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靖難之役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朱元璋一手開創(chuàng)了大明王朝,在他死后登上帝位的不是他兒子,而是孫子朱允炆。朱允炆剛坐上龍椅不久,昔日疼愛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了,史稱靖難之役,最后朱允炆被迫下臺,朱棣取得夢寐以求的帝位。大家可能會好奇,朱棣為什么這么輕易的就成功了,為什么朱元璋的其他兒子不站出來阻止他,他們都去哪了?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朱棣從北平起兵到他攻占京城中間大約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僅僅四年他就從一個藩王成為了一個皇帝,是不是奪取的太容易了?明朝可是一個兵強馬壯的國家,早年跟隨朱元璋的那些武將都去哪了?盡管在晚年的時候,朱元璋大肆屠殺了很多曾經在戰(zhàn)場上立下大功的將領,但是總還留了一些吧,再說朱元璋不是還有兒子呢嗎?
據說朱元璋可是一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的,刨除死去的朱標應該還有二十五個,他的這些兒子中不有不少曾經跟著他在戰(zhàn)場上廝殺多的,軍事才能應該不會弱。他們基本上都被朱元璋封為了藩王,被派到全國各地,鎮(zhèn)守一方,保衛(wèi)大明江山。
那為何在燕王朱棣犯上作亂的時候,為什么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呢?他們都在做什么?都只是一旁靜靜的看戲么?按道理講他們應該幫助朱允炆的,因為朱允炆不僅是他們的侄子,還是現(xiàn)任的皇帝,是大明的正主。
朱元璋的兒子們之所以沒人站出來,這是由朱元璋和朱允炆自己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很早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兒子分封的各自的封地,讓他們做了鎮(zhèn)守地方的藩王,這么多王爺之中,秦王、燕王、晉王、寧王的勢力最大,但是秦、晉二位王爺很早就死了。朱元璋死后,就剩燕王和寧王的實力最強,燕王此人心機很深,早就把寧王拉到自己的陣營里邊了。燕王很早就看上了寧王戰(zhàn)力強大的軍隊,早就把寧王給忽悠的暈頭轉向了,因此寧王幫助燕王攻打朱允炆。
再說說實力比較弱的其他藩王,朱允炆登基后就實行了削藩,周王被他貶為了平民,其他的王爺也都被他給廢了,他的叔叔們每天憂心忡忡,就想著怎樣自保了,怎么可能還會幫助朱允炆去對付燕王呢?
在燕王快要攻入京城的時候,朱允炆還真有一位叔叔站出來幫助他,就是谷王朱橞率。他帶領這幾千兵馬來到京城,幫助朱允炆守城,但是等真正見到燕王大軍的時候,他竟然臨陣倒戈了,直接大開城門讓朱棣帶兵進城。
不知道朱元璋在地下得知自己的兒子最終還是奪取了帝位會作何反應,他是會哭還是會笑呢?
朱棣的三個兒子結局是:
1、朱高熾: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1378年出生母親是文皇后徐氏。在朱棣死后朱高熾繼承皇位,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明仁宗。
2、朱高煦: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個兒子,和朱高熾是同一個母親,朱高煦最開始被朱棣封為高陽郡王,但是朱高煦不肯去高陽就一直留在南京,想要篡奪太子的位置。在朱高熾死后明宣宗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失敗最后被貶為庶人。
3、朱高燧: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個兒子,和朱高熾還有朱高煦都是一個母親生的,被朱棣封為趙王。但是最后因為和朱高煦一起造反被捉拿,最后被罷免爵位在宣德六年去世。
朱棣長子叫朱高熾,因為朱元璋非常喜歡他,后來被朱棣立為太子,朱棣死后,朱高熾繼位,年號洪熙,他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明仁宗。
朱高熾性格比較內斂,端重沉靜,不喜歡運動,喜歡讀書,但他身體不太好,可能是因為缺乏運動,他身體很肥胖,而且腳有毛病,行走不便,經常需要兩個人攙扶著。
糾正下,朱元璋有記載的一共有26個兒子,并非24個兒子。我們最為熟悉的應該是太子朱標與燕王朱棣了,但其他的可能有些陌生,這里我來為大家提及一下。
