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繁榮景象
。昌邑城內(nèi)最熱鬧的一家酒樓,二樓臨窗
,一個年輕人身著長衫,白皙俊朗
,獨(dú)自占了一張桌
。他要了兩碟小菜,一壺白酒
,自斟自飲
,眉宇間隱現(xiàn)憂思。他姓王名吉
,山東瑯玡人氏
,本是云陽縣令,因賢名遠(yuǎn)播被調(diào)到昌邑王府擔(dān)任中尉
,由七品升到五品
,可謂平步青云。
<div id=)
,后代出了無數(shù)皇后駙馬.png" />
可昌邑王劉賀雖是漢武帝的嫡孫
,卻荒淫無度,身邊全是小人
。王吉雖升遷了
,但在這樣的主子手下為官,又?jǐn)偵线@么一班同僚
,胸中抱負(fù)不展
,周圍關(guān)系復(fù)雜,只有借酒澆愁了
。半壺酒下肚
,他忽然發(fā)現(xiàn)鄰桌有一位老者正微笑舉杯向他示意。老者衣衫素凈
,儒雅親和
,王吉心生好感,連忙趨身請教
。兩人談詩論史
,一見如故,轉(zhuǎn)眼一壺酒就見底了。老者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道:“小友似有心事?”
王吉便將煩惱之事一一向他道出
。老者眼睛一亮,隨即大笑:“我明白了
,現(xiàn)送你三個字
,可保你從此順順暢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澳娜齻€字?”王吉滿臉疑惑
。“言宜慢!”老者緩緩說道
。
“言宜慢?”王吉若有所悟
。等他回過神來,老者已飄然而去
。從那以后
,王吉謹(jǐn)記老者教誨,勤于政務(wù)
,三思而后言
。在暗流涌動的昌邑王府,居然平平安安
,數(shù)次均有驚無險
。由于勤政,公元前73年
,王吉被漢宣帝任命為諫議大夫
,成了朝中重臣,一時間門庭若市
。
公元前67年
,王吉回鄉(xiāng)省親,又路過昌邑城
。有位老者自稱是王吉的故人
,要見王吉一面。王吉下轎一看
,竟然是十年前的那位老者
,他心中大喜,一揖到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笆昵埃綐巧系们拜呉痪浣陶d
,晚生終身受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险吖笮Γ锨胺銎鹜跫骸笆昵拔宜湍闳齻€字
,保你十年順暢
。今天我再送你三個字,你若能遵從
,可保一世無憂
。”老人貼近王吉耳邊
,輕聲說道:“心宜善!”聲音雖輕
,王吉卻心中一震。
擔(dān)任諫議大夫這些年
,王吉還是勤政為民的
,但是偶爾也會黨同伐異。比如長史趙珞
,就因與他政見不合,被他惡意彈劾
,終致罷官歸鄉(xiāng)
,不久郁郁而終。省親歸來
,王吉認(rèn)真地反省了這幾年來的所作所為
。從那以后,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不管什么事
,都嚴(yán)格要求自己,言宜慢,心宜善,終成西漢的一代名臣
。據(jù)說
,那老者就是隱居于昌邑的、漢武帝時著名的宰相公孫弘
。
“言宜慢,心宜善”從此被王吉列為王氏家規(guī)代代相傳,自東漢至明清的一千七百多年間
,王吉的后人中,二十四史中有明確記載的
,就有36人為后
,35人成為駙馬,186人擔(dān)任過宰相!瑯玡王氏
,也因此成為中華第一望族
。
傳位1700年,出36個皇后36個駙馬,92個宰相
,是什么家族?
