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恪純長公主(1641一1703),名阿吉格,清太宗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yīng)熊與公主婚后,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據(jù)朝鮮燕行錄、康熙起居注和清人王沄《漫游紀(jì)略》,公主及幼子被幽禁宮中。二十年云南平定,公主所出的兩個幼子和額駙其他庶子被全部處死。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1642年,清崇德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時(1642年1月7日),公主出生,初號和碩公主。(見《清皇室四譜》)
注: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yǎng)女,稱“和碩公主”。
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8月從龍入關(guān),9月至京。
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平西王吳三桂出鎮(zhèn)漢中,留長子吳應(yīng)熊于京。
公元1653年,清順治十年八月十九日下嫁平西王吳三桂子應(yīng)熊。(清世祖實錄)
公元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二月進和碩長公主,授公主金冊。冊文曰:典崇鰲降,帝女戒以欽哉,詩美肅雍,王姬詠其秾矣。既嫻內(nèi)治,宜被殊榮,咨爾和碩公主,乃朕之妹,敬慎居心柔嘉維則,母儀克奉,教夙稟于在宮,婦德無違,譽尤彰于筑館,出銀潢之貴派,作配高閎,備玉碟之懿親,共襄宗國。鳳占允協(xié),象服攸宜,是用封爾為和碩長公主,錫(賜)之金冊,謙以持盈,益篤興門之枯,貴而能儉,永垂宜室之聲,勿替令儀,尚緩厚祿,欽此。
公元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十二月17歲進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恪純長公主,具體時間不詳)
公元1661-1662年間,即順治十八年至康熙元年間,長子吳世霖誕生,為此與額駙同往寺廟設(shè)醮。(見朝鮮使臣見聞《進賀兼陳奏行書狀官李東溟聞見事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至云南為吳三桂祝壽。(見《平吳錄》)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平西王吳三桂反,詔執(zhí)額駙吳應(yīng)熊下獄。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康熙下令將吳應(yīng)熊及子世霖處絞,其余幼子與公主免死幽禁。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五月甲子,諭恪純長公主、公主被反叛所累、屢年困頓。朕每念及、未嘗不為惻然。不意深染時癥。遣乳媼暨親近侍衛(wèi)往視、及回、轉(zhuǎn)奏公主之語。不勝感嘆。又聞病勢危篤、即命該部院衙門、將服飾執(zhí)事等項、星夜制辦。今公主體中大愈、將此各項盡送公主處、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云南平定,康熙下令將公主所出的吳三桂“二幼孫縊殺,諸庶孫斬首棄市”。
公元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長公主薨,年六十三。終其悲苦一生也只得到了不冷不熱的官方祭文而已:國家重宗潢之誼,淑媛沾榮;典禮隆追恤之文,幽泉被澤。爾和碩恪純長公主,輝分玉葉,秀毓金枝。盛車服以于歸,恩榮備禮;值藩封之肆逆,孱息駢誅。雖浩蕩深仁,猶仰承夫膏露,而伶仃暮景,實飽歷乎冰霜。正將受養(yǎng)以長年,乃遽沉疴而永逝。嗚呼!本支在念,綸綍斯昭。聿頒牲禮而薦馨香,用設(shè)幾宴以申奠祭。靈其不昧,尚克來歆。
公主薨逝后火化,祭祀事宜由恭親王常寧之子海善貝勒代行。園寢在今北京市朝陽區(qū)管莊鄉(xiāng)草房村,日偽時期,地宮被盜發(fā),善后的德公府發(fā)現(xiàn)地宮內(nèi)只有骨灰罐。園寢今已平毀。
和碩恪純長公主,清太宗皇太極十四女,其母庶妃奇壘氏。又稱和碩建寧公主、金福格格。
和碩和婉公主,高宗弟和親王弘晝長女,母福晉烏札庫氏
和碩懷恪公主,雍正帝第二女,母為側(cè)妃李氏
和碩淑慎公主,世宗兄、廢太子允礽第六女,母側(cè)福晉唐氏
和碩和惠公主,世宗弟怡親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晉兆佳氏
和碩端柔公主,世宗弟莊親王允祿長女,母福晉郭絡(luò)羅氏
壽臧和碩公主,道光帝第五女,母祥妃鈕祜祿氏
和碩端靜公主,康熙帝第五女,母貴人兆佳氏
和碩溫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三女,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和碩愨靖公主,康熙帝第十四女,母貴人袁氏
和碩敦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五女,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壽禧和碩公主,道光帝第八女,母彤貴妃舒穆魯氏
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帝第三女,母嘉親王側(cè)妃(和?;寿F妃)劉佳氏,葬于北京的公主墳內(nèi)東側(cè)
和碩恭愨長公主,順治帝第二女,母庶妃楊氏
和碩和順公主,順治帝兄承澤親王碩塞次女,母福晉那拉氏
和碩柔嘉公主,順治帝堂兄安郡王岳樂次女,為順治帝養(yǎng)女
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帝第五女,母嘉親王側(cè)妃沈佳氏
和碩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四女,母純貴妃蘇佳氏
和碩和恪公主,乾隆帝第九女,母令妃魏佳氏
固倫端莊公主
