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的南宋王朝,是一個偏居一隅的王朝,它有一個很有趣甚至可以稱之為奇怪的現象:皇帝不愛當天子只愛做太上皇!
南宋這一獨特的現象和我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那種父與子、兄與弟之間為了皇位而骨肉相殘的宮廷血案完全不同,真是獨立于封建皇族歷史的一個奇怪現象。
首先是宋高宗趙構,靖康二年(1127年),年僅20歲的他,在金兵滅亡北宋政權后,他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后又定都于臨安(今浙江杭州),延續(xù)了趙氏的宋王朝。
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又率兵大舉南下入侵,只是在采石被以虞允文所統(tǒng)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又轉危為安。但趙構所采取的茍且偷安的國策持續(xù)遭到軍民的強烈反對,他自覺難以統(tǒng)治,就以年老厭煩政務為借口,開始籌劃退位。
由于趙構沒有子嗣,他為了退位,最后選定了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shèn)為養(yǎng)子,并于1162年正式冊立趙昚為皇太子,同年六月,趙構宣布退位,把皇位傳給了趙昚,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宋高宗趙構,從1127年即位,到1162年退位,當了35年的皇帝,而他當太上皇的時間也不短,1187年,80歲的趙構才病逝,也就是說,趙構又當了25年的太上皇,他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當太上皇時間最長的一人了。
趙昚即位后,是為宋孝宗,他生于1127年,他當上皇帝時僅35歲,正值壯年,因此他即位后,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斥退了秦檜余黨,重用抗金將士,并追復岳飛及其子的官職,依禮重葬。
后來宋孝宗起用抗金名將張浚,并出兵北伐,一度擊敗金兵,收復了靈璧、宿州等地,然而前方將領李顯忠和邵宏淵不和,又被金兵擊潰,北伐失敗。
1164年,南宋和金兵又重新訂立了屈辱的“隆興和議”,按照和議,宋向金稱侄皇帝,不再稱臣。1187年,80歲的太上皇宋高宗去世,早已失去北伐斗志的宋孝宗此時也已經60歲了,宋高宗的去世讓他感到心灰意冷,也萌發(fā)了像宋高宗一樣禪讓的想法。
1189年,金世宗完顏雍病死,其21歲的孫子完顏璟即位,按規(guī)定,南宋皇帝應向金皇帝自稱皇侄,年逾花甲的宋孝宗不愿向比自己小40多歲的金章宗稱侄,他立即把皇位禪讓給了太子趙惇,自己也就當上了太上皇。宋孝宗在位27年,又當了5年的太上皇,于1194年去世。
趙惇生于1147年,42歲時即位成為宋光宗,他當上皇帝后,偏聽偏信皇后李氏,與太上皇宋孝宗隔閡甚深,宋孝宗病重也不去探望,最終在5年后,即1194年因為拒不參加宋孝宗的葬禮,而被大臣聯合吳太后彈劾,擁宋光宗次子嘉王趙擴為皇帝,宋光宗即被動升格成為太上皇。宋光宗又當了6年的太上皇,于1200年病逝。
怎么樣,南宋一朝從開始的三位皇帝連續(xù)禪讓,不想當皇帝,只想當太上皇,是不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南宋一朝的帝王不思進取,只貪圖享受安逸的生活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9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