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李炎在位七年,對內(nèi)打擊藩鎮(zhèn)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唐朝一度出現(xiàn)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來介紹一下唐武宗李炎的生平事跡,歡迎大家閱讀。
1、唐武宗李炎生平簡介和人物評價
2、李炎稱帝賞罰分明穩(wěn)固朝綱
3、李炎平定叛亂樹立君王尊嚴
4、李炎大力改革排擠宦官
5、李炎毀寺滅佛重振經(jīng)濟
6、李炎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
公元846年(會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駕崩于含風殿,廟號武宗,葬于端陵。
唐武宗李炎,生于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5年)六月十二日,為唐穆宗第五子,初名e,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改名為李炎。母為韋氏。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年正月,以皇太弟身份正式登基即位,是為唐武宗。
住在十六宅中的諸王,大多無所事事,整日聲色犬馬,醉生夢死。潁王卻不同,他不為侈靡生活所誘惑,有心計,善謀劃,史稱他沈毅有斷,喜慍不形于色。兩位兄長敬宗、文宗先后當了皇帝,對他 *** 很大。這時期,人們對嫡長子嗣位觀念已經(jīng)淡漠,潁王心里亦萌生了做天子的欲望。
開成三年十月,皇太子永暴死,次年十月,文宗立侄兒、敬宗第六子陳王成美為皇太子,等待冊禮。次年正月二日,文宗突然病倒,奄奄一息。朝廷形勢頓時緊張起來,焦點都集中到繼承人的安排上。
文宗病倒的當天夜里,兩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假傳圣旨,率領神策軍來到十六宅,迎接潁王赴少陽院受旨。文宗無奈,只得詔立潁王為皇太弟,臨時執(zhí)管軍國政事。皇太子成美復封為陳王。皇太弟李炎赴東宮思賢殿接受百官朝拜。
正月四日,文宗崩,遺詔皇太弟于柩前即皇帝位。十四日,27歲的唐武宗正式登基。武宗一即位,立即將同自己爭奪皇位的陳王成美、安王溶及楊賢妃賜死于府第。接著論功行賞,有援立之功的右軍中尉仇士良被封為楚國公,左軍中尉魚弘志被封為韓國公,太常卿崔鄲為戶部尚書判度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升為宰相。冊宮人劉氏、王氏為妃。知樞密劉弘逸、薛季棱受文宗寵信,曾見召于文宗臨終時刻,知道文宗本意不欲立潁王李炎,兩人與仇士良互視為敵讎,仇士良幾次勸李炎把這兩個殺掉。不久,李炎便下令賜死劉、薛二人。
與薛季棱、劉弘逸伏誅的同時,沒有擁立潁王的宰相楊嗣復、李玨也被罷相。貶楊嗣復為檢校吏部尚書、潭州刺史,充湖南都團練觀察使,李玨為檢校兵部尚書、桂州刺史,充桂管防御觀察等使。仇士良等勸武宗將他們處斬,宰相崔鄲、崔珙等以國朝先例,非惡逆顯著不殺大臣為由力諫,楊、李乃幸免于死,但又再貶嗣復為潮州刺史。
經(jīng)過這一賞一貶,朝廷中反對力量基本清除。但是,武宗最討厭并曾發(fā)誓要清除的宦官仇士良等借援立之功仍把持朝政,控制自己。他強烈地意識到,盡快擺脫自己的被動地位是當務之急。而這就需要有一位才能卓越的宰相統(tǒng)領南衙,以便逐漸取代宦官勢力,控制朝廷大權(quán)。經(jīng)過慎重選擇,武宗把這一愿望寄托給了久負盛望的李德裕,并把他從淮南節(jié)度使任上擢為宰相,入朝秉政。
李德裕是河北趙州人,出身士族之家。父親李吉甫是唐憲宗倚重的宰相。李德裕不屑參加科舉,從門蔭入仕。穆宗初,擢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開始參預朝廷機要,后被牛僧孺排擠,離開朝廷,出任浙西觀察使、西川節(jié)度使等地方官職,前后歷17年之久。文宗、武宗期間,當了7年宰相。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被貶死崖州。李德裕從事政治活動40年,是唐后期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面對回紇烏介可汗的入侵,朝廷之中議論紛紜,牛僧孺等保守勢力主張固守邊防,不可出擊。宰相李德裕全面分析了敵我力量對比,認為回紇正趨衰勢,擊之必勝。武宗采納李德裕的意見,立即詔調(diào)許、蔡、汴、渭等六鎮(zhèn)之兵,馳援天德、振武,任命太原節(jié)度使劉沔為回紇南面招討使,張仲武為東面招討使,李思忠為西南面招討使,各路大軍會師太原,待機討伐。
與此同時,武宗賜給烏介可汗詔書,列數(shù)其罪狀,并警告他要速擇良圖,無貽后悔,盡可能爭取招撫。然而,烏介可汗一意孤行,會昌三年正月,悍然發(fā)兵進攻振武。
劉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率三千騎兵為前鋒,劉沔殿后。石雄挖地道攻入烏介可汗的牙帳(指揮所),各路大軍配合猛攻,在東胡山大敗回紇軍隊,俘虜了兩萬余人,烏介可汗中箭逃往黑車子族,太和公主亦被唐軍奪回,送歸長安。唐軍取得反擊戰(zhàn)的徹底勝利。
