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人吃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我們在看一些古代電視劇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劇中的人物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在讓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瀟灑恣意的同時,也讓人們覺得古代的生活其實也非常幸福。但是有一個疑問,在我國的歷史上,古代的人們真的可以做到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么?古代時候的生活條件和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有什么差距沒有?今天的故事,小編就和你一起聊一聊古代的飲食文化,其實古代人可完全沒有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幸福。
古代這個時間范圍其實太過于寬泛,今天我們討論的范圍就從先秦是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吃肉的問題。之前幾期的文章中我們曾經(jīng)提到過,在古代社會吃肉也是被限制的。這種限制包括肉的種類,以及吃肉的前提條件,不符合吃肉身份的人連肉都不能吃。所以想真正的做到大口吃肉,也是在特定的時期內。
在我國的遠古時代,人們通過狩獵的方式,抓獲了一些動物。但是,由于當時人口數(shù)量和動物數(shù)量之間的強烈對比,這些動物的肉不足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肉只能是一種補充式的存在,人們獲取每天需要的能量的主要方式還是通過一些農(nóng)作物。那么,這些肉食一般都是誰可以吃呢?第一種方式就是平均的分給大家,這樣一分,每個人到手的數(shù)量就會非常少。第二種則是會對自己的首領多進貢一些,畢竟他管著一大家子的事兒。所以在遠古時代,想做到大口吃肉的人只有部落的首領,而且就算是首領想要大口吃肉,也不是天天都有,隨時隨地都有,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再后來,隨著封建王朝建立,士大夫階級們就把吃肉作為禮法的一部分規(guī)定了下來。嚴格規(guī)定了不同的身份,吃不同的肉。像皇帝就可以吃比較高級一點的牛羊肉,但是普通百姓的話可能連雞啊魚啊,都沒有資格吃。但是在一些比較強盛的朝代,這種思想統(tǒng)治就會薄弱很多,人們吃肉的機會就多一點。但是,中國古代社會畢竟是農(nóng)耕文明下的產(chǎn)物,所以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期,老百姓的生活還是比較貧困的,壓根沒有小康社會這一說。
所以電視劇中大口吃肉的人,只能是那些王孫貴族,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吃不起肉,更可能有錢也買不到肉!說完了吃肉我們再來說說喝酒吧!理論上來說,中國的古代社會對于人們喝酒可沒什么太大的限制,只要你能喝,你把人家酒廠喝得供不上貨都行。唯一限制的就是喝酒的器皿,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酒杯。但是像碗這種平民氣息非常濃郁的東西,根本不會有人管的,所以政治環(huán)境造就了在古代社會可以大碗喝酒的可能性。
不過要注意一個問題,想要大碗喝酒可不要忽略喝的是什么!你像當代社會我們吃什么喝什么,只要不是吃了國家保護動物,你吃啥都不會有人管你。但是有人大碗喝白酒嗎?咣咣咣幾大碗白酒下去,這人就算是千杯不醉,這么猛著喝一會也得歇菜。加上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有限制,這么喝下去還有可能喪命!一直以來,因為飲酒過度而亡命的新聞可不在少數(shù)。
所以,對于古代人能不能大碗喝酒問題的關鍵,就是看看古代酒的度數(shù)了。酒一開始發(fā)現(xiàn)的時候,其實就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植物發(fā)酵現(xiàn)象。所以這種純植物發(fā)酵的酒,其實度數(shù)并不高,經(jīng)常喝一喝還有利于身體健康。度數(shù)跟現(xiàn)在的啤酒差不多,但是原材料更加的簡單罷了。你想我們日常生活中酒量還算可以的人,拿著家里的大碗喝啤酒,是不是很隨意?但是到了元朝之后,酒的度數(shù)慢慢就上去了,這個時候的主流酒就是蒸餾酒了。所以元朝之后,再想大碗喝酒可就不是一個容易的事了!小伙伴們,你們看懂了嗎?
在我國的武俠小說和電視劇中常出現(xiàn)這樣一幕,就是幾位武林豪俠或朝中大將聚在一處,幾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痛快。其中這樣場景出現(xiàn)做多的可能就是《水滸傳》了,每次看到英雄好漢們喝酒和喝水一樣,還直呼解渴,直叫觀眾讀者們喉嚨發(fā)癢,也想來上幾大碗酒喝個夠。
真正喝過酒的人都知道,現(xiàn)實中和影視劇中表達的情景完全不一樣。就算是愛喝酒的人,也不能一碗接著一碗喝,大多數(shù)人還是秉持著酒不好喝的觀點。就算是甘甜的梅子酒或者米酒,可以讓人能連喝幾碗,但是這種酒后勁很大,除非俠客們打算直接醉倒在酒樓中,大大方方的讓仇家給自己來一刀,這絕對算不上一項好的選擇。
關于喝酒不醉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三碗不過崗的故事。武松在一家叫做三碗不過崗的飯店吃飯,喝了三碗酒后店小二便不再賣給武松酒了。武松爆脾氣,搶過來酒就喝,連連喝了十八碗。酒勁上頭,就聽不進去勸,這才有了武松醉上景陽岡,成為打虎英雄的故事。
武松喝的是什么酒?連喝十八碗還是行走如風,雖然醉了但還能打死老虎。大家都知道啤酒的度數(shù)很低很低,但是中國古時候是沒有啤酒的。啤酒是在六千多年前的蘇美爾人發(fā)明的,他們把大麥小麥等糧食通過一定的工藝釀成啤酒,僅在當時,蘇美爾人釀的啤酒就可以分出來二十多種。
如果沒有啤酒,那武松喝的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白酒了。我國流行一句話就是民以食為天,吃好的必須要喝好的,所以歷史上我國的白酒種類也是很多的,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味道。比如現(xiàn)在川蜀地區(qū)的梅子酒和米酒,少數(shù)民族兄弟的石榴花酒之類。我國歷史上釀酒工藝保持時間最長的就是壓榨法了,這種方法是西周時期人們發(fā)明的,之后到了元朝初年,釀酒的方式才有改變。在壓榨法逐漸被蒸餾法取代后,人們才可以釀出度數(shù)較高,有三十度左右,可以接近現(xiàn)代的白酒,在這之前,古人們喝的白酒最高不會超過十八度。
武松的宋朝人,當時還是使用壓榨法釀酒,換句話說,把現(xiàn)在有些酒量的人放在武松的年代,也可以連喝十八碗不醉,雖然沒有武松打虎的本事,把景陽岡店小二喝趴下還是綽綽有余的。網(wǎng)友們紛紛表示很羨慕,這樣大家都能體驗一把古代江湖中的瀟灑人生,做一回歡樂俠客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