稱東果公主,封固倫公主,謚固倫端莊公主。生母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明萬歷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僅是長女,而且是努爾哈赤諸子女中之最長者。長子褚英與次子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萬歷十六年(1588)嫁董鄂氏(亦稱棟鄂、東果)何和禮,時年十一。因此稱東果公主或東果格格。順治九年(1652)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遼寧省燈塔市西大窯鎮(zhèn)公安堡村東紅寶石山南坡??滴跷迨迥辏?715年)追謚端莊,即為固倫端莊公主。何和禮,明人譯為好好里。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歲時襲其兄位為董鄂部首領(lǐng)。明萬歷十六年(1588)投附努爾哈赤,當(dāng)時已有妻子,努爾哈赤復(fù)以長女嫁之,可見努爾哈赤對何和禮的重視。何和禮是后金的開國元勛之一,后金政權(quán)建立后封為一等大臣,為參決軍國大事的開國五大臣之一。后金天命年間授世職三等總兵官。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年六十四。何和禮作為清王朝的開國元勛,死后亦受到很高禮遇。清太宗時,追封何和禮為三等子。順治十一年(1654年),追謚曰溫順,并勒石記功。內(nèi)有“追述往事,軫念前勛”,稱贊何和禮“乃能益勵忠誠,封疆攸賴,始終盡瘁克襄王室”。雍正八年(1729年),加封號勇勤。子六人,次子多積禮、第四子和顧圖、第五子都類,在清朝初年皆有作為。都類為公主所出。
固倫溫莊長公主
馬喀塔(1625—1663):固倫長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二女。其母為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與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聰九年(1635)許配給察哈爾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爾濟吉特氏額爾孔果洛額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時年12歲。是年,額哲受封為察哈爾親王。六年(1641)額哲去世。順治二年(1645)復(fù)嫁給額哲的弟弟阿布鼐。順治十四年(1657)受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封為永寧長公主。后來改封為固倫溫莊長公主。阿布鼐在順治五年襲其兄額哲遺爵受封為親王,后因“負(fù)恩失禮”被削去爵位并被處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時年39歲。
固倫端靖長公主
靖端長公主。清太宗皇太極第三女,其母為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與皇太極之二女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聰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倫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許配給科爾沁部蒙古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許配給她親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歲時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賜固倫額駱儀仗,順治六年(1649)被封為科爾沁多羅郡王,八年閏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晉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晉封為延慶長公主。后改為端靖長公主??滴醵迥辏?686)五月去世,葬于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瓦房屯之東北,時年59歲。
固倫永安長公主
皇太極的第八女。其母為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與皇太極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聰八年(1634)閏八月十六日生。初固倫公主。祟德六年(1641)許配給蒙古科爾沁部土謝圖親王額駙博爾濟吉特氏巴達禮之長子巴雅斯護朗。順治二年(1645)12歲時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被封為固倫昌樂長公主,后改為固倫永安長公主??滴跏荒辏?672)五月,巴雅斯護朗襲其父爵為土謝圖親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時年59歲。賜謚端貞長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滴跞辏?691)正月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六月嫁給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時年十九歲。康熙四十八年(1709)晉封固倫榮憲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歲。
固倫恪靖公主
固倫恪靖公主(1675-1735),康熙帝第六女,母貴人郭絡(luò)羅氏,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生??滴跞辏?697),十九歲,受封為和碩公主,嫁給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康熙四十五年(1706)受封為和碩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晉固倫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去世,時年五十七。
固倫和敬公主
