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曹丕篡漢和司馬篡魏的區(qū)別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很多人對曹丕篡位這件事情采取默認的態(tài)度,但是又非??床黄鹚抉R氏篡位,這是因為兩者的篡位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引發(fā)的后果也是不一樣的。事實上在曹操篡位之前,東漢王朝早已經(jīng)名存實亡。黃巾大起義之后,東漢王朝就已經(jīng)搖搖欲墜,沒有幾天可活了。而董卓進京廢殺漢少帝立漢獻帝之后,東漢王朝基本上已經(jīng)就此滅亡,雖然在臺上的還是劉漢王朝的皇族,但是完全只是一個傀儡。一般在歷史上,也把董卓進京看作是三國歷史的開始。
董卓立漢獻帝之后,自己掌握朝中的大權(quán),儼然是當時朝中的太上皇,可惜他發(fā)布的命令根本就沒人聽,當時漢朝朝廷的命令,可謂是政令不出洛陽城。而且在此時,以袁紹為首的關(guān)東十八路諸侯起兵,反對董卓,最后雙方展開大戰(zhàn),互有損失,董卓一看洛陽城呆不下去了,就一把火把洛陽城給燒了,最后帶著漢獻帝遷都到了西漢的都城長安。而這個時候東漢王朝已經(jīng)處于分裂和軍閥割據(jù)之中,因為那些軍閥雖然打敗了董卓,但是卻又無法攻入關(guān)中,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如果不是司徒王允設(shè)計殺掉董卓,這個對峙的形式還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
司徒王允雖然設(shè)計殺掉了董卓,但是并不能夠阻止?jié)h朝的頹勢,漢獻帝后來東歸到了洛陽城,但是大漢王朝已經(jīng)不是之前的大漢王朝了。因為洛陽城早被董卓燒掉,成了一片殘垣。漢獻帝為首的小朝廷在洛陽城過得是相當?shù)谋?,甚至連吃的都沒有。而那些之前打著大漢旗號的軍閥,根本就沒有來接濟漢獻帝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把他當做是皇帝。最后還是曹操把漢獻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盤許昌,漢獻帝才算最終結(jié)束了顛簸流離的日子,好歹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過得像是一個皇帝。
雖然曹操在歷史上對漢獻帝有過逼迫,這一點為人所不齒,但是至少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很多方面,曹操對漢獻帝還算是不錯,比其他的軍閥要強得多。當時漢獻帝沒有自己的軍隊地盤,完全是仰仗著曹操??梢哉f曹魏王朝最后取代東漢王朝,并不能算是篡位,只不過是把資產(chǎn)所有人換一下而已,篡位只不過是走一個流程。因為東漢王朝早已崩盤,漢獻帝名義上所擁有的地盤和實力都是曹操打下來的,漢獻帝對他們沒有任何管轄和指揮的能力。
而且曹操對漢獻帝還是比較不錯的,他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一方面是為了籠絡漢獻帝,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今后漢獻帝的安全著想,因為他和曹丕是小舅子的關(guān)系,所以曹丕篡位之后也沒有再為難漢獻帝,而且還對他非常的優(yōu)待。司馬氏篡位就性質(zhì)就完全不一樣了,司馬懿本來是曹魏的大臣,他所依靠的軍隊和實力都是來自于曹魏王朝,他自己并沒有創(chuàng)業(yè)。只不過因緣巧合,最后司馬家族掌握了曹魏的大權(quán),把曹魏王朝的皇帝當作了傀儡。這其中偶然性很大,只要曹丕,曹?;蛘呤遣苷孢@三個人,任何一個人多活一段時間,司馬懿都沒有任何的機會。
后來的曹魏王朝早已經(jīng)式微,天下事實上是在司馬家族和其他家?guī)讉€家族之間的爭奪中,所以爆發(fā)了好幾次戰(zhàn)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戰(zhàn)爭就是淮南第三叛,也就是壽春圍城戰(zhàn)。那一次戰(zhàn)役是整個三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zhàn)役,南方的東吳和西邊的蜀國也都卷入了進來,各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50萬,遠遠超過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和夷陵之戰(zhàn),可謂是三國的一次總決戰(zhàn)。最終司馬氏在這場戰(zhàn)役中獲得全勝,也奠定了天下一統(tǒng)的基礎(chǔ)。但是司馬昭完全是在曹魏的基礎(chǔ)上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他并沒有自己創(chuàng)業(yè),所以他的性質(zhì)和曹操是完全不同的。
讓人感到憤怒的是司馬氏得了天下之后,也算的上是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如果沒有什么意外的話,應該可以綿延好幾百年。可是司馬家族的那些人,大概是繼承了先輩的篡位傳統(tǒng),一個個為了爭權(quán)奪利,可謂是不顧一切,最終把中國自漢朝曹魏以來奠定的雄厚的家底全部給敗光,最后爆發(fā)了歷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亂,給這片大地上的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
