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導語:在唐高宗的一生中,有兩位皇后。一位原配是王玉燕,另一位是眾所周知的武則天。那么原配王玉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現(xiàn)代的電視劇以及小說中,描繪了王皇后的不同形象,但大多都主要寫王玉燕如何的惡毒和殘忍。
這樣的形象讓大家對于王皇后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一部分人按照電視劇的情節(jié),把王皇后的形象深深刻在心里;另一部分人半信半疑。因此,筆者認為大家對于唐高宗的原配妻子有著嚴重的歪曲,所以讓筆者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歷史上真實的王皇后吧!
顯赫的“家庭勢力”
李治的原配妻子王玉燕,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王皇后的家族是當時朝中“五姓七望”之一,同時也是太原王氏家族的后代,經(jīng)過朝代的更迭,王家不僅沒有衰敗,還一直繁榮昌盛,子孫延綿不絕,并都在朝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在唐朝,唐太宗時期,王家是朝中四大家族之一,與長孫是家族聯(lián)合組成了朝廷的利益共同體。因此,在高宗當太子時,因王皇后的家族勢力雄厚,政治地位較高,且王玉燕自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于是,王玉燕被高宗的親舅舅“長孫無忌”等朝中元老選定為太子妃。這樣既可以幫助李治鞏固王位,又可以保障這些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
因此,王玉燕成為太子妃,對于家族與皇權而言,無疑是“一箭雙雕”美事。但對于王皇后而言,則是一個政治聯(lián)姻的犧牲品,也是她悲慘生活的開始。
悲慘的“婚后生活”
雖然王皇后出身于在東晉有"王與馬,共天下”權勢盛極的王家,但是在婚后并沒有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寵幸,甚至對于這位原配妻子非常的厭惡。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李治與王玉燕的婚姻屬于政治聯(lián)姻,李治迎娶王皇后也并不是本人的意思,而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聯(lián)合各大世家大族逼迫他迎娶這位出身高貴的世家小姐。
但是李治為了能夠在皇子中爭奪皇位又急需一大股龐大的勢力支持他,來幫助他順利登基。所以,在婚姻的選擇上,李治別無他選,只好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迎娶這位沒有一點感情基礎的“妻子”。
婚后,夫妻二人其實也可以好好地培養(yǎng)感情,為這冷冰冰的婚姻帶來一絲溫暖。婚后的王玉燕,對于這位法定的丈夫以及未來的君主,極其地溫柔和順,但由于李治非常反感政治聯(lián)姻,因此對于這位才藝與美貌并存的妻子并不友好。甚至對于王皇后永遠都是冷冰冰的。王后面對丈夫?qū)ψ约旱膽B(tài)度,心灰意冷。
有幾次,他的父親王大人看到這位在家中金枝玉葉的女兒在宮里樣子,甚為惱怒,但又怕得罪唐高宗而影響整個家族的仕途,而忍氣吞聲,甚是無奈。王玉燕不論在進宮前還是進宮后都溫柔大方,面對丈夫的冷漠無情,家人們的不管不問。盡管王皇后非常惱怒,但她也僅僅是在冰冷的皇宮里靜靜地哭泣,在年復一日的宮廷里伴隨著無奈的嘆息。
王皇后的結(jié)局
起初,李治對于這位還算安分的妻子,盡管反感其背后勢力,對于王皇后雖然內(nèi)心厭惡,但是在生活中還算是沒有發(fā)生大的沖突,平日里二人維持和睦的表面現(xiàn)象。在李治當上皇帝之后,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皇位,而又忌憚王家的背后勢力,偶爾也會去皇后的宮里小坐一番。但這一切都沒有維持太久,直到武則天進宮后,這些表面的現(xiàn)狀雙方都維持不下去了。
王皇后對于這位新進宮的武則天,看著比自己更加年輕貌美的妃子,王玉燕雖然心有不甘,但仍表現(xiàn)得很友善。但武則天不想永遠當一個寵妃,心中便生出一個大計,直接讓王皇后倒臺的辦法。就是自己掐死自己的女兒陷害給王皇后,這樣就可以讓唐高宗對于王玉燕僅有的一絲夫妻之情消失殆盡。
果不其然,在武則天的縝密安排下,計劃順利完成。李治不再顧念夫妻之情,以及家族的勢力,將王皇后打入天牢。唐高宗李治還下令,將王皇后定死罪,被賜死。
王皇后雖然心中委屈,但是不愿求助皇上給他一次機會,選擇相信她。因為,王玉燕知道,就算她求情了,李治對于他也僅僅是可憐,她不想再繼續(xù)過這種無味、枯燥的生活,也無力面對這位待他無情的夫君,自己主動自殺了。
武則天在其自殺后,又誣陷他是因為自己罪孽深重而無言面對皇上而自殺,因此,王皇后的家族也受到了嚴重的牽連。輕則流放,重則處死。
這樣羽翼已經(jīng)豐盈的李治,王氏家族的衰亡使得他在政治上減少了很大的阻礙,減少了威脅。真是無情帝王家啊,就算是跟你一起共患難、同床共枕的原配妻子都可以這樣殘忍,皇家真是太可怕了!