固倫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其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為止,活了62歲。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16歲的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嫁給了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亦稱作:色布騰巴爾珠爾),這個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的身世來頭可不小,他是科爾沁左翼中旗扎薩克達爾漢親王滿珠習(xí)禮的玄孫,世祖固倫端敏公主額駙班第之孫。固倫端敏公主的出身也十分高貴,生父為順治堂兄簡親王濟度,生母為孝惠皇后的親姐姐,所以孝惠皇后是公主的姨母兼養(yǎng)母。滿珠習(xí)禮是孝莊文皇后的父親,而滿珠習(xí)禮親王的長子吳克善(又稱烏克善、卓禮克圖親王)的女兒就是后來被降作靜妃的順治帝皇后(孝莊皇后的侄女),而順治的孝惠章皇后、淑惠妃又都是這一家子的。而色布騰巴勒珠爾早在乾隆八年(1743年)初封科爾沁輔國公,乾隆十七年(1752年)晉襲親王,與公主婚后留住京師。
固倫和靜公主
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乾隆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號。七月,嫁給拉旺多爾濟。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20歲。額駙拉旺多爾濟(?一1816),博爾濟吉特氏,額駙超勇親于策凌之孫。札薩克和碩親王成袞札布第七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封為世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娶固倫和靜公主,授固倫額駙,一般都叫他七額駙。乾隆二十六年(1771),襲封超勇親王。乾隆四十年授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尋兼都統(tǒng)。嘉慶八年(1803)閏二月,嘉慶帝乘輿行至順貞門時,侍衛(wèi)成德伏于門側(cè),突出行刺。侍衛(wèi)丹巴多爾濟急出抵御而受傷,幸好拉旺多爾濟將成德抱住,其他侍衛(wèi)一擁而上將成德擒獲殺死。嘉慶帝因其救駕有功賜御用補褂,洊充上書房總諳達,并封其子巴彥濟噶勒為輔國公。據(jù)說還有一次隨嘉慶帝至木蘭圍場打圍,與熊搏斗,再次救駕,因此成了跛子。嘉慶二十一年(1816)因病乞歸,五月十六日即去世。
固倫和孝公主
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三日生,母為惇妃汪氏。在《清史稿公主表》中記載:"主,高宗少女,素所鐘愛,未嫁賜金機轎。"因此在和孝公主13歲時,便被破格冊封為固倫公主,這也充分說明了乾隆對她的寵愛,因為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品級與親王相當(dāng),而妃、嬪所生或者由皇后收養(yǎng)的其他皇親宗室之女,則只能封為"和碩公主",品級只相當(dāng)于郡王。而固倫和孝公主是一個妃子所生,乾隆帝因為疼愛她,才破格封其為固倫公主。乾隆四十五年(1780)五月指配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乾隆五十一年(1786)八月賜乘金頂轎。乾隆五十二年(1787)正月封今位號。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嫁豐紳殷德。嘉慶四年(1799)正月和珅得罪,家被抄,嘉慶帝命留資贍養(yǎng)。嘉慶十五年(1810)豐紳殷德卒。公主亦于道光三年(1823)九月初十日去世,年49歲。固倫和孝公主為乾隆最小公主,素被弘歷喜愛。從未嫁即賜乘金頂轎及嘉慶時受和珅牽連而獨留資贍養(yǎng)便可說明。
慧愍固倫公主
慧愍固倫公主(1811年—1815年),嘉慶帝颙琰第九女,其母為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妃。同母姐皇八女早夭。同母弟惠端親王綿愉。
嘉慶十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時年5歲。嘉慶二十五年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與異母姐慧安和碩公主同葬于梁格莊的清西陵公主園寢。
壽莊固倫公主
壽莊固倫公主(1842——1884):旻寧第九女。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歲。額駙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榮安固倫公主
榮安固倫公主,中國古代清朝咸豐帝長女,母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咸豐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生。同治五年(1866)九月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指配給世襲一等雄勇公符珍為妻。同治九年(1870)九月封為榮安固倫公主,十二年(1873)八月下嫁。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九逝世。 額駙符珍(?一1909),瓜爾佳氏,初名瑞煜,為清太宗時額駙輝塞之后。襲封一等雄勇公,指配后改名符珍。授散秩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擢漢軍副都統(tǒng)。光緒六年(1880)九月署護軍統(tǒng)領(lǐng)。光緒十年(1884)十月累遷御前大臣。光緒十六年(1890)二月授都統(tǒng)。光緒十八年(1892)閏六月授內(nèi)大臣。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紫韁。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月奉命留京辦理旗務(wù)。宣統(tǒng)元年(1909)十二月去世。
固倫榮壽公主
榮壽固倫公主(1854-1911),道光六子恭親王長女。咸豐四年(1854年)二月初二日(2月28日)巳時,嫡福晉瓜爾佳氏所出.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兩宮皇太后宣布將恭王長女撫養(yǎng)于宮中,晉為固倫公主。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2月9日),兩宮皇太后正式冊封恭王長女為固倫公主。同治四年九月(10—11月),固請撤去長女“固倫”名號,兩宮皇太后準(zhǔn)奏,改封為榮壽公主。同年九月初六日(10月14日),長女榮壽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于固倫額駙景壽之子志端。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正式下嫁志端.次年十月志端死。
