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尉遲恭的故事。
說起唐朝歷史的話,相信不少人對尉遲恭都是有些了解的。哪怕是到了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把他貼在門上。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成為了門對上常見的人物。其實對聯(lián)這種說法,已經(jīng)起源很久,并且有了多年歷史。但是能夠被貼上去的這些人,可都是有著深遠影響的。他的本名叫敬德,在有些典故中表示,當時李世民為了保護自己,直接讓武功深厚的他和秦叔寶為他守著自己的宮殿。避免有人來進犯的同時,也能防止那些冤魂惡鬼。雖然聽上去有些封建,但是在過去,那是很正常的思想。
不過同時他也是一個特別體恤下屬的人,看到這樣的兩個英雄人物,為自己守門,內心也覺得挺不舍的。所以到了后來,干脆直接找了畫師,把他們兩個人畫的紙上,貼在門的兩邊。所以從一開始演變到現(xiàn)在,他們就成了眾所周知的門神。在初期的時候,尉遲恭其實并不是李世民的手下。當時在隋朝任職的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并且名不見經(jīng)傳。因為隋煬帝太過荒虐,只知道貪圖享樂,并不管民眾的死活。所以到了后期,很多受不了的百姓都揭竿而起。畢竟已經(jīng)慘到這種程度,如果再堅持下去的話,也沒有什么好日子過,還不如直接起義造反。面對這樣大亂的局面,尉遲恭也看清了當時的局勢。雖然是在做官,但也沒有什么好處,倒不如直接去做一名義軍。如果有什么起色的話,說不定還能掙出一番好前程。所以他就投靠了劉武周,成為了他的手下之后,跟著他一起到處打仗。
后來的一次戰(zhàn)爭,讓他認識了李世民,并且非常有緣的成為了他賞識的人。那個時候他還只是秦王,并且以這個名義中考直接暴民。后來眼看著城門不守的尉遲恭,選擇了投降。但畢竟不是自己一直帶著的人,所以對于這些后期投靠的人,他其實是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的。再加上當時有人背叛他,他內心并不是特別信任這些人。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作為投降軍的尉遲恭,也被眾人起了疑心。雖然自古以來很多賢明的人都是優(yōu)待俘虜。但是畢竟是自己的敵人,或者說曾經(jīng)是。就算在這個時候,出于種種原因考慮,把他們殺掉的,別人也說不出什么。當時他就被抓了起來,并且囚禁于牢中,等待處死。而李世民對于這個人,偏偏覺得特別有緣,而且相信他是無辜的。哪怕很多人都覺得他可疑,也選擇了放他一條生路。而且他可以自己決定去留,不去做任何干涉。
而他也是個做過小官的人,并且之前也曾經(jīng)帶兵打仗,所以對于仗義這兩個字,也有著自己的理解。這個時候恰巧有人來犯,想著李世民為人這么仁義,不僅沒有殺了自己,還能這么寬容。所以他不僅沒有走,出于感激之情,還希望他給自己一次機會,讓他去抵擋單雄信。不僅輕松打倒了這個首領,還擊退了敵軍,保護秦王安然無恙的離開了??吹搅怂哪芰σ约肮⒐⒌闹倚?,李世民覺得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從此他也成為了他的左右手。而李世民是一個比較有才能的人,不僅在文學方面有著自己的研究,帶兵打仗也是有一套的。當李淵帶兵攻下隋煬帝的時候,他就是最主要的核心人物之一。同時他也為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既然想要做皇帝,必然要把這些叛黨一一鏟除。其中的不少英雄人物,就是他拿下的。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會多多少少有些野心,他也不例外。所以他曾經(jīng)向父親請命,希望以后能做皇帝。
看到他很多事情做得很好,所以里面不僅沒有責怪他,還悄悄的答應下來。其他人也不傻,當時的太子另有其人,看到自己的弟弟表現(xiàn)得這么好,處處都比自己優(yōu)秀。所以他很擔心自己的位子被廢,以后會受盡世人的嘲笑。所以就聯(lián)合了其他兄弟,幾個人一起合力,想要鏟除他。而此時的尉遲恭,和李世民出生入死之后,已經(jīng)積累了深厚的感情。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表示如果你不出手的話,畢竟成為他們的刀下之鬼。這個時候誰主動出擊就占了優(yōu)勢。李世民仁慈,不想要對自己的兄弟動手。而且身為手足,這樣刀兵相見的話,實在是太傷感情了。如果他真的對自己無情的話,我再無義也不遲,所以準備繼續(xù)觀望。但是尉遲恭還是不放棄,還是一直在勸說。并且告訴他,如果一點決斷都沒有的話,怎么能成大事呢?而且我們所有人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只要你一聲令下,絕對會奮起出擊,希望他不要拒絕。后來在他和另外一些人的再三勸說下,做出了決定。
