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漢文帝劉恒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薄昭會死,是劉恒縱容的結(jié)果,也是自己作死的結(jié)果。
薄昭,文帝之母薄姬唯一的弟弟。前196年,劉恒前往代地就國時,薄昭隨其入代地。
對于文帝而言,薄昭最大的功績,無疑就是從龍之功。
前180年,諸呂之亂爆發(fā),由呂雉扶持上位的漢少帝劉弘被忠于漢室的大臣所廢,周勃、陳平等人欲立遠在代地,素有賢名的劉恒為帝。而被推舉為皇帝,對于劉恒來說固然是好事,可此時京師局勢尚不明朗,周勃、陳平等人是否真的忠于漢室,劉恒并不肯定。
所以,此時的劉恒雖覬覦皇位,但卻并不敢冒然的前往京師登基為帝,是懼怕自己這時前往京城登基,會淪落為傀儡,甚至是枉送性命。
雖說,劉恒現(xiàn)在并不敢直接前往京師登基,但對于皇位,劉恒還是很覬覦的,所以他并不想就這么直接放棄。于是乎,他就讓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京師探明情況,如若周勃、陳平等人真的是真心擁戴,他就啟程進京,反之若他們有一絲的遲疑,就斷然不入京城。
就這樣,身背重任的薄昭就冒著生命威脅前往京城,替劉恒探明情況。薄昭進京后,他就迅速前往周勃府邸,向周勃問清事情的緣由經(jīng)過,探明他真實意圖。之后,通過交流,薄昭得知周勃、陳平等人確是真心擁戴劉恒為帝的,于是薄昭就回到代地,向劉恒說道:“沒問題,別懷疑了”,這時,劉恒才放心去了長安當皇帝。
劉恒即位后,薄昭因有從龍之功,被冊封為“軹侯”。
一躍間,薄昭成為了天下最為顯赫的皇親國戚,外甥是當今圣上,姐姐是當今太后,這天下恐怕就沒有比他更為尊貴的外戚了!
在如此顯赫的身份下,薄昭開始逐漸迷失了自己。
薄昭自身把控能力本就弱,這點與他相伴數(shù)十年的劉恒應(yīng)該知曉。此時,對于薄昭而言,為避免其被權(quán)力迷了雙眼,文帝最正確的選擇應(yīng)該是:“用恩澤贍養(yǎng)而不應(yīng)當把權(quán)力交付給他,然后派賢良在旁輔佐于他”,但是文帝卻并沒有這么做,他不但不對薄昭加以限制,反而是賦予他重權(quán),且對于他的胡作非為也是一概無視。
最終,正是文帝的縱容,薄昭開始變得越發(fā)的驕橫跋扈,胡作非為,而后更是枉送了性命。
前170年,為強大西漢,漢文帝開始推行新政,如禁止列侯擅自征收捐稅,苛刻百姓,要遵守國家的法令,而為了讓新政能夠順利實施,就派遣監(jiān)察官員前往各地巡察,此時監(jiān)察官員鐘毓就被派往太原。太原是薄昭的封地,此時薄昭雖未在太原(在京師擔任車騎將軍),但他的侄子薄貴卻在太原。薄貴這人,仗著薄昭與薄姬的權(quán)勢,在太原是為非作歹,做了很多壞事,弄得是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而大臣鐘毓本就是一個嫉惡如仇的直臣,他眼見太原百姓被薄貴弄得是如此悲慘,自然是惱怒不已。震怒下,就以薄貴魚肉百姓,貪贓枉法為由,下令將他處死。
試想,薄家的血脈本就稀薄,此時自己的侄子又被殺,薄昭豈能放過鐘毓?于是,為了報復(fù),薄昭就率兵將回京的鐘毓給私自捉拿到自己的府中。
最初,薄昭并不想殺鐘毓,只是逼迫鐘毓向皇帝認罪,然后為薄貴披麻戴孝!可是披麻戴孝乃是兒子給老子做的事情,鐘毓豈能答應(yīng)這樣屈辱的條件呢?再者,在鐘毓看來,薄貴本來就該死,要為這么一個該死的人披麻戴孝,對于他來說就更是不可能。所以,對于薄昭的要求,鐘毓是斷然拒絕,且在拒絕之時,還羞辱了薄昭一番。試想,薄昭本來就因薄貴的死,對鐘毓是惱怒不已,這時鐘毓還如此無視于他,這豈能忍?