1881年,皇太后懿旨:封其為固倫公主。1894年正月,皇太后懿旨:賞食固倫公主雙俸(約800兩白銀)。
固倫溫憲公主固倫溫憲公主,初封和碩溫憲公主,(1683-1702),康熙帝之第九女,序齒為五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生。其母為康熙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與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皇六子胤祚(幼殤)、皇七女(幼殤)、皇十二女(即七公主)同母??滴跞拍辏?700)18歲時受封為和碩溫憲公主,嫁給佟氏舜安顏。雍正元年追封固倫溫憲公主。
固倫純愨公主
固倫純愨公主(1685-1710)。清圣祖康熙帝玄燁之第十女,序齒為六公主。其母為玄燁庶妃納喇氏,即通嬪??滴醵哪?1685)二月十六日生??滴跛氖迥?1706)22歲時受封為和碩純愨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與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臺吉策凌。 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農(nóng)歷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時年25歲。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軍功追贈為固倫純愨公主。死后葬于京師郊外,后與策凌合葬。公主與策凌所生子成袞札布初被封為世子,策凌去世后襲爵為札薩克親王兼盟長
固倫純禧公主
固倫純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撫養(yǎng)宮中,為康熙帝養(yǎng)女,依照年齡排行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時年20歲,封為和碩純禧公主,嫁給蒙古科爾沁部臺吉博爾濟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1723)二月晉封固倫純禧公主,班第卒后,居京師(北京)。乾隆六年(1741)辛酉病篤歸旗,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時年70歲。葬于通榆興隆山。
固倫端敏公主
固倫端敏公主,清順治帝堂兄簡親王濟度次女,母福晉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后撫養(yǎng)宮中,為順治帝養(yǎng)女,初封和碩端敏公主??滴蹙拍辏?670)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晉固倫端敏公主,七年去世,年七十七。
固倫雍穆長公主
固倫雍穆長公主,愛新覺羅·雅圖(1629—1678),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與皇太極的九子福臨(順治帝)、五女阿圖(固倫淑慧長公主)、七女同母。后金天聰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號固倫公主。七年許配給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親娘舅之子弼爾塔哈爾。后來吳克善有罪,皇太極十分生氣,欲斷此婚姻,由于吳克善入朝服罪,仍維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歲時出嫁。八年(1643)弼爾塔哈爾被賜封為固倫額駙,康熙五年(1666)弼爾塔哈爾襲其父爵受封為卓禮克圖親王,六年去世。順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晉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為固倫興平長公主,后改為固倫雍穆長公主??滴跏吣辏?678)閏二月去世,時年50歲。
固倫淑慧公主
固倫淑慧公主,名阿圖,稱巴林公主,。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與皇四女雅圖、皇七女、皇九子福臨同母。后金天聰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許配給喀爾喀蒙古額駒博爾濟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爾哈。八年出嫁,時年十二。索爾哈在崇德元年(1636)襲其兄額爾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輕車都尉世職,順治初年去世。順治五年(1648)阿圖復(fù)嫁給蒙古巴林部輔國公博爾濟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稱巴林公主。色布騰為元太祖21世孫,順治五年晉封為輔國公。七年晉封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圖自嫁色布騰后,順治十四年(1657)被封為固倫長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為固倫和順長公主,后改為固倫淑慧長公主。阿圖公主為孝莊文皇后所鐘愛。色布騰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莊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設(shè)護衛(wèi)長史視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師,年六十九。
固倫淑哲公主
