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名將,樂進的文學形象及歷史評價
樂進乃是曹操帳中一員猛將
,與張遼等人并列“五子良將”。但似乎存在感不是很高
,連文學作品中筆墨都不是很多
。不過人們對他的評價還是挺高的,不論是主公還是死對頭劉備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
,一起來看看吧!
樂進在《三國志》里的傳記只有六百字左右
。眾所周知,三國史的記載
,最缺乏的是蜀漢
,魏國方面主要有魚豢編纂的《魏略》和王沈編纂的《魏書》,因此要說魏國人物的記載應該更為詳細才是
。但是陳壽在為樂進作人物傳記時
,卻發(fā)現(xiàn)關于樂進的記載,并不是很多
,這讓陳壽非常的詫異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也未能為《樂進傳》補上一個字
。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
,樂進是曹操招賢時最早投靠的武將,可惜在作品中整體表現(xiàn)并不出色
,常與另一魏將李典共同登場。第十一回中
,樂進曾與呂布部將臧霸大戰(zhàn)三十回合
,不分勝負;第十二回,樂進與許褚
、典韋等六將合戰(zhàn)呂布
,射殺呂軍八大健將之一的成廉;第二十三回,曹操稱其部下四名將領“勇不可當
,雖岑彭
、馬武不及也”,當中包括樂進
。
第三十三回參與討袁戰(zhàn)事
,樂進將袁譚下屬郭圖射殺;第四十五回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任命樂進為“馬步左軍”主帥
,以青旗為旗號
,后來與李典一同充當副將協(xié)助張遼守御合肥。
第五十三回與曹軍與孫權軍于陣前對壘時
,樂進單騎突襲孫權
,小說形容樂進“一騎馬,一口刀
,從刺斜里逕取孫權
,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
,手起刀落”
,更一擊將孫權侍衛(wèi)宋謙
、賈華的雙戟打斷。第六十二回
,劉備到達涪關時
,致書劉璋提到“只說曹操令部將樂進引兵至青泥鎮(zhèn),眾將抵敵不住
,吾當親往拒之”
,雖然是偽作消息,但亦證明了樂進在當時擁有一定的名將聲譽
。
后來樂進又隨張遼于合肥與來犯的孫權軍作戰(zhàn)
,并與吳將凌統(tǒng)大戰(zhàn),雙方不分勝負
,卻因中了吳將甘寧的冷箭而受傷退場
。此后,樂進再沒有登場于小說中
。
歷代評價
總評:樂進容貌短小
,作戰(zhàn)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
,多次有先登之功
。
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
,質(zhì)忠性一
,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
,常為督率
,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自援枹鼓
,手不知倦。又遣別征
,統(tǒng)御師旅
,撫眾則和,奉令無犯
,當敵制決
,靡有遺失。論功紀用
,宜各顯寵
。
劉備: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
,進必大克
,轉(zhuǎn)侵州界
,其憂有甚于魯。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
,而時之良將
,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
,然弗克其終
。張郃以巧變?yōu)榉Q,樂進以驍果顯名
,而鑒其行事
,未副所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蜃⒂浻羞z漏
,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
郝經(jīng):張遼
、徐晃諸將壯猛有謀,亦關張之亞匹;然失身于操
,終為勇而無義
。
王歆:樂進魏之名將,志列于張遼后
,其勇悍猛迅,當亦其儕也
。惜史書不詳
,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觀其傳
,如日記行述
,不過某某日于某某處破某某敵而已。所得者
,唯別傳不見之名有數(shù)
,如管承、劉備臨沮長杜普
、旌陽長梁大等
。
樂進法正程普開荒如何
樂進、法正
、程普
、開荒 都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他們之間雖然沒有明顯的確切關聯(lián)
,但我們可以通過同時期的歷史事件來推測他們的成就和貢獻
。樂進是曹魏時期的名將
,他征戰(zhàn)多年,參加了多次重大戰(zhàn)役
,如赤壁之戰(zhàn)
、官渡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等
,他的戰(zhàn)績在三國歷史上也是十分顯著的
。樂進膽識過人,勇敢果決
,能夠在戰(zhàn)場上屢建奇功
。因此,他在曹魏時期被賦予了很高的軍事職位
,并被曹操所信任
。法正是劉備時期的重臣,他具有卓越的才華和清高的品德
,曾在蜀漢時期擔任過侍中
、尚書令等職,對于蜀漢的政治發(fā)展和亂世中的穩(wěn)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的諸多政策也為蜀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程普是孫權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曾率領孫權的水師進行過多次戰(zhàn)役
,比如 廬江之戰(zhàn)
、夷陵之戰(zhàn)等。程普軍事才能突出
,運籌帷幄
,利用地形和水利巧妙戰(zhàn)斗,為孫權打下了堅實的戰(zhàn)斗基礎
。后來
,程普在孫權的大力推薦下被任命為南郡太守,管轄一方
,可見他在孫吳時期的影響力和地位
。開荒是其中唯一一位黃巾軍領袖,他在東漢末年時加入黃巾軍
,他的主要目標是消滅當時的政府和人口
,推翻當時的統(tǒng)治階層,而開荒在一次戰(zhàn)斗中卻被手下的部隊背叛殺害
,因此沒有留下什么明顯的成就和貢獻
。綜合來看,樂進、法正
、程普三人都是三國時期的優(yōu)秀人才
,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xiàn)出色,大力為政治和軍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尤其是從軍事戰(zhàn)爭角度而言
,海內(nèi)外皆知。而開荒雖然算不上歷史名人
,但我們還是可以了解他所代表的那個歷史時期
,更好的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和文化。
介紹下三國時期樂進的一身經(jīng)歷
在十八路諸侯討董時即投奔曹操
。為將勇猛
,為人直率。雖然長相既矮又黑
,但亦曾多立大功
。曹操破袁術后封廣昌亭侯。后征張繡
,破呂布
,討眭固,攻劉備
,皆立功
,拜討寇校尉。曹操征河北時又封游擊將軍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曹操上表漢帝,稱進及于禁
、張遼“武力既弘
,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
,守執(zhí)節(jié)義
,每臨戰(zhàn)攻
,常為督率
,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自援桴鼓
,手不知倦。又遣別征
,統(tǒng)御師旅
,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
,靡有遺失
。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欠庥诮麨榛⑼④姡鈽愤M為折沖將軍
,張遼為蕩寇將軍
,此后并無過多記載。
我十分喜歡三國,有哪位前輩可以告訴我關于三國歷史里面所有智者和武者的詳細簡介?
太大了 以魏蜀吳三國 一個給你五個人物吧
魏:智者 曹操 字孟德
,小字阿瞞,漢族