于是乎,薄昭惱羞成怒下,拿起到就砍了鐘毓。這下可好,薄昭算是捅了一個大馬蜂窩了!鐘毓在朝中素有清名,群臣都敬佩他的剛正不阿,因此群臣聞訊,自然是震怒,為此是紛紛向文帝請奏,要求將薄昭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但是,薄昭畢竟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也是文帝唯一的舅舅,在薄太后的力保下,文帝最初并不想殺他,想著能保住他的性命??墒?,就在這個時候,卻突然又傳來鐘毓妻子自殺的消息,隨著這個消息的傳來,群臣算是徹底炸了窩,他們紛紛強烈要求文帝必須處死薄昭,否則天理難容。而此時,丞相張蒼更是披麻戴孝,懷抱著鐘毓幼子上殿申冤,老將周興也以辭官抗爭,最終文帝終于下定決心處死薄昭。
之后,薄昭奉旨進宮,見漢文帝為他設(shè)了靈位,且正在祭拜,薄昭自知已無活命的可能,無奈引咎自殺。
只能說,薄昭的死是咎由自取,也是文帝此前的刻意縱容。若不是文帝在此前的縱容,薄昭斷然不會有后來的肆無忌憚。而若不是薄昭的肆無忌憚,他斷然不會越過朝廷,直接砍死朝廷命官。而若不是鐘毓的死,即使薄昭有千般錯,他也斷然不會死。只得說這一切都是命。
按照?子以母貴?,應(yīng)該是戚夫人最受寵;接著是劉邦原配呂雉,薄姬應(yīng)該是第三梯隊,甚至還往后。所以說,劉恒在劉邦的兒子中,是非常不起眼的。這個得益于其母親薄姬,是個非常有大局觀的人,有識人之明,對后宮的整體形勢,做出了?風險評估?。
當劉邦放權(quán)給呂雉后,以及劉邦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失敗后,薄姬更是看清楚了形勢,讓劉恒收斂光芒,隱藏自己。高祖死后,呂雉專權(quán),為自己的兒子保駕護航,除去了大部分有繼位可能的皇子,只剩下劉邦長子劉肥以及第四子劉恒。
這不僅保護了劉恒,也保護了薄姬。劉邦死后,娘倆和薄姬的弟弟薄昭,一同前往了封地。公元前180年,西漢功臣與皇室聯(lián)手,推翻了呂氏一族。在推舉新皇帝之時,諸位大臣沒有選擇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齊王劉襄(劉肥之子),便是忌憚劉襄的舅父駟鈞勢力,實在是不想再來一次?諸呂之亂?,轉(zhuǎn)而選擇劉恒繼位。
身處封地代國的劉恒,面對?天上掉下餡餅?,不明就里,不知所措,擔心是陷阱,不是餡餅。為此,派出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一窺究竟。最終,薄昭證實了,劉恒得以繼位??梢哉f薄昭在消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是冒著生命危險,為自己外甥?探路?的。劉恒也沒有虧待自己舅舅,分封薄昭為軹(讀音zhǐ)侯,封萬戶。
至于說為何漢文帝劉恒最后,為何要逼死自己唯一的舅舅。事件簡單經(jīng)過是:漢文帝劉恒為推行新政,派出鐘毓前往薄昭的封地宣講,而薄昭的侄子薄貴,仗著薄昭、薄姬,在當?shù)貫榉亲鞔?,正好撞在槍口上。鐘毓一點情面都不給,將薄貴就地正法。
此舉觸怒了薄昭,竟然讓鐘毓為薄貴披麻戴孝。在遭到拒絕后,惱羞成怒的薄昭殺了鐘毓。漢文帝知曉后,徘徊于清理與法理之間,為了不被母親薄姬責備,安排了張蒼、周興前往薄府勸說國舅自盡,薄昭不從。漢文帝又派出數(shù)位大臣,披麻戴孝到薄府,哭活喪,逼著薄昭自行了斷。最終,漢文帝如愿以償,薄昭自刎而死。《資治通鑒》記載這一橋段: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表面上的原因是薄昭殺了漢文帝平叛的使者鐘毓。實則是經(jīng)歷過?諸呂之亂?的漢文帝,非常忌憚外戚勢力。雖一說到漢文帝,都是一片贊譽之聲,但從上述逼死自己舅舅的事件,可見漢文帝也不是純粹吃素的,再說了又有哪個皇帝是天真無邪的呢?
