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學政是紀曉嵐的最高官職,相當于當前的教育廳廳長。紀曉嵐的工作和目前的文書工作有關,一開始就是“庶吉士”,后來直接就變成左春坊左庶子。在1758年時間又成為武英殿纂修。第2年直接就變成功臣館總纂。一直到皇上南巡之后才變成提督學政,可以有效負責福建等地的考試,相當于現在的教育廳廳長。
而紀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紀曉嵐是清朝直隸獻縣,出生于1724年,父親希望兒子將來能夠成為人中龍鳳。紀曉嵐年僅4歲會被送到當地非常有名的老師那邊,然后接受啟蒙教育。在老師的教導下,逐漸的激發(fā)出紀曉嵐的才華,能夠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在雍正1730期間,紀曉嵐就開始進入到童子試的考場。當時的成績比較出色,一時之間人們都會認為這可能就是神童。
紀曉嵐的官職
紀曉嵐就屬于皇帝身邊紅人,這些年來擔任的職位比較多,比如說兵部侍郎、太子詹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些位置和今天的有一些相似,因此這就是一個高官后期同樣也會擔任級部著作的編寫。左都御史是一個等同于最高檢察院院長的工作崗位,尚書就屬于一品大員。從這里可以看出紀曉嵐當時的官職還是比較高的,在過完80歲之后,還成為太子太保。雖然只是榮譽稱號,但恰好也能夠證實自己的地位。
嘉慶皇帝的賞賜
嘉慶1805年期間這一位相當于副國級高官因為疾病而離開人世,嘉慶皇帝不僅贈送500兩白金,同樣還會親自去寫碑文以及祭文。相比高官厚祿能夠得到皇上的認可,得到皇上的厚待,這才是一種榮耀,是作為大臣可遇而不可求的。紀曉嵐的一生還是讓人覺得比較羨慕,一生并不是很順遂,但好歹也算是功成名就,能夠光宗耀祖,最終還能夠擁有著較好的晚年生活。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紀曉嵐是什么樣的官職等同于現在什么樣的級別
和珅(正一品)、劉墉(正一品)、紀曉嵐(從一品)。
1、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
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wèi)內大臣、步軍統(tǒng)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
2、劉墉
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于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tǒng)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3、紀曉嵐
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從一品),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jiān)事致仕。?
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于詩歌及駢文,長于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擴展資料:
清朝官員品級列表:
一、正一品:
1、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2、文職外官:經略大臣(通常由大學士兼任,因事特設,事罷即撤)、大學士銜總督
3、武職京官: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鑾儀衛(wèi)事大臣
4、武職外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二、從一品:
1、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xié)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2、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兵部尚書銜)、駐藏辦事大臣(兵部尚書銜)
3、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tǒng)領(九門提督)、內大臣
4、武職外官:駐防將軍、都統(tǒng)、提督、巡撫(加提督銜)
三、正二品:
1、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
2、文職外官:各省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山東巡撫、駐藏辦事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例兼副都統(tǒng)銜)
3、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tǒng)領、八旗護軍統(tǒng)領、鑾儀使
4、武職外官:副都統(tǒng)、總兵、盛京總管(副都統(tǒng)銜)
四、從二品:
1、文職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2、文職外官:巡撫、駐藏幫辦大臣(侍郎銜)、布政使
3、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4、武職外官:副將
五、正三品:
1、文職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2、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3、武職京官:一等侍衛(wèi)、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冠軍使、王府長史
4、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六、從三品:
1、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仆寺卿
2、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3、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wèi)
4、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xié)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七、正四品:
1、文職京官:僉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2、文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3、武職京官:二等侍衛(wèi)、云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仆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wèi)領班
4、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八、從四品:
1、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jiān)祭酒
2、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3、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wèi)
4、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九、正五品:
1、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六科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太醫(yī)院院使
2、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3、武職京官:三等侍衛(wèi)、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jiān)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4、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御、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十、從五品:
1、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各部員外郎
2、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3、武職京官:四等侍衛(wèi)、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wèi)、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wèi)
4、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xié)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十一、正六品:
1、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太醫(yī)院左右院判、國子監(jiān)司業(yè)、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jiān)監(jiān)判、欽天監(jiān)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2、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3、武職京官:蘭翎侍衛(wèi)、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4、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十二、從六品:
1、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jiān)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2、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3、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4、武職外官:衛(wèi)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十三、正七品:
1、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jiān)監(jiān)丞、內閣典籍、監(jiān)察御史、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各部院七品筆帖式
2、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巡鹽御史、巡江御史、巡茶御史
3、武職京官:城門史、太仆寺馬廠協(xié)領
4、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十四、從七品:
1、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wèi)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jiān)博士、助教、欽天監(jiān)靈臺郎、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2、文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3、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4、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和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紀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墉
紀曉嵐,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官至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jiān)事。是從一品官,相當于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和珅,歷乾隆、嘉慶二朝,雖然最后落得抄家身死,但是被抄家前官職是正黃旗領侍衛(wèi)內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兼理刑部,戶部,晉公爵,屬于超品官,相當于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財政部部長、大軍區(qū)司令。
拓展資料:
1、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yè),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yè)往來。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wèi)內大臣、步軍統(tǒng)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
2、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jiān)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于考證訓詁。任官50余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后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皇帝御賜碑文),故卒后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波蘭和蒙古地理位置有哪一些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