中國的姓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時期
,這些姓氏在后來也各有不同
,在當(dāng)朝來說,皇室所屬的國姓應(yīng)該是最尊貴的
。但在歷史上來說
,這個姓氏才應(yīng)該算是天下第一貴姓,這個姓氏家族傳承了1700年
,期間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
,還有92個宰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芍^是中國古代的第一望族了
,這個姓氏就是瑯琊王氏家族的王姓。
瑯琊王
,人如其名
,是長期生活在瑯琊郡的王姓貴族。瑯琊王出自姬姓
,其始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司王成夫
。太子成父是周恒王的次子,但他投奔齊國
,被管仲推薦為齊國的大司空
。太子成父的后代以王為姓,定居齊國
。
秦漢時期
,王翦、王賁也是王氏的后裔之一
,而這對父子是秦始皇統(tǒng)一的關(guān)鍵人物
,秦始皇除了依靠孟氏之外,還依靠王翦
、王賁
。秦末戰(zhàn)亂,為了躲避戰(zhàn)亂
,王翦的孫子王離帶著家眷去了瑯琊郡的臨沂
,這就是瑯琊王家的祖先
。
瑯邪王氏家族在東晉西晉末年306年的永嘉之亂中全面興盛。很多家族為了躲避戰(zhàn)亂紛紛南遷
,王氏家族也在南方
,司馬睿就是在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王朝,王氏家族的地位不是其他家族可以比擬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觀古代歷史上的眾多家族,很少有能與王氏相提并論的
。
魏晉時期
,只有陳郡謝氏能與王氏抗衡,而陳郡謝氏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家族
,肇始于魏晉
。主要是在淝水之戰(zhàn)中,陳郡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的勝利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盛世時期與瑯琊王并稱王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即是兩家
。但隨之鼎盛的家族也有失去的一天
,于是王謝二字就成了顯赫家族的代名詞。
《二十四史》記載
,從東漢到明清,瑯琊王家培養(yǎng)了以王績
、王羲之為代表的90位宰相
,此外還有600多位文人名士、36位皇后
、36位公主
。權(quán)力最大的時候,直接姓王或與王家有關(guān)的人達(dá)到75%
,"王馬兩家
,共天下"的美譽(yù)當(dāng)之無愧。
瑯琊王的后裔中最著名的應(yīng)該是王羲之
,東晉著名書法家
,被稱為書圣。但再大的家族也有衰敗的一天
,他們興盛了一千七百年
,南朝時的瑯琊王已經(jīng)逐漸敗亡,但家族的名聲還在
,只是名聲高于實(shí)力
,出了很多文學(xué)名人
,比如王儉、王戎等人
。到了隋唐時期
,真正意義上的瑯邪王氏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
不過
,他們在唐朝仍然產(chǎn)生了四位宰相
,但與鼎盛時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蘭陵蕭氏是唐代南朝興盛的四大家族中唯一的一支
,陳郡謝氏曾稱瑯琊王氏,在唐代沒有宰相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人
,即關(guān)隴集團(tuán)。傳說單函也是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成員之一
,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另一位李淵的母親還是來自單函家族
。
參考文獻(xiàn):《二十四史》《晉書》《宋書》
西漢的時候官員怎么稱呼皇帝
陛下 或者 皇上
帝王是古代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有一些專用的名號與稱謂
,別人不得冒充
。
商:王
周王:天子
秦王:始皇帝
皇帝自稱:聯(lián)、寡人
、孤
、予一人等。
臣下對皇帝的稱呼:陛下
,上
,今上,皇上
,人主
,萬歲,萬歲爺
,縣官
,大家,天家
,官家等
。
對于剛剛故世的還未有謚號的皇帝,通常稱為“大行”等
。
后宮稱謂
1
、后、帝王的正妻
。夏代帝王生時稱“后”
,死后稱“帝”
。后稷、后羿
等的“后”
,都是君長的意思
。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后稱“帝”
。在商代
,“后”開始成為君主配偶
的專稱。
《禮記
。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后
。”
2
、皇后:皇帝正妻的稱呼
,始于秦朝。歷代相襲
。
3
、王后:國王的正妻。
4
、皇孋:皇后的別稱
。《后漢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屎蠹o(jì)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5、元妃
、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蹲髠鳌冯[公元年:“惠公元
妃孟子
,孟子卒,繼室以聲子
,生隱公
。”
6
、元后
、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睹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后妃傳二》:“穆宗即位
,禮臣議:‘孝潔皇后
,大行皇帝元配
,宜合葬袝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7
、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zhí)政的太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妒酚洝翁蟊炯o(jì)》:“太
后女主
,欲王呂氏
。”
8