他們設下計謀讓李建成進宮,實際上早就有了準備,埋伏下了重兵。當這一行人到了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首先出動,直接把太子射死了。還有一個弟弟李元吉,一直追隨他的左右,自然也不能放過。結果這個時候,他不小心從馬上落了下來,就在差點被殺的瞬間,尉遲恭及時趕了過來,救下了他的性命。又將兩個皇子的人頭砍下來,看到自己的領導人都殞命了,那些追隨的士兵紛紛逃跑。搞了這么大的動靜之后,李世民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太子。不過這些皇家之事,群臣自然不會過問。而且他本身就非常厲害,所以能夠輔佐這樣的一個君主,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管他的皇位怎么得來的,只要能為百姓造福就好了。所以后來的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僅打贏了很多勝仗,疆土不斷擴大,還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這樣的盛景,是一個難得的君王。
如果沒有尉遲恭為他賣命,并且在關鍵時刻救下他的話,恐怕李世民早就成為了刀下亡魂,也就沒有后來的盛唐景象了。所以對于后來大唐的發(fā)展,他可是一個功不可沒的人物。
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被迫晉封李世民為太子。8月李淵禪位,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
643年2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下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圖像,供奉于臨煙閣之中,以示尊崇。按功勞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_、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_、秦瓊。
功臣中長孫無忌排行第一,他不僅是李世民的總角之交,還是他的內兄,同時他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奪得皇位最堅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但縱橫五千年-帝王傳的小編甜心即可認為,其實李世民最最重要的功臣并不是長孫無忌,而是排行第七的尉遲恭。因為他不僅摧鋒陷陣,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功勛,更為重要的是他三救李世民。
尉遲恭,字敬德,585年出生,朔州善陽人。尉遲恭出身沒有記載,有的說是打鐵的,但可以肯定他出身平民。隋煬帝大業(yè)末年,天下大亂,尉遲恭在高陽參加了官軍,討捕群賊,以武勇著稱,被朝廷封為朝散大夫。
617年3月,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起兵反隋,將尉遲恭招致麾下,任偏將。619年3月,劉武周在東突厥支持下,派遣尉遲恭與宋金剛繼續(xù)領兵南下,先后攻破晉州、澮州等地,并大破唐軍,生擒唐軍主帥、永安王李孝基,以及獨孤懷恩等人。尉遲恭得勝后,準備回師澮州,途中遭遇李世民麾下猛將秦瓊的截擊,尉遲恭毫無準備,被唐軍斬首二千余級,大敗而歸。
620年4月,宋金剛與李世民在柏壁對峙,因糧草不足被迫撤退。李世民引兵追擊,大敗宋金剛軍,俘殺數(shù)萬人。此后雙方在介休再次激戰(zhàn),宋金剛敗逃。尉遲敬德則收拾殘部守介休,李世民派出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曉諭,尉遲敬德與尋相降唐。李世民大喜,賜以曲宴,引為右一府統(tǒng)軍。
