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今山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寧南侯。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初在遼東與清軍作戰(zhàn),曾受侯恂提拔。后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爭中,不斷擴大部隊,日益驕橫跋扈,擁兵自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晉為侯,鎮(zhèn)守武昌。此時,弘光政權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他袒護東林黨人,且懷有個人野心,于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未幾,病死于九江舟中。子左夢庚率所部降清。
史籍記載
《明史·卷二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家族成員
左良玉小時候是個孤兒,被叔父養(yǎng)大,連母親的姓氏都不知道。許州兵變時,左良玉的家人又全部被殺,只有一子左夢庚跟在身邊,左良玉死后,左夢庚繼續(xù)統(tǒng)領左良玉的軍隊。
文學形象
的孔尚任在其作品《桃花扇》里大量描寫了左良玉,左良玉為主線的出目在《桃花扇》中有《撫兵》《投轅》《哭主》《草檄》《截磯》,共計五出。這五出還有蘇昆生和柳敬亭兩位主要人物。因此《聽稗》《修札》《會獄》三出都結合在這一條線上了。而《劫寶》則是《截磯》人物故事的延續(xù),交代了左良玉行為的后果,也連綴在后面,成為一個整體。
人物評價
左良玉也是一個可憐之人,出生在戰(zhàn)亂的年代,從小喪父又喪母。許州兵變時,連撫養(yǎng)他的叔父一家也全部被殺害了,族人也只剩下自己和唯一的兒子左夢庚。
《明史》: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yǎng)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張廷玉:①長身赪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以故戰(zhàn)輒有功。②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yǎng)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溫睿臨:寧南恃功寖驕。祗以心輕熊文燦、楊嗣昌一流人耳。夙昔深得將士驩,無黃澍則必無索饟事;兵不索饟,則烏得入其內(nèi)犯罪:是可保修名于不墜也。觀其“吾負臨侯”一語,其初衷可鑒矣!百世而下,史氏率書其反。反,則澍成之也。澍惟有“觸奸”一事為時論所許。既降后,又以不薙發(fā),賺死金先生正希;受職后,又垂涎金穴,致沿海生靈于重遭夷戮。吁!名教中乃有此人邪!君子曰:”損者三友“。寧南之身敗名裂而遺恨千秋者,惟澍一人足成諸。甚矣,交之不可不慎也!
顧誠:當時實際情況來看,左良玉早已成為一個擁兵割據(jù)的軍閥,勇于虐民,怯于大戰(zhàn)。他的統(tǒng)兵東下主要是避免同李自成率領南下的大順軍作戰(zhàn),假借偽太子“密詔”赴南京“救駕”顯然是一派謊言,離開武昌時就大肆屠戮,對弘光朝廷任命的巡撫、總督等方面大員任意拘留,心目中既無朝廷,也無百姓。其直接后果是導致弘光朝廷加速瓦解。
左良玉:金戈吞萬歷,明末梟雄之輩。以下文字材料由校易搜收集并發(fā)表。讓讓我們趕快看一看吧!
左良玉是山東人。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是由他叔叔帶大的。他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成年后被村里人稱為紅臉漢子。
左良玉沒有他沒有上過學,但他從小就練習武術。他特別擅長射箭,非常熟練地左右開弓。成年后,左良玉參軍,在山海關外的遼東明軍服役。
后來由于陜西、河南、河北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明朝出兵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左良玉被調(diào)到鎮(zhèn)壓農(nóng)民運動的前線。陜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屢戰(zhàn)屢敗,各有勝負。監(jiān)軍楊嗣昌推薦左良玉為將軍,于是拜平賊將軍。
明朝崇禎九年,左良玉在瑪瑙山擊敗張鐘弦后,一舉成名。此后,他一直爭著自重,蹂躪著這個地方。法院別無選擇,只能一味容忍。
明朝崇禎十年,安慶緊急狀態(tài)。左良玉當時正在南陽與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河南太監(jiān)催促左良玉進山圍剿農(nóng)民軍,左良玉按兵不動。崇禎于是派熊文燦到安慶,邀請左良玉到安慶。左良玉對熊文燦能無動于衷,擅長攻擊鄖縣的張。崇禎十二年,左良玉又與張相遇,一敗涂地。因此,輕進步導致失敗,而退居第三位。
左良玉早已成為一個敢于虐民、懼怕戰(zhàn)爭的大軍閥。聽說李自成有十幾萬大軍南下,不敢與大順軍主力作戰(zhàn)。于是,他們又做了同樣的事情,帶領他們的部隊沿河而行。當時南京正鬧得沸沸揚揚的假太子、子妃等案件,給左良玉提供了避戰(zhàn)的借口。左良玉謊稱是始皇帝派來的去了南京夏侯_王子去援救和討伐馬士英,全軍乘船順流而下。
明朝崇禎十五年,左良玉與李自成在朱仙鎮(zhèn)交戰(zhàn),左良玉損失慘重,退守襄陽。再開封,左良玉不敢戰(zhàn)。李自成攻打襄陽,左良玉漸漸生病,退兵到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要糧,沒有他得不到任何補給,所以他掠奪了武昌,包括糧食和鹽船。
