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朱以海的故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帶兵進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緊接清軍進入山海關,北方陷入戰(zhàn)亂當中,明朝的皇室以及王公大臣紛紛難逃,而后建立南明政權。在南明歷史上,出現了多個君王,他們要么登基為皇帝,要么成為監(jiān)國王爺。
不過說實話,這些朱家子孫,除了魯王朱以海意志堅定,其他都是草包,不信咱們來看看。
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在位時間不如一年,基本不理朝政,一心撲在吃喝玩樂上面,修宮殿,選美女,人們評價他——““癡如劉禪 , 淫過隋楊”。清軍兵臨城下時只知道逃跑,最后淪為清軍俘虜,在北京被殺。
潞王朱常淓:在浙江巡撫張秉貞的支持下監(jiān)國,結果監(jiān)國不到五天就主動開城投降,最后和弘光帝一起被殺于北京。
唐王朱聿鍵(隆武帝):這個人還算比較有能力,也登基做了皇帝,但是他的朝廷一直被鄭芝龍控制 ,后來鄭芝龍投降,繼位不到一年的他就被清軍殺了。
桂王朱由榔(永歷帝):南明最后一個皇帝,在位時間最長,控制地區(qū)最多,但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逃跑皇帝”,只要聽到說清軍來了,拔腿就跑,對軍心影響極大,南明節(jié)節(jié)敗退,加之重用奸佞之人,以至于南明最后將所有土地丟失,他還在繼續(xù)逃跑,從滇西逃往緬北,最后在緬甸被吳三桂抓了,不久后被絞死。
相比于前面四個南明的君王,魯王朱以海顯得那樣耀眼。福王朱由崧(弘光帝)、潞王朱常淓等人敗亡后,江浙一帶的明朝諸王紛紛投降,只有朱以海拒不投降,更以監(jiān)國身份招兵買馬,雖然他也喜歡過安穩(wěn)的日子,也有自己的寵臣,但是這并不妨礙他抗清的意志。他多次親上前線慰問一線將士,更是身經百戰(zhàn),多次上戰(zhàn)場與清軍血戰(zhàn)。魯王抗清經歷異常艱難,常常生活在海島上,有人直接將他稱為“海上天子”,只可惜,魯王最后敗于內訌之中。
小佛說的內訌不僅有魯王屬下們之間的內訌,更有南明幾股勢力之間的內訌。
魯王政權內訌
魯王政權并不是一帆風順,魯王在紹興監(jiān)國之后,曾遭到一次重創(chuàng),他被自己部下方安國抓了,準備送給清朝,作為投降的見面禮。方安國之所以有機會下手,皆是因為當時魯王手下忙于內訌,為了爭錢爭地盤,一個個擁兵自重 、不聽魯王號令,讓方安國有了可乘之機。
從方安國手中逃走之后,魯王到了福建,這次他又得到人擁戴,其中勢力最大的是鄭芝龍的族人鄭彩,鄭彩的獨斷專權 、濫殺大臣,文武官員之間也是自相殘殺,嚴重削弱了魯王抗清的力量。
南明內訌
魯王抗清期間,可謂是內憂不斷,而永歷帝與鄭成功兩支友軍同樣也不讓他省心。原本魯王的勢力范圍以浙江為主,隆武帝則是福建,隆武帝已經登基,魯王只是監(jiān)國王爺,故而隆武帝讓魯王做皇太侄,別要監(jiān)國的名號,這樣有利于南明的統(tǒng)一,但是魯王部下門所求不同,未能達成統(tǒng)一意見,于是隆武帝和魯王鬧翻了,魯王又和鄭彩鬧翻,隆武帝被殺,鄭成功取代鄭彩,于是南明在東南形成了魯王集團和鄭成功集團兩支抗清力量。
一開始兩支勢力的范圍沒有重合,但是隨著清軍的繼續(xù)南下,以及鄭成功勢力的壯大,魯王的勢力就顯得越來越小,魯王監(jiān)國三年(1648年),清軍到了福建境內,魯王與清軍血戰(zhàn),并向鄭成功求援,但是鄭成功見死不救,魯王失去了福建所有領土。魯王被迫轉會浙江附近海域,在舟山群島一帶繼續(xù)抗清。
魯王監(jiān)國六年(1651年),魯王在舟山兵敗,鄭成功趁機招攬魯王舊部,次年,朱以海心灰意冷,自去監(jiān)國稱號,到金門度日。十年后,朱以海在金門病逝,結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弘光皇帝
姓名 朱由嵩
廟號 安宗(昭宗上)、質宗(明義宗上)
謚號 安皇帝(明昭宗初謚)、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明昭宗謚)、續(xù)天繼道莊愍敬肅昭文康武惠悼懿孝赧皇帝(明義宗魯王朱以海謚)
陵墓 無
政權 大明
在世 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
在位 1644年6月19日——1645年6月18日
年號 弘光:1645年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封德昌郡王,天啟六年(1626年)封世子。崇禎十六年(1643年),洛陽被李自成農民軍攻占,朱常洵因體胖,行動不便,為起義軍俘獲,不久被殺。世子由崧在大臣的護衛(wèi)下越城逃亡。不久襲封福王。次年(1644年)三月,崇禎帝自縊于北京。五月,他在南京被擁立為皇帝,年號“弘光”,國號依舊為“明”,史稱“南明”,朱由崧稱為弘光帝。在位二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在與清軍作戰(zhàn)中為叛將田維乘所獲,獻于清軍。朱由崧遂被押送至北京。次年六月,被殺于北京。與朱由崧一起被殺的,還有朱常淓、朱常潤等十一人。
1644年3月19日,崇禎帝自盡于煤山。這對大江南北的明朝諸臣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事已至此,原來形同陪村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現出來。很顯然,擺在留守諸臣面前的首要任務是擁立新君,組織政權。說到血統(tǒng)親近,福王,桂王,惠王成為不二人選。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齡最大,又加上沒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兩個遠在廣西的藩王來,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然而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江南士紳中部分東林黨人從狹隘的一己私利出發(fā),以福王昏庸為名,堅決反對。但內中隱情卻要追溯到天啟朝時,為反對老福王繼統(tǒng)和老福王之母鄭貴妃干政,東林黨人已和福藩結下不解之仇。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機報復。以東林領袖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大張旗鼓地推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繼承人——潞王。 