中國歷史上,權(quán)臣“謀朝篡位”的事兒并不罕見,如王莽篡漢、曹丕篡漢、司馬炎篡曹魏、楊堅篡北周、朱溫篡唐、趙匡胤篡后周等。權(quán)臣強,皇帝自然弱,強大到了一定地步,權(quán)臣們自然會生出“更進一步”的想法。
三國時期,先是曹丕篡漢,諷刺的是,曹魏沒多久又被司馬氏篡位。從本質(zhì)上來說,二者都是謀反篡位,但是不得不說,司馬家的名聲要比曹家臭太多!為什么人們默許曹丕篡漢,卻對司馬家篡魏耿耿于懷?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二者篡權(quán)的過程。
一、兩者看似都是篡位,實則性質(zhì)大為不同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敗壞朝綱,天災瘟疫不斷,民不聊生,最終爆發(fā)了黃巾起義。隨后先有董卓專權(quán),后有李傕、郭汜攻破帝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下群雄并起,社稷分崩離析,烽火狼煙四起,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彼時天下沸騰,生民百不余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曹操起兵統(tǒng)一了北方,雖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自始至終對漢獻帝還算比較善待。他雖然殺過伏皇后與董貴人,但是并沒有殘殺漢朝皇室,還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以示他和漢獻帝之間的親密。他雖然把控著朝廷,不給漢獻帝權(quán)力。但實際上漢獻帝本身也沒有什么能力,而且只有他曹操主持朝政,才能在亂世中有所作為。這一點,曹操并不虛偽,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直截了當把這個觀點說出來了。三是曹操在具備了絕對條件的情況下,依然并沒有代漢。
后來,當曹丕上臺以后,也不是用的武力,而是采用“禪讓”的方式,讓漢獻帝把皇位讓給他。雖然這種所謂的“禪讓”,屬于“不流血的暴力”。但是,至少漢獻帝并沒有表現(xiàn)出反抗的樣子。而且這場“禪讓”的大戲也演得非常逼真,功夫做得非常足。之前出現(xiàn)了“黃龍出現(xiàn)”的天相,接著,漢獻帝三番五次表示要讓出皇位,而曹丕三番五次表示拒絕。后來實在推脫不掉的時候,同時從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曹丕才“勉強”答應。
所以說白了就是曹魏政權(quán)的成立,看似是曹丕篡漢而來,但實際上,人家并非是篡位,是靠著曹操操勞一生打拼天下的基礎(chǔ)才成立的。在曹操沒有統(tǒng)一北方之前,東漢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
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氏篡魏,說勵志點,就是司馬懿耗盡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充分說明活得久才是最重要的。說全面點,就是巧取豪奪的竊國行為。
司馬懿是由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由于在世子之爭中站隊曹丕,因此被曹丕委以重任,掌了大權(quán)。但是包括曹丕在內(nèi),曹家?guī)孜换实鄱际窃缢溃^任者又都是年少,作為托孤大臣的司馬懿,漸漸按奈不住野心了。但他利用托孤大臣身份,還有活得久的優(yōu)勢,一步步在朝廷拉幫結(jié)派,鏟除異己。他趁曹芳、曹爽去高平陵掃墓,司馬懿起兵政變,把曹氏核心成員屠盡,最后再聯(lián)合其他朝臣,反將皇帝架空,自己這個托孤大臣成為實際掌權(quán)者,等到孫子司馬炎時期,干脆更進一步,直接逼魏元帝曹奐退位,這等陰謀手段,當然不讓人喜歡。
二、兩者一個留下大好局面,一個留下亂世局面
曹丕篡漢之后,促進了魏國的發(fā)展,讓魏國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魏國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非常的強大。反觀晉朝,一個字就能總結(jié)“爛”。
晉朝對中國歷史基本上沒有什么貢獻,除了晉武帝司馬炎比較厲害之外,晉朝其他皇帝基本上就是廢物。更讓人生氣的是,晉朝導致了五胡亂華,讓中華民族飽受折磨,中華文明更是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司馬氏是歷史的罪人。
綜上所述,盡管曹丕篡漢和司馬懿篡魏都是篡位,但是影響、意義卻是大不一樣,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這也是后人對待這兩次改朝換代有不同認識的根本原因。
歷史的車輪是往復不止的,歷朝歷代終有被更替之際,那么歷代篡位者們無數(shù),三國時期的司馬家族篡魏卻沒能給后世留下好的印象,經(jīng)常受到后世人的抨擊。而與其處于同一時期的曹丕篡漢卻被人默許,這究竟是為何呢?
