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間”讓金國損失60萬大軍,虞允文的實力有多強
說到虞允文
,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
一:金國出雄主
,虞允文的實力有多強.png" />
眾所周知
,縱觀兩宋歷史,歷代君王莫不以文制武
。以致終兩宋朝祚
,武事荒殆,邊防廢弛
,外強環(huán)伺
。甚至到了北宋末年竟被僅有幾百萬人口的金國攻陷國都,從此神州陸沉
,偏安一隅
。
然而,即便如此
,于北宋一脈相承的南宋小朝廷依然無法逃避厄運
。公元1148年,伴隨著金國蓋世名將金兀術的離世
,金國內(nèi)部掀起了一場血腥的權利斗爭
,金國的王公貴族們以一種近乎養(yǎng)蠱的方式?jīng)Q出了最終的勝者——完顏亮。
這是一個集雄才大略與剛愎自用與一身的皇帝
,一方面
,他加強中央集權,極大的改善了金國內(nèi)部山頭群立
,力量分散的尷尬局面
。但另一方面,他又心狠手辣
,大肆屠殺王公貴族
,造成金國王室內(nèi)部離心離德
。然而不管怎樣
,完顏亮還是在最短的時間里結束了金國內(nèi)部的混亂,從新建立了一種新的權利格局
。
這一年
,年輕的完顏亮端坐在皇位之上,俯視著下方跪拜的群臣
,他膨脹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
,他說出了自己的愿望。
國家大事
,皆我所出
,這是第一;
帥師伐遠,執(zhí)其君長而問罪于前
,這是第二;
無論親疏
,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這是第三。
第一點
,他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
。第三點,參考后世對他的評價
,絕對是實現(xiàn)了
,甚至有點超標。唯獨第二點
,成為了他人生圓滿道路上的攔路虎
。
順著華夏大地的堪輿圖向下看,越過洶涌澎湃的長江天險
,一塊廣闊而富饒的大地映入完顏亮的眼簾
。宋,這個簡單的漢字中散發(fā)出著令所有金國人五味雜陳的晦澀氣息
。決定了
,伐宋。自今日起
,整個金國被調(diào)動了起來
。國都太遠,指揮不暢
,遷都!宗室反對
,眾志成城,屠殺
。糧餉不夠
,兵器不足,征調(diào)!一切都得為了伐宋讓路
,這是皇帝的意思
,也是國家的意志。
在整個金國的努力下
,伐宋的條件很快就籌齊了
。公元1161年,金國的皇帝
,萬里北疆的主君
,完顏亮,御駕親征
,將60萬大軍
,陳兵江北,稍作整頓后便將大軍一分為四
,第一路從海上直接繞道進攻南宋首都臨安;第二路進攻荊州首輔江陵;第三路由鳳翔進攻大散關準備入川占據(jù)四川;第四路則由他親自率領
,進軍壽春。欲再現(xiàn)金兀術搜山檢海一戰(zhàn)滅宋的舊事。
二:南宋有錚臣
60萬大軍這么明目張膽地開進
,南宋方面自然一早就知道了
。然而,此時的南宋可不是新朝初立時的南宋
,再也沒有另一個岳武穆可以站出來充當阻擋金軍洪流的大山了
。坐在皇帝寶座上的趙構此刻也已垂垂老矣,面對金國使臣氣勢洶洶的辱罵
,甚至都沒有勇氣發(fā)怒
。
若是岳飛還在,金人哪里還敢這么猖狂
。如今的我們很難體會這位南宋高宗
,歷史上著名的中興之主的感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蛟S他也想過沖冠一怒
,親提大軍再演赤壁舊事。但這種選擇早在他殺死岳飛的時候就已經(jīng)離他遠去了!看著爭吵不休的滿朝文武
,這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發(fā)出了屈辱而悲哀的嘆息
。
“如今之事,何類當年檀淵!”就在滿朝文武力陳南遷西狩之策
