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亞圣孟子的弟子、賢士景春曾如是評價張儀。
在我們印象中,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攪動天下風(fēng)云,后來更是用“六里地”換取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瓦解了齊楚聯(lián)盟,使得秦國可以從容東出攻打三晉,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勛。而張儀與秦惠文王君臣的親密配合更是讓我們知道了秦國緣何走向興盛。
可就是這樣一個為秦國立下赫赫功勛的名臣,為何會在秦惠文王死后,便被秦武王所驅(qū)逐?
第一個原因:張儀奉行的外交欺騙,使得秦國陷入了嚴(yán)重的外交困境!
我們都知道,在秦惠文王即位之后,誅殺了此前通過變法,使得秦國走向興盛的商鞅,后來,又因為繼任“大良造”的公孫衍出走,秦惠文王將獨攬軍國大權(quán),已然威脅秦國君權(quán)的“大良造”權(quán)力分散,效仿山東各國,設(shè)立開府丞相,主持外交事宜。
張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秦惠文王封為了秦國丞相,開始為秦國奔走,這個時候的秦國剛剛從天下“卑秦”的目光中走出來,國力并不算很強(qiáng)大,東方有老牌強(qiáng)國魏國,冉冉升起的齊國,南方有橫強(qiáng)南方的楚國,秦惠文王與張儀這對君臣為了秦國的霸業(yè),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欺騙政策,這些政策使得秦國贏得了寶貴的發(fā)展機(jī)會。但是,外交欺騙畢竟是“涸澤而漁”,到了秦武王即位之后,張儀此前采取的外交欺騙,已經(jīng)使得各國不再信任秦國,為了重新取信各國,罷免張儀,便就是秦武王對各國的一個表態(tài)。
第二個原因:好戰(zhàn)的秦武王,對于此前力行“伐交為主”的秦國國策的不喜
我們在前面說到過,秦惠文王即位之初,秦國在列國中的地位并不高,國力也不算強(qiáng),所以為了贏得發(fā)展時間,打壓對手的發(fā)展,秦惠文王與張儀對外的手段主要是“伐交”,而不是興兵。
到了秦武王時期呢,東方的“戰(zhàn)國首強(qiáng)”魏國已然衰敗,齊國又距離秦國過遠(yuǎn),南方的楚國,在楚懷王的折騰下,頹勢已現(xiàn),秦國已經(jīng)成為了當(dāng)時的一流國家,秦武王個人又孔武有力,說白了就是有些“暴力傾向”,對于自己老爹和張儀這種“耍嘴皮子”的把戲,極其不喜,只相信自己的拳頭,相信大秦銳士手中的刀劍。
第三個原因:秦國朝堂勢力平衡的需要
我們都知道,在朝堂之上,君王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各個勢力保持平衡,可是,在秦武王即位之后,秦國朝堂之上,親魏勢力的實力已然壓倒了其他勢力,甚至連秦國本土勢力都無法與之抗衡,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惠文后是魏國人,武王后也是魏國人,那位主持朝政的秦國丞相張儀也是魏國人,三股勢力合在一起,秦國朝堂之上,又有誰能夠抗衡?
秦武王也并不想看到,那怎么辦呢?惠文后是自己親媽、武王后是老爹選的兒媳,這肯定是不能動的,那么,能夠動的就只有一個張儀。
所以,張儀不得不離開秦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深受重用的李斯為什么會斗不過一個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