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李穆被滅族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免死鐵券,又叫免死金牌、免死令、丹書鐵券,是古代封建帝王賞賜給功臣將相的免死憑證。理論上說,擁有“免死券”的功臣將相,一旦犯了死罪——只要不是謀反罪,就可以憑皇帝賞賜的“免死券”,保全自己或家人的性命——盡管歷史上獲得過“免死券”的人,大多都被扣上謀反罪的帽子砍了腦袋,但對于獲賜者來說,“免死券”至少是功績、身份、榮譽的象征,是心理上的護身符。
古代封建君主頒賜“免死券”的歷史起源并無明確記載,從現(xiàn)有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免死券”一般根據功臣將相的功績大小,給予不同數(shù)量的免死次數(shù),少的只免死一次,多的可以免死十幾次。
現(xiàn)存最早的免死鐵券—錢镠鐵券
比如,中國現(xiàn)存于世的最早的鐵券實物——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鐵券,是公元897年唐昭宗賞賜給彭城郡王錢镠(五代十國吳越國開國君王)的一塊金書鐵券。上嵌金字銘文333字,其中有“卿恕九死,子孫免三死?;蚍赋P?,有司不得加責”的內容,明確錢镠本人可以憑此鐵券免死9次,其子孫可以免死3次。也就是說,錢镠獲賜的這張免死券,可以保自己及后代免除死罪12次。
但這還不是最多的,歷史上獲得免死券數(shù)量最多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名臣李穆——此人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四個朝代,因忠心事主,功績突出,先被北周太祖宇文泰賜予免死券10次,后又被隋文帝楊堅賜予免死令100次,一生共獲賜免死次數(shù)110次,可謂榮寵一時。但他死后僅30年,隋煬帝楊廣就以謀反罪將其宗室后代滅族。
明朝免死鐵券
李穆的一生都經歷了什么?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他的宗族后代為什么會被滅族?
一、將門出身,智勇雙全,營救宇文泰獲賜“免死券”
李穆是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是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據史料記載,李廣之孫李陵征戰(zhàn)匈奴失敗被俘后,在匈奴娶妻生子,子孫世代居于北地。北魏鮮卑族拓跋部落入主中原后,李氏家族隨之南遷。李穆之父李文保早逝,李穆跟隨時任高平都督的祖父李斌落戶高平。
李穆自幼聰明機智,很有風采氣度。北魏末年,北方各地起義不斷,李穆追隨宇文泰入關,迎接北魏孝武帝遷都,他辦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深受宇文泰賞識信任,不但委以重任,而且允許李穆隨意進出其臥室,可見其受寵之極。
李穆也不負宇文泰的重托和信任,他為宇文泰坐穩(wěn)關隴、在與高歡幾十年的對抗中逐漸由弱轉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李穆形象照
北魏末年,高歡挑拔侯莫陳悅誘殺賀拔岳,宇文泰山統(tǒng)領賀拔岳軍后,宇文泰立足未穩(wěn),急需擊敗侯莫陳悅部,提升威望,穩(wěn)定軍心。當時,侯莫陳悅的部下史歸占據原州。宇文泰令侯莫陳崇率騎兵偷襲,李穆和他的哥哥李賢、李遠等人在城內配合策應,使宇文泰軍順利攻下原州,并活捉史歸。
北魏分裂后,作為西魏權臣宇文泰的親信和得力干將,李穆幾乎參加了西魏與東魏的歷次戰(zhàn)爭。期間,他跟隨宇文泰征戰(zhàn)沙場,屢立戰(zhàn)功。在小關之戰(zhàn)中,擒殺高歡得力大將竇泰、收復弘農,名震東魏。
東、西魏沙苑之戰(zhàn)中,李穆隨宇文泰出戰(zhàn),大敗東魏軍,高歡丟下8萬將士倉惶逃命,宇文泰率軍追至河邊收兵。李穆建議乘勝追擊,宇文泰不聽,失去了一次擒殺高歡的絕佳機會?!柏┫嗵┳窔g至河上,選留甲士二萬馀人,馀悉縱歸。都督李穆曰:‘高歡破膽矣,速追之,可獲。’泰不聽?!?《資治通鑒》)
高歡
最能體現(xiàn)李穆智勇雙全的事例,發(fā)生在公元538年的東、西魏河橋之戰(zhàn)。是役,雙方盡率主力,在河橋和邙山之間擺開戰(zhàn)陣,雙方殺得天昏地暗。
混戰(zhàn)中,宇文泰戰(zhàn)馬中流箭驚躍狂奔,把宇文泰摔在地上,主帥落馬,西魏軍大亂,四處逃散,東魏軍迅速包圍上來。萬分危急之時,都督李穆躍馬來到宇文泰面前,一邊佯裝用馬鞭抽打宇文泰,一邊怒罵:“你們的首領跑哪去了?丟下你這個小兵在這兒!”邊罵邊將馬匹交給宇文泰,命令他上馬逃命。東魏士兵看到李穆如此粗暴地對待落馬的宇文泰,都以為宇文泰是個一般士兵,也就不再全力對付他們,二人迅速沖殺解圍而逃。
“河橋之戰(zhàn),太祖所乘馬中流矢驚逸,太祖墜于地,軍中大 擾。敵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乃以策抶太祖,因大罵曰:‘爾曹主何在?爾獨住此!’敵人不疑是貴人也,遂舍之而過。 穆以馬授太祖,遂得俱免?!?《周書》)
宇文泰大難不死,返回軍中后,和李穆相對而泣,激動地對身邊人說:“能幫助我成就大事的,必定是李穆!”
