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洪武三十一年,(1398)老皇帝朱元璋已經(jīng)71歲了。
他依舊拖著病重的身體“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日”,可是這次他沒能像以往那樣,不久在閏五月初十,大明帝國的締造者,一生強勢無比的朱元璋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遵照朱元璋此前的遺囑,皇孫朱允炆繼位,“布告天下,使知朕意?!痹谀暇┑男⒘晷l(wèi),大明帝國陷入了空前的悲痛之中,甚至許多人陷入迷茫。朱元璋作為帝國的精神支柱的垮塌,讓許多人留戀那個到處充滿朱元璋精神思想的時代,沒有人知道,在朱元璋的大明王朝結(jié)束后,卻在清朝掀起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朱元璋熱”。
清朝官方為何高度評價朱元璋?只因全面繼承了大明版圖和厚實家業(yè),和對朱元璋個人魅力的欽佩,康熙對此并不諱言。
歷史再次回溯到1699年,這時距離朱元璋逝世已經(jīng)301年。這年的初夏,康熙皇帝開啟了南巡,到鐘山的明孝陵祭祀是康熙是這次重大目的??滴跎钋榈貙賳T說:“明代洪武乃創(chuàng)業(yè)之君,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醊。今朕臨幸,當再親祭?!彪S行官員不懂其意,作為大清的皇帝因何要去祭拜明代皇帝?紛紛勸諫康熙不必親去:“皇上兩次南巡,業(yè)蒙親往奠醊,今應遣大臣致祭?!?/p>
康熙了解他們的想法,卻堅持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著兵部尚書席爾達致祭行禮,朕親往奠?!笨滴跤H自安排,對朱元璋陵寢進行了全面維修,并將康熙題寫的四個“治隆唐宋”刻成匾額,懸掛到了明孝陵的大門前。對于這件事,《清實錄》以極其隆重的筆調(diào)寫下:“甲寅,命修明太祖陵,并懸掛御書‘治隆唐宋’匾額”。
最終,在以康熙為代表的清朝班子,對朱元璋給予了公正、客觀全面的評價,在官修史書中認為他“武定禍亂,文治太平?!弊鳛樽罡叨ㄕ{(diào)。
朱元璋如何用16年就迅速建立大明帝國?縱觀歷史,朱元璋得國最正。
至正十二年的三月,穿著破爛袈裟的朱元璋來到濠州城外要求參加紅巾軍。后來他回憶說:“昔者,朕被妖人(紅巾軍)逼起山野?!庇终f:元綱不振乎彼士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也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或許因為獨特的氣質(zhì)引起了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的注意。不久這個“志意廓然,人莫能測”的朱重八變成“朱公子”,在戰(zhàn)爭生涯中表現(xiàn)出的戰(zhàn)略才能讓他迅速躥升總兵官的職位。朱重八在變成朱元璋后,開始中原逐鹿,走上了“掃清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并吞八荒?!钡慕y(tǒng)一大業(yè)。
戰(zhàn)爭是一個放大器,他清晰地放大了朱元璋的能力、素質(zhì)和格局。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繼攻滅江南漢帝陳友諒、吳王張士誠政權(quán)。統(tǒng)一江南后,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北伐中原、南定沿海并舉,以武力奪取全國統(tǒng)治權(quán)。 [5] 如同一把掃帚,在舊山河之間展現(xiàn)他的戰(zhàn)略部署,僅用十六年便統(tǒng)一全國。此后不久,在前呼后擁之下,朱元璋身穿龍袍開始指點江山。對此,明史以極其自信的筆法總結(jié)朱元璋的天下“得位最正”,“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在帝業(yè)將成之際,朱元璋回到闊別二十二年的故鄉(xiāng)去給去世多年的父母上墳,對身邊的臣下感慨而深沉地說:“我過去在故鄉(xiāng)時,自謂終身田野間一農(nóng)民爾。及遭兵亂,措身行伍,亦不過為保身之計。不意今日成此大業(yè)。自吾去鄉(xiāng)里十有余年,今始得歸省陵墓,復與諸父老子弟詳見,追思囊時,誠可感也?!?/p>
苦難與輝煌成了朱元璋身旁兩個重要精神法寶。
布衣情結(jié),農(nóng)民本色的皇帝,同情底層群眾,由此掀起最大規(guī)模的整治吏治。
朱元璋多次向帝國表達自己所代表的立場:“朕本農(nóng)夫,深知民間疾苦。朕本農(nóng)夫,深知稼穡艱難。”每當提起老百姓的艱難,他會為之抽泣,對那些富戶兼并土地的地主和貪官污吏,朱元璋恨不由得想起了植入骨髓般的痛苦經(jīng)歷。為此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老百姓吃飽穿暖的國家,而他則是農(nóng)民們的代言人。
洪武四年他指示中書省“如今臨濠的空地很多,你們應該調(diào)查那些開荒者的身份,讓他們平均耕種,使窮人有產(chǎn)業(yè),富戶不能兼并。如果哪個大戶多占土地,轉(zhuǎn)給貧人佃種的,就要懲罰他?!?/p>
早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即位的詔書中,強調(diào)自己“朕本淮右布衣” ,六年后頒布《皇明祖訓》時,再度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 "朕幼而孤貧,長值兵亂,年二十四委身行伍,為人調(diào)用者三年,繼而收攬英俊,習練兵之方……革元朝姑息之政,治舊俗污染之徒?!边@一段話表示他的童年經(jīng)歷使他深悉元朝末年“人之情偽”。面對官員們貪腐欲望和對貪官污吏的痛恨,朱元璋出臺了歷史上最為嚴厲的反貪污法令,由此掀起了有史以來的最大整治官吏風暴。甚至細化到官員不能公車私用:“凡因公出差,按級別可以坐官馬公車,用官駝等者,除了隨身的衣物外,攜帶的私人物品不能超過十斤。”如果超了就要按照斤數(shù)進行鞭打。甚至他嚴禁官員下鄉(xiāng),認為他們就是來大吃大喝,搜刮擾民的:“我在民間時,親身體驗到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睂τ谧鴮嵉呢澪鄯缸镎?,朱元璋以不乏殘酷的“剝皮實草”進行警戒,讓許多官員上班前害怕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回來而抱著家人痛哭。
朱元璋的政治遺產(chǎn)與朱元璋精神遺產(chǎn)到底有多強大?
