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晉懷公,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公元前637年九月,晉惠公夷吾病重去世,其子圉即位,是為晉懷公。也就是這么巧,悲劇霸主宋襄公也是死在這一年;更巧的是,晉惠公與宋襄公還是同年即位的(公元前651年)。這兩位君主,都有滿腔的雄心壯志,想要讓國家強大,可惜都能力不足,最后都已失敗告終,可謂難兄難弟。看來中原華夏的未來,還得期待另一位英雄君臨天下。
這位英雄,自然就是我們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了。
大伯重耳的威名,晉懷公自然是知道的,后來又聽說秦國也準備出兵扶持重耳入晉為君,心中更是驚慌。晉懷公當時畢竟才十六七歲,且長期在秦國為質,在晉國沒有什么根基;反而重耳在晉國有大量支持力量正蠢蠢欲動,晉懷公越想越怕,害怕得睡不著覺,于是決定下下手為強!
晉懷公的第一招,就是命令跟隨重耳出亡的一干晉臣限三個月內返回晉國,過期不歸,全家問斬。
國君的位子還沒坐穩(wěn)就想著殺人,色厲內荏,這不是明擺著怕重耳嗎?不恤人心,制造白色恐怖,典型無德無能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但晉懷公畢竟只是個青春期的少年,缺乏政治權謀的鍛煉,他除了這種蠢方法,也實在沒有別的招了。
當然,晉懷公的悲劇,也和晉惠公的安排不當有重大關系。明知道自己兒子在晉國沒有根基,也不安排幾個托孤大臣教導輔佐他,就看著他胡鬧嗎?要知道中國的貴族大家族,向來熱衷分散投資;當年晉國驪姬之亂,各大家族就已開始跟著晉獻公諸子分頭押寶,比如郤氏家族中的郤芮是夷吾的死黨,而郤榖、郤溱卻是重耳留在晉國的內主;再比如重耳有兩個舅舅狐偃、狐毛都是跟隨重耳流亡的得力心腹,但二狐兄弟的父親狐突卻留在晉國為官,因為狐突不僅是重耳的外公,同時也是晉惠公夷吾的外公、晉懷公圉的曾外公??傊?,各大家族對重耳和夷吾是各自支持的,并沒有堅定不移的一面倒,最終還是要看形勢的發(fā)展。晉懷公這時候要做的,應該是收買人心、穩(wěn)定局勢,而不是一刀切的逼人選邊戰(zhàn),這不僅不能震懾住反對者,反而會將更多人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果然,流亡者沒一個回來,就看你晉懷公小子如何耍寶。晉懷公氣急敗壞、喪心病狂,竟然把老狐突給抓了起來,威逼其寫信叫自己兩個兒子回來,狐突當然不答應,他義正言辭的說:
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簡策上,宣誓效忠)委質(向主公敬獻禮品,以示忠貞),貳乃辟(罪過)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shù)矣。若又召之,教之貳也。父教子貳,何以事君?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誰則無罪?臣聞命矣。
懷公大怒,當即命人把老狐突給殺了。狐突是晉惠公與重耳的外公,重耳都62歲了,狐突的年齡可想而知,他德高望重,出仕于曲沃代翼的創(chuàng)始人晉武公,可以算是晉國的開國老臣,晉懷公竟然說殺就殺了!國人聽聞此事,都十分憤慨,要知道狐突不僅是四代老臣,而且一向受人敬仰,卻無罪被曾外孫所殺,這豈不令人心寒?就連晉國的智者郭偃也忍不住大發(fā)感慨道:“民不見德而唯戮是聞,其何后之有(這種人難道會有后代嗎)?”
總之,在晉懷公的恐怖政治下,晉國人心浮動,不斷有大夫暗中派人來到秦國,愿為內應,迎接重耳歸國。秦穆公也覺得事情不能再拖了,于是決定立刻出兵,助重耳奪回君位!
十四年前,也是秦穆公做護花使者,護送晉惠公夷吾入晉為君的,沒想到夷吾是個白眼狼,翻臉不認人,成天找秦國麻煩。如今秦穆公又送重耳歸國為君,真是感慨萬千,他只希望秦晉能夠永結同好,重耳不要再恩將仇報才好,他實在被莫名其妙的夷吾父子搞煩了。
于是,在公元前636年的春天正月,秦穆公親自統(tǒng)領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入之于晉。而當重耳扔掉這些年流亡帶的破爛,準備登船渡過黃河時,旁邊的狐偃突然捧著一塊玉璧送給重耳面前,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向重耳辭行說:
臣負羈紲(馬籠頭馬韁繩)從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由此亡。
重耳大驚:咱們眼看就要打回老家共享富貴了,舅父你怎么這個時候要走呢?您這叫重耳情何以堪!