620年7月,李世民率軍東征洛陽,期間劉武周手下的一些舊將相斷叛變,唐朝諸將認為尉遲恭必叛,就把其他押在軍中。屈突通、殷開山建議:此人勇健非常,縶之又久,既被猜貳,怨望必生。留之恐貽后悔,請即殺之。李世民卻說:寡人所見,有異于此。敬德若懷翻背之計,豈在尋相之后耶?李世民立即下令釋放尉遲恭,并將他引入臥室,賜以金寶,并對他說:丈夫以意氣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終不聽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應欲去,今以此物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
當天李世民讓尉遲恭與他一起出去打獵,途中遭遇王世充步騎數(shù)萬人。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千鈞一發(fā)之際,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王世充手下的士兵,見到這陣勢,才稍稍退卻,尉遲恭掩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之后又領兵與王世充所部作戰(zhàn),擒偽將陳智略,獲排槊兵六千人。李世民由衷的贊嘆道:比眾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報之速也!這是他第一次救下李世民,此后尉遲恭恩寵日隆。
622年3月李世民出兵河北,討伐劉黑闥。雙方相持60余日后,劉黑闥暗中率軍偷襲李_所部,李世民火速率李道宗襲擊劉黑闥軍側后以救援李_,結果中計,被劉黑闥來了個反包圍,圍了四重。關鍵時刻,尉遲恭再次挺身而出,率壯士犯圍而入,大破賊陣,太宗與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此為尉遲恭二救李世民。
天下平定后,圍繞著皇位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開始尖銳起來。秦王府猛將甚多,為此李建成想收買諸將,他向尉遲恭寫了一封信,愿迂長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同時贈送一車金銀器物,但遭到尉遲恭斷然回絕。李建成惱羞成怒,打算派人刺殺尉遲恭。尉遲敬德知道陰謀后,大開門戶,安然入睡,刺客多次走進廳堂,但終究不敢進入臥室
此外李元吉還在李淵面前誣陷尉遲恭,在李世民幫助下,才獲得釋放。此時太子與秦王的矛盾已經(jīng)徹底激化,尉遲恭與長孫無忌建議李世民先下手為強。6月4日清晨,李世民與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埋伏在玄武門。李建成與李元吉抵達玄武門后發(fā)覺不妙,準備返回東宮。李世民從后面出現(xiàn),射殺李建成
此時尉遲恭率人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箭墜馬,逃入樹林中。李世民縱馬追趕,但衣服被樹枝掛住,墜馬落地。李元吉見狀,奪弓企圖勒死李世民。在危難之時,又是尉遲恭及時趕到,躍馬喝叱李元吉,將其射殺。才保證玄武門之變的最終成功。此后李世民重賞尉遲恭,將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
李世民登基后,加封尉遲恭為右武候大將軍、吳國公,深受李世民的寵信。一次宴會,有人的位置在尉遲恭之上,尉遲恭怒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前來解勸,尉遲恭拳毆李道宗,差點將他打瞎。李世民非常惱火,下令罷宴,嚴厲斥責尉遲恭,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shù)行,勉自修飭,無貽后悔也。
此后尉遲恭變得很謹慎,637年他被改封為鄂國公,643年尉遲恭致仕。尉遲敬德晚年迷戀仙方,研磨金石,吞服云母粉。同時在府中大興土木,挖池建樓,沒事還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長達十六年之久。
658年11月尉遲恭病死,享年74歲。唐高祖李治為此廢朝三日,贈尉遲恭為司徒、并州都督,謚忠武,并陪葬昭陵。元末明初文人楊維楨曾這樣評價尉遲恭:玄武門前人蹀血,虬須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朔將軍三寸鐵。三寸鐵,鄂國公,將軍真有回無功。嗚呼,海池一語開天聽,手敕親頒宮府定。人知房杜掌經(jīng)綸,誰識將軍善詞命?善詞命,萬古之無誰與并?
