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提起狄仁杰總會想起電視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過《神探狄仁杰》這部電視劇,在佩服狄仁杰機智的同時,可能也會感到好奇,那就是狄仁杰的官職,十分的繁瑣,被稱之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官職,頗有些不明覺厲的味道,地方太守是狄仁杰的學生,朝廷中無論哪個官員,看到了狄仁杰,都十分忌憚,要恭恭敬敬的喊一聲“閣老”。它到底是個多大官?難道這個職位,還要大過宰相嗎?
實際上,很多人并不了解的事情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職位,其實就是宰相。
首先我們得來了解一下宰相和丞相的區(qū)別,在過去,丞相是一個明確的官職,作為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是百官之長,比如三國時期的曹丞相和諸葛丞相。但是宰相就不一樣了,他是中國古代對于輔佐君王并章武國家最高權(quán)力官員的一種俗稱,并非一個具體的官名。因此在歷朝歷代,都是時時刻刻變動的。
比如漢初漢末明初,丞相就是宰相,但是漢中期又廢除,三公成實際意義上的宰相。到了隋朝設立三省制以后,尚書省的尚書令成為宰相。
到了唐宋期間,同平章事這個職位,也就浮現(xiàn)出來了,中書省門下省作為唐朝的執(zhí)政中樞部門,同中書省平章事,“同”指的是“視同,共同”,中書門下兩個行政機構(gòu),“平章事”古文的意思是“商量處理國事”,因此整合起來,就是“同中書門下省的主官主持處理國事”,也就是最高的長官。
唐宋期間,不少名人,都是以此作為宰相,比如長孫無忌、趙普乃至秦檜,有意思的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的人,卻只有狄仁杰時期才進行稱呼,而這自然要問當朝的統(tǒng)治者嗎,武則天。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一個傳奇,然而她登基的路,卻是苦難重重,可以想象,有無數(shù)的人反對著他。在過去,修改文字和官制,是新朝為了鞏固政權(quán)最為常見的手段,為了證明自己代替唐的合法性,武則天一邊通過所謂的“河圖洛書”在證明,另外一方面,則開始修改地名和官制,洛陽被改為了神都,尚書臺改稱為馮昌泰,左右仆射稱之為左右相,而門下省稱之為鸞臺,中書省稱之為鳳閣。
因此,狄仁杰的官職,也就是這么來了,可以說除去武則天之外,他的地位最高,也的確能夠讓其他的文武百官對狄仁杰恭恭敬敬。
不過這一段改革制度,并沒有持續(xù)多久時間,到了公元705年,擁護李唐的大臣擁立太子李顯為君,突然發(fā)難,率軍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隨后,李顯正式復位,為唐中宗,他廢除了武則天時期的制度,重新恢復唐朝期間的舊制,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職位,也就成為了歷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0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