宇文泰形象照
過了很久,宇文泰仍念念不忘李穆的救命之恩和舍己救人的高尚節(jié)操,感嘆說:“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李穆不顧自身安危,救我于危難之中,即使給他再高的官職、再多的財物,也難以報答?!币虼?,以朝廷名義賜其免死鐵券。
“賜以鐵券,恕其十死。尋加開府,領侍中。”(《隋書》)——饒恕李穆十次死罪,不久又升其為開府儀同、侍中之職。李穆的兒子、兄弟侄子及家族親屬全部加授官職、重重賞賜。
宇文泰去世后,北周政權建立。李穆作為北周太祖宇文泰的親信重臣,在北周明帝、武帝朝,仍然受寵不衰。
二、擁戴楊堅,篡周建隋,隋文帝允其“百死不究”
公元580年,年僅8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即位。靜帝年幼,皇太后楊麗華之父楊堅矯昭輔政,升任大丞相,開始把持朝政。相州總管、蜀國公尉遲迥(宇文泰外甥)看出楊堅有篡周自立的野心,就拉攏宇文宗室勢力,舉兵討伐楊堅。
尉遲迥派親信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去聯(lián)絡時任大左輔、并州刺史的李穆,勸說李穆聯(lián)合出兵。從當時的形勢看,并州兵精糧足,李穆又是北周的親信重臣,而尉遲迥是北周外戚,勢力強大,如果李穆與尉遲迥聯(lián)合,不但足以抗衡楊堅,而且?guī)煶鲇忻?/p>
尉遲迥
李穆之子李士榮也勸父親加入起兵陣營,消息付出后,楊堅馬上派李穆的另一個兒子李渾去勸說父親,曉以利害。李穆權衡之下,說:“周王朝的氣數(shù)已盡,這是上天的安排,我怎么能違背呢?”于是扣押了尉遲迥的使者交給楊堅。
為表示自己的忠心,李穆還派兒子李渾親自去京城給楊堅送上了兩件禮物:一件是一只熨斗,一件是十三環(huán)金帶(天子所用),并附密信:愿丞相熨平天下,早登大位。
“穆遽令渾入京,奉熨斗于高祖,曰:‘愿執(zhí)威柄以熨安天下也。’高祖大悅?!?《隋書》)
“乃遣使謁隋文帝,并上十三環(huán)金帶,蓋天子之服也,以微申其意?!?《周書》)
楊堅收到禮物和密信后大喜,將李穆的意思傳達給百官,并對李穆的兒子、侄子加官封爵,借以表明自己的心跡。
李穆還把任朔州刺史的尉遲迥之子尉遲誼抓起來押送京城,并派大軍攻打尉遲迥軍。叛亂暫時平息后,李穆再上密表勸楊堅即位。在李穆的帶動下,朝臣只好跟著“勸進”。公元581年2月,北周靜帝下詔禪位,楊堅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隋”。
隋文帝楊堅劇照
作為率先上表勸進的李穆,從宇文周的重臣,“華麗” 轉身,又成了隋文帝楊堅篡周建隋的第一功臣。李穆的做法,連他的侄子李崇都看不過眼。得知李穆勸楊堅即位的消息后,李崇曾悲傷嘆息說:“我們李氏家族幾十人在朝廷為官,如今宇文氏有難,竟然背叛而去,以后有什么面目見人啊!”