固倫淑哲公主,謚固倫端獻公主。皇太極的第七女。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持氏布木布泰,與皇四女雅圖、皇五女阿圖、皇九子福臨同母。后金天聰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號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許配給蒙古扎魯特部博爾濟吉特氏內(nèi)大臣俄爾齊桑之子鏗吉爾格。順治二年(1645)出嫁,時年十三。五年去世,年十六。賜謚固倫端獻長公主。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實錄》記載:祟德六年(1641)將公主許配給俄齊爾桑之子鏗吉爾格。順治二年(1645)卻記公主嫁給俄齊爾桑之子喇麻思?!队耠骸分挥浌骷藿o鏗吉爾格。而《清史稿》俄齊爾桑傳卻記順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倫公主?!薄肮鞅怼闭J(rèn)為這一矛盾的現(xiàn):“當(dāng)是鏗吉爾格改名喇麻思譯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種可能,即“鏗吉爾格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們認(rèn)為這第二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文獻記載公主嫁鏗吉爾格與嫁喇麻喇的時間均為順治二年(1645)。
固倫端順公主
固倫端順公主。生母為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與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封固倫公主。順治四年(1647)嫁蒙古阿巴亥部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時年十二。七年卒,年十五。十三年(1656)六月賜謚固倫端順長公主。噶爾瑪索諾木與公主結(jié)婚后,授與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極之兄禮親王代善之女復(fù)嫁給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莊靜固倫公主
莊靜固倫公主。生母為孝淑?;屎笙菜D氏,時為藩邸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七日生。嘉慶七年(1802)封為莊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日去世,年二十八。葬于昌陵附近王佐村園寢。額駙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tǒng)領(lǐng),蒙古都統(tǒng)。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日卒。
1.廟號
2.謚號
3.姓名
4.在位時間
5.年號
6.皇陵
1.清太祖
2.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jì)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yè)高皇帝(追尊)
3.努爾哈赤(1559-1626)
4.1616年~1626年
5.天命
6.福陵
清太宗
應(yīng)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皇太極(1592—1643)
1626年~1643年
天聰 崇德
昭陵
清成宗
義皇帝
世稱皇父攝政王
多爾袞
追尊,不久廢
清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tǒng)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福臨(1638—1661)
1643年~1661年
順治
孝陵
清圣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燁(1654—1722)
1661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清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
胤禛(1678—1735)
1722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清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
弘歷(1711—1799)
1735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清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实?br>
颙琰(1760—1820)
1796年~1820年
嘉慶
昌陵
清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旻寧(1782—1850)
1820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清文宗
協(xié)天翊運執(zhí)中垂謨懋德振武圣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奕詝(1830—1861)
1850年~1861年
咸豐
定陵
清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載淳(1856—1875)
1861年~1875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清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載湉(1871—1908)
1875年~1908年
光緒
崇陵
無
無
溥儀(1906—1967)
1908年~1912年
宣統(tǒng)
華龍陵園[
太祖努爾哈赤 孝慈高皇后 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皇太極生母,由于皇太極的生母生前只是側(cè)福晉,為提高生母身份,并未追封太祖的其他三位正妻,仍稱大妃。三位大妃分別是:元妃佟佳氏哈哈納扎青,繼妃富察氏袞代,繼妃烏拉那拉氏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 烏拉那拉氏阿巴亥(多爾袞當(dāng)上攝政王之后追封的,多爾袞死后被褫奪攝政王封號,阿巴亥的皇后封號也被廢除。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為多爾袞平反,復(fù)其王爵,但未復(fù)阿巴亥的皇后封號)
太宗皇太極 孝端文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哲哲
孝莊文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福臨生母)