轉念一想,重耳明白了,狐偃這是擔心自己也變成那個忘恩負義的夷吾啊,放心吧,我重耳得志之后,絕不會冷落功臣,成為一個無恥小人!
于是,重耳對著所有的從龍之臣,指天立誓道:“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說完將手里的玉璧往黃河里一拋,不一會兒,那塊玉璧就在滔滔的河水中翻滾著失去了蹤影(古人立誓,需獻物給鬼神,也就是把金玉布帛埋在地下,或沉入水利,給鬼神享用。所獻之物越貴重,表示自己越虔誠)。
于是,暌違十九年,重耳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終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他看著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只覺得這些年的坎坷、不幸、饑餓、疲憊、苦難、孤獨、絕望、屈辱、失敗、恐懼、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歡樂憂傷,寂寞彷徨、生離死別、愛恨情仇統(tǒng)統(tǒng)都仿佛像電影般在眼前一幕幕的閃過,現(xiàn)在這一切終于都要過去了,重耳跪倒在地,撫摸著家鄉(xiāng)田野里肥沃的土地,抽泣著說:“我的故鄉(xiāng),我的親人,你們流浪的孩子終于回來了,回來了……”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則完全可以用一帆風順四個字來形容了:
一月,重耳的軍隊包圍了令狐,兵不血刃,令狐、臼衰、桑泉三地(今山西臨猗縣一帶)接連投降,懷公恐懼,逃往高梁(今山西臨汾東北),見國君這么沒用,晉軍的斗志更加渙散,晉國大夫們無論左派右派還是忽左忽右派,現(xiàn)在全成了力挺重耳派。于是二月甲午那天,秦穆公派公子縶到晉軍,與晉軍主要將領談判,晉軍將領表示愿意迎接重耳入晉,為表誠意,特意撤退數(shù)十里,駐扎在郇城。
二月辛丑日,重耳方面的談判代表狐偃與秦晉大夫在郇城結盟,宣布共同擁護重耳為晉君。
第二日得到消息后,重耳便立刻率領本部人馬馳入晉軍,正式接管晉軍的指揮權。
四天后,重耳率軍到達晉國的龍興之地曲沃。
丁未日,重耳到武宮(重耳祖父、曲沃一系晉國國君創(chuàng)始人晉武公的宗廟)朝拜,即位做了晉國國君,是為文公。至此,我們再也不能再叫他重耳了,他現(xiàn)在是晉文公,未來的天下霸主。
唐僧九九八十一難得取真經,文公十九年流亡得以稱霸,這都是上天給他們的磨難,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苦心志餓體膚動心忍性才能增益所不能,要成功就要變成一只打不死的蟑螂,這就是重耳的經歷所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東西。
戊申日,眾叛親離的晉懷公在高梁被文公派人殺死,結束了自己可憐而凄慘的一生,死時應該十七歲不到。
從二月甲午日到戊申日,總共不到半個月時間,晉文公就從晉懷公手里奪得了政權,太快了,史所未見。
總結懷公這輩子,只能用悲慘兩個字來形容,從生下來那天開始,他就生活在恐懼之中,從小跟著父親在梁國流亡,長大后在秦國寄人籬下,身為人質,受盡了白眼和屈辱,就算回到晉國成為了晉君,也無時無刻不在防備著國外的重耳和國內的反對勢力。他一生的機遇與選擇都實在太少,其表現(xiàn)如此,結局如此,似乎從他的名字就注定了(懷公名圉,意為牧馬的奴隸)??傊?,他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倒霉蛋可憐蟲,所以后人將他的謚號稱為“懷”,根據《謚法》,“慈仁短折曰懷”,“慈仁”或許還可以商榷,但是“短折”兩字則是太恰當不過了,從前一年九月即位,到第二年二月身亡,懷公前后只當了六個月的國君就死翹翹了。哀哉!
