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如何處置林丹汗的“八大福晉”的?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達延汗的7世孫。他在13歲繼承汗位時,蒙古各部已四分五裂。為了恢復成吉思汗當年的霸業(yè),林丹汗成年后,給自己上尊號“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
然而,還沒等林丹汗將統(tǒng)一蒙古的計劃付諸行動,東方的努爾哈赤已經(jīng)建立后金汗國,對林丹汗與明朝構成了巨大威脅。
這種背景下,最明智的作法,就是聯(lián)合明廷共同對付努爾哈赤。林丹汗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然而,努爾哈赤實在稱得上是個世間罕見的梟雄,不但殺伐兇悍,而且謀略出眾,軟硬兼施,不斷分化蒙古諸部。
在與努爾哈赤斗法的過程中,林丹汗處處被動、節(jié)節(jié)敗退。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病死。林丹汗以為勁敵已去,加額稱慶。
哪料,繼承后金汗位的皇太極卻是個更加厲害的角色。不過一年時間,林丹汗就被皇太極整得苦不堪言,被迫背井離鄉(xiāng),舉部告別遼河套,踏上西遷之路。
這次西遷,林丹汗的察哈爾部衣食沒有著落,只好通過侵犯明邊來解決。這樣,察哈爾部和明廷的友誼小船就此翻沉。而察哈爾部也由此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1632年三月,皇太極遠征察哈爾林丹汗。林丹汗被打得潰不成軍,倉皇渡黃河西去,最后病死于青海大草灘。
林丹汗的妻妾有“八大福晉”之說,林丹汗一死,這“八大福晉”和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率領各支余部自青海大草灘返回河套地區(qū),相繼投降了后金。
滅亡了蒙古帝國,又意外得到傳國玉璽,皇太極歡天喜地地建立了大清帝國。
接下來,怎么處置林丹汗的“八大福晉”呢?皇太極的態(tài)度很明朗:兼收并蓄、充實后宮。
“八大福晉”之首,林丹汗的正室,多羅大福晉囊囊(史稱囊囊太后),姓博爾濟吉特,名娜木鐘(又一名為德勒格德勒),皇太極當仁不讓地笑納,封為麟趾宮(西宮)貴妃。
值得一提的是,娜木鐘嫁皇太極時,剛剛生下林丹汗的遺腹子阿布奈(阿布鼐)不久,皇太極也大大方方地將阿布奈收養(yǎng)在膝下,可謂恢宏大氣。(后來,阿布奈十歲那年,娶了寡嫂、清太宗皇太極的皇次女固倫公主馬喀塔為妻。)
娜木鐘嫁給皇太極后,與皇太極恩恩愛愛,給皇太極生下了皇十一子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皇十一女固倫端順公主。
再補一句,這個博穆博果爾也是有故事的人——順治曾給他戴了一頂綠油油的鐵帽子。
“八大福晉”中的蘇泰大福晉(史稱蘇泰太后),姓葉赫那拉,名蘇泰,給林丹汗生下了長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額哲被稱為“蒙古的最后一個大汗”。皇太極將次女馬喀塔嫁給他,并封他為察哈爾親王。也許是蘇泰年歲太大的緣故,皇太極沒有納她入自己的后宮,卻也不愿浪費資源,將她嫁給了堂弟濟爾哈朗。
“八大福晉”中的芭德瑪瑙伯奇福晉也姓博爾濟吉特氏,名芭德瑪瑙,皇太極將之納入后宮,封為衍慶宮(次東宮)淑妃。
“八大福晉”中俄爾哲圖福晉,被皇太極許配給了兄長阿巴泰,理由是俄爾哲圖原為阿巴泰已經(jīng)去世的元配嫡福晉那拉氏的妹妹。
“八大福晉”中苔絲娜伯奇福晉,被皇太極許配給了自己的兒子豪格。
“八大福晉”中的斯琴圖福晉,在林丹汗死后改嫁了林丹汗屬下寨桑祁他特車爾貝為妻。
“八大福晉”中的蘇巴海福晉曾得到皇太極的熱情招待,史無下文。
“八大福晉”中的烏云娜福晉被漠北某一部落俘虜以后下落不明。
皇太極一口氣娶了“八大福晉”中的兩個姓博爾濟吉特的蒙古女人,則后宮中便擁有了“一后四妃”。
說起來,另外的一后二妃也同樣是姓博爾濟吉特的蒙古女人。
首先,中宮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是皇太極的發(fā)妻,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她嫁給皇太極,完全是一樁政治婚姻:為了加強蒙古科爾沁部和后金的結盟。
可惜,哲哲嫁過來后,光生女兒(生了三個女兒)不生子,科爾沁部和后金的盟友關系必須永遠牢固,這樣,她的兩個侄女海蘭珠、布木布泰又先后嫁給了皇太極。
五個后宮的五位女人都是同一個姓,這種奇觀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份兒。