潞王血統(tǒng)偏遠,自然缺乏繼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謂賢名,卻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許多不明內情的人還以為憾事。其實,拋開潞王是否真賢不說,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自有其現實考量。當時政治以內閣負責,即使皇帝昏庸,負責的臣下仍可以維持政治機構的正常運轉。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歷史上司馬睿能偏安東晉,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君主而已。關鍵在于臣下齊心協力。方能維持危局。現在以立賢為名拋開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賢名及野心才具的龍子龍孫,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們自然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范圍內的普選,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擁立大會正開得熱鬧不堪之時,遠在淮安的朱由崧卻慌了神。作為三大熱門侯選人之一,卻沒有人來請他發(fā)表競選演說,施政綱領。前來表忠心,搞投機的也寥寥無幾。這一切都使朱由嵩感到情況不妙。而實際上,史可法,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開始就是把他們所挑選和準備擁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論是誰為君,重要的是不會妨礙他們掌握手中的權力。從心底深處,曾經天威凜然的皇帝對這些重臣不過是一個象征,一個擺設。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預有司”。是的,重臣忌諱的正是一個“干預有司”的皇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來腦滿腸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著妙棋,一舉擊潰了南京城內自以為得計的袞袞諸公。據《南渡錄》記載:“時王(朱由崧)聞,懼不得立,書召南竄總兵高杰與黃得功、劉良佐協謀擁戴。劉澤清素狡,先附立潞議,至是以兵不敵,改計從杰等?!敝煊舍戮苟脴寳U子里出政權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鎮(zhèn)總兵求助。高杰,黃得功本人本來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軍閥,見有“定策擁立”的大買賣可做,真是無本而有萬利的好機會。于是一拍即合,甩開他們的頂頭上司——正與史可法密商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勛。消息傳到南京,所有人無不大驚失色。馬士英老于官場,見自己部將窩里反,想來爭也沒用。連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跡,成為從龍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開始還蒙在鼓里,指手畫腳的不服,又在寫給馬士英的信中痛罵朱由崧昏聵糊涂。沒想到卻成為落在別人手中的把柄。隨即馬士英便帶領大軍殺氣騰騰的護送朱由崧來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只好接受這個現實了。 朱由崧求助于三鎮(zhèn)軍閥擁立,對以后的局勢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償心愿,順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寶座。而間接影響,則是江北諸鎮(zhèn)以“天子恩人”,“從龍元勛”自居,南京從皇帝到重臣再沒有人可以控制這支飛揚跋扈的軍隊。從此開了南明軍閥勛鎮(zhèn)勢力尾大不掉的濫觴。其實,高杰與黃得功、劉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懷心事,卻不乏良將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權謀閱歷,只要駕馭得當,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鎮(zhèn)擁立之時,施加手段影響,使三鎮(zhèn)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繼承了乃父的心寬體胖,卻沒有繼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鎮(zhèn)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發(fā)揮,想做皇帝心切,一開始就高開了價錢,自貶了身價。三鎮(zhèn)也看清了這位“承天啟運”之人乃是阿斗。從此對他的權威再也不屑一顧。
馬士英等以擁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閹黨余孽,貪贓枉法,與高弘圖等東林余黨針鋒相對。清順治二年三 朱由崧稱帝后發(fā)行的錢幣
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于武昌,進逼南京。時清軍迅速南下,連續(xù)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揚州失守,史可法殉難。消息傳到南京,弘光帝方寸大亂,顧不上通知其他人,就與馬士英和少數宦官倉皇出逃,一路輾轉來到蕪湖。蕪湖守將正是擁立有功的江北四鎮(zhèn)之一——黃得功,他尚對京城變故一無所知。當知道自己的“天子門生”是張惶失措,棄都而來時。內心不勝感慨,但仍然決定以死報國,對這位昏君效忠到底。 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隨而來的滿洲重兵壓迫下,黃得功部將田雄,馬得功策謀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黃得功被暗箭射中,隨即自刎而死。弘光帝則被田雄活捉,獻給清軍邀功,解至北京,弘光政權覆滅。據鄭達《野史無文》記載:當時田雄背著朱由崧,馬得功在后面緊緊抱著朱由崧的雙腳,生怕這個活寶貝飛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兩人,卻毫無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滿衣。當時朱由崧的痛悔憤恨之情,可見一斑。但亡國之君,總是難逃一死。次年五月,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謀為不軌的罪名凌遲處死,年僅四十歲。