外患甫定,內(nèi)亂繼起。會昌三年,昭義鎮(zhèn)節(jié)度使劉從諫卒,其侄劉稹又發(fā)動了叛亂。昭義鎮(zhèn)轄有5州31縣,節(jié)度使駐潞州,為臨近兩京的戰(zhàn)略要地。事件發(fā)生后,朝廷嘩然。對藩鎮(zhèn)之亂心有余悸的朝廷大臣們大都主張姑息妥協(xié),答應劉稹的要求,授予節(jié)鉞,同意為留后。只有李德裕等少數(shù)的大臣堅決主張對劉稹用兵平叛。武宗力排眾議,獨納李德裕的意見,決定利用藩鎮(zhèn)之間的矛盾,用藩鎮(zhèn)之兵討伐劉稹。
五月,武宗下詔,削奪劉從諫和劉稹官爵,任命成德節(jié)度使王元逵為澤、潞北面招討使,魏博節(jié)度使何弘敬為澤、潞南面招討使,與河東節(jié)度使劉沔、河中節(jié)度使陳夷行、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等合力討伐劉稹。隨后又調(diào)武寧節(jié)度使李彥佐任晉絳節(jié)度使,配合各路兵馬。
詔令一下,各路大軍進展迅速,惟獨李彥佐行動遲緩,并且上表請求在絳州休整。武宗立即調(diào)整部署,從天德軍方面調(diào)石雄任晉絳行營節(jié)度副使,準備取代李彥佐。同時對各路討伐軍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嚴明軍紀,禁止部隊焚燒廬舍,挖墳掘墓,侵擾百姓,從而取得了沿途百姓的支持。至會昌四年七月,邢州刺史裴向、持荽淌吠躅取⒋胖荽淌釩燦竦鵲植蛔⊥踉逵、何弘敬的壓力,各率部開城投降。八月,三州投降的消息傳到澤、潞二州,叛軍內(nèi)部分崩離析,劉稹親信、潞州大將郭誼等取劉稹首級,迎接討伐軍進城。歷時13個月的昭義之亂,至此徹底平定,收復5州31縣。昭義鎮(zhèn)的收復,削弱了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鞏固了唐王朝的統(tǒng)一。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唐朝的皇帝嗜食丹藥已到了瘋狂的地步,可以說是前仆后繼。唐憲宗李純是被丹藥毒死的,其子唐穆宗李恒又為丹藥所害。而李恒的兒子唐武宗李炎,還是死在丹藥上面。
李炎篤信道教。會昌五年,李炎曾下詔陳佛教之弊,令毀全國寺院,被逼還俗的僧尼多達26萬余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宗教事件會昌滅佛。但相信道教,也讓李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他相信當時的道士趙歸真等人,迷信長生不老,讓他們給他煉制丹藥。為了與神仙相會,還在郊外建了一座望仙臺,又在宮內(nèi)建造了望仙樓。
由于服食過量由道家煉制的丹藥,李炎生前如其祖父李純一樣言行有異,喜怒無常。加上荒淫無度,弄了一身病,形容憔悴,瘦骨伶仃,身體早就不行了。僅僅比其父親李恒多活了三年,在33歲那年,正當盛年的李炎死于長安的大明宮。
時正是春光明媚的三月份,可惜李炎因為貪食仙丹,死時連話都不能說,原本想不死,現(xiàn)在卻速死了,不僅未增壽,反而折壽,再也不能與寵妃近臣一道玩賞天下美景了。
唐武宗簡介
唐武宗,本名李_,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_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_即位。次年改元會昌。
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公元843年,澤潞鎮(zhèn)節(jié)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劉稹欲襲位割據(jù)。武宗采納李德裕的建議,命諸道出兵征討。次年,劉稹為部下所殺,叛亂平息。
武宗崇信道教,且鑒于佛教勢力泛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公元845年下令拆毀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經(jīng)數(shù)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余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quán)。
武宗時期,對內(nèi)打擊藩鎮(zhèn)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唐朝一度出現(xiàn)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6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唐宣宗李忱生平事跡簡介,如何評價李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