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砀哧柟鞯墓适拢信d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青史之中,曾留下繁華如夢的盛世傳說。
便是擁有萬國來朝之鼎盛與精神文化之壯美的唐朝。
誕生于唐朝的公主,雖如歷代許多公主一樣,不免接受政治婚姻,或委身于朝堂權(quán)貴,或遠嫁番邦和親。
但大唐公主的個性,帶著時代的特色。
她們之中,有一位性格開放、敢愛敢恨的公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高陽公主。
壹
年少得失君心
半個盛唐,勾勒于詩人酒醉的豪腸。
慢束羅裙,修飾出大唐女子艷絕的風(fēng)情。
高陽公主就出生于這樣文化昌盛、民風(fēng)開放的唐朝盛世。
金碧輝煌的宮廷之中,錦衣玉食、富貴榮華于她是日常生活。
她的父親,乃文治武功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她雖沒有流傳青史身居高位的母親,卻能從太宗的二十一位公主中脫穎而出,讓史書寫下一句:
“初,主(高陽公主)有寵于太宗。”
皇帝父親的寵愛、物質(zhì)的豐富與精神的充盈,讓年少的高陽公主坐擁鮮衣怒馬、詩酒趁年華的恣意生活。
當繁華萬千唾手可得,她或許也憧憬過一位滿腹才情的如意郎君。
然而許多公主凄涼悲苦的命運,都始于一段迫于無奈的政治婚姻。
備受嬌寵的高陽公主也難幸免。
在唐太宗眼中,他為高陽公主千挑萬選的夫婿房遺愛,乃是他的左膀右臂一代賢相房玄齡之次子。
太宗曾這樣贊許房玄齡:
“貞觀年以前,跟隨朕奪取并治理天下,以房玄齡的功勞最大?!?/p>
后世常常并稱“房謀杜斷”,說的是太宗身邊的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效力,輔佐太宗開創(chuàng)文化繁榮政治清明的治世局面。
而名相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是長孫皇后所出城陽公主的駙馬。
生母地位無法與長孫皇后并提的高陽公主,若無太宗額外的寵愛,反而不會得到房家的姻緣。
盡管在高陽公主眼中,名相之后房遺愛,實則是豪放粗野的一介武夫,是她所不喜歡的人。
天家親情像一道華麗的枷鎖,滿眼浮華,卻讓人不得自由。
雖然史書記載,因為高陽公主受到太宗寵愛,所以房遺愛“特承恩遇”,與其他公主的駙馬所受禮遇完全不同。
但這并不足以取悅高陽公主。
生長在深宮之中的女子,天然對權(quán)力富貴有一份敏感。
同為庶出公主,襄城公主、東陽公主也嫁與凌煙閣功臣之子,卻嫁與長子,駙馬能承襲國公爵位。
而高陽公主的駙馬卻并非房家長子。
仿佛為了證明父皇的寵愛名副其實,高陽公主恃寵而驕,令房家長子房遺直將理應(yīng)承襲的官爵,讓給房遺愛。
而太宗不允許,他嚴厲的責(zé)備了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也從此在太宗面前有所失寵。
驕縱任性的高陽公主如夢初醒,與其讓別人來寵愛自己,不如自己寵愛自己。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有人妥協(xié),有人迷茫,也有人選擇肆意活出自我、大膽遵循內(nèi)心的渴望。
貳
千古生死癡情
或許王權(quán)高位曾讓高陽公主失去選擇的自由;或許世俗人言曾將她困于無愛婚姻。
但當高陽公主有了心中所愛,她可以無視蜚短流長,不顧聲名高位,以無與倫比的熾烈與大膽,突破一切束縛,只為她心里樂意。
那天,高陽公主在封地郊外狩獵,遇見了讓她一見傾心之人。
《新唐書》中寫下,高陽公主對那人是“見而悅之”。
千金難買我喜歡。
而讓高陽公主一眼萬年之人,是一位和尚,名叫辯機。
辯機曾幫助著名高僧玄奘翻譯經(jīng)文,編撰《大唐西域記》,影響頗廣。
才華橫溢、溫柔儒雅的辯機,符合高陽公主對愛情的一切想象。
而高陽公主的熱情美麗,也吸引著辯機。
初嘗情愛滋味的兩人,大膽濃烈更甚于《西游記》中女兒國國王與唐僧,他們真正做到了“說什么王權(quán)富貴,怕什么戒律清規(guī)。”
這場驚世駭俗的紅塵相戀,讓詩人為他們寫下:
“巫山云雨入禪房,藩籬情深臥鴛鴦?!?/p>
在那間初見的草廬之中,他們在一起了。
駙馬房遺愛也是知情者,高陽公主贈予房遺愛兩名女子和諸多錢財,讓他保守秘密。
足見高陽公主和房遺愛之間并無真情,只有名存實亡的政治婚姻。
可即便駙馬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公主與平民,有夫之婦與佛門高僧,怎么看,這段感情都難以有好結(jié)局。
聰慧如高陽公主,才高如辯機,又如何不知。
可緣分在劫難逃,心動覆水難收,他們甘愿以飛蛾撲火式的虔誠,在一段注定萬劫不復(fù)的愛情之中沉淪。
如果不曾擁有,寧愿抱憾終身,也不會將就。
幸而曾經(jīng)擁有,哪怕片刻歡愉,也能抵天長地久。