、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
9、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
10
、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后的敬稱
。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
“晨昏兩慈壺
,詩禮一賢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11
、中宮:皇后的住處,代稱皇后
。
12
、國陰:后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
,女為陰
,所以帝王的后妃稱國陰。
13
、御妻:帝王之妻
,也叫“御女”、“女御”
,位在世婦之下
。《禮記
。
昏義》:“古者
,天子后立六宮
,三夫人,九嬪
,二十七世婦
,八十一御妻;以
聽天下之內(nèi)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14、天下母
、天地母:都是對皇后的敬稱
。《漢書
。元后傳贊》:“及王莽
之興
,由孝元后,歷漢四世
,為天下母
。”
15
、娘娘:皇后或?qū)m妃的稱呼
。
16、坤極:皇后的別稱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逗鬂h書。梁皇后紀(jì)》:“梁小貴人宜配天祚
,正位坤
極
。”
17
、妃:對皇帝的妾及太子
、王、侯的妻子的稱呼
。
18
、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
,在諸妾中地位較高。
19
、妃嬪:帝王妾侍的統(tǒng)稱
。唐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
,辭樓下殿
,輦來于秦
。”歷代帝王妃嬪眾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抖Y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枇x》:“古者
,天子
后立六宮,三夫人
,九嬪
,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以聽天下之內(nèi)治
。”秦始
皇滅六國
,盡收其宮女充實(shí)內(nèi)廷
;漢武帝妃嬪有昭儀、婕妤等四級
;晉武帝有宮
女近萬人
;康熙有妃嬪五十一人。
20
、嬪
、九嬪:皇宮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
。嬪
,也稱嬪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吨芏Y
。天官。內(nèi)宰》:“九嬪掌婦學(xué)之法
,以教九御
。”九御亦即九嬪
。據(jù)說
,宮中
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
。歷代多用其制
,但名稱不一。唐代以昭儀、昭容
、昭媛
、修儀、修容
、修媛
、充儀、充容
、充媛為九嬪(《新唐書
。后妃傳》)
。
21
、妃嬙
、嬪御、嬪嬙:宮中的女官
,天子
、諸侯的姬妾。妃嬙地位高于嬪
御
。
22
、貴人: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
。東漢光武帝始置
,其地位僅次于皇后。
此后
,歷代沿用其名
,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
,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
、貴
妃、妃
、嬪之下
。
23、貴妃:妃嬪的稱號
,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
,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
時始置
,與貴嬪
、貴人號稱三夫人,位比相國
。隋以后歷代均沿置
。
24
、貴嬪:宮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
。魏明帝時地位僅次于皇后。以后
,歷代多沿用
,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25
、德妃
、賢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
。唐時為正一品
。
26、淑妃:宮中女官名
,三國魏明帝始置
。當(dāng)時地位較高,僅次于貴嬪和夫
人
。以后歷代多設(shè)置
。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遺妃
。清制
,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
皇貴太妃
、貴太妃
。
28、椒房:又稱“椒室”
。漢代皇后所居宮殿
,用花椒一類的香料和泥涂抹
墻壁,取其溫
、香
、多子之義,以表示吉利
。后來就以椒房代稱皇后
。應(yīng)劭《漢
官儀》:“皇后稱椒房……”
29、淑媛:宮中女官名
,三國魏文帝時始置
。位在淑妃后。
30
、惠妃
、麗妃
、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
。唐玄宗開元時
置
。《舊唐書
。后妃傳
。序》:開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
、麗妃
、華妃等
三位,以代夫人
,為正一品
。”
31
、少妃:先秦諸侯之妾的稱呼
。
32、儲妃:太子妃
。
33
、東妃:太子妃。
34
、美人:宮中女官名
,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
。據(jù)傳
,漢宮妃嬪
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
。以后一直到明代
,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5
、良娣:太子妃妾的稱號
,始于西漢。此后
,魏晉至隋唐后宮皆沿置
。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稱嫡妻為女君