1、薛仁貴
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在與高句麗的大戰(zhàn)中,可謂神勇至極,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于馬上。
高句麗軍觀之膽寒,薛仁貴也從此名揚天下。征戰(zhàn)數(shù)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等傳奇故事。
2、尉遲恭
尉遲恭質樸忠厚,勇武善戰(zhàn),終身戎馬倥傯,交兵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zhàn)功。尉遲恭有“百萬人敵”的稱號,是唐代的開國元勛也是猛將之一。
他出生于貧苦家庭,為了生計就以打鐵為錢財來源,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打鐵生涯其臂力也是非常大。尉遲恭一人可敵百萬之兵,雖無項羽力大,但有項羽之勇,可謂唐朝的一員猛將。
3、李靖
李靖,唐朝猛將,封衛(wèi)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兵家四圣”之一,善于用兵,為唐朝開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開疆拓土功高蓋世。他用兵如神,精于謀略。無論在實際的軍事指揮上,還是在軍事理論上,他的造詣都是首屈一指的。
4、蘇定方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zhàn)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xiāng)里。隋朝大業(yè)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zhàn)功。
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并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唐初猛將尉遲恭,晚年在道觀修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到了晚年,他非常的悔恨自己前半生殺戮太多,想要贖罪,所以就去了道觀里面修行,原因之二可能是常年在沙場拼搏,受過很多的傷,而且他相信仙丹可以延年益壽,所以就去了道觀清修。尉遲恭和秦瓊一起被尊為門神。尉遲恭一開始并不是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他后來是因為感謝李世民的恩德,于是就自愿成為了李世民的手下,并且為李世民的豐功偉業(yè)征戰(zhàn)沙場。
尉遲恭晚年在道觀修行,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前半生在沙場上殺戮了太多條人命,晚年在道觀清修贖罪。尉遲恭是一個非常勇猛的將領,他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立下了大功,為了拯救李世民射殺了齊王,他還威脅唐高祖讓他把皇位傳給李世民。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尉遲恭就跟隨著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是也屠戮了很多人的性命。
尉遲恭晚年在道觀修仙的原因之二可能是因為他和秦瓊一樣,常年征戰(zhàn)沙場,身體落下了太多的毛病,而且相信鬼神之說,相信服用仙丹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尉遲恭跟著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的江山,他之所以突然退隱可能是因為他的身體已經(jīng)沒有辦法支撐他繼續(xù)征戰(zhàn)沙場,而且他到了晚年,也比較害怕死亡。他住進了道觀中,并且經(jīng)常服用仙丹,企圖能夠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尉遲恭在晚年之所以突然退隱住在道觀中的原因有以上兩點。首先就是他可能覺得自己前半生殺戮太多,晚年住在道觀里,也算是為以前的自己贖罪。其次,他的身體可能已經(jīng)不允許他繼續(xù)為自己的君主服務了,而且到了半年也比較害怕面對死亡,就去道觀里面潛心修行,一直服用仙丹,希望能夠延長自己的壽命。在歷史上像他這樣能夠得到一個安享晚年的結局的將領并不多。
秦瓊和尉遲恭為什么會成為門神? 《隋唐演義》有一段關于李世民和秦叔寶、尉遲敬德的記載。
唐太宗李世民在成就帝業(yè)期間,殺伐太多,有一段時間晚上常做噩夢,聽到臥室外邊鬼魅呼叫,拋磚擲瓦,夜夜不得安生。唐太宗將此事告訴群臣。大將秦瓊說:“臣戎馬一生,殺敵如切瓜,收尸如聚蟻,何懼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堅執(zhí)銳,把守宮門”。
李世民欣然同意,當夜由二位大將把守宮門,他一覺睡到天明。雖然李世民不做噩夢了,但兩位大將每天徹夜把守實在辛苦,李世民吩咐畫師,繪制二位將軍的真容貼到門上。以畫代人,倒也頂事,邪祟自息。
于是民間沿襲此法避邪驅鬼,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就成了門神。
拓展資料 門神,不僅只有秦叔寶和尉遲恭
門神是農(nóng)歷新年貼于門上的一種畫類。古時候開始人們便有了貼門神的習俗,這是因為用于趨吉避兇,那時候人們認為要保護家宅平安就得有神靈相助,而門神則可以幫忙擋住來往邪物。對于門神是誰,門神的起源和由來有很多種記載。而距今最久遠的門神,在《山海經(jīng)》中有所記載。
書上所記,在蒼茫的大海中有一座孤島,島上世外仙境,有很多桃樹,而在島上有個大桃樹,與眾不同,伸出的枝丫蔓延到了東北方向,而針對萬鬼出入的門,門旁有兩位守護神,一名叫神荼,一名叫郁壘,據(jù)說他們面目兇惡,又鎮(zhèn)邪的本領,所以黃帝便指示他們鎮(zhèn)守鬼門。而兩位門神守護大門一旦有鬼想出來便會折下旁邊桃枝鞭打它們。所以鬼都怕神荼、郁壘二人。
神荼、郁壘二人能夠驅邪避兇,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敬仰,便把二人稱作是門神,最早的門神其實不是畫,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于門上,更為立體,能夠震懾住鬼神,而用于雕刻門神的木板是桃木制成的,那時候人們視神荼與郁壘為門神,據(jù)說他們能夠驅邪擋煞,來往鬼神不敢親近,而桃木又被視為驅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強大。