世祖順治福臨 廢皇后(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玄燁生母)
孝獻皇后 董鄂氏(董鄂氏生前封號為“賢”,位號是皇貴妃。追封皇后,徽號端敬,謚號孝獻,但不祔宗廟,也就是靈位不入太廟,所以謚號中沒有順治的謚號“章”字)
圣祖康熙玄燁 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廢太子胤礽生母)
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胤禛養(yǎng)母)
孝恭仁皇后 烏雅氏 (胤禛生母)
世宗雍正胤禛 孝敬憲皇后 烏拉那拉氏
孝圣憲皇后 鈕祜祿氏 (弘歷生母)
高宗乾隆弘歷 孝賢純皇后 富察氏
廢皇后 烏拉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永璂生母,乾隆三十年忤旨收回金冊金寶,相當(dāng)于被廢,喪葬規(guī)格等同于皇貴妃)
孝儀純皇后 魏佳氏(颙琰生母)
仁宗嘉慶颙琰 孝淑?;屎?喜塔臘氏 (旻寧生母,嘉慶二年薨)
孝和?;屎?鈕祜祿氏
宣宗道光旻寧 孝穆成皇后 鈕祜祿氏(嘉慶十三年薨,宣宗追封皇后)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 鈕祜祿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
孝靜成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奕?生母,咸豐五年七月,尊為康慈皇太后,當(dāng)月薨,謚孝靜康慈弼天撫圣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廟。穆宗載淳即位,祔廟,加謚)
文宗咸豐奕詝 孝德顯皇后 薩克達氏
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 鈕祜祿氏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 葉赫那拉氏杏貞(載淳生母)
穆宗同治載淳 孝哲毅皇后(嘉順皇后) 阿魯特氏
德宗光緒載湉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葉赫那拉氏靜芬
遜帝宣統(tǒng)溥儀 皇后 郭布羅氏婉容
全部不大可能,這是一部分,其他問度娘吧。。
第一名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guī)缀跽娴某闪恕拔鋭t天第二”。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從小驕橫放縱,長大后變得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太平公主雖不乏心機和才干,也曾縱橫捭闔得意于一時,但終未能承傳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第二名文成公主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歷經(jīng)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chuàng)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guān)系,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第三名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帝王血統(tǒng)。高陽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麗溫柔之玳姬所生,素為太宗所鍾愛。帝王深宮之威嚴(yán)華貴,使其養(yǎng)成民間女子絕無僅有之傲慢驕橫;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無可比擬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許奠基其艷麗哀婉之悲劇,或許埋下其無法擺脫之禍根
第四名 平陽公主
歷史上有兩個平陽公主,一個是漢武帝最親的姐姐,一生命運坎坷,她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英勇的,還有一個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是一個巾幗將軍,豪氣干云,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勛。
第五名長平公主
阿九,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她是一位傳奇式的女子,她貴為崇禎皇帝的公主,卻喜歡在武林中行走,找到摯愛后還不顧禮法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墒敲\捉弄人,最后國破家亡,痛失一臂,背負(fù)國仇家恨,出家為尼,好可憐。長平公主,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xué)作品關(guān)注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家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靈魂不散。
第六名 和碩公主
和碩長公主,是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她也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公主,做為一個政治棋子作為安撫工具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因吳三佳反叛清廷,吳應(yīng)熊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她因為公主身份免死,但是,一個女人悲慘的一生已經(jīng)注定。
其實在清朝公主都應(yīng)該叫格格,公主只是漢族人對皇帝女兒的稱呼 格格是滿州八旗貴族女兒的尊稱,在滿族大軍入關(guān)建立起清王朝后為了區(qū)分皇族直系子女和貴族子女稱呼上的區(qū)別才有公主一詞。
第七名 館陶長公主