漢文帝劉恒,西漢“文景之治”的開創(chuàng)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不過,漢文帝的這個皇位來得頗為湊巧。
當年,劉邦去世以后,太子劉盈即位,呂后強勢掌握了朝政。呂后掌握了朝政以后,開始殘忍對待戚夫人母子,并且還一定要劉盈前去觀看。
這給劉盈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因此,不久以后,劉盈就郁郁而終。劉盈去世以后,呂后不知道是開心還是難過。
一般來說,虎毒不食子,但是歷史上總有一些野心家,是脫離這個規(guī)律的,比如說著名的武則天。
因此,在呂后這里,我也不知道她對于劉盈去世究竟是什么感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她并沒有太難過。
因為呂后親手殺了劉盈的兒子,也就是孫子,前少帝劉恭。
總而言之,劉盈死后,呂后這個野心家就徹底放飛了自我。不僅對皇帝的廢立指手畫腳,還破壞了劉邦留下的“非劉氏不得稱王”的規(guī)定。
外戚干政一直是大忌,更別說劉邦留下的很多班底都還在。因此,在呂后死后,呂氏外戚和劉氏漢臣進行了一場對弈。
最終,劉氏漢臣獲勝。
劉氏漢臣獲勝以后,下一個皇帝人選成為了大問題。為了避免外戚干政的事情再次發(fā)生,漢臣們盯上了漢文帝劉恒。
原因無他,劉恒的母親薄姬太不受寵了而已。
就這樣,漢文帝就稀里糊涂的成為了西漢的皇帝。
劉恒成為皇帝以后,薄姬自然就成為了皇太后,連帶著薄姬的弟弟薄昭也成為了皇親國戚,劉恒的親舅舅。
薄昭為人
說起薄昭此人,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只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的從龍之功。
話說回漢臣擁護劉恒稱帝。乍然聽到這樣的消息,正常人肯定是欣喜若狂,可漢文帝不一樣,他的第一反應(yīng)是懷疑。
這其實也不能怪他,呂后當政的時候,呂后其實試探過漢文帝,要給他升遷,只不過漢文帝拒絕了。如果當時漢文帝接受了,恐怕現(xiàn)在他的墳頭草都三丈高了。
不過,懷疑歸懷疑,試探總要試探的,畢竟這是皇帝位。
而那個試探的人就是薄昭。
正是因為薄昭的試探,才讓漢文帝下定決心前往長安當皇帝的。而薄昭也因為這個功勞被封為軹侯。
第二件事情就是他救了周勃。
周勃就不說了,劉邦的親信,諸呂之亂的功臣,漢文帝能夠稱帝,他居功至偉。不過,這樣的人,也被人誣告謀反了。
漢文帝四年,已經(jīng)被貶官回到封地的周勃被人誣告造反。周勃十分害怕,花重金賄賂薄昭,讓他替自己說話。
薄昭將這件事告訴了太后薄姬。在薄姬的勸說下,漢文帝赦免了周勃。
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薄昭此人,還是比較有才。至少在這兩件事上,還是有點水平的。
可是,他還是沖動了。
薄昭動怒殺朝廷重臣,漢文帝無奈殺親舅舅
薄昭人品還行,不代表他的侄兒也還行。
薄昭貴為漢文帝的親舅舅,又是萬戶侯,自然是權(quán)勢滔天。這不,他的侄兒薄貴就依靠薄昭的名號,到處為非作歹。
正好此時,漢文帝施行新政,派了鐘毓到山西太原視察,就糾出了這個害群之馬。于是,鐘毓直接就將薄貴殺了。
知道此事的薄昭自然是十分惱火,就和鐘毓吵了起來。
眾所周知,吵架很容易就演變成打架。薄昭就是這樣,吵不過鐘毓的薄昭就動了刀子,不小心就把鐘毓給殺死了。
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自然是瞞不住了。
此時的朝廷上也分成了兩派:
一派自然是以薄姬為首的,這是自己的親弟弟,誰希望他死呢?另一派就是以鐘毓妻子為首的喊冤正直派,一定要漢文帝殺了自己的舅舅。
最終,漢文帝決定了,殺。
漢文帝殺薄昭的原因
漢文帝殺薄昭,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第一,薄昭是外戚。
漢文帝是如何上位的,上面相比說的很清楚了。漢文帝比起別人的優(yōu)勢,就是沒有外戚干政。
可是如今,自己親舅舅的侄子為非作歹,被大臣所殺,本來就是一件丑事。可偏偏,自己的親舅舅還把這個大臣殺死了。這不就是典型的外戚亂政嗎?
第二、漢文帝派鐘毓巡視的原因,是為了新政治。
漢文帝是明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施行新政更是為了國家。但是大家都知道,新政施行的一開始,阻力都蠻大的。
如今還不容易干出點成績來了,帶頭大臣還被殺了,這不是和自己對著干嗎?