雖然,王家勢力可能制約皇權,但對于年少而又政績不顯著的皇子李治,王家給予了大力支持。因此,筆者認為李治在處理事務上的方法和態(tài)度嚴重不符合明君。在武則天的身邊柔弱寵溺,對于一個無辜為政治而犧牲的女子面前,卻是冰冷無情。真是為這樣王皇后嫁給這樣一位夫君而感到悲哀和惋惜。
結(jié)語: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唐高宗李治是因為武則天貌美而又有政治能力才會異常寵愛。但筆者并不認為,王皇后論才情相貌都不比武則天差分毫。但因家族為榮,而又家族而備受冷落。中規(guī)中矩是錯,而沒有心計是錯。王皇后因為這兩個因素造成了悲慘的結(jié)局,真是讓人心疼。
筆者希望大家看過本文后,對于王皇后有一個新的認識,顛覆那些原有虛假的王玉燕的形象。同時也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文,而了解要想真正地了解歷史,就要不斷地探索正確的史料,為史料尋找有利的證據(jù),尊重真實的史料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fā)展歷史。
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橫空出世,是一個歷史奇跡。在一個男權社會里,怎么會出現(xiàn)一個女皇帝呢?皇帝制度的彈性,因此可以確定。
但是,成功地獲得皇位的武則天,身后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圍繞武則天的評價,妖魔化一直占據(jù)著傳統(tǒng)史學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則天的歷史記述中,“武則天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
根據(jù)《唐會要》的這個記載,武則天和高宗所生的公主確實夭折,因為不知道死亡原因而且死得突然,所以稱作“暴卒”。武則天充分利用了公主之死,采用悲情主義的訴求方法,把公主之死的責任推給自己的情敵王皇后。高宗看來是受到了武則天的影響,開始萌生廢黜王皇后的念頭。
《唐會要》一書,雖然是北宋王溥編輯的,但是吸納了唐德宗時期蘇冕四十卷的《唐會要》和唐宣宗時期崔鉉的《續(xù)會要》,所以保存唐代國史資料比較多,向來為學者所重。這里的記錄,也相對穩(wěn)重。當時,王皇后聯(lián)合蕭淑妃與武則天斗法,武則天悲情主義的戰(zhàn)斗技巧適合當時的情況,因為畢竟是母親喪女,說一些喪失理智的話是可能的,而高宗看見受傷的母親,也很可能同情心上涌。
但是,高宗新生公主夭折一事,《舊唐書》卻沒有任何正面提及,但是在則天皇后本紀的史臣曰中,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恒態(tài)也?!逼渲校笠患率侵肝鋭t天殘酷對待失敗了的王皇后和蕭淑妃,而前一件事“振喉絕襁褓之兒”,可能就是指扼殺親生公主的事。《舊唐書》成書于后唐出帝開運二年,先后編寫用了四年時間。為什么這件事沒有寫入《舊唐書》的正文,而是用“史臣曰”的方式表達出來,沒有確鑿證據(jù),推測起來大概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了武后殺親生公主的說法,但是不能坐實,只好用這種更具有個人意見的方式表達出來。
《舊唐書》這種比較概括的說法,到了《新唐書》中凌空一躍,變成了非常具體生動的描寫?!缎绿茣?后妃列傳》的文字是這樣記載的:“昭儀生女,后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fā)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后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殺吾女,往與妃相讒u,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后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痹谶@里,公主之死的過程詳細而生動。