館陶長公主劉嫖,歷經(jīng)西漢文景武三朝。她是漢文帝有史料記載的兩個女兒之一,竇皇后的唯一的親生女兒,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時也是漢武帝的姑母兼岳母。劉嫖的封邑在館陶縣,所以稱館陶公主,于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堂邑侯陳午為妻,故《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中又稱其堂邑大長公主。漢文帝即位時封長女劉嫖為長公主;漢武帝時,尊稱竇太主。有二子一女。
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庶長子劉榮為太子。劉嫖于是為女兒陳氏向劉榮生母栗姬請求聯(lián)姻。不料栗姬因厭惡劉嫖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而拒絕。劉嫖轉(zhuǎn)而和王夫人王娡聯(lián)姻。并且屢次在景帝面前污蔑栗姬,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一次朝會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請封太子母親栗姬為皇后。景帝非常生氣,竟論罪處死了大行官,并廢了太子,改封他為臨江王。栗姬由此完全失寵,不能再見到景帝,最終憂郁而死。不久,皇帝正式冊封王娡為皇后,王娡之子劉徹立為太子。
前141年,劉徹即位,立劉嫖女兒陳氏為皇后,三年后的建元二年(前138年),劉徹在平陽侯家遇到了他后來的第二任皇后衛(wèi)子夫,建元三年衛(wèi)子夫懷孕,劉嫖不敢對孕中的衛(wèi)子夫下手,于是綁架了衛(wèi)子夫的弟弟衛(wèi)青欲殺之,衛(wèi)青好友公孫敖等人及時趕到,救下衛(wèi)青。劉徹大怒,大肆封賞衛(wèi)家眾人。
元光五年(前130年)陳皇后指使女巫楚服行巫蠱之術(shù)被廢,并被趕出長安居住在長門宮,因為劉嫖和陳家并不知曉巫蠱之事,劉徹在劉嫖請罪之時表示不會牽連到她和堂邑侯陳家。
陳皇后失位后第二年,劉嫖的丈夫陳午過世。劉嫖有個面首名叫董偃。雖然《漢書》稱董偃是在陳午過世后才到館陶身邊,但陳后被廢所居的長門宮,正是董偃為討好皇帝(按漢律,男仆與女主人私通是死罪)才勸劉嫖送給劉徹的,由此可知,陳午在世時,董偃已經(jīng)得寵了。
劉徹曾經(jīng)親臨公主府邸,對姑母說:“我想拜見一下主人翁?!眲㈡魏投纫黄鹫堊铮瑒夭]有怪罪董偃,還賞賜給董偃衣服、帽子。公主擺筵,請漢武帝入席,親自為皇帝奉食進觴。當(dāng)時,董偃見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稱為“主人翁”。劉徹聽了大笑,飲宴甚歡。宴罷,董偃貴寵之名,天下皆知。
一天,武帝在宣室設(shè)酒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當(dāng)他們要進入宣室時,東方朔執(zhí)戟上前阻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臣下的身份,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fēng)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陛下正當(dāng)壯盛之年,須積思放六經(jīng),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卻不知依經(jīng)書勸學(xué),反而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這是國家之大賊,社會之大害,這是他第三條死罪?!?br>
武帝聽后,默不作聲,過一會說:“我已經(jīng)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
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dāng)?shù)膰?,不能進去!正是這樣,**的事情才漸漸消除下去。不要弄到這樣的境地:豎貂教桓公**,后來終究和易牙一同為患;慶父縊死于莒國,魯國方得安寧;管蔡誅滅了,同室方得治安。”
武帝聽罷便下詔停擺酒宴于宣室,改擺在北宮。讓董偃從東司馬門進去,后又把它改稱東交門。賞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從此,董偃逐漸失去了寵愛,三十歲就去世了。過了幾年,館陶也去世,董偃與她一起合葬在霸陵。館陶和董偃也被認(rèn)為是往后公主貴人做越禮之事的開始。
第八名 建寧公主
歷史上建寧是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 皇太極諸女: 皇十四女(1641一1703):和碩長公主?;侍珮O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yīng)熊與公主婚后,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吳應(yīng)熊死后,康熙皇帝經(jīng)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歷史上皇太極的共有十四個女兒,建寧公主是最小的,年紀(jì)比康熙大十三歲。她生母是庶妃,因此可能不太得寵,皇太極二女馬喀塔、四女雅圖、五女阿圖都有留下名字來,建寧卻沒有留下名字。又嫁給清廷深為忌憚的吳三桂之子,那時她才13歲,這一輩子就注定是悲劇了。
第九名 還珠格格
北京有個著名的地方叫公主墳。自從電視連續(xù)劇《還珠格格》映播后,人們對京西公主墳內(nèi)埋葬的公主是誰,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乾隆義女,有的說是金泰之妻,有的說是奇女孔四貞等。
其實公主墳內(nèi)的公主是誰,早在1965年修地鐵時,文物部門就對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并參考?xì)v史資料考證,謎底早已揭開。在復(fù)興門外,復(fù)興路和西三環(huán)路交界處的街心花園,因過去曾葬有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而得名公主墳,兩位公主分別葬東西兩邊,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她為嘉慶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慶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歲。西邊葬的是莊靜固倫公主,為嘉慶四女,為孝淑?;屎笏?,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歲。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必須另建墳瑩,故北京郊區(qū)有很多公主墳,有的地方現(xiàn)仍叫公主墳。因莊敬和碩公主和莊靜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二個月,所以就埋葬在同一處了。公主墳的墓地原有圍墻、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等樹木,顯得古色古香。地宮均為磚石結(jié)構(gòu),非常堅固。雙墓均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寶、絲綢等物。