而這個傳說,在《搜神記》中有記載,說的是:“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于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彼院髞砣藗儽惆焉褫?、郁壘視為門神,把桃枝作為驅邪植物,代代相傳,很多人只知有門神這一神靈,卻從未聽過傳說,不知門神是誰。東漢蔡邕《獨斷》也有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
為什么門神是秦瓊和尉遲恭? 出自《隋唐演義》里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業(yè)其間殺人無數(shù),既位后夜間多做惡夢,李世民召眾將群臣商議,讓秦瓊與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wèi)門于宮門兩旁。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制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fā)威,手持鞭锏,懸掛于宮門兩旁,此后邪崇全消。"
《西游記》里面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描述:"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云,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huán)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
擴展資料:
秦瓊,字叔寶,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后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死后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
尉遲敬德純樸忠厚,勇武善戰(zhàn),一生戎馬倥傯,征戰(zhàn)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zhàn)功。傳說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尉遲恭年少時曾為鐵匠,后世鐵匠常奉之為職業(yè)守護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門神
秦瓊和尉遲恭兩大門神手里拿的都是什么武器? 秦瓊的武器是一對瓦面金锏,長二尺二寸(約70~80厘米)、重二十余斤。
尉遲恭的武器是一對水磨竹節(jié)鋼鞭,重45斤。
擴展資料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后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
后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后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
唐統(tǒng)一后,秦瓊久病纏身,于貞觀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衛(wèi)大將軍、翼國公,死后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誤載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今山西省神池縣)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敬德純樸忠厚,勇武善戰(zhàn),一生戎馬倥傯,征戰(zhàn)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zhàn)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于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傳說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據(jù)《西游記》一書,尉遲恭與秦瓊因保護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龍王鬼魂之犯,成為兩位道教傳統(tǒng)門神,尉遲恭年少時曾為鐵匠,后世鐵匠常奉之為職業(yè)守護神。
百度百科--尉遲恭
百度百科--秦瓊
神荼郁壘和秦瓊 尉遲恭的來歷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壘。相傳遠古時候,神荼與郁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姓,神荼與郁壘便將其擒伏,并將其捆綁喂老虎。后來人們?yōu)榱蓑寖?,索性在門上畫出神荼、郁壘及老虎的像,以達到驅鬼避邪之效果。左扇門上畫的是神荼,右扇門上畫的是郁壘,民間稱他們?yōu)殚T神。但到了唐代,神荼和郁壘被兩位唐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所取而代之,成為新的門神。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于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wěn)固南北征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尉遲恭(585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將,名恭,字敬德,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qū))人,贈司徒兼并州都督,謚忠武,賜陪葬昭陵。秦瓊和尉遲恭二人因驍勇異常,均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將他倆作為門神,據(jù)傳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 隋末,煬帝無道,天下大亂。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由太原起兵南下,討伐隋室。在兵家重鎮(zhèn)呂州霍邑(今山西省霍州市),李淵率唐兵與隋將宋老生大戰(zhàn)月余,斬宋老生,然后勢如破竹,直下長安建立大唐。另一軍閥劉武周趁山西空虛,占了李淵的山西老巢。公元619年冬,李世民奉父命領兵回擊山西。李世民在收復了河東、平陽之后,兵至霍邑。