綽號以及魯達、魯智深的故事所涉及到的老小種經(jīng)略相公,也會在后來的故事中再度出場,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都會武功吧 就是武功高低的問題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梁山好漢108將武力到底如何排,是不是按小說中的排名依次排下來,我以為不然。
水滸中施耐庵曾寫道:“盧俊義棍棒天下第一。”這點不假,事實證明無論是在打曾頭市和征田虎,方臘和遼的過程中,盧俊義的表現(xiàn)都遠遠高出以林沖,關(guān)勝為首的一批一流武將的水平,在許多武戲過程中,林沖,關(guān)勝,秦明,呼延灼,董平等五虎將作為梁山一流武將的中堅力量,與敵方元帥,大將,國師等出類拔萃的武將打斗的過程中基本處于平手狀態(tài),這也是小說精彩的地方,要是梁山好漢總是贏也就沒意思了。但是盧俊義的出場卻打破了這種平衡,他總是能將和類似和林沖等武將斗上數(shù)百回合的敵將在數(shù)十回合內(nèi)解決,由此可見盧俊義在梁山中的水平要遠遠領(lǐng)先其他將領(lǐng),把他排在第一想必各位沒有異議吧。
關(guān)勝PK林沖,除去盧俊義外,有必要把馬軍第一好漢給排出來,這里有必要提一下,在天罡36將中,分為水軍將領(lǐng),步軍將領(lǐng),馬軍將領(lǐng)三種,以及幾個名流和富商(柴進和李應)。馬軍又分五虎將和八驃騎,自然是五虎將武功更為厲害,但五虎將中呼延灼,秦明和董平又稍遜林沖和關(guān)勝,所以關(guān)鍵是較量林沖和關(guān)勝,才能確定馬軍第一花落誰家,從戰(zhàn)績來看林沖是不敗戰(zhàn)神,大概是施耐庵喜歡林沖這個角色,在許多林沖與其他同等級水平(五虎將和八驃騎的水平)將領(lǐng)的交戰(zhàn)中都是平手或林沖略勝半籌的結(jié)局告終,在水滸中有一戰(zhàn)相當經(jīng)典,就是暗器之王張清用飛石連續(xù)擊敗梁山十幾員大將時,很多將領(lǐng)都被飛石打中,關(guān)勝是唯一用刀擋住飛石的人,而林沖卻沒有出場,最后張清被宋江設(shè)計擊敗,而關(guān)勝在后期征方臘等戰(zhàn)爭中顯示出不俗的水平,能同等級的水平武將擊敗,而不是像林沖一樣以雙方平局收尾,此回合中,關(guān)勝以微弱優(yōu)勢勝出,馬軍第一可當否?
李俊PK張順,張順被稱之為水性最好的一位水軍將領(lǐng),可以在水下潛伏7天7夜,也是死得最冤屈的一個,在涌金門被方天定手下的士兵亂箭射死,李俊是宋江去潯陽時出場的,是那邊的老大。李俊也是梁山后期征方臘中存活的為數(shù)不多的將領(lǐng)之一,最后去海外開創(chuàng)了一番事業(yè),張順終其一生沒有過幾次戰(zhàn)斗,而李俊卻能在最殘酷的征方臘戰(zhàn)役中存活下來,其實力可見一斑,此回合,李俊勝出,水軍第一。
武松PK魯智深,同為步軍中最杰出的將領(lǐng),也是深受廣大百姓喜歡的兩位梁山好漢,有人說打不死的李逵不也很厲害么,這里有必要說一下,李逵使得是蠻力,沒有多少技巧,連一個相撲高手焦挺都打不過。武松在征方臘的戰(zhàn)役中曾經(jīng)有個經(jīng)典畫面,他身體輕輕一避,側(cè)首把那馬上將軍拖下馬來,一刀砍翻,讀罷直嘆精彩,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氣力也和武松不相上下,但武松是綠林出身,又是力量與技巧的結(jié)合,若論步下功夫,可能略勝一籌,但魯智深是軍官出身,再步下能與方臘的國師鄧元覺打平手,而且在馬上和呼延灼、楊志平分秋色。光輪步下,武松略勝,若論綜合,魯智深更厲害。