長子朱標,即后來建文帝的生父。他生性仁慈、敦厚,在兄弟、大臣們之中也很有威信,他很受朱元璋喜愛,朱元璋也很早就立了他為太子,確定了他為皇位接班人??上於视⒉牛诠?392,視察陜西之后,因風寒病逝,年僅三十七。
次子朱樉,被封為秦王。曾因在封地有過失,被召回京城,太子朱標巡視秦地回來后,從中調解,后讓其返回藩地。公元1395年,他受命征伐洮州叛亂,將其平定。但不幸的是,他在征伐過程中由于露宿山野得了瘴癘,沒過多久就因這個病影響去世了,年僅四十。
三子朱棡,被封晉王。他很受朱元璋重用,權力比較大,加上人比較驕縱,導致有人甚至上告他要謀反,幸得朱標保全。公元1398年,朱棡因病去世,年僅四十。
四子朱棣,這個大家應該很清楚,他被封為燕王,后成為皇帝,在他統(tǒng)治時期明朝越來越強盛,開啟了永樂盛世,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歸途中去世,享年64歲。
五子朱橚,被封周王,是個文化人,對醫(yī)學有研究,曾編著了有《救荒本草》等醫(yī)學作品,對當時的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活了四朝,即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四朝。他比較坎坷,曾因離開封地被朱元璋廢掉,建文帝時期因為是朱棣同母弟弟而被排斥,成祖時期又被指控謀反。好在他都撐了下來,于公元1425年去世,享年64歲。
六子朱楨,被封楚王,天資聰穎,為朱元璋所喜愛,曾在討伐西南叛亂時,不親蒞軍,被朱元璋所詰責,自此失寵。最終于公元1424年去世,享年61歲。
七子朱榑,被封齊王。性格殘暴,有野心。建文帝時期,被建文帝借機削藩,廢為庶人。朱棣登基后,恢復其藩王。但因又想圖謀不軌,再被廢為庶人,從此一直被軟禁于南京,一直到死亡。公元1428年去世,享年64歲。
八子朱梓,被封潭王。因胡惟庸案被牽連,害怕被誅殺,一直焦慮不安。之后朱元璋召見他,由于害怕,他選擇了與自己妃子一起自焚而死。
九子朱杞,被封趙王。無重大事跡,于公元1370年夭折,年僅一歲。
十子朱檀,被封魯王。因才華橫溢,禮賢下士,民聲不錯。但后來因作死服食金丹,導致毒發(fā)傷目而亡,年僅十九歲,這個屬于自己作死的。
十一子朱椿,被封蜀王。喜歡讀書,博學多才,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稱。一直在蜀地兢兢業(yè)業(yè),于公元1423年去世,享年53歲。
十二子朱柏,受封為湘王。建文帝時期,被人告發(fā)謀反,被召京師詢問時,選擇自焚而死,年僅二十九歲。
十三子朱桂 ,被封豫王,建文帝時期被廢為庶人。明成祖登基后,恢復王爵。公元1446去世,享年73歲。
十四子朱楧,先受封漢王,后改肅王。公元1420年去世,享年44歲,無重大事跡。
十五子朱植,被封遼王。在建文帝與朱棣矛盾重重之時,他沒選擇與朱棣聯(lián)手,而是選擇赴京師討好建文帝。朱棣當皇帝后,對朱植當時不支持自己很不滿,對他的態(tài)度很不好。所以他的結局是不咋好的,作為一個王他只留下有校廚役三百人。最終于1424年去世,享年四十八。
十六子朱栴,封慶王。他勤奮好學,十分忠孝,一直有不錯的名氣,所以朱元璋才會讓他作為重要藩王,主持邊塞大局。后來因被很多人參奏不法,讓明英宗對他猜忌,導致朱栴郁郁成疾,一病不起,最終病逝于王府,享年61歲。
十七子朱權,被封寧王。在靖難之役時,被朱棣綁架,被逼迫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將其改封于南昌,對其進行迫害,朱權沒辦法,寄托于道教,最后郁郁而終,享年七十歲。
十八子朱楩,封岷王。建文帝時期,因被西平侯沐晟告發(fā)不法,被廢為庶人。朱棣登基后,雖被恢復爵位,但朱棣對他也不放心,將其他削除護衛(wèi)、官屬,之后還曾將其從云南遷至湖南。公元1450年去世,享年71。
十九子朱橞,被封為谷王。在助朱棣登基中有大功,于是居功自傲,驕橫霸道,被朱棣被廢為庶人,之后入獄,最終在獄中去世,享年四十九。
二十子朱松,雖受封韓王,但未就藩。無重大事跡。于1407病逝于南京,年僅28歲。
二十一子朱模,封沈王。無重大事跡。公元1431年去世,享年五十一歲。
二十二子朱楹,被封安王。無重大事跡。公元1417年去世,年僅三十五歲。
二十三子朱桱,封唐王。也無重大事跡。公元1415去世,年僅二十九。
二十四子朱棟,被封郢王。公元1414病逝,年僅二十六。
二十五子朱彝,封為伊王。為人殘暴,封地百姓深受其害。公元1414年病死,年僅26歲。殘忍之人,活的短,也算惡人有惡報。
二十六子朱楠,出生一個月后夭折。
以上就是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總的來說還是長壽的還是比較多的,大多也屬于安享晚年的那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3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