有想過62歲時你在干什么嗎? 可能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62歲時已經退休種花養(yǎng)草,頤養(yǎng)天年了。 然而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卻有一位半生漂泊,六十二歲復國,在晚年開創(chuàng)了一片天地,立于眾人之巔,稱霸天下之人。 駢脅重瞳,遠離故土 重耳既晉文公,出生時「 ”駢脅重瞳”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不平凡。從小好學,謙遜有禮,青年時身邊就聚集了多位賢才。這些人才一直跟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在他十久年的流亡生涯中始終堅定的支持著他。 晉獻公妻妾眾多,為他生了五個兒子,立申生為太子。但晉獻公非常寵愛驪姬,驪姬則視其它孩子為眼中釘。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成為晉國太子,便勸說晉獻公讓申生,重耳他們離開國都,就這樣重耳去了蒲地。遠離了王權爭斗中心的重耳,此時只想著平靜的生活,但他身上的這個身份又怎會讓歹毒的驪姬心安。 驪姬一步步的陷害使太子申生自盡,重耳和夷吾逃回了自己封地。驪姬不停的誣陷使晉獻公認為他們有謀反之心,于是真的派人去追殺重耳,重耳無奈只得逃到母親的故國狄國。此時43歲的重耳開始了他近半生的流亡之路。 此時期的重耳,因申生已立太子,故而對國君之位并不在意,更多的還是謹守自己的本分。但身在王室之中,往往都是因這個這個身分引來殺身之禍。 半生流亡,幸遇齊姜 重耳僥幸逃走,在狄國住了十二年,這段時間倒也相安無事,他又重新娶妻生子過著正常生活,當然他也從未忘卻重返晉國,但歲月的流逝也讓他逐漸衰老。 樹欲靜而風不止,晉獻公身故后,驪姬如愿讓兒子奚齊當上國君,然福兮禍兮,大臣里克等人在晉獻公靈前將奚齊刺死,之后又再度刺死繼位的卓子。晉國陷入到混亂當中,里克等人決定迎接重耳回國繼位,重耳沒有接受。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里克等已殺奚齊、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謝曰:「 ”負父之命正義負音佩。出奔,父死不得脩人子之禮侍喪,重耳何敢入! 于是夷吾回去當了國君稱為晉惠公。重耳雖放棄王權,但其身份和名聲還是讓晉惠公不放心,再次派出殺手前去刺殺。 這次連狄國也不安全了,只有再次流亡。重耳在流亡中,先后去了多個國家。有的看他落魄看不起他,有的對他無禮。也有的想幫他,也有的以諸侯之禮對他。這時期相比于在狄國的平靜,可真的是艱苦,但他都堅持下來了。身邊的人也無怨的追隨著,他們才是重耳最寶貴的財富。 當他來到齊國時遇上了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齊姜。(齊國是姜子牙的后代,姜是本姓,故此齊國宗室的女子出嫁后統(tǒng)稱為齊姜。如衛(wèi)莊公夫人,魯桓公夫人,甚至晉獻公的夫人都稱為齊姜,但不是同一人)。 齊桓公對來到齊國的重耳以禮相待,并將宗室之女嫁與他。此時已五十五歲的重耳在安逸的生活中不思進取,每天的暖床溫帳使他忘記了逃亡的危險,喪失了復國的決心,也讓跟隨他的人心急。 但齊姜雖為女流,卻時刻提醒他不要忘了身負的使命,讓他干一番大事業(yè)出來。 于是和趙衰等人商量,將重耳灌醉后帶離了齊都。(這中間還因為被侍女偷聽到計劃,而齊姜為了丈夫的事業(yè),無情的將侍女滅了口) 出了齊都的重耳酒醒后,還留戀在溫柔鄉(xiāng)中,把追隨他的人大罵一通。 退避三舍,秦晉之好 重耳流亡到楚國,楚成王久聞重耳的名聲,用諸侯之禮對他,重耳辭謝不敢接受。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諸侯禮侍之,重耳謝不敢當。 楚成王如此高的禮遇也讓重耳高興,在酒宴上楚成王問重耳,如以后當上國君,如何感謝他,重耳當即表示,如以后兩軍相遇,愿意退避三舍。 載:王曰:雖然,何以報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與君王以兵年會平原廣澤,請避王三舍。 如此重耳在楚國住了幾個月,當秦國派人來邀請重耳去秦國時,楚成王也對重耳說,楚國離晉國太遠,如要幫他出兵不太現(xiàn)實,但秦晉兩國接壤,和秦國搞好關系,對他復國很有幫助。 