,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
,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
,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
,追尊他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戰(zhàn),為全國盡快統(tǒng)一
,在北方廣泛屯田
,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恢復有一定作用
;其次
,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
,抑制豪強
,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此外
,他還精于兵法
,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作為一代梟雄
,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fā)政治抱負
,并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
,慷慨悲涼。
智者: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作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在戰(zhàn)略上為曹操制定并規(guī)劃了統(tǒng)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
;戰(zhàn)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
,奇謀扼袁紹于官渡,顯出宛
、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
,陳群
,杜襲,司馬懿
,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
,匡弼
,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
智者:郭嘉(170-207)字奉孝
,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謀士
。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
,后來發(fā)現(xiàn)袁紹難成大業(yè),遂轉(zhuǎn)投曹操
,為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而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
,是自己的“奇佐”。
武者:張遼
,(169—222)字文遠
,雁門馬邑人
,本聶壹之后
,為避災禍改姓張。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昔從屬丁原
、董卓
、呂布。及呂布敗亡
,歸曹操
。為中郎將,賜爵關內(nèi)侯
。遼隨曹軍征討
,戰(zhàn)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
,降昌豨于東海
,攻袁尚于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于白狼山
,又討平梅成
、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
,獨任張遼引李典
、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
。后孫權引軍入寇
,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
,挫其銳氣
,放冷箭暗射勇將太史慈,后孫權軍感染瘟疫
,敵軍十萬退卻
,追擊時,差點活捉孫權
,威震敵國
,名揚天下,拜為征東將軍
。曹丕踐祚
,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
,張遼屯雍丘
,染病。張遼大病期間
,孫權尚不敢與其一戰(zhàn)
。吳國有小孩哭聲不止
,其母言:“張遼來了”,孩童即無再啼
。黃初三年
,抱病退吳將呂范。遼病篤
,卒于江都
,謚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
武者:許褚(chǔ
,見《辭海》)字仲康
,譙國譙人
。長八尺馀,腰大十圍
,容貌雄毅
,勇力絕人,與典韋一起統(tǒng)領曹操的虎衛(wèi)軍
,常伴曹操征戰(zhàn)四方
,人稱“虎癡”。據(jù)《三國志》記載:許褚“長八尺余
,腰大十圍
,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許褚病死后
,被追贈為壯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龂尽吩u述許褚:“性謹慎奉法
,質(zhì)重少言”。許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
,曹操死后繼續(xù)負責曹丕的警衛(wèi)工作
。許褚在警衛(wèi)部隊的部下也曾有數(shù)十人官封將軍
蜀國:智者: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
,號臥龍(也作伏龍)
,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
,謚曰忠武侯
;后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
、《誡子書》等
。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
,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
智者:法正(176-220)
,字孝直,扶風郿(今陜西省眉縣東北)人
。東漢末年名士
,本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于劉備帳下
。219年
,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
、護軍將軍
。次年,法正去世
,終年四十五歲
。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連哭泣數(shù)日
。被追謚為翼侯
,法正深受劉備信任,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
,由此也可見法正地位之高
,甚至蓋過了關羽、張飛
、龐統(tǒng)等人
。法正善于奇謀,被陳壽稱贊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
武者:關羽(?-220)本字長生
,后改字云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
。東漢末年著名將領
,自劉備于鄉(xiāng)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
,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后
,其形象逐漸被后人神化
,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
;又經(jīng)歷代朝廷褒封
,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
,與“文圣” 孔子齊名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跡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
,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