第一個原因是地朝不正。曹操雖然奸險,挾持天子命令天下諸侯,但是他的大部分權(quán)力都是靠自己打拼奮斗而來的,他并沒有吞并天子手中的兵權(quán),因為漢獻帝本來就什么都沒有,他利用的不過是漢獻帝的一個名號而已。因此他的基業(yè)并不是奪取漢朝的,而是自己在亂世之中建立的。
而司馬家族就不同了,司馬懿的權(quán)力和地位完全來自于魏國,受到了魏國的恩惠,此外,他還作為曹芳的托孤大臣,最終反倒反過來奪權(quán),在古代人們很注重義氣,因此司馬家族的這個不義之舉便為他的形象大大減分了。
但是,古代權(quán)臣奪權(quán)的例子也多的是,像楊堅篡北周,趙匡胤篡后周等等,他們都是受到前朝的恩惠,然而依然篡位奪權(quán),但是這些人卻沒有受到后人的過分指責,而司馬家族卻為何不盡相同,原因出在第二點,這也是司馬家族背負千古罵名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曹家、楊堅亦或是趙匡胤篡位,他們都建立了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政權(quán),為百姓謀得比較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楊堅和趙匡胤都不用說了,一個建立了隋朝,雖然短暫,但是卻為后世建立了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一個建立了大宋王朝。而曹操所處的年代雖然是亂世,但是他建立了北魏政權(quán),也使得北方政權(quán)得到統(tǒng)一。唯獨司馬家建立的晉朝,歷時不過兩帝,卻弄得天下大亂,外來異族侵華,使得無數(shù)漢人活在人間地獄,當時的民間的境況甚至比三國亂世時期還悲慘
曹家雖然篡漢,但是卻能在亂世之中謀取一方安定之地,而司馬家呢?后繼者無能,還讓一個傻子當了皇帝,鬧出不食肉糜的笑話,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災難。兩者對比之下,就能明白為何后世的人那么鄙棄司馬家族的篡位行為了,司馬家后繼者完全不為國著想,既然想篡位,就應該建立比前朝更富強的國家,保證自己的子民不受外來異族欺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為何還要建立新的政權(quán)。
兩者雖然都是篡位,雖然都走了禪讓這一步,區(qū)別主要在于:
曹家的天下是曹操自己打下來的,漢獻帝的天下本來就已經(jīng)被諸侯瓜分,早就不存在了,曹家篡的實際上是曹家自己的天下。而司馬家是真真正正的篡位,是竊取別人的東西,司馬家是真正的偷。
曹家沒有殺害漢帝,雖然逼死了漢獻帝皇后,但畢竟與弒殺皇帝是兩回事;而司馬家卻實實在在弒殺了曹魏末帝、高貴鄉(xiāng)公曹髦:
漢晉春秋曰:帝見威權(quán)日去,不勝其忿……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由崛顺蓾鷨柍湓唬骸笆录币?。當云何?”充曰:“畜養(yǎng)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弒君本就是大罪,而如此肆無忌憚的在公眾場合直接弒君,而且是“刃出于背”,直接捅了個對穿。這可把司馬昭嚇了個半死。
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是本已經(jīng)箭在弦上的篡位行動不得不暫時中止,而且不得不將那個莽撞的太子舍人成濟二愣子推出去,當了替罪羊。
而這里還出了一個滑稽的丑聞。據(jù)魏氏春秋記載:成濟兄弟不即服罪,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簡單翻譯一下,明明是司馬昭寵臣賈充指示,明明是司馬昭的旨意,卻把成家兄弟當了替罪羊。成濟兄弟不服,袒胸露乳,爬上屋頂破口大罵,使得司馬家弒君的丑聞傳了出去,惱羞成怒之下,司馬昭下令自下而上將成家兄弟射殺。
這使得之前司馬昭為了掩蓋弒君所做的一番表演完全成了笑柄。而且也使得司馬昭的皇帝夢化為泡影。
司馬昭后來之所以急于滅蜀,是想以軍功來為自己背書,以洗刷弒君的污點。但滅蜀雖然成功,但司馬昭已經(jīng)來不及登基了,不久就死了。所以最終當皇帝的變成了他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
也就是說,都是篡位,曹魏搞得還是好看得多得,至少照顧了雙方的面子。
最后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曹魏留給司馬家的是一個不斷強大的政權(quán),最終司馬炎能夠一舉掃平吳蜀,統(tǒng)一天下,其基礎(chǔ)其實都是曹家打下來的,所以曹家?guī)Ыo司馬家的是榮光。
而司馬家篡位以后,就是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帶給華夏百年的苦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6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一生最恨的三個人分別是誰有劉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