重耳去了秦國,秦穆公也給了他相當?shù)亩Y遇,并把宗室里五個女子嫁給重耳,秦穆公如此做一方面是晉惠公背叛了當初對秦的誓言(夷吾當初是靠秦國出兵幫助繼位,繼位后背叛了對秦的承諾),秦國要對其報復。另外秦國西面并不安定,和西戎的交戰(zhàn)迫使秦國必須對東邊保持安定。故此積極結交重耳,這小段歷史也是成語「 ”秦晉之好”的由來。 復國勤王,稱霸中原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逝世,太子繼位為晉懷公,但晉國對晉懷公并不認可,暗中積極聯(lián)絡重耳,晉國軍隊亦表示如重耳回國皆愿為他效命。這一年算是重耳人生最大的機遇,在外流亡十九年的他,也決不會錯失這個良機。 在秦國的護送下,重耳重新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并秘密殺死了晉懷公,將全國軍政大權攪于懷中,史稱晉文公。 之后因周王室發(fā)生火并,周襄王兵敗逃走,并發(fā)告急文書請各諸侯勤王。 趙衰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趁勤王之機會盟天下。(當時諸侯霸主齊桓公已亡)建議晉文公及早發(fā)兵勤王。 晉文公帶兵護送周襄王回到王都洛邑,并殺死了叛亂的王子帶。此時晉文公的名聲已傳遍整個中原。 晉文公任用賢良,改革軍制,使原本實為就不弱的晉國一躍而成為眾諸侯之首。此時他稱霸天下的資本已是相當雄厚。 當初流亡時對他不敬的國家,也被他一一打敗,而當楚國要向北發(fā)展時,兩國便遭遇上了,這也是歷史前進的步伐,想避也避不開。 兩國軍隊遇上,晉文公兌現(xiàn)了當年的承諾退避三舍。(當時一舍為三十里)這一退九十里,便退到了城濮,雙方便在這里進行了決戰(zhàn)。最終晉文公獲得了勝利,將楚國北上之心徹底壓滅。 城濮之戰(zhàn)后周襄王承認了晉文公為諸侯首領,同年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名召集諸侯會盟承認其霸主地位,此時晉文公真正實現(xiàn)了稱霸天下的野心。 千秋功罪,任人評說 回顧晉文公稱霸之路,真可算是坎坷,對比其它霸主,他不能像齊桓公那樣做甩手掌柜,不如楚莊王那樣家底豐厚,也沒有勾踐那樣的隱忍之心。 但他卻擁有其它人所沒有的豐富經歷,長期的流亡生涯更讓他明白,如何待人看事,復國后更懂得如何治國。 后人對晉文公的一生有很多爭議。如其在狄國十二年并未有任何作為,當里克去接他時,他拒絕了。又如在齊國時樂不思歸等等。 但這些都是人性的特點,也正是有了這些特點才能讓人生更真實。人不是神仙,不能預知自己的前路,更不能如圣人般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正是有了這種種的不完美,才讓他的復國之路更顯得完美。 雖說千秋功罪任評說,但我們在重溫這些歷史人物事跡時,還是應以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樣才能讓人從中得到激勵,情感得到升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正是這個道理。 最后必須得說齊姜對晉文公復國的重要性,可以說如沒有齊姜的深明大義,重耳可能就此在溫柔鄉(xiāng)中終老一生了,得此女子是重耳之福,也是晉國之幸。 而她不但在重耳離去后,幫他周旋著齊國王室,更在他復國后善待其它妻妾,免去了晉文公的家事煩腦,讓他更專心的治國稱霸。 可惜典籍中對她的記載不多,讓后人只知道她叫齊姜。
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大器晚成原意是鑄造越大個頭的鑄件(如鼎、鐘)所需要冷卻凝固時間就越長,冷卻時間足夠長,鑄件方能“成器”。現(xiàn)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二公子,17歲時因德才兼?zhèn)涠暶h揚,可謂少年得志。后來因為父親晚年的一系列錯誤,被迫流浪八國19年。62歲時登基,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那時人的平均壽命也就50幾歲,可謂大器晚成。重耳人生的前43年,一帆風順。但在他43歲時,家庭內亂,大哥自殺,重耳被迫逃亡。
第一站:翟國。住了12年,樂不思晉。后來他父親去世,兩位儲君弟弟先后被殺。此時,大臣們請他回國繼位,回還是不回?他和顧問們一商量,外部風險太大,而自己實力不強,所以放棄。他的三弟回國繼位后,把手伸向了他,重耳被迫離開翟國,繼續(xù)逃亡。
