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古代將士的故事。
古代的攻城并不像影視劇里那樣,一群人用梯子爬上去頂著箭頭向前沖去,架上梯子頂著滾木巖石往上爬。在古代,攻打一些小縣城或許有這么做的,但如果是一個大型堅城,這么做的話多少人命都不夠啊,因為古代的城防不僅僅是城墻,墻外還有護城河和各種陷坑。
游牧民族襲擊中國時,工匠人數(shù)相對較少,大多是驅趕城池周圍的人來填補陷坑和護城河,當它們全部被填滿時,尸體也已經都鋪滿了,從梯子上掉下來都可能不會摔死。當中原王朝攻城時,會試圖依靠攻城裝備來減少攻城造成的死亡和傷害。
填護城河不需要頂著箭頭去填,可以造轒辒車,古代記載轒辒車被一個大木框框起來,下面有四輪,上架像屋頂,并覆蓋著生牛皮,這輛車可以容納十個人,在里面著地推車,直接到達城下攻城,以避免敵人的石頭。
有許多類似防護的車,如木幔:“以版為之,制如屏,裹以生牛革,上施桔槔,載以四車輪,低昂,以繩挽之。凡攻城,欲蟻附者,則以幔御當面失石也。”有遮擋保護,只需推車去填護城河就安全多了。
如果壕溝和護城河相對較寬,一時間不能被填滿,填壕車就派上用場了,一輛板車上面有折疊的橋板,在壕溝前放下橋板就變成可以讓士兵通過的木橋,與此同時,投石機和自己的射手也將向城墻投射遠程火力以掩護填河部隊,當填充護城河和陷坑時,才輪到云梯登場。
古代的云梯也不簡單,否則《孫子兵法》里就不會說“修櫓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了,畢竟,如果做一堆竹梯是用不了三個月的,普通的梯子是不需要高的木匠工藝的,普通士兵擁有完整的工具時,可以在三天內制造出幾個長梯子。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云梯,從出土的戰(zhàn)國水陸攻戰(zhàn)紋銅鑒得圖案就可以看出來云梯底部配有輪子,可以移動,而且梯身可以上下俯仰活動,依靠人力扛抬來倚在墻上。
此外,梯子的頂部裝有鉤子以鉤住城墻的邊緣,這樣可以保護梯子首免受守軍的推拒和破壞,在宋代《武經總要》中,也有云梯的詳細記錄和插圖:“云梯,以大木為床,下施大輪,上立二梯,各長二丈余,中施轉軸。車四面以生牛皮為屏蔽,內以人推進及城,則起飛梯于云梯之上,以窺城中,故曰云梯。”
因此,如果直接扛著梯子爬上去攻城,那么下面士兵的想法只會暗中罵一句,然后開始向前跑幾步就回去了。當護城河和陷坑都被填滿時,墻壁上也被攻城的投石和箭矢洗了好幾輪了,守城方可能已經不敢出現(xiàn)了,云梯車推到墻下并鉤住城墻,主帥下令正式攻城,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攻城似乎并不像必死之局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月英為什么會被叫為阿丑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