武者:張飛,(?-221)
,字益德
,河北涿郡豪紳,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書法家
、畫家
,蜀漢著名將領,頗有膽識善于奇襲
,曾擺疑兵計以20騎嚇退曹軍數(shù)千虎豹騎
。后期又出奇兵前后夾擊大破曹魏五子良將張郃于宕渠。性格直爽且有謀略
,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但對部下過于嚴厲。官至車騎將軍
,封西鄉(xiāng)侯
。蜀漢三杰之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于暗殺
,謚恒侯
。 演義簡介:河北涿郡屠夫,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jié)義
,行三
。性如烈火,嫉惡如仇
,曾怒鞭督郵
,并一度拔劍欲刺董卓。于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
,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
,嚇死夏侯杰
。入川時一路凱歌,義釋嚴顏
,并將其收降
,直搗成都。入川后率精兵擊敗張郃大軍
。劉備稱漢中王后
,拜為右將軍,封五虎大將
,稱帝后
,拜為車騎將軍
,領司隸校尉
,封西鄉(xiāng)侯。為奪回荊州
,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
,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范疆
,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繁體字寫作彊
,彊與疆很像)、張達刺殺
,時年五十五歲
。
武者:趙云(?-229),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
,字子龍
。初從公孫瓚,后歸劉備
。曹操取荊州
,劉備敗于當陽長阪,他力戰(zhàn)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
。劉備得益州
,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
,從諸葛亮攻關中
,分兵拒曹真主力
,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
。次年卒
。他曾以數(shù)十騎拒曹操大軍
,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
吳國:智者: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
,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
。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
。周瑜精通軍事
,又精于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
,周郎顧”之語
。公元208年,孫
、劉聯(lián)軍在周瑜的指揮下
,于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zhàn)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公元210年
,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
智者:陸遜(183-245)
,本名陸議,字伯言
,漢族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
,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
、丞相
。吳大帝孫權兄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
。于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zhàn)
,以火攻大破劉備蜀軍的“猇亭之戰(zhàn)”,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
。后因卷入立嗣之爭
,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
,葬于蘇州
,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武者:孫策(175-200),字伯符
,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孫堅長子,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jù)江東一帶的軍閥
,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yè)而屈事袁術,后脫離袁術
,統(tǒng)一江東
。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后身亡
,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并于稱帝后
,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
武者:太史慈(166-206)
,字子義
,吳國名將。慈忠義
,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兹诰粗S巾賊管亥圍北海
,慈助融抗之
,為融結(jié)劉備,大敗賊眾
。后歸揚州刺史劉繇
,后被孫策慕其高義,把慈招攬到帳下
,慈降
。慈招諭繇殘軍歸,守言應諾
,恪遵信義
,始終如一,弭息誹論
。自此慈為孫氏大將
,慈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tǒng)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劉磐
,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托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大丈夫生于亂世
,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言訖而亡
,年四十一歲。
武者:徐盛是三國時吳國名將
。他在漢末因戰(zhàn)亂客居江東
,由孫權所設“招賢館”登用,從而開始輔佐孫權
。早年徐盛抗擊黃祖
,因功升為中郎將。劉備伐吳時
,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
;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
,成功防御
。因前后戰(zhàn)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將軍
、安東將軍
,任廬江太守。后來
,曹丕大舉攻吳
,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yè)外圍筑上圍墻,曹丕被迫退走
。早期同丁奉共為周瑜帳前護軍校尉
,護衛(wèi)周瑜,隨周瑜參加了赤壁之戰(zhàn)
、南郡爭奪戰(zhàn)
,后隨孫權參加了合肥之戰(zhàn),隨呂蒙參加了襲荊州之戰(zhàn)
,隨陸遜參加了彝陵之戰(zhàn)
。吳國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徐盛多有涉及
,屢立戰(zhàn)功
。后期
,徐盛成為駐防吳國東側(cè)的大將,曾獻疑城之計
,擊退魏軍
。吳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6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