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朱高熾,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一、朱高熾性格沉穩(wěn),在以太子身份監(jiān)國時,朝無廢事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與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嫡長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頗得爺爺朱元璋的喜歡。
但是,對于朱棣來說,一生戎馬生涯,他是愛動不愛靜的主,他喜歡的是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這兩個兒子一直跟隨朱棣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更是多次化險為夷,力挽狂瀾,還曾經(jīng)救了父親朱棣的命。
朱棣也多次對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笔艿礁赣H朱棣的鼓舞,朱高煦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是一刻也停不下來,他的最大的夢想就是當(dāng)皇上。所以,朱高煦的一生都在想如何造反,并積極付諸于行動。當(dāng)然,都失敗了。
朱高熾體態(tài)肥胖,總要兩個內(nèi)侍攙扶才能行動,朱棣見了就添堵。朱高煦嘲笑他說:“前人蹉跌,后人知警?!碑?dāng)時的皇太孫朱瞻基朗聲接道:“更有后人知警也。”確實如朱高煦和朱瞻基所言,他們的較勁還在后邊,最后還是朱瞻基果斷除了朱高煦這個大患。
但是,在大學(xué)士解縉、黃淮的極力要求下,朱棣還是立朱高熾為皇太子。解縉說“好圣孫”,說到了朱棣的心坎上,皇位的傳承是大事。
朱棣一生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馬背上度過,太子朱高熾監(jiān)國期間,朝無廢事,不但自己得到了歷練,而且還得到了大臣們的認(rèn)可。
而且,朱棣也明白,在起兵靖難之時,朱高熾留守北京。以萬人之力擋住了李景隆的50萬大軍,可謂是立下了大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朱高煦制造流言蜚語,胡濙密疏保太子之位
皇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jiān)國,朱高煦制造流言誹毀太子。弄得朱棣是半信半疑。于是,朱棣就讓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胡濙到南京任職,命他順便調(diào)查此事。
胡濙到后,本著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態(tài)度,開始對此事徹查。一查才知道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于是,胡濙秘密上疏送京,報告太子監(jiān)國七事,并說太子誠敬孝謹(jǐn),并沒有過失,都是他人惡意中傷。朱棣聽了,很高興。胡濙是誰呢?
胡濙(yíng)(1375年-1463年9月20日 ),字源潔,號潔庵 。武進(jìn)(今江蘇武進(jìn))人 。明朝初年重臣、文學(xué)家、醫(yī)學(xué)家。
胡濙為建文二年(1400年)進(jìn)士,歷授兵科、戶科都給事中。歷經(jīng)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的六朝元老,前后約60年。
胡濙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尋建文帝朱允炆下落,前后一十四年,即使老母去世,朱棣都不許他回家奔喪,繼續(xù)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突然深夜回到北京城,已經(jīng)休息的朱棣急忙召見,二人一直談到了很晚。后人揣測,胡濙已經(jīng)找到了建文帝。
胡濙為人節(jié)儉寬厚,喜怒不形于色,堪與北宋名臣文彥博相比。曾任禮部尚書、太子太師。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歲高齡逝世,獲贈太保,謚號"忠安"。《明史》:“海內(nèi)無虞,卿等四人力也”,是明宣宗朱瞻基對胡濙的高度評價。
那么,太子之位隸屬于朱高熾,我覺得原因如下:
1、朱高熾是嫡長子,名正言順。自古都有嫡長子繼位的說法,這個身份別人爭不了去,搶不走,是最有說服力的。
