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洪承疇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洪承疇這個人在明朝末年應(yīng)該是非常著名的角色,他在明朝這邊官位做到了薊遼總督,那可是比正一品的武將還要高出半截的位置。他的前輩袁崇煥就曾經(jīng)坐過這個位置??墒钱敃r滿清進入到了皇太極時期,這時候的滿清是非常強大的,所以洪承疇個人的能力也比較有限,最終在大戰(zhàn)中兵敗被抓了起來。到了清庭以后,洪承疇一直絕食,認為就算是餓死了,也絕對不能投降,滿清。當時是崇禎十一年,大明王朝還有六年的壽命,所以洪承疇認為大明還有希望。
如果大明王朝還有希望的話,那他現(xiàn)在投降滿清,確實就是虧大發(fā)了。這就好像盧俊義投靠梁山好漢一樣,人家原來的小日子過得好好的,何必要做這樣的事情呢?而且滿清雖然實力強大,到底也只是偏安一隅的小集團,哪里能跟龐大的天朝大明相提并論呢?這樣的觀念一直充斥在洪承疇的腦子里。但是皇太極比較聰明,他一直讓已經(jīng)投降的漢臣去勸說洪承疇,甚至自己還親自問問洪承疇的近況,最終打動了洪承疇。
他投降了以后,進入角色十分快,為皇太極出了不少主意。正是因為這些主意,讓皇太極發(fā)現(xiàn),洪承疇簡直就是小說里諸葛亮式的人物,這樣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起來,實在是太可惜了,但是這么聰明的人,到底對自己是不是忠誠,這又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皇太極在任的時候,洪承疇只是給他出主意,卻沒有得到任何有實權(quán)的職位。但是沒辦法啊,已經(jīng)寄人籬下了,就不要想著能夠飛黃騰達了。所以洪承疇幾乎也認命了,但是他看到范文臣卻得到了重用,祖大壽投降以后也能夠得到重用,他心里自然是非常著急。
如果一直沒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那這輩子就算是毀掉了。所以洪承疇想了很多辦法希望能夠得到重用。一直等到多爾袞掌權(quán)以后,洪承疇開始為多爾袞做事。多爾袞也覺得他是一位人才,恰好此刻已經(jīng)到了南下的時候,所以多爾袞給了洪承疇一個任務(wù),那就是去說服南方明朝的將領(lǐng)們投降。而這個時候的洪承疇終于飛黃騰達,憑借他對大明朝的了解,和一系列強大的人際關(guān)系,他招攬了很多投降的將領(lǐng)。所以得到了多爾袞的賞識,成為了滿清朝廷中第一位漢人宰相。
不過在勸說鄭成功這件事上,他卻碰了個大釘子,當時的鄭成功想要北伐,手里有十多萬大軍,實在是清朝一統(tǒng)天下最大的阻礙。所以洪承疇為了說服鄭成功想了很多辦法,自己剛剛得到信任,如果這件事辦不好的話,那算是丟大發(fā)了。不過他的確沒有辦成這件事,因為鄭成功跟他沒有半點人際關(guān)系,而且剛剛得到隆武帝加封為國姓爺。本來已經(jīng)用謊言說服了他老爸鄭芝龍,卻沒能說服手握大權(quán)的鄭成功,這也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
后來他在平定西邊的戰(zhàn)事中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孫可望本來是反清勢力中,比較強大的一股力量。洪承疇相機行事,沒有逼迫孫可望,最終看準了孫可望會跟李定國反目成仇,所以成功收服了孫可望,平定了西南邊陲地區(qū)。說起來他還是吳三桂的恩人,因為他主動上書給順治皇帝,說西南邊陲起義太多,需要有大將鎮(zhèn)守才能保證平安,所以吳三桂才撿了一個平西王的王位。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先仕明后降清,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歲。 獲贈少師,謚文襄,賜葬京師,立御碑。?乾隆因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貳臣甲等列入《清史·貳臣傳》。
我認為,評價歷史人物,必須以史實為依據(jù),實事求是,客觀評價,才能站得住腳,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根據(jù)唯物史觀,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和歷史上對中華民族是否有貢獻來看,洪承疇對人民有益,對社會和國家有功。
洪承疇隨多爾袞入京時,針對以往清兵到處燒殺掠奪的野蠻行徑,提出約法三章:“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務(wù)”,同時免除三餉。進軍江南和云貴,又減少蘇杭賦稅,停征漕糧,疏請朝廷賑濟邊民。這就是洪承疇“以民為本,關(guān)注民生”的政績。再者,他借助入內(nèi)院佐理機務(wù),參與國家大計之機,制訂一系列安邦定國的重要措施,諸如襲明制,行保舉,選人才,學(xué)漢語等。招撫江南時,貫以“以撫為主”的方針,招撫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以及豫、鄂、湘四十余寨。招降福建鄭芝龍,減少戰(zhàn)爭損失和生靈涂炭。經(jīng)略西南王省,實行“以戰(zhàn)為守”,“廣示招徠”,“開墾田畝”等政策,迅速綬靖南疆,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綜上所述,洪承疇有惠于人民,有利于社會,有功于國家,應(yīng)予充分肯定。
二、要從中華民族是個多民族國家的觀點出發(fā)來評價洪承疇。
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各族人民都是同胞兄弟。民族不分大少,應(yīng)一律平等。滿洲貴族建立的清朝,統(tǒng)治中國的時間達267年之久,它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王朝。以清代明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洪承疇順應(yīng)歷史潮流,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本屬應(yīng)該基本肯定的歷史人物。但由于受儒家傳統(tǒng)觀念和狹隘民族主義思想影響,歷史以來,人們對洪承疇的評價總是有偏見,說他是“大節(jié)有虧”之人,甚至給扣上“漢奸”的帽子,使洪承疇蒙上不白之冤。對洪承疇的評價,關(guān)系到滿漢兩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團結(jié)。對洪承疇的評價,千萬不能從狹隘的民族心理出發(fā),要將其放到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評價。
洪承疇順應(yīng)歷史,背明降清,并為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成為開清重臣。我們要頌揚民族氣節(jié),但必須將民族氣節(jié)與對封建王朝的“愚忠”區(qū)別開來。只有這樣,才能公允評價洪承疇,還其歷史本來面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2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