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羽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關羽和諸葛亮在蜀漢共事將近有20年時間,他們兩位也都是蜀漢頂梁柱級別的人物,那關羽和諸葛亮到底誰的地位會更高些呢?關羽和劉備都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應該是完全沒辦法和關羽相比的,關羽一直是軍中一把手,朝中二把手,而諸葛亮地位的崛起是在兩人都過世后才達到巔峰。如果當時關羽還活著的話,那他的地位無疑會在諸葛亮之上。關羽那些驚人的事跡我們就先不談了,在演義中兩人的故事都很精彩,而且不分上下。演義前半部的主角是關羽,后半部的主角是諸葛亮,幾乎就是這樣一個設定。但是,論兩人在蜀漢的權利,關羽簡直可以碾壓諸葛亮,可能除了劉備,關羽是第二位能掌管軍中生死大權的人。下面就為大家簡單講講關羽在蜀漢的地位究竟是有多高。
在蜀漢軍中,關羽一直都是絕對的主帥。實際上,諸葛亮早年根本就沒參加過、也沒指揮過蜀漢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馃乱笆莿涑鲋\劃策,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根本就沒參加過,漢中之戰(zhàn)和夷陵之戰(zhàn)諸葛亮也是旁觀者。只有劉備去世后,諸葛亮計劃北伐,才是他第一次擔任主帥出征。所以早年關羽和諸葛亮一起共事是,諸葛亮的地位是完全不及關羽的,畢竟戰(zhàn)略指定的再怎么出色,最后也還是要靠上陣殺敵的人來執(zhí)行。
其實諸葛亮不僅和關羽比不了,就連在劉備的智囊團里,諸葛亮也不是最有話語權的。當時,龐統(tǒng)和法正才是蜀漢第一軍師,得川蜀靠龐統(tǒng),拿下益州、漢中靠法正。諸葛亮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在演義中被夸大了許多。不過關羽對諸葛亮也還是比較尊敬,還曾寫信給諸葛亮,吐露自己的煩惱,諸葛亮也是送上一句“美髯公絕倫逸群”,可見兩人的關系還是比較不錯的。想要和關羽好好相處,可是需要極高情商的。
要說蜀漢除了劉備,有沒有能和關羽相比的人呢?可能法正才是和關羽一個級別的人物。法正是幫助劉備拿下益州和漢中的大功臣,關鍵是法正和劉備很合得來,這點在君臣之間顯得尤為關鍵。法正死后,劉備傷心欲絕,據(jù)說連著哭了好幾天。后來還給法正追謚“翼侯”,這也讓法正成了劉備時期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這種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如此看來,在劉備心中法正的地位可能已經超越了關羽。關羽死后,劉備并沒有為關羽追謚,關羽的謚號還是劉禪給的。可能劉備的確覺得法正對他來講實在太重要了,而且法正對蜀漢的貢獻也對得起追謚這樣的高規(guī)格待遇。所以關羽和法正應該才是蜀漢巔峰期武文的最高代表。
很多人可能都對三國時期,蜀漢劉備手下的“二把手”很感興趣,很多人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都會認為在蜀漢排的上號的,在劉備手下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諸葛亮,畢竟他后來可是大權獨攬,連劉禪都要尊一聲“相父”。不過這些都是在劉備死后的情況了,那么劉備還在世的時候,究竟誰才是第一位的呢?
