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楊堅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弘農楊氏,即華陰楊氏。弘農是楊姓郡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四世三公”。楊震子楊奉后代世居高官。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顯赫。隋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越國公楊素及子楊玄感等。
說起楊堅起家,就不得不說他的父親楊忠。楊忠是北周重臣,早年追隨北周太祖帝在關西起義,北周王朝建立后,舉國封賜,楊忠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死后,被追封為太保,謚號桓。
其后,楊堅子承父位,順利擁有了官爵和人脈,在北周王朝,已經是地位極高,僅次于皇帝,這便是楊忠留給他的最大財富。南北朝末期,各國經過征戰(zhàn)殺伐、互相兼并融合,許多漢人已經滲透進來,在少數(shù)民族政權內身居高位,楊堅便是漢人。
在當時動亂時期,胡人專政,漢人急切奪回統(tǒng)治權,而楊堅的出現(xiàn),則令這些漢人有了擁護的對象,他們把漢人重奪江山的希望,放在了楊堅身上。北周皇帝宇文赟死后,年幼的周靜帝繼位,已經不足以成為威脅,楊堅便奪取皇權,建立隋朝,進而統(tǒng)一天下。
楊堅,小名為羅延,弘農華陰人。因其父貴為北周重臣,楊堅出生時便為貴族世家。其父為楊忠,早年隨魏孝武帝征戰(zhàn)四方,又輔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因此,在朝內擁有極高聲望。楊堅因其父親的緣故,身份自然高人一等,鮮卑貴族孤獨信將女兒孤獨氏嫁給楊堅,兩家聯(lián)姻。
孤獨信的另一個女兒則嫁給了宇文毓當皇后,楊氏家族與鮮卑貴族攀上聯(lián)系。其后,楊堅女兒嫁給了宣帝宇文赟,成為皇后,由此,楊堅又成了皇親國戚,與宇文勢的聯(lián)姻,使得楊氏家族勢力如日中天。周宣帝死后,年僅八歲的宇文闡即位,是為周靜帝。
楊堅作為朝內聲望極高的重臣,再加上,自己的社會地位、外祖父的身份等,對周靜帝輔助執(zhí)政,控制北周皇室。楊堅執(zhí)掌大權后,將自己手下大將引入宮中,包括善于謀略的高穎以及將軍蘇威、李德林,同時,他還把朝內漢族官臣拉攏一塊,商議政事。
與此同時,對漢人依附比較明顯的鮮卑貴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人,楊堅也采取了同盟策略,將其拉入勢力內。隨后,在楊堅等人的計劃下,眾人對一些北周重臣以“莫須有”罪名進行威脅,使得還在觀望的大臣們站在他們一方。
楊堅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使那些士族選擇站隊,為最后奪權作充分準備。當然,這自然引發(fā)了北周諸王的不滿,對于一些頑固不服者,楊堅采取血腥鎮(zhèn)壓,先以計策除掉趙王宇文招,而后,畢王宇文賢率五王謀反,被楊堅派軍鎮(zhèn)壓,隨后被殺死。
不久,其余北周諸王,皆被楊堅用計策除掉,整個宇文氏家族陷入孤立。
雖說,皇室內的反抗勢力消除了,但是,擁護皇室的各地勢力卻在蠢蠢欲動。公元581年6月,相州縱觀尉遲迥首先兵變,隨后,各地北周擁護者相繼響應,趁此,北周老對手南陳也突然發(fā)難,進攻北周城池,江陵至壽陽等地的城鎮(zhèn),相繼淪陷。
如此險峻局面,楊堅倒沒有慌亂,好似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他一邊令大將賀若弼率軍抗擊南陳軍隊,一邊集中兵力,鎮(zhèn)壓國內叛亂勢力。受楊堅之命,韋孝寬率領大軍圍剿尉遲迥,王誼則對付司馬消難,梁睿引兵鎮(zhèn)壓王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之后,僅用了68天,相州叛軍被滅,尉遲迥自殺。其他各鎮(zhèn)勢力聞風后,迅速土崩瓦解。至此,三州叛亂正式平定,而楊堅則在此事推動下,索性直接奪取北周皇權。公元581年,周靜帝被迫禪讓帝位,楊堅登基,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是為隋朝。
而楊堅,則為中國歷史上著名明君隋文帝。
古人重視“禪讓”,在于重視名節(jié),任何帝王都不愿背上篡權者的罪名,講究師出有名。“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而楊堅若想奪取北周,只能令皇帝“禪位”于他。
雖隋朝取代北周之名為“禪讓”,但是,都是行假禪讓之名,行謀反之實。
皇權勢微,權臣當?shù)?,身為君主,有時候迫不得已,只能禪讓其位。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權臣倒逼,他們所謂的天子身份已經不重要,并且,也改變不了什么。如若識時務,禪位他人,還能落得個榮華富貴。
然而,周靜帝宇文闡之禪讓并沒有太好的下場,或許是其尚處年幼,對于楊堅來說很容易掌控,讓其退位。周靜帝禪讓的同年,也就是開皇元年,581年5月9日,楊堅暗中派人害死介公宇文闡,終年九歲。
但是,在位晚期的隋文帝逐漸多疑,他殺害功臣,并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也就是公元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于泰陵。