形成這樣的奇觀,并非巧合。要知道,博爾濟吉特氏可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姓氏。
所謂蒙古黃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的后裔。和蒙古黃金家族聯(lián)姻,無疑可以加強后金和蒙古黃金家族的聯(lián)盟。所以,不單單是皇太極娶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他的兄弟,包括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也玩命地娶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努爾哈赤對蒙古的撫綏分化和武力征討就是從科爾沁部開始的,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侍珮O也在這個基礎上打垮了林丹汗的察哈爾部。
林丹汗的“八大福晉”其實分別代表著八支力量?;侍珮O和他的兄弟、兒子分別娶了這些女人,則滿洲宗室也就同察哈爾部,甚至整蒙古部族構成錯綜復雜的姻盟關系,最終化敵為友,化仇為親,有效地促進了清初事業(yè)的發(fā)展。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身感不適,帶領衛(wèi)兵三千前往清河溫泉療養(yǎng)。半個月后的八月初十日夜,受到毛文龍部下官兵至狗兒嶺相威脅,于十一日晨,乘坐輕舟沿代子河轉(zhuǎn)回都城。傳話請阿巴亥前往。夫妻相遇于距離沈陽40里的叆雞堡。當日,努爾哈赤與世長辭,享年68歲。
努爾哈赤在關鍵時刻,除阿敏陪伴外,只請大妃前去,必有大事交代,說些什么,無人知曉。但正在此時后金政局卻發(fā)生歷史性震動。汗父死訊傳來后,代善長子岳托、三子薩哈廉首先說服父親推戴皇太極為汗。代善失政后,佩服皇太極,認為汝智勇勝于我,汝須代立。這意味著兩紅旗站到皇太極一邊。三貝勒莽古爾泰早年生活所需都是皇太極供養(yǎng);在先攻擊李朝后征遼東問題上,附和皇太極意見;阿敦事件中同樣是皇太極的幫兇;同時,其弟德格類早就是皇太極爭奪汗位的附和分子。自然,正藍旗在代善稍加說服后,也站了過去。二貝勒阿敏是有條件的支持。這樣,皇太極在八旗中占了絕對優(yōu)勢。其二,在關鍵時刻,汗父將大妃調(diào)離京城,使兩黃旗群龍無首,皇太極勢力得以從容謀劃。所謂汗父遺書等盡皆準備就緒。十一日晚間,阿巴亥懷著悲痛心情陪同靈柩歸來,尚未得到喘息之機,第二天早晨代善等便向她宣布遺言,指責她: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為國亂,假稱:預遺言于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并逼迫說: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受代善等強大勢力威脅,阿巴亥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只能哀痛地提出最低要求:將他的兩個幼子多爾袞、多鐸相托付,希望諸位貝勒恩養(yǎng)之。于是,當日辰時,自盡陪殉,享年37歲。她留下的最大懸念是在叆雞堡,努爾哈赤臨終時究竟說了些什么,多爾袞發(fā)出皇太極汗位是原系奪立聲音,與此不無關系,故有人相信:太祖有傳位之遺命。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時已經(jīng)26歲。剛入宮一年多的海蘭珠被正式冊封為東宮大福晉,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姑母中宮皇后哲哲,位次比妹妹莊妃高出兩個等級。海蘭珠入宮,皇太極夙愿得嘗,喜形于色?;侍珮O正式登基稱帝后,冊封五宮后妃。剛入宮一年多的海蘭珠被正式冊封為東宮大福晉,漢號宸妃,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姑母中宮皇后哲哲,位次比妹妹本布泰(莊妃)高出兩個等級。
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宸妃誕下皇子,皇太極更是喜不自勝。嬰兒出生第八天,皇太極便傳命文武群臣聚集皇宮大政殿,頒布詔諭。隨后還宣布,除十惡不赦者外,其他罪犯一概赦免。宸妃所生雖為皇八子,但其兄長無一出自皇太極稱帝后的崇德五宮后妃,所以他就成了日后最有資格承襲皇位的“嫡長子”。皇太極宣布因他降生大赦天下,也含視其為繼承人之意。宸妃在寵冠后宮的同時又母以子貴,正合皇太極心愿。所以,從孩子降生到次年春節(jié),他與宸妃在精心撫愛小兒子的同時,不斷接受著來自各方面的祝福。甚至有使臣來沈陽參加新春慶典時,在朝賀皇帝、皇后之外,另進了一份給皇八子的賀表賀禮,使皇太極頗感滿意。