第二站:衛(wèi)國。但國君把他當流浪漢,草草打發(fā)。饑寒交迫下,向一個農民討飯吃。農民給他一塊土,說:來,吃吧。重耳大怒,而顧問狐偃對他精神激勵,說:我們有土地了,這是好消息啊。
第三站:齊國。春秋首霸齊桓公高規(guī)格接待,還把齊女嫁給他,重耳再次樂不思晉。但齊桓公去世后,齊國動蕩,齊女覺得重耳是帝王之才,不該在齊國浪費時間。于是,和顧問們一起,用計把他弄出齊國。重耳好無奈:我想過幾天好日子都不行嗎?硬逼著我瞎折騰。
第四站:曹國。被國君偷看洗澡,奇恥大辱。
第五站:宋國。宋襄公以禮相待,但畢竟宋國太小,再次啟程。
第六站:鄭國。國君命令關城門,不讓重耳進城。
第七站:楚國。中原各國都游了一遍,卻沒有重耳的容身之處,不得已去了長江以南的楚國。當時的國君楚成王,春秋五霸楚莊王的爺爺,曾滅20國,很有戰(zhàn)略眼光。他高規(guī)格的接待重耳,并且愿意幫助重耳回晉。這對楚國的好處有:若重耳繼位,晉國必定強盛,就可以遏制旁邊的秦國,秦晉相互制衡,楚國就可以趁機入主中原。
第八站:秦國。在楚國期間,三弟去世,其兒子拋棄了秦穆公的女兒,偷偷回國繼位,這讓秦穆公極為不滿。于是,秦穆公打算扶持重耳。秦穆公把晉懷公拋棄的妻子,即秦穆公的女兒,嫁給了重耳,再加上五位陪嫁女子,真比阿拉伯男子的待遇還好啊。秦穆公的想法是:若重耳回晉,必定晉國大亂,秦國可趁機吞并晉國,然后向東擴張
可惜秦穆公此次判斷失誤。重耳回國后,受到大臣和老百姓的一致歡迎,以前的根基太好。再加上19年時間,流浪八國時積累的生活智慧,重耳應對復雜局面游刃有余,晉國前期混亂的局勢迅速穩(wěn)定了下來。
繼位一年后,重耳幫助周天子解決了家務事,被封為諸侯之長,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而晉軍,被封為“禁軍”,可以“替天行道”了。再后來,晉軍大破楚國三軍,楚帥被迫自盡。從此,楚國向北方稱臣。這又是重耳的一大功勞。
秦穆公的心,此時很復雜。雖然他們已結為“秦晉之好”,但就像電影《三個白癡》里的臺詞“當朋友過得不好時,你會不開心;而當朋友過得很好時,你會更不開心?!敝囟谖粫r,他的光芒蓋住了秦穆公。晉國強盛時,它的地理位置也遏制了秦國東擴。因此,在重耳去世后,幾乎所有的諸侯都來參加追悼會,但秦穆公沒來。。。
秦穆公為什么能大器晚成(多選)
0人
0%
手下人才多使他品德更好的人
敬重教他才學的人
大力獎賞立軍功的人;
投票
回顧晉文公重耳的一生,他性格仁厚,天資聰穎,因此少年得志。但天有不測風云,在征戰(zhàn)年代,他也曾像浮萍一樣,四處漂泊。但不管生活多么艱難,忍受多少屈辱,他仍然能堅持最初的夢想,做對每一次關鍵選擇,最終大器晚成。
晉文公最后是壽終正寢的,去世時間是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期頗為著名的一位歷史人物,是晉國霸業(yè)的締造者。
在外流亡
身為晉獻公之子的重耳早年因為驪姬的陷害而被迫逃離晉國,時間為公元前656年。而在他外逃之后的公元前651年,晉獻公逝世。隨著晉獻公的去世,晉國隨即陷入內亂。驪姬在晉獻公逝世之后第一時間將自己兒子奚齊擁立為了新君,但是此人沒過多久便被殺害。而后,晉國大臣因重耳不愿回國繼位,改而擁立公子夷吾為新君。但是夷吾即位之后卻不是很得民心,他還擔心晉國人會因此依附于重耳,故而開始追殺重耳。為躲避追殺,重耳開始四處逃亡,期間到過衛(wèi)國、齊國、曹國等國。
回晉即位
重耳在外流亡的時間長達十九年,后來直至公元前636年才重新返回晉國。當時勢單力薄的重耳之所以能夠順利返回晉國,主要是仰賴秦國的幫助。重耳于公元前637年去到秦國,晉國國君也在這一年從晉惠公變?yōu)闀x懷公。晉懷公即位之后曾因忌憚重耳而下令殺害了重耳的外公,此舉引發(fā)了多位晉國大臣的不滿。為此在這年十二月的時候,多位晉國大夫暗中派人前往秦國,勸說重耳回國即位。等到了公元前636年的春天,得益于秦國的護送以及晉國內應的幫助,重耳順利回到晉國并登上國君之位,是為晉文公。
壽終正寢
晉文公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晉國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順利圖霸中原。除此之外,晉文公還曾輔佐周王室平定“子帶之亂”。當時的周王周襄王在此次動亂平定之后也是對晉文公進行了賞賜,陽樊、溫等四城作為賞賜自此歸入到晉國疆域。在為晉國締造了霸業(yè)之后,晉文公最后于公元前628年壽終正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1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