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姜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眾所周知,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在諸葛亮六次北伐不成,最后病逝五丈原之后,所有都開始打了退堂鼓,打算就此放棄。只有姜維北伐的決心依然堅定。然而,諸葛亮去世之后,整整二十年的時間,姜維并沒有北上。姜維為何在諸葛亮而是20年之后才開始北伐呢?
我們都知道,姜維的情況與別的蜀將不同,姜維本來是曹魏的大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姜維由于被天水太守馬遵猜忌,最后姜維走投無路,不得已才投降了諸葛亮,跟著諸葛亮回到蜀國。
諸葛亮對于姜維的才能非常欣賞,因此回到成都之后就對其委以重任,而且還封他為當陽亭侯。后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的時候,將后事都委托給了魏延和姜維?;氐匠啥贾?,劉禪對他也比較看重。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對姜維的態(tài)度都與諸葛亮、劉禪一樣。
姜維由于之前是曹魏的將領,所以很多臣子對于這位后來加入的姜維都不是很信任。所以讓姜維繼續(xù)北伐這件事情并沒有多少人支持。再加上當時魏延也被害死了,蜀國除了姜維之外,已經(jīng)沒有多少能夠擔當大任的將領,對于姜維又不是那么信任,所以北伐之事只好暫且放下。
姜維在朝中經(jīng)常受到蔣琬和費祎的反對,由于政見不同,兩人幾乎處處與姜維作對。因此姜維雖然身居高位,卻處處受制,空有理想抱負不得施展。而且蔣琬和費祎根本不想要北伐,當初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們對北伐這件事就是不贊同的,最后還是劉禪力排眾議才允許的。諸葛亮這樣的開國元勛尚且出師不利,對于姜維這樣一位謀略不如諸葛亮的人,人們就更加不相信他能成功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經(jīng)過了諸葛亮的六次北伐,蜀國早已元氣大傷,無論是財力物力還是兵力方面,都跟不上,根本就沒有能力北伐。而且兵權也根本不在姜維手上,就算是在他手上,沒有劉禪的允許,姜維也不能出征。
因此,直到蔣琬去世,再到費祎被刺殺身亡之后,再加上經(jīng)過了二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蜀國已經(jīng)恢復了一些元氣,姜維才終于舊事重提,去攻打魏國。然而這時候,魏國已經(jīng)不姓曹了,魏國的權利早就已經(jīng)落入了司馬懿手中,有司馬懿這只老狐貍在,魏國變得更加不可戰(zhàn)勝。
最后,姜維北伐還是沒有成功,經(jīng)過了十年的征戰(zhàn),戰(zhàn)爭再次將本來就弱小貧窮的蜀國拖垮了。最后姜維不僅沒有北伐成功,后來反而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加速了蜀國的滅亡。因此對于姜維這個人,人們對于他的評價大多負面的,不過也有人稱他忠義。對于姜維,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諸葛亮死后,蜀漢進入了一段長達20年的?省電模式?。
20年間,盡管姜維仍然進行了一些北伐,但都兵不滿萬,規(guī)模很小。
直到253年,諸葛亮去世近20年后,蜀漢才重新發(fā)起兵力過萬的北伐。
蔣琬的調整
諸葛亮去世后,蔣琬主持軍政事務。他重新評估了當時的形勢,做出了調整。
1、調整北伐時間:讓子彈再飛一會。
諸葛亮剛去世時,蜀漢?元帥新喪,遠近危悚?,蔣琬花了一段時間整頓內(nèi)政。
不久,魏國發(fā)生了一系列似乎有利于蜀漢的變化。
或許是諸葛亮的去世讓魏明帝松了一口氣,從諸葛亮去世的第二年開始,魏明帝下詔大修洛陽宮,并修筑太極殿和昭陽殿,并筑總章觀。許多農(nóng)民因為這種土木工程而誤了農(nóng)時。當年,洛陽附近就出現(xiàn)了饑荒。
238年,魏國大舉用兵遼東,征調民夫,人民負擔較重。而遼東軍抵前線后,又遇大雨,行動受阻。魏國大臣紛紛建議:此戰(zhàn)難以為繼,需退兵。
當時的魏國,看起來正在開啟?燒電模式?。
因此,盡管238年蔣琬已進駐漢中。但他僅讓姜維率偏師作戰(zhàn),仍然在觀望,決定?讓子彈再飛一會?,未立刻發(fā)起大規(guī)模作戰(zhàn)。
蔣琬認為:諸葛亮屢次北伐無功,是因為一直堅持在西北用兵。秦嶺難行,糧運困難,難以為繼。
因此,蜀漢應該順沔水而下,攻占上庸。然后,聯(lián)絡東吳,攻襄陽等地以討魏。
此時,姜維只是輔漢將軍,只是蔣琬的?營司馬?,當然連話都插不上,只有服從的份!
因此,這個階段姜維的北伐,只是承擔牽制性進攻的角色,自然規(guī)模大不了。
計劃流產(chǎn),進入?省電模式?
可是,蔣琬的企圖很快就破產(chǎn)了。
蜀國元氣大傷,姜維受制于人,朝野上下對其能力的懷疑,都是姜維在努力破局的因素,就造成了諸葛亮死后二十年才有機會北伐。
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當初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不僅如此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軍力。因為北伐不利,在諸葛亮去世之后,所有人都已經(jīng)開始放棄北伐,只有姜維自始至終堅定北伐的信念。
與諸葛亮不同的是,姜維雖然極有才能,可是與諸葛亮相比,還是稍顯遜色的。再有姜維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劉備陣營的,他之前是曹操的人,后因被人排擠走投無路,才被諸葛亮收編。雖然諸葛亮很是看中他的才能,劉禪對他也多有仰仗,但是姜維在眾多大臣的心中還是被排擠的對象。
所以姜維不是不想北伐,而是忙于應對排擠,無暇顧及北伐的事宜。而且一起同他托孤受命的魏延也被人陷害死了,內(nèi)外兩難,沒有可以擔任北伐重任的將領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姜維只能暫緩北伐的計劃,慢慢等待時機。
而這個時機在二十年后來臨了,一直反對他跟他唱反調的將領,蔣琬和費祎相繼死去之后,給了他喘息的機會。再加上過了二十年蜀國休養(yǎng)生息,從經(jīng)濟上緩了過來。姜維才舊事重提,為北伐做準備。
可是北伐真的對嗎?二十年后的魏國早就不同往日,權利落到了司馬懿的手里,本就積貧積弱的蜀國根本不是對手,最后戰(zhàn)爭只能加速蜀國的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馬喀塔是什么身份一生孤苦,紅顏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