皇太極親臨松山之戰(zhàn)前線指揮作戰(zhàn)期間,宸妃患病,得知此事的皇太極安排好一切急忙往回趕??上н€未趕到時,噩耗已至。此后,皇太極雖百般體貼,多方撫慰,但本就時有微恙的宸妃,又遭受喪子之痛,始終難以恢復健康。 后金天聰八年(1634年)八月,林丹汗的側福晉,時稱竇土門福晉,由他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庫魯克的護送下,到皇太極的軍營行幄,表示歸順,其實是竇土門福晉想嫁給皇太極,請問皇太極是否接納。大貝勒代善等見狀,自然明白他們的心意,便到皇太極面前說,此女乃上天所賜,應該把她納為妃子。皇太極考慮了三天,最后決定娶竇土門。
皇太極說:就按貝勒們的意見辦吧,納就納吧;他還直嘀咕:我說,怎么會有野雞往我的大帳中鉆呢!皇太極對諸貝勒大臣說,當他行軍途中,駐蹕于納里特河時,曾有一只雌雉飛入他的御幄,這就是美女入帳的“吉兆”,竇土門福晉來歸嫁看來是“天作之合”,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就要接受了。當然這可能是對外的說辭,因為在行軍入荒野,野雉各處覓食,飛入帳幄,也是常有的事;皇太極于是派巴克什希福等前往迎接,護送竇土門福晉的多尼庫魯克非常高興,說他們此來的目的,就是為送福晉給皇太極的,而且望天拜謝,并歸降后金國。這個美女,不是別人,就是在沈陽故宮臺上五宮的衍慶宮的淑妃,位居第四位。從察哈爾到盛京,踏著大漠的風沙,與同嫁一夫的姑侄三女同族同姓博爾濟吉特氏,但并不在一個部落的娜木鐘一路走來。這位蒙古族的囊囊太后改嫁到了滿族皇宮里,成為皇太極的貴妃,她占據(jù)了西宮。
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不了解古代女子的命運,女子命運并不是掌握自己手里,父母國家為大,何況是皇帝,或許能作為皇太極的棋子是一件更加光榮的事情。
葉赫那拉·蘇泰,葉赫那拉氏,名蘇泰,葉赫部臺吉德爾赫禮之女。初嫁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為林丹汗的第三大妃,八大福晉中的第三位,稱蘇泰大福晉,史稱蘇泰太后。那么林丹汗是皇太極害死的。林丹汗死后,蘇泰被改嫁給濟爾哈朗,她也成為了嫡福晉。
那蘇泰有什么優(yōu)勢,值得皇太極高看這個已經(jīng)二婚的女子呢?據(jù)說蘇泰有元朝的傳國玉璽,同時她的兒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還是林丹汗封的“太子”,未來的察哈爾部繼承人。如果接受了她,意味著皇太極既多了一個討伐明朝的好理由,因為他有傳國玉璽,那么明朝就成了逆賊,討伐順理成章。同時又有了徹底拿捏住察哈爾部的資本。這個一石二鳥的棋子皇太極不會浪費。
而當時蘇泰投誠皇太極時,當時的貝勒王爺都爭相要娶她,因為她是個富有且背后有背景的女人。而皇太極為了避免貝勒之間的矛盾,索性將蘇泰嫁給她姐姐的丈夫,那時他姐姐也已經(jīng)去世,妹承姐夫,合情合理。
而濟爾哈朗跟皇太極從小關系就好,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不僅僅是關系好的原因,濟爾哈朗也是討伐明朝的重要戰(zhàn)力,這樣順個人情能讓濟爾哈朗更加賣力。
而且濟爾哈朗是收復察哈爾部落重要人物之一,天聰六年(1632年)五月,濟爾哈朗從征察哈爾,林丹汗逃逸,收降了察哈爾部一千余人。所以將林丹汗的福晉賜給他合情合理。
說是作為棋子,其實雙方互利互惠,蘇泰也是得了好處的。后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蘇泰也被冊封為和碩鄭親王之和碩(繼)嫡福晉。而他的丈夫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卻能死后進太廟,那么作為嫡福晉的她也能獲得這個榮譽吧,她一點沒吃虧啊。子承母貴,蘇泰與林丹汗的兒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后成為皇太極次女固倫公主駙馬。
而且尼采覺得蘇泰和濟爾哈朗也是相互利用,因為他倆沒有子嗣,甚至連女兒也沒有。想來蘇泰并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女子,只要有權有勢的過下半生即可。這不皇太極就投其所好么。如果她是個至情至性的女子,估計隨林丹汗而去,或者跟兒子在蒙古相依為命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