一個大boss,公孫勝。
幾個絕學,張清的飛石,花榮的箭,戴宗的跑,燕青的相撲,焦挺的擒拿,張順的水性, 時遷的飛檐。
林沖馬軍第一,魯智深步軍第一,李俊水軍第一。
水滸108將來個大體的武功排名,排出前12位。希望大家評論評論,等著拍磚。我的排名標準:先看武功強弱,如果武功差不多的,就按戰(zhàn)功來排。
第12位:撲天雕李應,
此人在水滸中上陣的次數(shù)較少,出鏡率不高。許多人低估了他的實力。實際上,此人若與秦明單打獨斗,秦明恐怕至少要70-80回合才能勝他。李應的武藝大體上和武松是一個級別。李應雖然出鏡率不高,但偶爾的幾次上陣,表現(xiàn)還是相當不錯。只因為他戰(zhàn)績不好,一直從事“內(nèi)政”,所以排名靠后。
第11位:小李廣花榮,
他在水滸中出鏡率很高。我們這里只談武藝,弓箭不算,許多人只知道他弓箭無敵,實際上他武藝也十分了得,大家一直低估了他?;s曾經(jīng)和秦明大戰(zhàn)50回合,不分勝負??磥恚孛饕獑味穭倩s,必須苦戰(zhàn),等花榮體力不支后,秦明才能獲勝。
第10位:行者武松,
先說他戰(zhàn)貝應夔,“武松奮勇直趕殺去,忽地城門里突出貝應夔,挺槍躍馬,兩個正在吊橋上撞著,被武松閃個過,撇了手中戒刀,搶住他槍,只一拽,連人和軍器拖下馬來,□察的一刀,把貝應夔剁下頭來”,武松很難有和武將1v1的鏡頭,以上算一幕,不過武松畢竟用的是兩口戒刀,從上文可以看出,貝應夔是力氣不如,才被“連人和軍器拖下馬來”,如果武松和力氣比自己大的,如秦明單挑,就無法拽過秦明的狼牙棒,恐怕要吃大虧。因為馬戰(zhàn),長兵器總是比短兵器好使,如果用短兵器,那么短兵器分量一定要重才行,比如呼延灼的鐵鞭和董平的雙槍。武松又是短兵器,又輕,與他們交手,恐怕武松只有左躲右閃,硬拼似乎不行。所以武松步戰(zhàn)了得,馬戰(zhàn)卻差一些,只能欺負力氣比他小的。由于他畢竟“單臂擒方臘”,姑且按戰(zhàn)功,才給他第10的頭銜。
第9位:急先鋒索超,
馬上功夫不錯,體力比花榮、李應強,力氣和武松不相上下。他使的長斧分量不輕。索超雖然很是牛逼,但人笨了點,所以才被石寶流星錘所殺。其實索超武藝不在秦明、呼延灼、董平之下,但人笨,老著別人的道,所以屈居第9。
第8位:九紋龍史進,
又一個常常被別人低估的人物。說實話,此人被任命為“步軍頭領(lǐng)”,實在是埋沒人才,以他的實力,怎么也至少能進“8驃騎”。此人武藝不在魯智深之下,體力也很過人。史進曾經(jīng)和田虎手下第1勇將——卞祥,斗30回合不分勝負,后來花榮前來助戰(zhàn),2人聯(lián)手又和卞祥戰(zhàn)30回合。卞祥此人,怕是水滸一書中,最強的3人中的一個。當時吳用也說“我軍中能和卞祥匹敵者,唯盧員外一人而已”,可見卞祥的厲害。史進和卞祥斗30回合不落敗像,已經(jīng)十分了得,但若再斗30回合,史進恐怕會招架不住,畢竟卞祥太厲害。
第7位:花和尚魯智深,
曾經(jīng)和呼延灼戰(zhàn)150回合,不分勝負。魯智深曾經(jīng)也當過官差,馬上功夫還不錯。只可惜,是“步軍頭領(lǐng)”,戰(zhàn)功稍差,又不懂一點帶兵之道。所以屈居第7。
第6位:雙槍將董平,