楊堅之所以能最后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和楊氏的世族地位有著直接的關系。楊氏是從漢朝以來,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門望族。在西魏時期,楊堅的父親楊忠便和獨孤信一起投靠了權臣宇文泰,此后,楊忠因為屢建功勛,而且?guī)椭钗挠X建立了北周政權,所以,官爵升至柱國,封隨國公(隨字后來才改成了隋)。
公元541年,即西魏的大統(tǒng)七年,楊堅出生。和許多帝王一樣,傳說他出生時也有祥云出現(xiàn)。但他在青少年時期并不聰明,靠著貴族家庭的關系,他在專門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學校里讀過書,但由于成績不好,被諷刺為不學無術,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自嘲地說他"不曉書語"。
楊堅雖然讀書不行,但因為有父親的關系,他在十四歲時便開始做官,應了那句話"老子英雄兒好漢"。在北周建立時,因為父親楊忠功勞卓著,楊堅則借光升為驃騎大將軍。后來,又封為大興郡公。到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時,不滿二十歲的楊堅做了隨州刺史。六年后,當朝的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看出了楊堅的前程遠大,就把剛十四歲的女兒許給了楊堅,這就是后來有名的獨孤皇后。
因為獨孤家族比楊氏家族的勢力要強大得多,加上獨孤皇后的個性,楊堅算得上是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了,據(jù)說因為和皇后吵架,楊堅曾出走到深山中,幾天后才回來。
楊堅的地位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有的想借機除掉楊堅,但楊氏家族以及獨孤家族的勢力也對他起了保護作用,加上楊堅的長女又是北周武帝太子的王妃,所以,雖有危險,但終究沒有對楊堅構成致命威脅。
掃除障礙建隋朝
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楊堅的長女做了皇后,楊堅升任上柱國、大司馬,掌握了朝政大權。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沒有威信,于是,楊堅便開始準備取而代之。
楊堅的行動多少讓小皇帝有所察覺,但沒有真憑實據(jù),他也沒法處罰楊堅,何況他還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更難下決心做事。楊堅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就想到地方上去任職,也為將來有變時能利用實力爭奪皇位。于是,他便把這種愿望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內史上大夫鄭譯。
到了公元580年,機會來了,皇帝決定出兵南伐。鄭譯便向皇帝推薦了楊堅,皇帝對鄭譯原來就很信任,于是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但是,還沒有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而且很重。在鄭譯的參與下,楊堅他們做了一個假詔書,以宣帝遺詔的名義宣布:楊堅總管朝政,輔佐剛八歲的周靜帝宇文衍。
宣帝死后,楊堅等人并沒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機用假詔書奪取了軍政大權,以及京城部隊的指揮權,等一切準備就緒后,這才發(fā)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輔佐小皇帝即位。
楊堅做了輔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領導班子,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穩(wěn)定政局。然后又向威脅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開了攻勢。
剛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贊在朝廷中和楊堅的地位不相上下,是楊堅秉政的一大障礙。楊堅便派人對他說,你不必再這樣勞累地參與政事。以后的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只管回家等著就行了。宇文贊一來年輕,二來也沒什么謀略,就相信了。
沒了身邊的對手,楊堅又向其他的王下手了。已經成年而且在地方有些勢力的是五個王,如果他們聯(lián)合起兵,楊堅還很難對付。所以,在他們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楊堅便用假詔書將他們召回到長安,然后收繳了他們的兵權和印信。五個王見自己無法與楊堅抗衡,便秘密聯(lián)系在外的另一個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楊堅打敗。五王只好尋機下手。一次,他們設下鴻門宴,請楊堅去,幸虧隨從的人有所察覺,拉他借口跑出來。然后,楊堅便以謀反罪殺掉了主謀的兩個王,其他三個不久也被除掉。宗室勢力被消除后,楊堅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許多。