劉武周命元帥宋金剛死守霍邑,宋金剛命偏將尉遲恭扼守白壁關,阻止李世民北進。李世民手下大將秦瓊與尉遲恭展開激戰(zhàn),兩人多次交鋒,仍難分高下。李世民起愛才之心,想收服尉遲恭。尉遲恭稱,只要劉武周不死,自己便不會叛變。李世民遂想出一辦法——殺了個長相酷似劉武周的人,并將首級送到尉遲恭處。尉遲恭誤以為真,歸順了李世民。 后來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門,多次在夢中被兩個無頭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公元617年在霍邑被斬的隋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割了頭的人。這兩個無頭鬼時時騷擾,使得李世民坐臥不寧。李世民召見徐茂公求計,徐茂公道:“主公屈殺這似劉武周之人,是因為急于收降敬德將軍,主公可派敬德將軍夜守衙門,也許得以安寧。”李世民依言,使尉遲恭守門,果然那個似劉武周的冤魂不再來擾,而那個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李世民再次求計于徐茂功。徐茂功道:“臣聞宋老生雖為隋將,但其忠勇可嘉。聽說宋老生極敬佩秦二哥為人,試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門,或許得安?!崩钍烂褚姥栽雠汕丨傄故匮瞄T,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來。 此事后來傳到民間,人們紛紛在門上張貼敬德和秦瓊的畫像,以求妖魔鬼祟不敢入門。從此他們兩位便成了門神,并相沿成習。宋時,門神畫進一步發(fā)展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年畫系列。 秦瓊和尉遲恭誰武功高 隋唐好漢秦瓊在排名這么靠后,也就是最后一位!主要是因為他只是武功高強是個合格的戰(zhàn)將、猛將,而并不是統(tǒng)領一方的統(tǒng)帥,更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秦瓊在凌煙閣24位功臣中敬陪末席,他的聲望和功名都要略遜于尉遲恭,但英勇善戰(zhàn)卻不相上下。他在民間的知名度很高,如京劇《秦瓊賣馬》、相聲《關公戰(zhàn)秦瓊》都是以他為題材的,這和他在傳統(tǒng)小說《說唐》中被描繪成智勇雙全、行俠仗義有關,可見輿論宣傳確實很重要。他的經(jīng)歷也很曲折離奇,由隋軍將領到瓦崗寨義軍將領,義軍失敗后投降王世充,最后輾轉投唐。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每逢征戰(zhàn)總是一馬當先,斬將奪旗,勇冠三軍,令敵聞風喪膽。唐武德二年大破尉遲恭于美良川,功居第一,迫使對手歸降,這也是《說唐》中“三鞭換兩锏”典故的出處。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兵變,但對政治斗爭相對超脫,顯然沒有尉遲恭、侯君集等人積極,事后因功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食封七百戶。貞觀十二年,由于常年征戰(zhàn)積勞成疾,時任徐州都督的秦瓊英年早逝,陪葬昭陵,追封胡國公。太宗因秦瓊單槍匹馬,屢建奇功,在秦瓊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達他對秦瓊薨亡的深切哀悼和對秦瓊超群武功、赫赫戰(zhàn)功的高度評價。 尉遲恭和秦瓊都屬唐初的猛將型人才,既和政治家靠不上邊,也算不上統(tǒng)帥級的軍事家。他們能僅憑匹夫之勇便取得青史留名的巨大成就,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其武勇適應了唐初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需要??梢姄碛邢鄬I(yè)的特長并適應時代的需要,是一個人事業(yè)有成的關鍵.
秦叔寶和尉遲恭是什么人? 秦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wěn)固南北征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功居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與尉遲恭為傳統(tǒng)門神。
尉遲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qū))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兵器:單鞭,丈八長矛。座駕:踏雪烏騅馬。傳說其面如黑炭。尉遲恭與秦瓊為中國兩位傳統(tǒng)門神。 隋大業(yè)末,尉遲敬德從軍于高陽,以武勇稱,累授朝散大夫。 隋大業(yè)十三年劉武周起,收羅尉遲敬德為偏將,與宋金剛南侵,陷晉、澮二州。尉遲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虜孤懷恩、唐儉等。武德三年,唐太宗征討劉武周,劉武周令尉遲敬德與宋金剛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勸降。尉遲敬德與尋相舉城投降。太宗大悅,賜以曲宴,引為右一府統(tǒng)軍。 武德九年(626),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任涇州道行軍總管等職。晚年信方術,杜門不出 秦叔寶和尉遲恭左右的正確貼法 以臉相對是正確貼法。
以進門者為視角,貼于門兩側,畫中門神以對臉相視為正確的傳統(tǒng)貼法,反之則為民間流傳的“貼錯門神”。
拓展資料:
武將門神多為隋唐名將秦瓊與尉遲恭,秦瓊又名秦叔寶,山東歷城人,武藝高強,人稱:賽專諸,似孟嘗,神拳太保,雙锏大將,锏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尉遲恭,隋唐大將,武藝高強,日占三城,夜奪八寨,功累封鄂國公。
秦、尉遲二將幫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為開國元勛會充當民間的門神的原因,是上行下效之故,并非什么都可以上行下效的,畢竟民間平民百姓有別于帝王。
門神,即司門守衛(wèi)之神,是農(nóng)歷新年貼于門上的一種畫類。 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wèi)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wèi)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1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