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邦,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劉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出身的皇帝,他的行為做派有些像是小渾渾。后來他帶動當?shù)剞r(nóng)民起義,因為“豁達大度”被大家任命為泗水亭長。
因為有了亭長的職位,很多人都來巴結他。但劉邦游手好閑,在家里從來都不干活,既不苦讀圣賢書,又不種地,好吃懶做,不干正事,在家中根本就不被看好,他的嫂子更是對他冷眼相待,常常冷嘲熱諷。
有一次,劉邦帶著他的狐朋狗友回家吃飯,他大嫂本就十分的反感劉邦,又見這么多人過來,她當著大伙兒的面,板著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說家里沒米沒菜,做不了飯菜,還用勺子把鍋底刮得嘎嘎響。
劉邦也不知道會出現(xiàn)這種事,他的那些弟兄都很識相,看到這情況,紛紛告辭離開。劉邦只好陪著笑送兄弟們出門。雖然弟兄們沒有埋怨劉邦,但嫂子當著這么多人的面這樣做,讓劉邦顏面盡失。
送走弟兄,劉邦回到家中,竟然看到嫂子正在喝一碗肉粥,劉邦非常氣憤,他就一直記著這事。多年以后,劉邦做了皇帝,他給二哥、四弟和侄子都封王,甚至對遠親都分得賞賜,卻故意不封大哥的兒子,什么職位都沒給。
劉邦父親看不下去,責問劉邦為何不封這個侄子為王,是不是忘記了這個侄子?劉邦說不是忘了侄子,而是大嫂當年做人不厚道。為了給父親面子,他還是給大嫂的兒子封了個侯,名為“羹頡侯”。
當太上皇樂呵呵地把消息帶回時,聽到“羹頡侯”三個字,劉邦的大嫂和侄子卻愣住了,半天沒有說話,這哪是什么職位啊,分明是在羞辱他們?!?羹”是指剩下的湯,“頡”和“戛”同音,是敲打的意思,諷刺大嫂當年刮鍋底的行為, “羹頡侯”就是“鐵勺刮鍋殘羹剩飯候”,可見這個職位有多諷刺。
劉邦一直對“肉粥”懷恨在心,他為了報復大嫂,還派人每天三頓讓大嫂吃肉粥,以示懲戒,大嫂每天受盡煎熬,直到一個月后,大嫂含淚跪地求饒。
我們都知道漢初劉邦封了一個侯爺叫刮羹候。刮羹,意思就是刮鍋底。我們煮飯的時候常有飯粘在鍋底,古代人們窮,為了貼鍋底的剩飯不浪費,于是就常用勺子在鍋底不斷的刮,能刮上來一點是一點。
話說劉邦當皇帝之前四十歲了還一事無成,而且還很懶,在家不思勞作,經(jīng)常帶著一幫狗朋狐友到處混吃混喝。不僅如此,劉邦大嫂家也成了劉邦的常客,經(jīng)常呼朋喚友去大嫂家吃飯。時間一長,大嫂就不樂意了,心想你一個大男人一天到晚游手好閑白吃白喝這算什么?
有一天劉邦又帶了樊噲等人去大嫂家等飯吃,大嫂一看劉邦來了,故意用勺子把鍋底刮得呱呱響,意思是飯沒了,羹也“已盡”。劉邦只能不好意思的送走了朋友,跑到廚房一看,鍋里還有很多飯,就這樣劉邦對大嫂心存怨恨。這件事讓劉邦覺得很沒面子,覺得大嫂故意在朋友面前給他難堪。
漢朝成立后,坐上皇位的劉邦大封天下諸侯,劉姓的家人也都封侯了,卻唯獨大哥的兒子沒有封侯。大嫂一看,不干了,大家都封侯了,憑什么單獨不給自己的兒子封侯?
于是大嫂就鬧到太上皇劉太公那里去。劉太公心想自己的大孫子怎么能不封侯呢,于是找到劉邦。劉邦一想到嫂子,那陣陣刺耳的刮羹聲又在耳邊響起,但又不能拒絕老爹,非常不情愿的封大嫂的兒子劉信為“刮羹侯”
劉太公心想,刮羹候就刮羹候吧,雖然不是很好聽,但好歹也是一個侯啊。
看到這里有兩個問題擺在大家面前。大家討論的焦點是,到底是大嫂太小氣不給劉邦飯吃還是劉邦太記仇了?有很多人說是大嫂太小氣了,小叔子不就來吃頓飯嗎,有必要給臉色看,還讓小叔子在朋友面前丟了臉,好歹也是一家人?。?/p>
其實在小編看來支持劉邦的人都沒有深入了解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那時候正是秦朝末年,胡亥統(tǒng)治奸臣當?shù)?,老百姓的日子已?jīng)處于水深火熱。在當時的背景下吃飽飯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奢求,而且當時劉邦的大哥英年早逝,大嫂帶著一個兒子生活本來就很困難。劉邦不但沒有體諒到大嫂的不容易,還經(jīng)常帶一群朋友來蹭飯吃,這擱誰也是無法接受的。
正所謂升米養(yǎng)恩,斗米養(yǎng)仇。如果你經(jīng)常給一個人施舍,突然有一天自己困難不給施舍了,那么這個人就會到處說你壞話,并且恨你一輩子,之前對他的好全部一筆勾銷。
這樣的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見。之前有新聞報道說有一個人資助了十幾個山里的孩子考上大學,有一天他病了,被資助過的學生沒有一個來看他。有一個學生的母親還打電話問他到底什么時候去賺錢寄過來給他們母子,而對他的病情卻不聞不問。
想想世間世態(tài)炎涼,別人對你的好要記得感恩,哪怕有一天別人突然中斷了對你的資助,也要常念人家曾經(jīng)對你的好,即使沒有能力報恩,也要心存感恩,不能讓幫助過你的人流淚傷心。
有時候幫助別人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對方報恩,而是看你困難無助的時候好心拉你一把,僅此而已。人都是有良知的,良知失去,心也就涼了!