解除了中央的威脅后,地方勢力也開始反對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將領紛紛起兵。經過打與拉兩手策略的較量,楊堅在半年后,終于平定了三地的軍事力量,徹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權,做皇帝僅僅是一個形式的問題了。
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楊堅走了一個前人使用過的體面形式--皇帝禪讓帝位。他讓人替周靜帝寫好退位禪讓詔書,然后送到他的王府。楊堅假意推辭,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意思,穿上皇帝服裝,登上心儀已久的寶座。這時的楊堅剛四十歲。
楊堅能夠代周自立,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運氣,最后登基稱帝是水到渠成的事,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里對于這段歷史有如下記載:
請罪自責,韜光養(yǎng)晦
北周宣帝的皇后楊麗華,性情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和后宮嬪妃都敬愛和尊重她。宣帝日益殘暴、喜怒無常,經常責備楊麗華想治她的罪。楊麗華態(tài)度安詳,不卑不亢,宣帝大怒就賜楊麗華一死,逼著她自裁。楊麗華的母親獨孤伽羅到皇帝面前請罪自責,叩頭流血,楊麗華才得以幸免。
楊麗華的父親大將軍楊堅,地位高貴,聲望顯赫,宣帝對楊堅十分忌憚。曾經在發(fā)怒時,對楊麗華說:?我一定要叫你家滅族!?于是召見楊堅,對左右說,要是他神色變了,就馬上殺了他。楊堅到了宮中以后,在回答宣帝問題的時候神色自若,宣帝才放過他。
同窗之誼,引為心腹
內史上大夫鄭譯與楊堅是同學,認為楊堅儀表堂堂,是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傾心與他結交。楊堅遭到宣帝猜忌,內心不安,有次在永巷悄悄的對鄭譯說:?我一直想要出任外官,你也是知道的,請多給我留意。?鄭譯說:?以你的德望,可以令天下歸心,我還想為將來多求福祉,怎么敢忘記你的事,我自會找機會為你進言的。?
宣帝準備派鄭譯南征,鄭譯請宣帝任命元帥。宣帝問:?你認為誰比較合適??鄭譯回答道:?要想南征成功,沒有皇親國戚是無法鎮(zhèn)撫軍隊的,可以讓隨公同行,同時任命他為壽陽總管以掌管軍事。?宣帝答應了鄭譯,以楊堅為揚州總管,派鄭譯發(fā)兵南征。快出行的時候,楊堅突然患上腳病,未能成行。
見風使舵,無恥小人
甲午夜,宣帝已備好車馬往天興宮,乙未,宣帝身體不適回宮。小御正劉昉一向以狡猾善于奉承而得到宣帝的寵信,他和御史中大夫顏之儀都為宣帝親近和信任。宣帝召朝劉昉、顏之儀二人入內殿,準備安排后世。但是宣帝的嗓子啞了,已經不能說話。?
歷史當中的隋文帝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形象,有著雄才大略,當時隋文帝楊堅所在的朝代但處于北周,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戰(zhàn)亂頻繁,國內動蕩不安,雖然當時北周皇帝宇文邕提出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但是宇文邕的兒子宇文赟在國家治理上是無能的,在宇文赟荒唐的統(tǒng)治下,宇文赟的岳父楊堅看不下去了,就開始策劃推翻北周通知,成功建立了隋朝,在平定北周內部的反對勢力之后又南下平城,統(tǒng)一了中原,成就了一大盛世。
隋文帝的功勞雖然是非常大的,但是因為一些原因也導致在歷史上對于隋文帝這個人物形象了解的并不深刻,也讓隋文帝本人和一些成就都被后世所忽視。首先隋文帝是通過篡位的方式得天下的,雖然當時北周宣帝宇文赟是一個非常暴力的皇帝,在立了五位皇后之后還隨意的去誅殺大臣,在這種情況下,隋文帝雖然篡奪了北周的天下,但是后世還是有一些皇帝認為隋文帝的得位是不正的,之后隋文帝在繼位的時候他總是對一些大臣有猜忌的心理或者去誅殺一些大臣。
隋文帝在統(tǒng)一中原之后,政治經濟上其實都有了改善在選官上廢除了九品真正制度,設立了分科考試制度來進行選拔官員,而這一制度在后世也一直被沿用著。在進行選官制度上也采取了五省六部制,建立了新一套的組織完善的官員機構,并且發(fā)展生產行業(yè)對于社會各個領域進行了一些改革,也讓社會在短時間就安定下來,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
最后隋文帝雖然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皇帝,但是隋文帝的后人也并不是特別好的皇帝,也讓隋朝在統(tǒng)治,幾十年時間內就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6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的親信是誰劉琰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