情到深處,高陽公主相贈辯機貼身的金寶神枕,只愿睹物思人,寥寄情思。
然而也是這寶枕,引來了禍端。
監(jiān)察朝廷百官的御史,發(fā)現(xiàn)了辯機私藏高陽公主的寶枕作為定情信物。
唐太宗大怒,下旨腰斬辯機,并殺了公主身邊十幾位奴婢。
高陽公主的愛情,以殘酷而悲哀的方式戛然而止,徒留刑場的血色與心中的回憶。
明知煙火絢爛之后只有死灰一片;明知曇花一現(xiàn)后只有冰冷凋零,選擇當下的肆意勝過自己的前途,就只能為此付出沉痛的代價。
人最終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下責(zé)任,承擔后果。
叁
權(quán)力富貴謀盡
辯機被太宗所殺,這或許是高陽公主所料想過的結(jié)局,但痛苦沉重得讓人無法喘息。
高陽公主無法原諒太宗,太宗薨逝之時,她沒有露出半點哀容、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高陽公主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登基。
為了安撫高陽公主,高宗曾經(jīng)親自拜訪過高陽公主的府邸。
然而天性驕縱的高陽公主,無法放下仇恨。
在情場痛失所愛,讓高陽公主感受到了權(quán)力的重要。
如果當初她足夠強大,是否就能保住自己心愛之人。
抱著殊死一搏的決心,永徽年間,高陽公主為謀取房遺直承襲的爵位,誣告他對自己無禮;
又讓掖廷令陳玄運替她向鬼神祈福觀測星宿;甚至與人結(jié)黨、預(yù)謀奪權(quán)篡位。
她還是那驕傲放縱的大唐公主,天生就有攪動政壇風(fēng)云的本領(lǐng)。
但歷史的天平只會傾向于名正言順、更有實力的勝者。
從房遺直反擊高陽公主的誣告開始,唐高宗讓長孫無忌調(diào)查此事,從而牽扯出高陽公主與房遺愛等幾位皇親貴胄謀反的罪狀。
駙馬房遺愛被誅殺,高陽公主被賜自盡,他們的孩子流放嶺南。
或許辯機之死,早已帶走了高陽公主生的意愿。
她才會為了更高的權(quán)力,以如此決然的方式再次飛蛾撲火一般,留下可悲的結(jié)局。
可憐生在帝王家,沒有選擇婚姻的自由,難以逃脫權(quán)勢之爭,是高陽公主一生悲劇的源頭。
她在權(quán)力富貴的泥沼中深陷過;也在無果的癡戀中縱情享受過。
她的一生,愛過、爭過,也恨過、敗過......
因為她太無視世俗禮法,任性妄為,最終令她無路可走,結(jié)局凄涼,可悲可嘆。
人要活得極致,更要懂得克制。
繁華世界,不為情迷,不為權(quán)惑,才能過好一生。
高陽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愛女。公主深得太宗鐘心,嫁與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恃寵嬌縱。
公主婚后與《大唐西域記》執(zhí)筆人辯機私通,太宗知曉后大怒,腰斬辯機,殺奴婢數(shù)十人。公主非常怨恨,太宗駕崩,沒有哀容。
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奪房遺愛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爵位,誣告其對自己無禮。經(jīng)長孫無忌審理,公主與房遺愛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泄,唐高宗賜其自盡。顯慶五年(658年),追封合浦公主。
擴展資料
高陽公主的文藝形象
《高陽公主·長歌》是趙玫在她的系列歷史女性小說中“自己想寫要寫”的一部。小說的副題“長歌”。似乎就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傾注。也許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理念,在部分讀者看來有些另類,但作者一貫的二此番更為激越的感情奔流。
卻于“長歌當哭”中,展現(xiàn)了被政治聯(lián)姻與宗教戒律深深壓抑而強烈反彈的人性之偉力。趙玫,其實是企望從婦女問題一個最原初的命題來抒發(fā)自己對歷史的疑問。這尤見于她對史料刨根問底的穿透綜合與由此形成的以心理演繹為內(nèi)涵的情節(jié)架構(gòu)上。
有關(guān)高陽公主的直接史料是相當有限的,然而作者以其女性的敏感,卻在兩點看似獨立的平實記載中,發(fā)現(xiàn)期間有非比尋常的疑問與聯(lián)系;趙玫對于被史學(xué)家深深詬病的高陽公主滿懷同情。她所設(shè)計的情節(jié),雖然是不可必其有,但情則不可必起無,且在史料上有若干線索可循。
因著對錯置的政治婚姻的厭惡,她詩化了驚世之美與出世之才的那一段孽緣,她在展示女主人公熱烈而慘痛的心史同時,不僅代公主發(fā)出了“是誰把我逼到這罪惡深淵”的呼號,更將視點切入歷史的縱橫。
