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劉牢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劉牢之出身于名將世家,和呂布一樣,驍勇善戰(zhàn),而且很有智謀。后來,被謝玄調到北府兵,擔任將領。后來在淝水之戰(zhàn)中,劉牢之被任命為先鋒,在前秦的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被提升為了龍驤將軍。
當時,司馬道子掌權,十分寵信王國寶。王國寶是皇室姻親,并沒有真才實學,而且品行不端,引起了很多朝中大臣的不滿,但卻沒有能力與之抗衡。當時擔任青州、兗州刺史的王恭手下握有重兵,對于司馬道子重用王國寶也十分不滿,于是便決定出兵,討伐王國寶。
王恭知道劉牢之驍勇善戰(zhàn),因此將他調到麾下,并封他為司馬、輔國將軍。討伐的檄文傳到京城,司馬道子十分惶恐,于是就罷免了王國寶的所有官職,希望借此讓王恭退兵。王恭得知之后,便準備退兵。此舉引起了下屬王廞的不滿,回兵討伐王恭,王恭讓劉牢之迎戰(zhàn),結果王廞被劉牢之擊敗,不知所蹤。而劉牢之便接替了王廞的職位,任晉陵太守。
之后不久,王恭再次起兵,討伐司馬道子。劉牢之認為司馬道子并沒有太大的過錯,不應該起兵討伐,但王恭堅持不聽,并承諾事成之后,讓劉牢之掌管北府軍,司馬道子知道王恭勢力龐大,如若再加上劉牢之的輔佐更是難以應對,于是就派人策反劉牢之,并許諾他事成之后,讓他掌握青、兗等七州的兵權。劉牢之立刻答應下來。
但這件事很快被何澹之知道了,他立刻告訴了王恭。但何澹之平日里和劉牢之不和,王恭認為是何澹之有意挑撥,并未相信。不僅如此,他還和劉牢之結拜,并給了他很多精銳兵器,讓他擔任先鋒。盡管如此,依然留不住劉牢之,很快劉牢之便找到機會,率兵離開王恭,投靠了朝廷,反過來與王恭作戰(zhàn)。第二天,王恭戰(zhàn)敗身亡,劉牢之接任了王恭的職位,掌握了青、兗等七州的兵權。
王恭被平滅之后,司馬道子讓大權交給了兒子司馬元顯。當時,江南的桓玄擁兵自重,威脅著朝廷統(tǒng)治,于是朝廷就派劉牢之去征討。劉牢之認為桓玄威望很高,又手握重兵,恐怕不容易戰(zhàn)勝。但朝廷有命,他又不敢違抗,只好率兵來準備出戰(zhàn)。
桓玄也知道劉牢之十分驍勇,朝廷派他來討伐自己,也十分緊張,如果正面迎敵恐怕不是對手。于是就找到了劉牢之的舅舅何穆,讓他勸說劉牢之投降。他告訴劉牢之:自古以來,臣子的功勞如果太高,就會被朝廷視為威脅?,F(xiàn)在朝廷還在重用你,是因為戰(zhàn)事不斷,一旦平定了桓玄,你也就沒有了用處,難免要被朝廷除掉。
劉牢之本來就對桓玄十分頭疼,聽何穆這么一說,便有了投降的想法。之后不久,司馬尚之被桓玄打敗,導致朝廷軍隊士氣低落,毫無斗志。于是,劉牢之便聽從了何穆的勸說,派人和桓玄聯(lián)系。他手下的將領還曾勸說過他,但劉牢之卻沒聽從。
劉牢之投靠桓玄之后,朝廷方面便失去了戰(zhàn)斗力,桓玄的軍隊很快打進京城,俘虜了司馬元顯,掌握了朝廷大權。隨后,封劉牢之為會稽太守、征東將軍,將他調離了京城。劉牢之知道,這是桓玄在剝奪他的軍權,心中十分不滿。
當時,桓玄也在京城。劉牢之有個兒子叫劉敬宣,勸他趁現(xiàn)在攻打桓玄,劉牢之猶豫不決。經(jīng)過一番考慮,他決定北上投靠他的女婿高雅之,并將他的打算告訴了手下的將領。然而,劉牢之本來在擔任北府軍時就可以自己獨立稱霸一方,但卻選擇投降,前后兩次反復一心只想要投靠他人,這點已經(jīng)使他的手下十分不滿,再加上現(xiàn)在又想投靠別人,所以很多將領聽后都拂袖而去,離開了劉牢之。
也是在這個時候,劉牢之讓自己的兒子回京城轉移家眷,但卻遲遲不見回來,又沒有傳回任何消息。劉牢之就以為自己打算投靠高雅之的事已經(jīng)敗露,兒子劉敬宣已經(jīng)被桓玄所害。再加上此刻手下的很多將領都離開了他,劉牢之心灰意冷,最后自縊而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