。
37
、內(nèi)寵、內(nèi)嬖
、嬖人:帝王寵幸的姬妾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蹲髠鳌焚夜吣辏骸褒R侯好
內(nèi),多內(nèi)寵
,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
。”
38
、正嫡
、正室:嫡妻、正妻的別稱
。
39、側(cè)室
、別室
、別房:妾的別稱。
40
、繼室:諸侯次妃的別稱
。
41、大娘
、小娘:皇后與妃妾的別稱
。清梁章鉅《稱謂錄》:“天子妻古稱
大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42
、細(xì)君:原為古代諸侯之妻的稱呼,后來轉(zhuǎn)化為妻子的通稱
。
43
、夫人:周代諸侯的嫡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抖Y記
。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
夫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焙髞恚T侯之母也可稱夫人
。漢代皇帝的妾皆稱夫人
。魏晉以后,或稱
夫人
,或另立名號
。
44、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抖Y記
。曲禮》下:“夫人
自稱于天子,曰老婦
;自稱于諸侯
,曰寡小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焙髞沓济駥e國也謙稱本國國
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
45、內(nèi)官:先秦時諸侯妻妾
、宮廷女官的稱號
。后代多有沿用。
46
、內(nèi)主:先秦時諸侯夫人的稱呼
。后代有時也指皇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稌x武帝立皇后大
赦詔》:“以儀刑萬邦者
,必須內(nèi)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47
、少君、小君:先秦時稱諸侯的妻子為少君或小君
。
48
、姬:古代帝王的妃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稘h書
。外戚傳》:“高祖薄姬,文帝母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49、娣娰:古代帝王諸妾的合稱
。年長者為娰
,年幼者為娣。后世娣娰也指
妯娌
。
50
、媵:陪嫁的妾。古代諸侯的女兒出嫁時常以妹妹或侄女從嫁為侍妾
,稱
為媵
。
51、媵御
、媵妾:隨嫁的侍妾
。又稱媵侍
、媵婢。
52
、妾
、侍妾:妾的本意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稱為妾或侍妾
。
53
、長妾、貴妾:古代諸侯有子的妾
。
54
、賤妾、副妾:諸侯地位低下的妾
。
55
、小星:古時侍妾的別稱。
56
、昭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
。漢元帝時始置
。漢朝妃嬪在皇后
之下有十四等,昭儀是第一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拔灰曍┫啵舯戎T侯王”
。后世雖然亦多沿用
此名號
,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57
、昭容:宮中女官名
,亦是帝王的侍妾。漢武帝時始置
。魏晉至隋唐多被
沿用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58、昭華:宮中女官名
,亦是帝王的侍妾
。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號
者
。
59
、修儀:宮中女官名
,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
。后世雖然亦多沿用
此名號
,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0
、修容:宮中女官名
,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文帝始置
。后世雖然亦多沿用
此名號
,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1
、婕妤:又作婕伃
。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
。漢武帝始置
。當(dāng)時有
趙婕妤、尹婕妤等
。婕妤在漢朝妃嬪十四等中列第二等
。后世(明代以前)雖然
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
62
、娙娥: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始置
。在漢宮妃嬪十四等
中位列第三。后世沿用此稱號者不多
。
63
、容華:漢宮女官名,亦是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始置
。在漢宮妃嬪十四等
中位列第四。后世亦有沿用此稱號者
,但地位不高
。
64、充依:漢宮女官名
,亦是妃嬪的稱號
。漢武帝始置。在漢宮妃嬪十四等
中位列第七。后世亦多沿用此稱號
,但名稱略有不同
。南朝宋稱“充衣”,隋代
稱“充儀”
。
皇后為何稱“梓童”
?
封建社會中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的正妻皇后,統(tǒng)攝六宮
,母儀天下
,地位相當(dāng)顯赫,但是皇后有一個奇怪的稱號
,常常被皇帝稱為或自稱為“梓童”
。
“梓童”之名是何意?對此人們頗費(fèi)猜詳
。
據(jù)有的專家考證
,“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見于《全相平話五種》:“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jìn)寶,近日進(jìn)得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