劉邦當上皇帝后,對待家人可謂是區(qū)別對待,對他好的,劉邦給予高官厚祿,對他不好的,眥眥必報。
一、劉邦當上皇帝
劉邦是地道的農(nóng)民,如果是和平年代,劉邦注定會繼承父業(yè)當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可偏偏劉邦趕上了亂世,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農(nóng)民。劉邦在別人眼里?啥也不是?,他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教育,更沒有超高的武力值,但就是這樣的人擊敗了項羽,成為了皇帝。
縱觀歷史上黃袍加身的皇帝大都擁有千軍萬馬,或是擁有貴族身份,劉邦當時只不過是當?shù)氐囊幻らL,管著地方的一畝三分地的治安,天天喜歡喝酒,結交朋友,就連他的父親都覺得這個兒子將來沒有大多出息,結果卻被現(xiàn)實打臉。
二、劉邦當了皇帝是如何對待家人的呢?
劉邦成為皇帝,他的家人自然會變成皇親國戚,但劉邦并沒有讓所有家人封官加爵。劉邦的父親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劉邦排行老三。劉邦的母親早逝,劉邦的父親又再找了一個繼母。劉邦的父親并不看好劉邦,覺得他就是一個?小混混?,反而覺得劉邦二哥種地務實。當時劉邦一下子成為皇帝,劉邦的父親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嚇了一跳。
劉邦對待父親還算不錯,給父親封了一個太上皇的噱頭,還為其修建了新的宮殿。劉邦的大哥早逝,當年劉邦還沒有成就時,只有大哥對他最好,劉邦惦記大哥的好封了大哥一個爵位,但卻沒有封大哥的兒子。
當年劉邦大哥去世后,劉邦已然去大哥家蹭飯,但被嫂子嫌棄,這件事被劉邦記恨,哪怕后來給大哥兒子封爵位,也是封了一個?羹頡侯?,?羹頡?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鍋底。從劉邦給自家人的封賞能看出,劉邦是一個眥眥必報的人,對他好的人,他一直記在心里,對他不好的人,哪怕賞賜也要羞辱一番。
三、綜上所述
劉邦當上皇帝后,對待家人的封賞是區(qū)別對待,對他有恩,他就報恩,對他不好,他就報復回去。
他沒稱帝之前還是一個鄉(xiāng)下的小鄉(xiāng)長,還時常跟著他的那群狐朋狗友一起混日子。一會去這家偷個雞,一會去那家摸個鴨,百姓礙于他是一鄉(xiāng)之長不敢去找他事,只能忍著。有一天他還想往常一樣去他兄長下蹭飯,他的嫂子看他成天游手好閑,啥事也不干,成天蹭飯的這個行為非常不滿,就當著他的面用鏟子敲著鍋蓋說沒飯讓你吃了。
劉邦上前掀開鍋蓋看一鍋米飯,劉邦頓時惱了。從此記恨上他的嫂子再也不去他兄長那蹭飯了。后來他經(jīng)過七年起義終于當上了皇帝,給自己的親人都進行了封賞,唯獨沒有給他嫂子的兒子爵位。他嫂子就不愿意了就去找劉邦的爹,讓他爹跟劉邦說,后來劉邦沒辦法了就給他侄子封了個羹頡侯,意思是他侄兒是一個刷鍋侯爺,令人笑掉大牙,由此可見劉邦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
還有一次是項羽抓到劉邦他爹說讓劉邦投降歸順于他,不然項羽就把他給殺了煮熟煲湯。劉邦不以為然還跟項羽說你跟我既然結拜為那么我爹也是你爹,如果煲湯了的話就分給我一碗吧。項羽聽后很生氣,就要動手殺劉邦他爹時被項伯攔住了沒殺成。劉邦能無賴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劉邦跟朱元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可劉邦的做法跟朱元璋的做法恰恰相反,不過劉邦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也算是很厲害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2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