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說起這清朝的皇帝,給人的印象是中規(guī)中矩,但在婚娶方面也有一些奇葩,比如說皇太極。首先,皇太極后宮有三位親姑侄,即孝端文皇后、宸妃與莊妃。其次,皇太極娶了兩位蒙古“寡婦”,即貴妃與淑妃。最后,皇太極還將后宮的三位妃嬪給休棄了,第一位是原配福晉鈕祜祿氏(額亦都之女),第二位是側(cè)妃葉赫那拉氏,第三位便是本文要講的東宮妃(東宮福晉)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
博爾濟吉特氏是一名來自蒙古扎魯特部的貴族之女,父親是貝勒戴青,在早些時候,博爾濟吉特氏便以美貌聞名于各部落。當時,恰好皇太極剛剛征服扎魯特部,聽說此女后,立刻派使者前往扎魯特部,將博爾濟吉特氏給“接”(實際上是搶)到了盛京。
不得不說,皇太極做事還是比較謹慎的,他并沒有直接將博爾濟吉特氏納入后宮,怕世人所言不真,于是便將博爾濟吉特氏暫時安排在盛京的一個驛站,隨后,皇太極便帶著侍衛(wèi)先去查看了一番,果不其然,這博爾濟吉特氏還真是一名絕色女子,于是皇太極便將其收入囊中了,時間為1632年。
當時皇太極后宮已經(jīng)有了兩位福晉,中宮福晉是哲哲,西宮福晉是布木布泰(孝莊),唯獨少一位東宮福晉,這東宮福晉僅次于中宮福晉(皇后),非寵妃不能勝任,然而,博爾濟吉特氏入宮后便獲得了東宮福晉的冊封,可見當時的博爾濟吉特氏是非常得寵的。
還有一件事可以印證,就在入宮的第二年(1633年),博爾濟吉特氏便生下了皇六女,隔了一年又生下了皇九女,連生兩位公主,博爾濟吉特氏之寵,可見一斑。然而,就在博爾濟吉特氏生皇九女的前一年(1634年),盛京卻來了一名不速之客,這個人同樣姓博爾濟吉特氏,名為海蘭珠。
話說,自從海蘭珠入宮后,皇太極便徹底地被她給吸引了,以致于連博爾濟吉特氏(東宮福晉)都是可有可無之人了。雖然博爾濟吉特氏連生兩胎,但畢竟只是女兒 ,她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事實證明,博爾濟吉特氏的擔心不無道理,當時,皇太極對海蘭珠已經(jīng)愛到了骨子里,他不可能不給自己心愛的女人一個體面的名分,而當時皇太極后宮最符合海蘭珠之寵的便是東宮妃(東宮福晉)的位子了。
果不其然,就在1635年的九月份,即博爾濟吉特氏生下皇九女的第十一天,皇太極便下旨將博爾濟吉特氏給休棄了,送給了葉赫部的南褚,有意思的是,這位名叫南褚的還是皇太極的表侄子。此后,這位曾經(jīng)寵極一時的東宮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再也沒有了音信,她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話說,就在博爾濟吉特氏被休棄的第二年,皇太極便在盛京稱帝,建立了大清國,海蘭珠被冊封為東宮大福晉,稱宸妃,入主關(guān)雎宮,在五宮后妃中排行第二,僅次于中宮皇后哲哲。
查看更多:歷史人物
皇太極的妃子:清太宗皇太極,都說清朝的皇帝多癡情,皇太極尤勝一籌,這個多情皇帝又有多少的后宮佳麗呢?接下來就由我來為大伙羅列一下皇太極的妃子們。
1.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13日—1649年5月27日):博爾濟吉特·哲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正宮皇后。生于1599年5月13日(萬歷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正宮皇后,居中宮。清世祖時尊為皇太后。順治六年5月27日(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順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謚,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xié)圣文皇后。無子,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2.孝莊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兒。1613年3月28日(明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朝初期杰出的女政治家。莊妃、西宮側(cè)福晉(永福宮)、皇太后、太皇太后、昭圣皇太后
3.元妃(1593年—1612年):鈕祜祿氏,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元配嫡妻,為第一任大福晉。巴圖魯贈宏毅公額亦都之女。1593年(萬歷二十一年)生。1607年(明萬歷三十五年)嫁愛新覺羅·皇太極,為嫡福晉。1611年(明萬歷三十九年)生皇太極第三子洛博會,幼殤。1612年(明萬歷四十年)逝世,年二十。
4.繼妃:烏拉貝勒博克鐸之女,生卒年不詳。子二,皇長子豪格;皇次子洛格。女一,皇長女,封固倫公主。
5.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生于1609年(萬歷三十七年),為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亦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清太宗時為關(guān)雎宮宸妃,居東宮,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皇太極簡介,僅次于其姑母孝端皇后。崇德二年生八子,二歲即殤,未命名。1641年(崇德六年)逝世,年三十三?;侍珮O追封其為敏惠恭和元妃。
6.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娜木鐘林丹汗妃皇太極簡介,蒙古阿巴亥郡王額齊格諾顏之女。初嫁察哈爾林丹汗,史稱“囊囊太后”,林丹汗在天聰六年死于青海大草原后,皇太極娶了這位寡婦為妃。1636年(崇德元年),封麟趾宮貴妃。1639年(崇德四年),貴妃之父母額齊格諾顏夫婦來盛京看望女兒女婿,貴妃率親王貝勒前往迎接?;侍珮O在清寧宮設(shè)宴隆重款待岳父岳母,并給予厚賞。1643年(崇德八年)太宗駕崩,由皇九子福臨繼位,貴妃晉封為“太妃”。1644年(順治元年)遷都北京,太妃隨龍入關(guān),從此深居宮禁。1652年(順治九年)福臨親政,加封太妃尊號為“懿靖大貴妃”??滴跏晁?。其梓宮送盛京火化,歸葬昭陵貴妃園寢。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下嫁噶爾瑪索諾木。又撫養(yǎng)一蒙古女,嫁濟旺之子噶爾瑪?shù)聟ⅰ?/p>