楊堅確定“受禪”日期后,李穆馬上進京朝見“新皇帝”,楊堅降坐施禮,當即拜其為太師,連李穆尚在襁褓中的子孫,也都封為“儀同”之職,李穆家族在朝中為官的達一百多人。“于是穆子孫雖在襁褓,悉拜儀同,其一門執(zhí)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貴盛,當時無比?!?《周書》)
楊堅心里清楚,如果不是李穆帶頭支持,他縱有篡周之心,也不見得如此順利,因此,即位后專門下詔給李穆:“自今以后,雖有愆罪,但非謀逆,縱有百死,終不推問?!?《隋書》)——從今以后,李穆如果犯了死罪,只要不是謀反大罪,即使應該處死一百次,也不加追究。
隋文帝以李穆?lián)砹⒅?,賜其百次免死令,李穆的人生達到了頂峰。公元586年,李穆病逝,享年77歲。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朝,一生受寵不衰的四朝重臣,終獲善終。
楊堅和皇后獨孤氏
三、家族顯赫,楊廣猜忌,一句讖語橫遭滅門慘禍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廣病逝,隋煬帝楊廣即位。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昏君,在位期間,好大喜功,四處征戰(zhàn),濫用民力,奢侈無度,很快搞得民怨沸騰,變亂四起。
從611年起,外有王薄、竇建德、杜伏威、李密等起義不斷,內有楊玄感等兵變叛亂,隋煬帝疲于應付波及范圍越來越廣的混亂局勢,變得神經兮兮。史載,面對動蕩不安的局面,隋煬帝經常在睡夢中驚醒,夜里需要宮女輕撫搖動才能入睡。
“(隋煬帝)每夜眠中恒驚悸,云有賊,令數(shù)婦人搖撫,乃得眠?!?《資治通鑒》)——用現(xiàn)在的話說,隋煬帝被各地兵變攪得心煩意亂,得了焦慮癥。
社會動蕩,流言滿天飛。當時社會上到處流傳“楊花落,李花開”,隋煬帝極為忌諱。恰巧有個叫安伽隱的術士很得楊廣寵幸,他也對隋煬帝說“李氏當為天子”,鼓動隋煬帝盡快誅殺全國李姓之人。
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還經常做惡夢,夢到洪水淹沒都城,沖毀皇宮?,F(xiàn)在又聽到傳得沸沸揚揚的“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語,聯(lián)系到以前夢到的洪水,腦中不由自主浮現(xiàn)出了一個人——李敏。
李敏時任將作監(jiān),隋煬帝早就知道李敏小名叫洪兒,雖然李敏只是個負責工程建設的四品官,但他的家族卻是隋朝第一望族:其祖父就是獲賜百道“免死令”的隋朝開國功臣李穆,其叔父李渾時任右驍衛(wèi)大將軍、國公,李穆的另外幾個兒子——李惇是鳳州刺史,李雅是大將軍、荊州總管,李氏子孫全都封公封侯,位高權重。
想到這里,隋煬帝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傳來了李敏,當面告訴他外面流傳的讖語,希望他盡快自殺。李敏非常害怕,回去后就把此事告訴了他的叔父李渾、堂弟李善衡等家族親人。李氏族人知道大事不好,就多次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時或言敏一名洪兒,帝疑‘洪’字當讖,嘗面告之,冀其引決。敏由是大懼,數(shù)與金才(李渾)、善衡等屏人私語。”(《資治通鑒》)
隋末農民起義不斷
李渾的妻兄宇文述以前因為經濟糾紛和李渾有矛盾,就借機安排親信裴仁基上表誣陷李渾家族密謀造反。正等米下鍋的隋煬帝于是下令收捕李渾家族。因查無實據,宇文述就誘騙他的妹妹、李渾之妻宇文氏作證,誣告李渾、李敏等人謀反之事屬實。
公元615年3月,隋煬帝以謀反罪將李渾、李敏等李氏直系宗親32人全部處死,其余三親以內的親族全部發(fā)配充邊,宇文氏也被毒死。此時,距李穆離世僅僅30年。自西魏、北周以來,榮盛80余年的李穆家族也由此畫上了句號。
關于李穆其人,歷史上多有爭論。論才智,無疑稱得上智勇雙全的“人杰”;論功績,他輔佐宇文泰奠定北周基業(yè)、助力楊堅篡周建隋,為結束亂世、統(tǒng)一全國打下了基礎;論人品,他雖然舍死救人、對宇文泰忠心耿耿,但面對北周危亡,他兩次進勸楊堅篡周自立,又間接促進了北周的加速滅亡。他歷事四朝,忠心事主,卻很難說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您覺得李穆到底是不是忠臣呢?
(參考史料:《隋書》《周書》《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