這人是5虎將之末。宋江為收服他,派了N個人和他打,最后不得已,用絆馬索將他收服。后來,征田虎,討王慶,伐方臘,董平所殺敵將不計其數(shù)。戰(zhàn)功赫赫。
第5名,雙鞭呼延灼,
武功和魯智深相當,因為比較會帶兵,懂得列陣之道,且戰(zhàn)功超過魯智深,因此排名靠前。
第4名,霹靂火秦明,
由于秦明曾經(jīng)20回合輸給過史文恭,所以許多人對他沒信心。其實不是秦明無能,實在是史文恭太厲害。連武藝更強一些的林沖都沒把握能打贏史文恭,何況秦明?再說,我覺得秦明斗史文恭時狀態(tài)不佳,高手對戰(zhàn),狀態(tài)很重要。秦明雖然不如史文恭,但也不至于20回合就敗陣。我估計,秦明如果發(fā)揮正常,頂40-50回合應該可以,但再久就不行了。秦明經(jīng)常殺強敵,如斬陳翥,陳翥也挺猛。還有,當林沖斬了于直,溫文寶來復仇,應該比于直厲害,但秦明才10多合斬溫文寶。其實秦明、呼延灼、董平3人武藝相當,對打恐怕200回合都分不出勝負。但論戰(zhàn)功,秦明排第4當之無愧。
第3位:豹子頭林沖,
這個人物家喻戶曉,不多說了。不過,他與大刀關(guān)勝誰更強的問題,1年前在某個論壇里許多評論者鬧的沸沸揚揚,形成了2派——“哈林派”和“哈關(guān)派”,我將在下面談關(guān)勝時詳細敘述。
第2位:大刀關(guān)勝,
對于這個人物,大家褒貶不一。因為許多人覺得小說中對此人夸大其詞,說什么關(guān)勝的刀有神靈辟佑,不怕妖術(shù),專斬妖魔的。這些話是不可信,不過在小說中確實有不那么夸張的一些描寫,說明關(guān)勝的實力的。比如關(guān)勝曾經(jīng)與林沖和秦明2員虎將相斗,戰(zhàn)50回合不分勝負,能在林沖和秦明2人夾攻下斗50回合不落下風,確實十分強悍。宋江見關(guān)勝如此勇猛,甚是喜歡,而林沖和秦明組合太強,久戰(zhàn)恐傷了關(guān)勝,下令鳴金收兵,宋江說“賢弟,我忠義自守;以兩取一,非所愿也??v使一時捉他,亦令其心不服。吾看大刀義勇之將,世本忠臣;乃祖為神,家家家廟。若得到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讓位?!彼谓敵踉f,如果誰能殺史文恭,誰就作山寨之主,后來盧俊義殺了史文恭,宋江想讓位給盧俊義,但被推辭;而關(guān)勝是宋江有退位思想的第2個人。再說,關(guān)勝在宋軍中的威信可是超過了林沖這個80萬禁軍教頭,朝廷里的李成、聞達,聽說呼延灼降了宋江,只是心中暗罵而已,但聽說關(guān)勝降了宋江,頓時2人直冒冷汗,臉色都變了。說明關(guān)勝在宋軍中的威信遠勝呼延灼。事實上,呼延灼也曾對梁山兄弟說,關(guān)勝武藝在自己之上,因此后來梁山好漢都不敢小看,才有了林沖和秦明不顧自己猛將的身份,以2敵1的結(jié)果。
再說后來降索超、收服水火2將,都是靠關(guān)勝的面子,他們才降的宋江。關(guān)勝還有過1人退6將的壯舉。再說降沒羽箭張清之時,張清用飛石砸傷數(shù)人,而關(guān)勝是唯一一個上陣但沒被飛石所傷的人,而表現(xiàn)出色的董平只是仗著身軀小巧,用槍撥開一石,閃過一石,但第3石還是中了。韓滔、楊志、宣贊、劉唐、雷橫、呼延灼、魯智深都著了飛石的道,呼延灼被飛石打中手腕,魯智深徒步追張清,飛石來時魯智深來不及舉起62斤的禪丈格擋,就頭上中了一石,而關(guān)勝騎馬追張清,馬的速度總比步行快吧,飛來的石頭由于考慮到馬的前進速度,比步行追趕快的多,而關(guān)勝的刀是82斤,比魯智深的重20斤。提起刀擋住飛向面門的石頭,這出刀速度得多快?。?!況且,關(guān)勝出戰(zhàn)張清比魯智深要早,魯智深見那么多人吃虧,自己總該有準備了吧?居然還中石,說明魯智深不能用很快速度提起62斤的禪丈格擋。不僅說明魯智深反應不如關(guān)勝,恐怕力氣也稍微遜色些。