《資治通鑒》的記載,直接繼承了《新唐書》,文字如下:后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后憐而弄之,后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fā)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后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后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仔細比較,《資治通鑒》這段文字基本采自《新唐書》?;屎罂赐律?,離開以后,武則天偷偷殺掉公主,然后偽裝現(xiàn)場。唐高宗到場,武則天假裝歡笑,掀開被子,發(fā)現(xiàn)公主已經(jīng)死亡。詢問左右,大家都說剛才皇后來過。于是皇帝大怒,認為是王皇后“殺吾女”。王皇后自然無法解釋,于是皇帝開始產(chǎn)生廢立皇后的念頭。以上基本情節(jié),兩書都是相同的,而且細節(jié)越發(fā)生動詳細。
但是,細節(jié)越生動越詳細,越發(fā)引人懷疑。且不說《通鑒》對《新唐書》這種細節(jié)修改,已經(jīng)使得過程發(fā)生變化。我們要問的是,傾向合理化的修改,意圖是什么呢?可是,細節(jié)如此考究的《通鑒》,在描寫這件事的時候,卻沒有比較清楚的時間定位,因為《通鑒》把此事放在永徽五年的年底來敘述,按照《通鑒》的體例,說明此事具體日月不清楚。
作為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是這類史書的典范,對于歷史事件時間定位的重視,《通鑒》也是典范??墒牵诠髦赖膯栴}上,《通鑒》可以花筆墨修改《新唐書》看上去不夠合理的文字,為什么在更重要的時間定位問題上沒有給出更具體的坐標呢?答案是無法清晰的,但是《資治通鑒》對此事信息的掌握看來是有限的,以致于重要的時間定位都不能給出,只能在《新唐書》的基礎上對細節(jié)進行“合理化”的修改。
從以上的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公主之死的文字記錄,有一個由簡至繁的變遷過程,在該過程中,重要的信息如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沒有進一步的信息,但是細節(jié)反而越來越清晰。在中國古史研究中,曾經(jīng)有過一個“層累地構(gòu)造學說”,意思是古代的歷史隨著時間而越來越清晰,恰好證明是后人締造的結(jié)果。文學史上也有類似的問題,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不斷地加工和創(chuàng)造,最后的模樣與初始狀況相去甚遠。那么宮廷秘史,是否也有這種規(guī)律呢?所有的當事人都沒有留下記錄,那么后人是通過什么途徑反而獲得了更多的細節(jié)呢?所以,在今天,當我們面對的歷史事實,有著一個由簡至繁的描述過程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提出疑問。
王皇后的危機,在武則天入宮之前已經(jīng)顯現(xiàn)。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當時是天下一等士族。王皇后雖然出身名門,名正言順,但是她跟高宗的關系似乎從很早開始就存在問題。高宗與蕭淑妃連續(xù)生育一兒兩女,證以《唐會要》的說法“時蕭良娣有寵,王皇后惡之”的記錄是有根據(jù)的。武則天二進宮,是王皇后引進的,而王皇后的動機很難說是光明正大的,因為她召武則天入宮,依然是與蕭淑妃爭寵的繼續(xù),“欲以間良娣之寵”。只不過事與愿違,武則天“既入宮,寵待逾于良娣,立為昭儀”。王皇后引狼入室,蕭淑妃的恩寵雖然解除,但是武則天后來居上,王皇后依然不得寵愛。
唐高宗不喜歡王皇后,才是王皇后的真正危機所在。也正是因為皇后有如此危機,她的舅舅柳]才在永徽三年七月,醞釀確立太子之事?!缎绿茣防钪冶緜饔涗浀剑骸巴趸屎鬅o子,后舅柳]說后,以忠母微,立之必親己,后然之,請于帝。又]與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于志寧等繼請,遂立為皇太子?!憋@然,皇帝開始并沒有同意皇后的請求,但是長孫無忌等朝中重臣紛紛出動,皇帝只好妥協(xié)同意。而立李忠為太子,文字記載很清楚,就是為了穩(wěn)定王皇后的地位。而這個時候,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尚未出生,更不要說公主之死了。