1.劉備手下眾人的地位
受演義小說的影響,人們一直認為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后來又有了蜀漢五虎大將,再加上如魚得水的諸葛亮,這哥幾個食則同席寢則同榻,每天和和氣氣其樂融融。但實際上即使是“五虎上將”外加諸葛亮,這六個人的地位也是要分三個檔次的,而我們一直認為是蜀漢陣營二把手的諸葛亮,在這個權力檔次劃分中,還要排在最低的第三檔。僅以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五虎上將和諸葛亮都健在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給他們進行了權利分配:如果諸葛亮黃忠趙云有了過錯,張飛和馬超可以未經請示劉備,就把他們抓起來;而關羽則可以不請示劉備,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殺掉。
2.各人的區(qū)別
咱們先來看看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候的委任狀:“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董督荊州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jié)”;“拜超為左將軍,假節(jié)”;“用忠為后將軍,賜爵關內侯”;“以云為翊軍將軍。”
關羽假節(jié)鉞,張飛馬超假節(jié),至于諸葛亮黃忠趙云,別說假節(jié)鉞,連假節(jié)的沒有。這樣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劉備在世的時候,蜀漢陣營二號人物是關羽,稍遜一籌的是張飛馬超,因為假節(jié)和假節(jié)鉞這權利都很大,一會咱們再說。而軍師將軍諸葛亮和翊軍將軍趙云都是雜號將軍,但因為都是劉備的親信,所以可以和啥都不假的黃忠并為第三檔。
3.假節(jié)鉞與假節(jié)
在三國時期,假節(jié)和假節(jié)鉞的人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真要認真統(tǒng)計,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假節(jié)和假節(jié)鉞的權利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節(jié)鉞本來就是兩種東西,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節(jié)杖和黃鉞,節(jié)杖“以竹為主,柄長八尺,以牦牛尾其眊三重”,也就是一米八的竹竿上綁幾根牦牛尾巴,表示此人是皇帝或朝廷派來執(zhí)行某項公務的,可以部分代表皇帝,有一定的事件處置權。
現(xiàn)在所說的“接見各國使節(jié)”,其實就是從這兒來的。而黃鉞則是用黃金裝飾的斧頭,一般為帝王專用,如果賜給某個重臣,那么這個重臣就有了生殺予奪的大權。在蜀漢陣營,除了劉備,就只有一個人有生殺予奪大權,那就是假節(jié)鉞的關羽關云長。這樣的安排,劉備是把關羽放在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頭號重臣的位置上了。這時候我們再要問:劉備在世的時候,誰是蜀漢陣營的二號人物,是關羽黑還是諸葛亮,答案就很明顯了。
假節(jié)的張飛和馬超權利也不小,但是他們卻沒有斬殺中高級官員的權利。假節(jié)的意思有點像總經理下面的部門主任:“小事別來煩我,大事你也別擅作主張”。至于諸葛亮黃忠趙云就有點可憐了,黃忠畢竟還混了個關內侯,雖然有封號無封國,但也能額外有一筆食邑收入,而諸葛亮趙云啥侯都不是,沒有爵位的軍將,一旦被免職,那就是白丁一個。
直到關羽犧牲、黃忠病逝(黃忠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第二年就病故了,《三國志》寫著呢:先主為漢中王,賜爵關內侯,明年卒)之后,劉備當上了皇帝,諸葛亮這才“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跟張飛權力想當,但還是沒有爵位,在對待諸葛亮的人事安排上,劉備違背了漢武帝劉徹“丞相封侯”的規(guī)矩……
劉備在世的時候,在官職上來說是關羽大,只是在作戰(zhàn)的時候劉備是中軍而諸葛亮是中軍謀士的核心人物,在作戰(zhàn)的時候武將絕對是要被統(tǒng)籌安排作戰(zhàn)方案的中軍大帳的一切命令的,諸葛亮本身不大而是借助于劉備的中軍,就像現(xiàn)在的一個市長被中央委任某一件事件的特派員,他就在這個事件上面的任何事情見官大一級一樣 ,和平年代諸葛亮在蜀國被任命為左丞相,丞相的執(zhí)能就相當于國務院總理,諸葛亮仍然是在中央工作而已,而大將是各自有一方有自己的一切國家的該有的部門和權利,諸葛亮連府都沒有開你說那個大,只是;劉備死后,,,,劉禪沒有辦法的辦法給諸葛亮開了府,諸葛亮就當起了名譽上的丞相事實上的皇帝,諸葛亮,劉蜀,曹魏,,司馬懿“螳螂撲蟬黃雀在后"