7.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林丹汗妃,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爾女。崇德元年,冊封為衍慶宮淑妃。撫養(yǎng)一蒙古女,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娶之。1652年(順治九年),加其封號,死于懿靖大貴妃之前。
8.側(cè)妃:葉赫那拉氏,葉赫貝勒阿納布之女。生二子,第二子烏努春。生皇五子碩塞。薨年不詳。
9.側(cè)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巴雅爾戴青之女。卒年不詳。女二,皇六女、皇九女。
10.庶妃:稱小福晉。英格布之女。1634年(天聰八年)來歸。生一子,皇六子高塞。女二,皇十女、皇十三女。
11.庶妃:察哈爾奇壘氏(?—1645年),稱小福晉。察哈爾部諤勒濟圖固英塞桑之女。女一,皇十四女和碩建寧公主。1645年(順治二年)卒。
12.庶妃:顏扎氏,子一,皇四子葉布舒,1627年生(天聰元年)。
13.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稱小福晉。安塔錫之女。1636年(崇德元年)來歸。子一,皇七子常舒。
14.庶妃:克伊克勒氏,稱小福晉。拜祜之女。1639年(崇德三年)來歸。子一,皇十子韜塞。
15.庶妃:賽音諾顏氏(也稱闕氏),稱小福晉。1636年(崇德元年)來歸。女一,皇十二女。
庶妃,包括小福晉、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沒有名分的妾,庶福晉僅是對她們的尊稱而已。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為小福晉,所生子女屬庶出。
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布木布泰出生。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歲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為其側(cè)福晉。哲哲為大福晉。
后金天聰初,皇太極正式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為大妃,稱中宮大福晉;布木布泰被封為西側(cè)妃,稱西宮福晉。但當時未有東西宮福晉的形式,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宮位居第二位,僅次于哲哲大福晉。
孝莊文皇后朝服裝
孝莊文皇后朝服裝
天聰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皇四女雅圖(后封為固倫雍穆長公主)。
后金天聰六年二月,巴雅爾戴青之女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嫁皇太極為東側(cè)妃,稱東宮福晉。布木布泰在后宮地位降到第三位。
天聰六年二月十二日生皇五女阿圖(后封為固倫淑慧長公主)。
天聰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皇七女(后封為固倫淑哲長公主)。
后金天聰八年八月,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竇土門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嫁皇太極為側(cè)妃。
后金天聰九年十月初七日,側(cè)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給大臣葉赫部德勒格爾臺吉之子南褚。
后金天聰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嫁皇太極,不久寵冠后宮。
后金天聰九年七月,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囊囊大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娜木鐘嫁皇太極。
布木布泰之姐海蘭珠、林丹汗遺孀陸續(xù)嫁與皇太極,使布木布泰在后宮的地位反復下降。 [2]
受封莊妃
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冊封崇德五宮后妃,也稱五大福晉:皇太極時,蒙古族女子幾乎壟斷后宮,僅科爾沁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布木布泰從蒙古大草原來到盛京,給皇太極生下一男三女(兒子福臨即后來的順治帝),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在皇太極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宮的地位并不顯赫。 [3]
中宮-清寧宮皇后,稱國君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是孝莊文皇后之姑),居首位。
東宮-關(guān)雎宮宸妃,稱東大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是孝莊文皇后之姐),居第二位。
西宮-麟趾宮貴妃,稱西大福晉,阿霸亥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即懿靖大貴妃),居第三位。
次東宮-衍慶宮淑妃,稱東側(cè)福晉,阿霸亥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
次西宮-永福宮莊妃,稱西側(cè)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居第五位。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時(1638年3月15日)在盛京皇宮的永福宮生皇九子福臨。 [3]
尊為太后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臨即位,改年號為“順治”。
順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今北京)。
年輕時期的孝莊文皇后
年輕時期的孝莊文皇后
順治八年二月,世祖親政,上徽號曰昭圣慈壽皇太后,簡稱昭圣皇太后;屢上徽號,曰: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