確立李忠為太子,并沒有挽回王皇后的地位危機。就在太子確立以后不久,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出生。這個兒子被命名為李弘,而李弘這個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長。南北朝以來,道教為主的社會傳播渠道,一直盛傳“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宣傳李弘為真命天子。根據(jù)唐長孺先生的研究,唐高宗和武則天給自己的兒子命名為李弘,就有應讖而為的意思。而當時李忠已經(jīng)確立,這不正暗示著對李忠的不認可,也就是對王皇后的某種不承認嗎?如果說王皇后的地位危機來自武則天的攻擊,不如說來自唐高宗很久以來對她的冷淡,而唐高宗命名兒子為李弘,其實已經(jīng)預示著皇后的更大危機。明確地說,這個時候,唐高宗如果還沒有換皇后的念頭,這些問題都無從解釋。
在李弘出生的這個時期,武則天與王皇后、蕭淑妃的聯(lián)盟,斗爭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而勝利的一方屬于武則天。上文引證《唐會要》武后傳、《舊唐書》武則天本紀和《新唐書》王皇后傳說明,各書在描述雙方斗爭的時候,立場有所不同,但是武則天的勝利卻是公認的。所以,武則天作為當事人,唐高宗對待王皇后的看法以及皇帝與皇后關系的幕后因緣,都是應該一清二楚的。王皇后從來沒有得過高宗的恩寵,對于高宗而言,王皇后早就是昨日黃花。所以,廢黜王皇后在唐高宗這里根本沒有感情障礙,障礙只在朝中大臣而已。對于唐高宗感情脈搏了若執(zhí)掌的武則天,對于已經(jīng)失敗的王皇后的繼續(xù)打擊,有必要付出親生女兒生命這樣沉重的代價嗎?
獨孤皇后是隋煬帝的母親,蕭皇后是隋煬帝的妻子,她和獨孤皇后是婆媳關系。
她一共嫁過5個男人。
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嫁給隋煬帝,當時嫁給隋煬帝的時候,隋煬帝是晉王,后來隋煬帝當了皇帝,封她為皇后,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了,蕭皇后要求宇文化及按帝王的禮儀安葬隋煬帝,宇文化及滿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當之后,蕭皇后無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宇文化及自己登基當皇帝,封蕭皇后為淑妃,宇文化及得到了蕭皇后,竟然忘了政治擴張。這時,在中原一帶起兵的竇建德把宇文化及殺了,他被蕭皇后的美貌深深吸引, 霸占了蕭皇后,把蕭皇后納為小妾,竇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非常的嫉妒吃醋,常常給他們一些難堪。在他們兩人沉浸于溫柔鄉(xiāng)中時常常不期而至,攪亂竇建德和蕭皇后的好事,但竇建德毫無辦法。這時北方突厥人的勢力迅猛地發(fā)展起來,大有直取中原的勢頭。原來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的妹妹、蕭皇后的小姑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又打聽到蕭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來到樂壽迎接蕭皇后。 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地把蕭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給來使。蕭皇后到了突厥后,突厥可汗也被蕭皇后的美貌深深的吸引,娶了她。這個突厥可汗死后,按突厥人的風俗,老番王的妻妾——義成公主與蕭皇后姑嫂兩人又被新任番王接納,成為他的妻妾。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朝派大將李靖打敗突厥,要回了蕭皇后。這時蕭皇后已是48歲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歲。野史上有記載,李世民也被蕭皇后貌美深深吸引,納她為昭容,但我覺得不可信。
因為正史上沒有記載。
蕭皇后經(jīng)歷了5次婚姻,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小妾, 兩代突厥可汗的愛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納她為昭容,就是6次。
但我覺得蕭皇后絕對沒有嫁給李世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6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