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胡昭,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曹操手下的絕代雙謀是郭嘉和司馬懿。郭嘉為曹操平定了北方,是曹操前期最為倚重的謀士,但他英年早逝。而司馬懿幫助魏國抗擊吳、蜀漢政權,最終平定了天下,司馬懿可以說是曹操后的最重要的謀士。特別是司馬懿成功阻擋了諸葛亮的屢次北伐,其智謀之深可想而知。
因此,很多人對司馬懿的師父很是好奇,究竟是哪個世外高人培養(yǎng)出這樣優(yōu)秀的弟子來了呢?
其實,司馬懿的師傅的綽號很響亮:孔明。孔明,對,讀者沒有看錯,但此孔明非彼孔明。此孔明的真名叫胡昭。
胡昭有三個特點。
一是名震天下。據(jù)史書記載,胡昭學高八斗,智冠天下,他尤其精通典史,工于書法,與三國前期的鐘繇齊名,并擁有“尺牘之跡,動見楷?!钡拿雷u。
二是淡泊名利。胡昭生在三國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他看透了官場黑暗,因此拒絕出仕為官,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
三是以德育人。胡昭在歸隱期間還做了一個事——教育學。為了改變當時的的教化之風,他在山中辦學,親自傳道受業(yè),結果弟子眾多,個個學識都淵博,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學習,周邊地區(qū)的人們的學識也是大大提高。
因此,胡昭的賢德之名更是遠播天下。
而司馬懿便是胡昭的弟子之一。胡昭不僅是司馬懿的恩師,更是司馬懿的恩人——曾經救過他的命。
感恩的司馬懿也學得十分認真,常常拿著竹筒細心記載著師父講解的陣法,兵法,治國之法。正是由于司馬懿的努力與汗水,最終成為天下第一守城大將。將聞名一世的諸葛亮都打敗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懿在后來的軍旅生涯中,無不感謝這位才華蓋世的老師,只要談起胡昭,必定起身以示尊敬。
因為胡昭的名氣實在太大了,于是乎,求賢若渴的曹操知道后,屢次相邀胡昭到他麾下當“智囊”。胡昭的表現(xiàn)卻出人意料,兩個字:拒絕。理由是8個字:山野村夫,無用之才。曹操當然也很生氣,有部下建議曹操盡早除掉不愿“歸化”的胡昭以絕后患,但曹操思來想去,因不想落個殺害賢能之士的罵名,只得發(fā)生8字感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敝缓梅湃芜@位隱士自由飛翔了。
無獨有偶,而袁紹聽聞胡昭的大名后,也派人送重金請胡昭出山,結果胡昭還是拒絕了。結果氣量小的袁紹一怒之下派人去抓捕胡昭問罪。而胡昭早已料到,提前遁入山林了。
當袁紹再派人去找他算帳時,雖知胡昭的大致方位,但卻連進山路口都找不到。這有點像諸葛亮的“八陣圖”,雖見其形,就是走不出;不過胡昭恰恰相反,雖知其處,就是進不去。
也正是因為胡昭名氣大,又一直歸隱山林,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民間高士,一些從政者并沒有放棄請他下山輔政的舉動。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天下稍微安寧,胡昭遷居宜陽。魏帝頻頻召胡昭入仕都被婉言拒絕。嘉平二年,魏帝曹芳再次特邀胡昭入朝,結果卻得已是89歲高齡的胡昭已然病逝,只好作罷。
當然,這一年是公元250年,而此時的諸葛亮已比他早死16年。
胡昭的智謀我們雖然無法直接得知,但從他的得意弟子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比拼中,發(fā)現(xiàn)司馬懿深著冷靜,大智若愚,他使用“守”字決,竟然活生生的“拖”死了諸葛亮。諸葛亮連胡昭的徒弟都戰(zhàn)勝不了,從另一側面反應胡昭的不世之才和超級謀韜。
從上可見,胡昭師徒可以說是三國的無敵師徒組合,完爆諸葛亮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0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