順治十八年世祖崩,皇帝福臨的第三子玄燁即位為康熙帝,布木布泰尊為太皇太后,稱昭圣太皇太后;屢上徽號,曰:昭圣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昭圣太后生活內(nèi)斂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jié)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并支持兒孫的事業(yè)。她的表率行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嘗鮮;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臺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
去世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并親自率領(lǐng)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shù)。
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
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yǎng)教誨,以至有成。設(shè)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愿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shù)年之壽?!比欢匀灰?guī)律是無法抗拒的,該月二十五日,孝莊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康熙皇帝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謚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圣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根據(jù)她的遺愿,靈柩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并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于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故稱“昭西陵”。昭西陵與昭陵遙相呼應(yīng),實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將其圈入東陵風水墻內(nèi),反而形成阻隔。
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出生于赫圖阿拉城,1962年,繼位后金可汗,改年號為天聰,史稱“天聰汗”。1636年,皇太極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大清”?;侍珮O一共15個后妃,其中五宮后妃皆蒙古族。其中包括大妃、皇后、側(cè)妃和庶妃。最寵愛的妃子是宸妃海蘭珠?;侍珮O共有11個兒子和14個女兒。
皇太極早在一六一四年即受父命娶蒙古科爾沁部貝勒莽古思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孝端后)。滿洲舊俗,婚娶不嚴格限制輩分,一六二五年又娶莽古思子宰桑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后)。一六三四年娶孝莊后寡姐,漢名海蘭珠。此外,加上蒙古虎墩兔汗的兩個妻子,這五個蒙古后妃都姓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文皇后(1613-1687),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茽柷哓惱照V?。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嫁皇太極為側(cè)室。崇德元年冊為莊妃,在五宮后妃中位居最末。順治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滴醵晔露迦毡馈Vu曰孝莊文皇后。子一女三,皇九子福臨,即順治帝。皇四女固倫雍穆長公主;皇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皇七女固倫淑哲長公主。
側(cè)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巴雅爾戴青之女。天聰六年二月來歸,為側(cè)福晉,稱側(cè)妃,為東宮福晉(當時已有西宮福晉布木布泰。九年十月初七日(皇九女生下第十天),以不遂汗意,將其改嫁給葉赫部德勒格爾臺吉之子南褚,卒年不詳。女二,皇六女,封固倫公主,嫁夸扎;皇九女,嫁哈尚。
庶妃那拉氏,稱小福晉。英格布之女。天聰八年來歸。生一子,皇六子高塞。女二,皇十女;皇十三女。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稱小福晉。安塔錫之女。崇德元年來歸。子一,皇七子常舒。
庶妃克伊克勒氏,稱小福晉。拜祜之女。崇德三年來歸。子一,皇十子韜塞。
庶妃賽音諾顏氏(也稱闕氏),稱小福晉。崇德元年來歸。女一,皇十二女。
庶妃察哈爾奇壘氏(?-1645),稱小福晉。察哈爾部諤勒濟圖固英塞桑之女。女一,皇十四女。順治二年卒。
崇德二年,宸妃入宮兩年多就為皇太極生了個男孩,皇太極非常高興,召集文武群臣,頒發(fā)了大赦令,當時只有皇后才能有此榮譽?;侍珮O還封宸妃的母親為和碩賢妃,賞賜儀仗。但這個孩子出生才半年,還沒有來得及命名就夭折了,蘭珠悲痛欲絕,日日夜夜哀思亡兒,競大大傷了身子。皇太極對她的鐘愛并未因此而稍減,反而更加憐惜她,撫愛她,希望能為她分擔憂傷,恢復健康。
祟德六年九月,海蘭珠命歸西天,皇太極悲痛不已,茶食不進。后來,皇太極出獵路過宸妃墓地時,還是不能自制,放聲大哭,可見皇太極對宸妃的感情之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2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成濟是什么人他為什么會被夷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