2、朱高熾仁厚,身邊聚攏了一些助力自己的大臣,關(guān)鍵時候,朱高熾身邊有一幫能幫自己的能臣與賢臣。
3、朱高熾兼國時,得到了歷練。朱高熾在監(jiān)國期間,處理事情非常到位,彰顯了自己的能力。
4、朱高煦、朱高燧有勇無謀,扶不上臺面。朱高熾的這兩個兄弟是空有雄心壯志,卻志大才疏,屬于四肢發(fā)達(dá),頭腦簡單的那種,實在是扶不上墻。
三、朱高熾堅守仁義,對朱高煦一直是包容有加,同時把不堪的局面留給了兒子朱瞻基
朱高煦的為人處世的樣子從下面的一件小事可見一斑:建文帝繼位,朱高煦、朱高熾和他們的舅舅徐輝祖一起去拜見。徐輝祖看看朱高煦一副游手好閑,吊兒郎當(dāng)?shù)臉幼?,偷偷提醒他,讓他收斂一下。朱高煦一聽非常生氣,覺得舅舅徐輝祖是對自己有偏見。臨走,還做了荒唐事,盜走了徐輝祖心愛的寶馬。
朱高煦最初被封為高陽郡王,后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zhàn)功。朱棣繼位后,就把朱高煦封為漢王,藩國云南??墒牵旄哽阌凶约旱闹饕?,覺得太遠(yuǎn),就是不去。他開始謀取太子位,中傷太子,并縱使私兵劫掠。他中傷解縉遭,使之被貶黜,被殺害。他還養(yǎng)了很多武氏。
1416年(永樂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違法之事達(dá)數(shù)十起,對其予以痛斥,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nèi),準(zhǔn)備將他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極力請求。
最后,徐皇后都看不過去了,讓朱棣減少了朱高煦的一部分人馬,并于1417年,被強令就藩樂安州。
朱高煦總算了不大折騰了,可是他的好弟弟皇三子朱高燧又想鬧事,在朱棣病重期間,密謀殺死朱棣,然后矯詔即位,因泄密為成行。朱高熾又求情,朱棣才饒恕了他。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認(rèn)為此時是奪取皇位的最佳時機,就讓自己在北京的兒子朱瞻圻,還有心腹們?nèi)ケ本┛辈?,想趁機起兵。明仁宗自然對這一切都心知肚明,防著他呢!朱高熾反而給他賞賜大量的金銀珠寶,加封他的兒子們。朱高熾是想以德報怨,用真心去感化一塊堅冰。
1425年(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朱高煦又覺得是好時機來了,于是想半路截?fù)糁煺盎譀]有成功,根本沒有看到朱瞻基的人影。朱高煦是納了悶了,怎么回事呢?
朱瞻基在位期間,也是重重地賞賜朱高煦,他提出的事情,朱瞻基基本都答應(yīng),可這更助長了朱高煦的飛揚跋扈。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公然起兵造反,宣宗御駕親征,朱高煦嚇得立即投降。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瞻基這次下了狠心,將朱高煦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nèi)。后來,朱高煦在朱瞻基的一次看望他的過程中,伸腿又絆倒了朱瞻基,朱瞻基于是斬草除根,把朱高煦與其諸子殺害。
那么,朱高熾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對朱高煦忍讓與包容呢?
1、朱高熾本性使然,他是仁厚之人,對親人更甚。朱高熾不想手足相殘,他見過父輩的血雨腥風(fēng),他不想讓這樣的事情再在自己和兄弟之間上演。
2、朱高熾不想留下弒殺兄弟的惡名,皇上的一行一動都是會被史官給記錄下來的,特別重名聲的他,是不想留下惡名的。即使是弟弟朱高煦作亂,他也能包容,就是因為他把名聲看得太重。
3、朱高熾覺得朱高煦的威力沒有那么大,他覺得弟弟朱高煦的能力有限,是成不了氣候的,小河溝里翻不了大船,所以就沒必要下狠手。就像是一個小孩和一個大人摔跤,大人對小孩是不屑一顧的。
總之,不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還是朱瞻基,他們對待朱高煦都是一忍再忍。這樣,家人對朱高煦的容忍更縱容了他,讓他在挑戰(zhàn)皇權(quán)的道路上越走越遠(yuǎn),直到朱瞻基忍無可忍時,就把他送上了不歸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3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為人賢德的胡善祥為何會被廢黜皇后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