關(guān)勝還很有智謀,討伐方臘,戰(zhàn)猛將石寶,石寶斗20回合就賣個破綻,故意逃跑,想引關(guān)勝上鉤,可關(guān)勝并不追趕。宋江問為何不追,關(guān)勝說石寶武藝不在他之下,無故敗走,必然有詐。關(guān)勝只20回合就看出石寶是何等貨色,不被欺瞞。但索超戰(zhàn)石寶,石寶詐敗,以流星錘殺索超于馬下,眾人方知關(guān)勝之言非虛,關(guān)勝乃智謀之士。關(guān)勝若真和林沖1v1,我想80-100回合恐怕難分勝負,但超過80-100回合,林沖體力可能會跟不上,關(guān)勝經(jīng)過一番苦戰(zhàn),應該能勝林沖一招半式。由于林沖是思念妻子,一氣之下吐血死的,估計身子骨不行。
第1位,玉麒麟盧俊義,
這個應該沒什么爭議。
下面說2個落榜的人物:
1。青面獸楊志,
此人一直被高估,人們評價他“遇強不弱,遇弱不強”,雖然步戰(zhàn)和林沖斗過50回合,不分勝負,馬戰(zhàn)和許多高手也能混混。但我壓根就沒見他在征討田虎、王慶、方臘時斬過哪怕是一員上將。單就他那把長柄單刀,也不覺得他厲害,只能混個眼熟,
2。李逵,
此人我覺得,攻擊力不強,但防御力不錯,是個攻低防高的主。女將瓊英,后嫁給張清,她飛石了得,把林沖等眾多好手打的鮮血直流,可瓊英飛石打李逵,李逵不避不閃,額頭中石,但居然皮不開,肉不裂,瓊英也納悶。據(jù)說李逵一頓飯能吃3升飯再加5斤以上的牛肉,難怪皮糙肉厚,真沒白吃。不過,李逵除了耐打,攻擊力確實不怎么樣,畢竟是步兵。作肉盾再好不過。
除了宋江手下的人,其他勢力的幾員猛將不可不提,田虎手下的卞祥,前面說了,還有孫安,此人和秦明戰(zhàn)50回合不分勝負,后來和盧俊義戰(zhàn)100回合,不過盧俊義愛惜此人,想收為己用,故手下留情。王慶手下的酆泰,此人10個回合把山士奇打死于馬下,要知道,這個山士奇,曾經(jīng)和林沖戰(zhàn)50回合不分勝負,林沖還向宋江稱贊過山士奇的武藝。我個人認為,酆泰武藝可能可與盧俊義匹敵。可是,事實沒讓他有更大的發(fā)揮余地,酆泰前腳打死山士奇,后腳卞祥從后面偷襲,一矛刺死酆泰,被陰了!??!方臘手下的石寶,武藝不弱于關(guān)勝,殺梁山泊索超、鄧飛等12人,戰(zhàn)功顯赫,還有寶光國師鄧圓覺,都很牛。
史進的綽號是九紋龍,至于這綽號是怎么來的,大家一定都會聯(lián)想到他身上的紋身。事實上也確實就是因為史進他身上刺有九條青龍的紋身,所以人們才稱他為“九紋龍史進”。在古代紋身是表示某一種身份或者是一群人的標記,那么史進把龍作為自己的紋身有什么意義嗎?
史進把龍紋在身上,想必他第一是想要顯示出自己勇武的形象,第二是因為龍是中國古代的神物,紋龍也可以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些庇護吧,第三可能也有一種追求時尚的想法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0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