這兩個原因處理不好,輕則國家動蕩,重則漢文帝自己皇位不穩(wěn)。正如鐘毓臨死前說的那樣:“以寶刀之威阻止新政,將軍的蓋世之功將要毀于一旦,我漢室江山也有付諸東流之險?!?/p>
薄昭的死成為漢文帝的黑點,還要從一些歷史記載來看。
薄昭之死
關(guān)于薄昭的死,《史記》中并沒有記載,《漢書》中也只有一句?十年...薄昭將軍死?,倒是在《資治通鑒》中有個相對較詳細的記載?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
意思是,漢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將軍薄昭不知何故就把漢朝的使者給殺了,漢文帝不忍?誅殺?,便派一些公卿大臣去勸他自殺,可是薄昭沒活夠,不想死。于是漢文帝又一次派了群臣跑過去穿著喪服哭活喪,薄昭無奈,只得自殺了。
所以,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確切地講不是?誅殺?,而是逼?自殺?。
為什么?殺舅?會成為漢文帝的黑點?
薄昭,是漢文帝母親唯一的親弟弟,甚至可以說在代國的時候,薄姬、薄昭、劉恒(漢文帝)三個人是相依為命的。薄姬當了太后以后,對這個弟弟的感情也是可想而知的,漢文帝也沒有虧待薄昭,封了他軹侯,并且掛車騎將軍頭銜。
但是在《史記》《漢書》中卻并未提及他因何而死,再加上《資治通鑒》又寫得薄昭被逼而死。而漢文帝在史書中的形象又一向非常完美,很多應(yīng)該寫出的內(nèi)容都被隱去了,比如代王后是何人?代王后四男因何而死?等等,當然也包括薄昭之死。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隱去的東西不斷得到關(guān)注,并被寫出不少的野史,反而成為了漢文帝的黑點,被不斷放大。
漢文帝是?仁君?么?
毫無疑問,漢文帝是個?仁君?,評判他是不是仁君,更主要的不是看他如何對他的舅舅,而應(yīng)該是他如何對待百姓。在漢初那個資源還很匱乏的年代,他堅持執(zhí)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不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這就是對百姓最友好的事。再加上他廢除了肉刑、連坐等刑罰,也是為了將百姓的苦進一步減輕。
而且,在漢文帝執(zhí)政時期,量刑也是非常輕的,少的時候一年全國也不過四百起獄事。
但是,就算是這么少的獄事,薄昭還是必須要死,這跟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是息息相關(guān)的。
呂氏因何而倒臺?并不是他們有不臣之心,而是因為他們擁有了過多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大到影響劉氏的統(tǒng)治。而他們作為外戚的身份也讓后來的漢朝君臣非常畏懼,所以,在呂氏倒臺,選擇新君主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外戚勢力更弱的劉恒,而不是外戚勢力強大的劉襄。
正因為有呂氏的前車之鑒,所以對于漢文帝的統(tǒng)治,其外戚勢力的強弱也一直是群臣所關(guān)注的。漢文帝竇皇后的兄弟竇長君、竇少君雖然也都來到了京城長安,但是漢文帝卻一直并未起用他們,也是出于這個考慮。所以,薄昭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來看,何況他犯的是?殺漢使?這樣的罪,無論對于漢文帝,還是他的姐姐薄太后,都是很難不做事的。
因此,為了維護他們的統(tǒng)治,漢文帝、薄太后也只能依法辦事了。
薄太后是漢文帝劉恒的母親,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妾,在薄姬還不是劉邦的妾的時候,最開始是魏豹的姬妾,曾經(jīng)有一個算命的大師許負給薄姬算過命,說她的兒子能夠成天子,當時的魏豹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非常的高興,于是便起兵造反,但是卻韓信打敗,最后薄姬便跟了劉邦,并且在后來生下了劉邦的第四子劉恒。其中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在擁立劉恒的時候也出了不少的力,可以說是有功之臣,也是自己的舅舅,但是為何卻被劉恒所殺?
公元前180年的時候,漢朝的實際執(zhí)政者呂后病逝,并且在臨終的時候秘不發(fā)喪,就是為了防止被奪權(quán),但是最終也沒有能保住呂氏一族,后來周勃陳平等人擁立代王劉恒為帝。此等消息傳到了代國的時候,劉恒充滿了懷疑,但是為了確保安全,于是便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長安打探消息。
薄昭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進京去見周勃,并且查探事情的因果,經(jīng)過確認之后,將情況稟告給了劉恒,并且?guī)е鴦⒑愕热巳m中繼承皇位,而薄昭也被封為了軹侯?!〉堑弥娯挂呀?jīng)將薄貴給處斬了,感到非常的生氣,并且讓鐘毓為薄貴披麻戴孝,但是被鐘毓給拒絕了,于是薄昭便拿出了皇帝御賜的寶刀給鐘毓看。
但是鐘毓卻說薄昭這是在阻撓新政,薄昭不管了這些,于是便將鐘毓給殺死了。知道這件事情的漢文帝非常的生氣,便決定要斬薄昭,但是被大臣給勸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77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則天上位后,長孫無忌為什么要罷官
下一篇: 欒大是什么人西漢最牛的江湖術(sh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