趙玫筆下的高陽公主,作為唐代第一位以色欲而伏誅的貴族婦女,她的犧牲,獲得了“長歌當哭”的悲劇品格。這種極為有個性的歷史解讀,完全有理由成為歷史小說的一種有生命力的樣式。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高陽公主(唐太宗愛女)
因為高陽公主參與了老公房遺愛的謀反案,她們想將唐高宗李治趕下帝位,將皇叔荊王李元景擁立為帝。唐高宗李治知道后,就賜死了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是李世民最喜愛的女兒之一,雖然她不是嫡出的公主,但是因為她的性格比較像李世民,李世民非常寵愛她,對她千依百順。在她的婚事上面,李世民也費勁心思,千挑萬選,選中開國功臣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因為深得李世民的寵愛,所以也有些驕橫跋扈,不過因為房遺愛凡是都對她恭順,夫妻也算和睦。
李治與高陽公主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差,再加上李世民的寵愛,高陽公主其實本可以做個富貴無憂的公主,可是人一旦有了欲望,就有無盡的野心。高陽公主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就想讓自己老公繼承房玄齡的爵位,可是自古都是立嫡立長,房遺愛是次子,房玄齡的爵位就應(yīng)該他哥哥房遺直繼承??墒歉哧柟鞑粯芬猓窟z直一看,沒辦法不能得罪得寵的公主,干脆自己有點眼力勁,上了道奏折給李世民,要把爵位讓給弟弟房遺愛。李世民再怎么寵愛高陽公主,也不能任由她胡鬧,直接駁回了房遺直的奏折,還下旨讓房遺直繼承爵位。
高陽公主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么打她臉,可無論她怎么哀求李世民,李世民都沒有理她。后來李世民去世之后,唐高宗李治登基,高陽公主想讓自己這個關(guān)系不錯的兄弟滿足一下自己的要求。原本她以為這應(yīng)該不是什么難事,可李治也不是不傻的,他領(lǐng)的清這里面的厲害關(guān)系。如果他真的答應(yīng)了高陽公主,高陽公主是樂意了,但是整個唐王朝的貴族們估計都坐不住了。那還要什么宗法,大家都搶家產(chǎn)得了,李氏皇位也別講究宗法,直接誰能鬧就是誰的。要這樣,國得亂不說,他的皇室就得先亂。所以李治也是躲著高陽公主,就是不答應(yīng)她。
父親與兄弟都不幫她,高陽公主算是明白了,估計只有這權(quán)力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擁立新君的功勞,應(yīng)該至少能得到她想要的爵位,可能還有更多高官厚祿等著她們夫妻兩,要不說這高陽公主的性格真是敢想敢做。只不過她還沒有實施,就先被李治知道,一場陰謀,胎死腹中,最后她也被賜死。
關(guān)于李治為什么要賜死高陽公主,是因為高陽公主想要謀反。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高陽公主伙同自己的丈夫房遺愛想要謀反,離荊王李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以后,被李治賜自殺身亡。
李世民雖然說有很多的女兒,但高陽公主卻深得寵愛。長大成人之后,李世民便把她賜婚給功臣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按理說,兩個人門當戶對,結(jié)親應(yīng)該是佳偶天成。但婚后,高陽公主卻出軌了,出軌的對象是玄奘的弟子和尚辯機??上В痪弥筮@件事情便暴露了,辯機被李世民處死,高陽公主也被責(zé)罵。高陽公主對辯機是一片情深,從此記恨上了自己的父親,父親重病沒有去看望,父親死了也沒有哀容。從這件事起,高陽便記恨上了皇室,想要給辯機報仇。
房玄齡去世以后,爵位由長子房遺直繼承,高陽公主內(nèi)心不滿。為了幫丈夫奪回爵位,高陽公主狀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但是長孫無忌審理之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此事,高陽公主屬于誣告。但這件事卻導(dǎo)致高陽進一步對皇室不滿。如果說以前的這些事屬于小打小鬧,那謀反就是死罪了。誣告這件事之后,長孫無忌對高陽展開了徹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高陽公主伙同丈夫想要謀反,擁立新帝。這可惹怒了李治,不僅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被賜死,整個房家還有一連串的人都受到了牽連。
所以說,高陽公主本身就不安分。以前的私通、養(yǎng)男寵、誣告還罪不至死,但謀反卻是死罪,她是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