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建立,馬士英當政,與林東黨員發(fā)生沖突。左良玉為林東黨員辯護,以清軍之名進軍南京。討伐馬士英,安慶死于途中。
甲申之變前左良玉領兵的情況
左良玉首次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是在崇禎元年。崇禎即位那年,寧遠士兵因朝廷長期拖欠糧餉而嘩變,逼得帶兵的巡撫畢自肅上吊自殺,下級軍官左良玉也受牽連革職。后來左良玉投效東林黨人侯恂門下,《明史》中記載“良玉之起由侯恂?!贝罅韬又勖鬈姂K敗,左良玉卻“錄功第一”,回京后侯恂贊許左良玉“建大功,殊不負我”,賜予他“昆山”之字。
隨著明末農(nóng)民起義聲勢定的壯大,左良玉被抽調(diào)到河南一帶與農(nóng)民起義軍進行戰(zhàn)斗。當時左良玉與農(nóng)民軍起義軍的戰(zhàn)斗有勝有敗。有意思的左良玉遇到張獻忠的隊伍多勝,但遇到和李自成作戰(zhàn)時經(jīng)常失敗,以致后來他知道是李自成的部隊就躲著道走。
崇禎十一年時,張獻忠假借官員的旗號想突襲南陽,當他扎營于南陽附近的南關時,左良玉恰好率兵經(jīng)過。警惕性頗高的左良玉心存疑慮,召張獻忠進見。張自忠自然不敢去見,倉皇間只得逃逸。左良玉發(fā)現(xiàn)后,追擊張獻忠,舉箭射兩發(fā),一發(fā)射中張獻忠肩頭,后得到部下拼死營救,才得以幸免。
當他駐守懷慶時,因與上司意見不合,與上級“因是生心,緩追養(yǎng)寇,多收降者以自重”。只要是上級的調(diào)遣命令會影響到他的實力,他就不聽。
崇禎十三年,左良玉大破張獻忠軍隊,擒其妻妾,眼看就要覆滅張獻忠。張獻忠派自己的部下向左良玉進言:“獻忠在,故公見重。公所部多殺掠,而閣部猜且專。無獻忠,即公滅不久矣?!弊罅加裥膭?,“縱之去”。明史中寫道:“賊瀕死復縱,迄以亡國者,以良玉素驕蹇不用命故也?!?/p>
軍紀敗壞
崇禎十五年,左良玉被李自成從襄陽追趕到武昌時,向楚王索要二十萬人的糧餉,說:“我為王保境”。楚王沒有答應,他就“縱兵大掠,火光照江中”。為了躲避左良玉軍隊,武昌上至朱明宗室,下至普通百姓,紛紛逃入山谷。左良玉在武昌駐留了二十來天,當他率部離開時,武昌人在蛇山上歡呼:“左兵過矣!”都認為能躲過此劫,無異于重生。
崇禎十六年,明史記載“帝乃令良玉誅允成,而獎其能定變。良玉卒留允成于軍中,不誅也?!被实勖钭罅加裾D殺王允成,左良玉不聽皇帝的命令留他在自己的軍中。良玉在安慶、九江之時,聽聞張獻忠破湖廣,“沉楚王于江,坐視不救。”
結語
在《綏寇紀略》中,吳梅村則批評左良玉: “良玉能謀矣,而無忘身殉國之心,坐長禍亂?!弊罅加裼杏掠兄\,徒擁百萬甲兵,而卻坐視朱明王朝之傾塌,這雖然和明朝當政者未能駕馭有關,但也很左良玉本人的性格有關。盡管左良玉有種種的不是,但是終究沒有叛明降清。直到他兒子“夢庚遂偕澍以眾降于九江”,才歸順大清。
崇禎十七年,當李自成的部隊氣勢洶洶、一路凱歌攻入北京后,大明王朝一片潰敗。在萬念俱灰之中,崇禎皇帝在一棵歪脖子樹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結束了朱家270多年的歷史。
此時,大明的武將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卻沒有來救駕,任由李自成血染北京城。
不僅如此,后人還說左良玉是忠臣。
這個忠臣究竟是如何忠于大明的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喜歡明史的朋友,一看這個標題大約就會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兒子朱棣發(fā)動的政變靖難之役。與這個時期發(fā)生的事情,真的很相似。
在靖難之役的關鍵時刻,朱棣率軍南下攻打南京。在必經(jīng)之路上,有駙馬都尉梅殷手握40萬大軍,一直在淮安駐軍。朱棣的隊伍從旁邊經(jīng)過,直逼南京,最后直搗皇室。
而梅殷致始致終都沒有攔截,或在后方阻擊朱棣,便讓其暢通無阻地殺到了南京。最后,建文帝朱允炆在宮里放了一把火,接著自殺身亡,明惠帝統(tǒng)治時期正式結束。
崇禎皇帝也是在大軍逼迫之下,自殺身亡的。他的大臣左良玉手握80萬大軍部隊,沒有作出一絲的援助,也讓李自成一路暢通無阻,打到了北京!
崇禎皇帝沒有放火,而是大開殺戒,把自己的親人砍的砍,殺的殺,最后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大明王朝。
歷史,有輪回?
還是,還是人性,本來就是如此?
崇禎皇帝自縊發(fā)生的歷史背景
崇禎皇帝在位17年,本是個勤政的皇帝。
史書說他?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一個皇帝能不能守好自己的江山,其實與皇帝是否勤政,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在崇禎皇帝自縊之前,國家就出現(xiàn)了衰敗的景象。
1 :天災
《漢南續(xù)郡志》記載:
?崇禎元年,全陜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xiāng)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草都不能生存,何況是人,難怪有十室九空的凄涼慘劇。
崇禎14年,華北各省又瘟疫大起,朝發(fā)夕死。崇禎16年,北京的人口死亡大約四成。
2:農(nóng)明起義不斷
從崇禎皇帝即位開始,持續(xù)不斷的旱災、水災、蝗災、和流行大疫,使整個社會都處于非常脆弱的境地,仿佛有什么一觸碰,就會爆發(fā)!
逃難的流民,亂世中的盜匪,被饑餓逼慌的農(nóng)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規(guī)模不同的各種起義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3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