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安祿山造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歷史上只要是會討好皇帝的官員,仕途總不會太差。安祿山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為了討好皇上他還特地講了一個蝗蟲的故事,他說他在營州任職的時候,他管轄的地區(qū)鬧了蝗蟲,莊稼幾乎都被吃光了,沒有辦法身為父母官的他,只好拜祭天地,并且發(fā)誓如果自己對皇上不忠心那就讓蝗蟲吃掉他的心,結果一下子來了很多鳥,將蝗蟲都吃光了。李隆基聽完這個故事非常高興,還特地在大殿上賜安祿山坐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忠心的人,最后怎么會謀反呢?
第一,安祿山當時因為得到了皇帝的喜愛特別封他為節(jié)度使,而且還不是一個地區(qū)的節(jié)度使,是三個地區(qū),那他手底下掌管的士兵就有二十多萬,而他當時在這三個地區(qū)不管是軍事還是財政,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等于就是一個土皇帝,時間長了自然習慣了這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而且他的眼睛也不止盯著這三個地方,他還有更大的目標。
第二,因為當時安祿山手里的士兵很多,可以說是當時朝廷中所有節(jié)度使中,勢力最強的一個,而唯一能夠跟他抗衡一下的只有一個叫朔方的節(jié)度使,可是這個朔方不會花言巧語,自然也不被李隆基信任和重用,那么朝廷中沒有跟他抗衡的人了,他肯定是會極力的擴大自己的勢力。要說李隆基也真的是很單純了,因為安祿山的幾句話就如此信任他,完全把帝王的權衡之術拋在了一邊。
第三,安祿山的拍馬屁不止對李隆基一個人,朝廷里只要是官職比他大的他都會巴結,所以時間長了自然跟很多大臣的關系都非常的好,而這些大臣都掌管著國家各個關鍵部門,所以安祿山自然也對國家的具體情況非常熟悉,他知道此時的唐朝已經沒有什么實力了,說白了就是一個空殼子,全國所有的兵力都掌握在各個節(jié)度使的手里,而李隆基最信任的節(jié)度使就是他。
第四,被人當傻子的感覺其實并不好受,李隆基一直以為他用朔方的軍隊牽制著安祿山,所以兩個人誰也不敢造反,一旦有一方造反它的天平就偏向另一邊,這種制衡之術李隆基覺得自己玩的很好,可是安祿山只是假裝傻子,并不是真的傻子,被人這么玩弄,心里自然是非常不舒服的。
第五,當時的宰相是李林甫,這個人非常的精明,而且手段特別高,十分擅長玩弄權術,安祿山有很多次都差點栽在這個人的手里,所以他非常的恨他,雖然后來宰相換成了楊國忠,而楊國忠又非常喜歡被人奉承,安祿山正好擅長奉承別人,所以自然就把楊國忠哄的開開心心的,但是安祿山也非常擔心萬一哪天又來一個李林甫一樣的人,那自己就倒霉了。
第六,當時的李隆基畢竟年歲大了,將來會有新的皇帝來繼承他的皇位,新上位的皇帝會是誰,什么性格安祿山也不會知道,新皇帝上位經常會拿一些前朝的大將開刀,所以將來的新皇帝等于是自己身邊埋著的一顆雷,如果將來有一條爆炸了,不僅自己完蛋了,連自己的后代也不會有好下場。
第七,當時安祿山在的位置也非常有利,他可以從河北發(fā)兵以最快的速度進攻,中間如果沒人攔截很快就可以到達長安,所以冒險一次也是值得的。
綜合上面這些因素,安祿山造反其實是因為李隆基給他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是卻又在他身后抵上了一把刀子,他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賭一把,贏了就換來個江山,輸了下場也不會比不造反的下場好多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8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曹操有一支神秘軍隊,記載比青州軍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