劉備稱漢中王時,集團的實際?二把手?已經是諸葛亮了,理由如下:
劉備奪取益州后,諸葛亮擔任益州郡太守和軍師將軍,是劉備處理軍政事務的第一助手
劉備稱漢中王前,主要職務有益州牧和左將軍兩個,分別管理行政和軍務,在這兩個體系中諸葛亮均擔任了重要職務。
在行政方面,諸葛亮擔任的是益州郡太守,該郡位置有些偏,郡治在滇池縣,即今云南省滇池東南,距離成都上千里,諸葛亮此時已常在劉備身邊,不可能到那里上任。
做出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劉備覺得諸葛亮還沒有擔任過地方行政負責人,為未來擔任更重要的職務需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諸葛亮的這個職務是個兼職或掛名,應該是偶爾去益州郡一趟或者委托他人在益州郡進行管理。
在軍務方面,諸葛亮擔任的是軍師將軍,這是個雜號將軍,但此時關羽、張飛、趙云也都是雜號將軍,所以這個軍職并不低。
尤其重要的是,劉備?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也就是以軍師將軍的身份處理左將軍府的日常事務,這個很厲害,不是把諸葛亮看作?二把手?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
在一些重要事情上,劉備充分聽從諸葛亮的意見,顯示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特殊地位
劉備對諸葛亮充分倚賴,這個不能只從職務大小上去看,還要看諸葛亮發(fā)揮的實際作用,《三國志》說?先主外出,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這個安排別人無法相比。
在一些重要人事安排上諸葛亮的意見對劉備影響很大,比如劉備不喜歡劉巴,但諸葛亮推薦劉巴處理經濟和金融問題,劉備也就聽從了。
后來諸葛亮又推薦劉巴擔任左將軍府里的西曹掾,也就是人事處處長,這個職務很要害,它管理著劉備集團軍隊方面的人事事務,劉備仍然接受了。
劉備任命馬超為平西將軍,這個職務高于所有雜號將軍,關羽首先表示反對,在諸葛亮居中協(xié)調下關羽最后也接受了,這個細節(jié)顯示出諸葛亮在參與劉備集團重要人事布局方面的深度和分量。
劉備稱漢中王時諸葛亮不在劉備身邊,但他仍然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劉備保持聯(lián)絡,尤其是重要人事安排上諸葛亮仍然發(fā)表許多意見,比如對黃忠的安排,事后關羽又有意見,仍是諸葛亮第一時間寫信予以安撫。
劉備稱漢中王后許靖被任命為?漢中國?職務最高的太傅,但蜀漢集團此時的?二把手?仍然是諸葛亮
劉備在漢中稱王,按照諸侯王百官設置的規(guī)則可以設立三公九卿以及侍中、尚書令等文官,但劉備既沒有恢復三公,也沒有設置丞相或相國,只設立了一個太傅,這個職務任命的是許靖。
劉備漢中王的九卿中能考證的只有太常卿賴恭、光祿勛卿黃柱和少府卿王謀,除王謀外他們的事跡都很少,應該是屬于許靖那樣在地方上有名望的人。
?漢中國?的尚書令相當于王國秘書長,負責處理王國的各類日常事務,劉備讓法正擔任,有人認為這表明此時劉備對法正的信任和重視程度超過了諸葛亮。這種理解或許有一點兒道理,漢中之戰(zhàn)使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更重了,劉備對法正的信任較之前又進了一步。
但僅以尚書令一職的任命就得出這樣的結論還顯得有些偏頗,從劉備漢中王府的建設情況看,一大批益州的棟梁骨干均未在府中任職,上面說過可考證出的九卿只有三個,其中太常卿的職責重點是王室祭祀,光祿勛卿的職責重點是王室護衛(wèi),少府卿的職責重點是王室總務,這三個職務都是圍繞服務王室而設的。
九卿之中的其他幾個,如大司農卿、衛(wèi)尉卿、大理卿等管理王國事務部門的設置情況不得而知,看來不是無法考證,而是根本沒設。
劉備的想法是,漢中王國雖然設立,但不因此而打破之前的行政管理體制,劉備仍然把施政的重點放在益州州府方面,漢中王所轄五個郡的民政事務,仍然由州政府負責管理,法正的這個尚書令只是漢王府的秘書長,而不是整個劉備集團的秘書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6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