清太宗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仿明制,皇帝的女兒稱“公主”,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為“固倫公主”,“固倫”滿語意為天下、國家、尊貴、高雅;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養(yǎng)女稱為“和碩公主”,“和碩”,滿語,意為一方。兩種封號強調(diào)了嫡庶之別,但偶爾也有例外。公主不能稱為格格,格格是皇家貴族小姐婚前的統(tǒng)稱,順治17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鎮(zhèn)國公、輔國公之女稱為格格。公以下之女稱為宗女。若為側(cè)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
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jì)90年代的《還珠格格》至少3點違背了歷史:一是公主墳下埋著兩位公主,而不是一位;二是公主墳下埋著的是乾隆的孫女,而不是女兒;三是乾隆的女兒是公主,而不是格格。
至于傳說最多的公主墳埋葬的是降清明將孔有德之女孔四貞。是因明將孔有德降清后屢立戰(zhàn)功(注:清朝對明朝降將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壽、洪承疇、吳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陰、征貴州、戰(zhàn)廣西等,順治六年被封為“定南王”。在順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將李定國圍困,受傷后自殺身亡。順治母親孝莊皇后收養(yǎng)其女孔四貞為義女,并封為和碩公主,成為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她武藝高強,經(jīng)歷富有傳奇色彩。因此就以訛傳訛地流傳開了。
建寧公主,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虛擬人物,在這部小說中,建寧主公是主人公韋小寶的七位夫人之一,性格刁蠻、潑辣、膽大妄為。
不管是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還是在相關(guān)的影視作品中,比如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鹿鼎記》,建寧公主都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但是,就歷史上真實的建寧公主,不僅沒有和韋小寶在一起,反而和吳應(yīng)熊結(jié)為夫妻,并且連生數(shù)子。
當(dāng)然,在三藩之亂爆發(fā)后,不僅吳應(yīng)熊被康熙皇帝斬殺,對于吳應(yīng)熊和建寧公主的幾個子女,基本上也遭到了株連。在此基礎(chǔ)上,建寧公主的后半生,幾乎成為了孤家寡人,并且還因為吳三桂的叛亂,從而遭到了清朝朝廷的冷落和非議,可謂非常凄涼。
首先,對于真實歷史上的建寧公主,就是和碩恪純長公主(1641一1703),名阿吉格, 清太宗皇太極之第十四女。根據(jù)《清史稿》、《清世祖實錄》等史料的記載,和碩恪純長公主其母為皇太極庶妃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也即和碩恪純長公主和康熙皇帝的母親不是同一人。在此基礎(chǔ)上,和碩恪純長公主和康熙皇帝的關(guān)系,實際上是比較疏遠的。
更為關(guān)鍵的是,正是因為和碩恪純長公主的生母為皇太極庶妃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所以,在清朝的公主中,和碩恪純長公主的地位也是比較低。而這,也是順治皇帝將其許配給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的原因之一。公元1648年,清順治五年,平西王吳三桂出鎮(zhèn)漢中,留長子吳應(yīng)熊于京。
順治十年(1653年),13歲的和碩恪純長公主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由此,對于真實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早在順治皇帝就嫁給了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
并且,對于兩人來說,不管這場聯(lián)姻出于什么目的,是籠絡(luò)吳三桂也罷,還是迫使吳三桂投鼠忌器也罷,最終,和碩恪純長公主和吳應(yīng)熊之間,還是比較恩愛的,也即兩人不是表面夫妻,而是投入了真實的感情。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從兩件事情可以體現(xiàn)出來,一是和碩恪純長公主為吳應(yīng)熊生下了吳世璠、吳世霖等多個子女。二是吳三桂在造反前夕,已經(jīng)派人去京城曾派密使到京,準(zhǔn)備接回兒子。雖然吳三桂成功接回了自己的孫子吳世璠,但是,就他的兒子吳應(yīng)熊,卻不愿意回到云南。
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史料中沒有給出吳應(yīng)熊不愿意回到云南的原因,但是,初步推測的話,吳應(yīng)熊很可能就是放不下他的妻子和碩恪純長公主。
換而言之,吳應(yīng)熊如果逃跑,和碩恪純長公主及其子女將受到株連,如果自己堅持留在京城,并付出自己的性命,或許不會導(dǎo)致妻子受到株連。從這一點來看,真實歷史上的吳應(yīng)熊,自然要比《鹿鼎記》中的吳應(yīng)熊具有擔(dān)當(dāng)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5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