我很喜歡弘光政權發(fā)行的貨幣 弘光通寶 所以略微了解他們的歷史 現在告訴你
清順治元年(1644年)在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五月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權
弘光朝廷兵部尚書史可法 總兵劉澤清 總兵高杰 總兵劉良 靖南伯黃得功 左良玉
現將我喜歡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感人事跡告訴你
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人。明崇禎進士,累遷右僉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滅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馬排擠。詔令史督師,出鎮(zhèn)淮、揚,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開府揚州。授西安府推官,稍遷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崇禎八年(1635年),遷右參議,分守池州、太平,監(jiān)江北諸軍以堵截民變隊伍。十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光州等府縣,提督軍務,扼李自成軍◇由漕運總督、鳳陽巡撫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十七年,聞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馬士英、阮大鋮合謀欲立福王,送之至儀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東閣大學士,入閣參政。受馬士英排擠,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兵至,可法傳檄各鎮(zhèn),無一至者,親守西門險要。城破,自刎不死,被執(zhí),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嶺。人稱史閣部,謚忠靖。清乾隆追謚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祠 史可法駐守揚州時,在四方無援的情況下,整飭軍隊,修筑城垣,曉以民族存亡大義,激勵4000軍民固守孤城。清攝政王多爾袞5次致書誘降,他誓死不從。城陷前幾天他給母親、妻子寫下遺書,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軍抵達揚州城西北郊斑竹園,清豫親王多鐸再次勸降,史不理會,令將士登城分守各門,自守險要的西門。清軍強攻不破,傷亡甚眾,遂喬裝明軍,得計入城。史見大勢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參將護持而行。至小東門,見軍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師也!萬事一人當之,不累滿城百姓?!庇谑潜粓?zhí)。多鐸勸降,史說吾朝廷大臣,安肯茍活?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吾頭可斷,身不可辱?!彼鞆娜菥土x◇人于揚州城北梅花嶺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為紀念。 不知所終的史可法 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大舉南下,明督師史可法與軍民固守揚州孤城,陰歷四月二十五日,清兵破城而入,大肆屠殺十天。關于明將史可法的下落,當時人洪承疇就曾發(fā)問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關于史可法去向的記載、傳說頗多。 有的說,史可法于城破時出城逃生。具體出逃過程又有異辭。一為縋城出走,計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記日四月二十五日,清兵詐稱明總兵黃蜚的援兵到,史可法令開西門放行,清兵進城,即攻擊明軍。史可法于城上見此狀況,知無可挽回,即拔劍自刎,左右相救,遂與總兵劉肇基縋城潛去。二是跨騾出城,乾隆《江都志》載揚州故老言,城被破時,史可法跨白騾出南門”,有人還就此賦詩相公誓死猶飲泣,百二十騎城頭立。瞬息城摧鐵騎奔,青騾一去無蹤跡?!? 一般認為,史可法于揚州之役被俘遇害。清代官修史籍大多如此記載,《清實錄》云攻克揚州城,獲其閣部史可法,斬于軍前?!薄睹魇贰氛f,史可法自刎未遂,被部將擁至小東門,為清軍抓獲,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師也。”遂遇難。還有史可法嗣子史德威著《維揚殉節(jié)紀略》記述道,揚州城陷時,史可法自刎未遂,為清軍捕獲。多鋒對史可法相待如賓,口呼先生”,并勸降說為我收拾江南,當不惜重任也?!笔房煞ù鹪晃覟樘斐爻迹M肯茍且偷生,作萬世罪人哉!我頭可斷,身不可屈……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劈尸萬段,甘之如飴”于是被殺。此外,史可法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寫過五份遺書以及給其母親、夫人的絕筆,其中有一死以報國家”之語,可見他早就抱定一死之心,說他得以逃生似不可信,且其部將劉肇基在揚州城陷前已中流矢而亡,不可能與史可法一同縋城潛去”。 有傳說史可法是沉江而死。史可法出城后,騎馬渡河,因馬蹶落水溺死?;蛘f他出東門遇清兵堵截,自覺無望,即赴水自盡??滴跄觊g孔尚任《桃花扇》,就是這樣描述的。 還有說清兵破揚州時,史可法便銷聲匿跡,不知所終。計六奇于順治六年(1649)外出,途中坐船遇一嘉興人,自稱是當年揚州抗清失敗后逃出來的,他說城破時,史可法下落不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劉豫是什么人他是怎么當上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