朱元璋將治國理政形象生動地比喻成“蓋房子”:“為天下者,譬如做大廈?!?、“我以為建基立業(yè),猶之蓋大房子,剪伐斫削要用武臣,藻繪粉飾就非文臣不可?!敝煸暗乃季S里,帝國如同一個大房子,這里將擠滿他的所有臣與民,按照他的構(gòu)想,永遠安穩(wěn)、安靜地生活下去,而他親自承擔起這座“帝國大廈”的建設、維護工作。
對大明帝國的高度責任心讓朱元璋格外勤奮。在洪武十七年九月的一天,內(nèi)外諸司奏章1660份,奏事3391件,面對如此版常態(tài)化的巨大工作重壓,朱元璋也不得不哀嘆說:“朕一人處此多務,豈能一一周遍,茍政事有失宜,豈惟一姓之害,將為天下之害。豈惟一身之憂,將為四海之憂?!彪m然如此高度旋轉(zhuǎn),他還是不辭辛勞的做了下去。三十一年來,在他的主持下,其個人色彩浸潤到大明的每個角落。其中包括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二百八十年后,順治對朱元璋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唐宗宋祖都不如朱元璋雄才大略?!昂我?數(shù)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到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guī)畫周祥,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钡搅撕槲涠?,根據(jù)戶部統(tǒng)計數(shù)字,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余頃,比北宋耕地最高數(shù)字(五百二十四萬余頃)增加了三百二十六萬頃。全國人口六千多萬,超過《元史》所載最高人數(shù),全國的田賦收入僅米麥一項就高達三千二百七十八萬余石,比元朝歲入一千一百一十萬余石增加了近兩倍,是明朝真正的盛世。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多次提出嚴正警告,認為真正能“以天下為憂者”,“唯創(chuàng)業(yè)之君,中興之主,及守成賢君能之”。至于“宮內(nèi)生長”的“尋常之君”,勢必以天下為自己尋歡作樂,如此的話“國亡自此始”。不幸的是,這種預測在明代中后期的皇帝中屢次出現(xiàn),如肆意玩樂的正德皇帝和一心煉丹修道的嘉靖、數(shù)十年不上朝的萬歷,躲在后宮研究木匠的天啟,如此密集出現(xiàn)“奇葩”后代皇帝為歷史罕見。
對此預測,朱元璋只能總結(jié)感慨說:“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憂天下為心,則能永受天之眷顧。若生怠慢,禍必加焉,可不畏哉!”盡管將所有對后世有利的設計都做到了,最終卻也只能托付給所謂的“天命”,可知朱元璋在此重大事情上也顯得多么的乏力。從另一角度來看,朱元璋的政治遺產(chǎn)和精神遺產(chǎn)是對子孫無限的眷戀。為此他最后還發(fā)出吼聲“后世敢有方改更祖法者,即以奸臣論無赦!”
結(jié)尾:孤家寡人朱元璋親身經(jīng)歷的情感遭遇演繹了大明版的《活著》
五十四歲的朱元璋就開始為他自己營建陵墓,對待生死他似乎已經(jīng)太過于熟悉了,甚至過去的凄慘經(jīng)歷讓他顯得更為達觀。
拋卻事業(yè)成功角度,從情感上來說,朱元璋是相當不幸的人。在年少時十三天內(nèi),連失去四個親人,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打擊是不言而喻的。多年后,朱元璋在《皇陵碑》中這樣回憶當年的凄慘:“兄為我傷,我為兄哭,皇天白日,泣斷心腸!”、“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眲?chuàng)業(yè)時期他似乎忘記了這種孤苦開始全身心投身軍旅,逐鹿中原。直到五十歲那年,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的情感世界再度走上孤獨。更要命的是,此后朱元璋連番經(jīng)歷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六十五歲那年,他的太子朱標去世,自己的所有計劃都被打亂,這個曾經(jīng)無比強勢的男人竟然在朝臣會議研究接班人問題時放聲大哭,老淚橫流。
七十一歲那年,他二十六個兒子已經(jīng)死了七個。中國歷史上當了帝王的人,就“稱孤道寡”,自稱“孤家”、“寡人”,而這種大落寞對人性來講無疑是一種摧殘。71歲這年的三月,他最喜歡的三子朱?病逝,一下將朱元璋擊倒,不久,朱元璋在無限凄涼之中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1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