,就在皇帝趙構思考乘船出海之計時
,一個石破天驚的聲音出現(xiàn)在了南宋朝堂之上。檀淵之盟啊!那可是北宋對外戰(zhàn)爭史上難得的高光時刻
。天子守國門
,君臣同一心。那一戰(zhàn)
,打出了幾十年的和平
。
趙構揉了揉發(fā)花的雙眼,看清了說話之人的容貌
。陳康伯
,那個被他譽為“真宰相也”的文人
。何類檀淵
,他想做寇準嘛?那么朕呢?他要朕做真宗?氣氛漸漸冷了下來,這句話的政治分量太大了
。
陳康伯這是在以自己為籌碼
,賭一把換天大局。若成
,則宋祚存
,烽火滅,他陳康伯也能一躍成為與寇準齊名的千古名相。只是
,有人想做寇準
,卻沒人想做真宗。趙構真的很老了
,他溫言鼓勵著陳康伯
,卻決口不提親征事宜。陳康伯明白
,他賭輸了
。
但是,還沒有結束
,武穆血尚熱
,華夏節(jié)未折。陳康伯明白
,他失敗的原因是策動了皇帝親征
,那就各退一步吧!皇帝不用親征,但要確實表明抗戰(zhàn)的態(tài)度
,由主站派上臺統(tǒng)籌軍政大事
。
這一次,趙構讓步了
,因為他看到了
,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陳康伯的讓步了,而是整個主站派的讓步
,這個情
,他不得不承。
這一刻
,自岳飛死后在南方大地上沉寂了數(shù)十年的主張派再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繼陳康伯之后,一個個老臣建言獻策
,一位位將軍揮斥方遒
。他們已經(jīng)忍了太久,久到差點就要進棺材了
,這是最后的
,僅有的一次機會,這一站必須勝
。所有的資源都必須集中到戰(zhàn)爭上來
,積累的金銀,深埋的情報網(wǎng)
,以及
,雪藏的人才
。
趙構本以為陳康伯會舉薦某位老將,甚至可能是岳軍舊人
。但當那個年輕的文人站出來的時候
,趙構差點覺得陳康伯老糊涂了。
虞允文
,一個小小的中書舍人
。但是,他已經(jīng)向主站派讓步了
,哪怕他心里的疑惑再深
,也不必再提出來了。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事情發(fā)展的很順利
,隨著國家大方向的變化
,一種新的大勢已經(jīng)形成,抗金
,抗金
,抗金!
虞允文帶著這樣的政治信號來到前線,但糜爛的軍營卻差點讓他轉(zhuǎn)身就走
。領軍主帥不在軍中
,中層士官酗酒諱戰(zhàn),底層士卒惶惶不可終日
。
這樣的帥!這樣的將!這樣的兵!國家豈能不亡!
好在
,虞允文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的身后
,站著整個主站派
。主帥不行,奪權!將軍不行
,替換!士卒不行
,整頓!短短幾天時間,虞允文便將整個前線整頓完畢
,長江以南儼然已成一道鐵墻
。
戰(zhàn)爭很快就打響了,這場戰(zhàn)火波及了整個長江沿岸
。但虞允文只是死死地盯著完顏亮
,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時。這場戰(zhàn)爭的根源只在完顏亮身上
,是他
,也只是他獨斷乾綱,一力促成伐宋
。完顏亮一日不死
,戰(zhàn)火一日不熄。
虞允文大概了解樞密院那些大佬的打算
,所以他也更加明白他的重要性
,他必須死死地咬住完顏亮,為金國內(nèi)部的某些人制造機會
。他是綁住完顏亮的繩
,而不是殺完顏亮的刀。
年輕的完顏亮或許并不知道
,在他決定伐宋的那一刻
,在他淫威下瑟瑟發(fā)抖的某些人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但是現(xiàn)在
,他很煩躁
,戰(zhàn)事進展的及其不順,江對面的那支宋軍就像鐵打的一樣
,不管他如何怎么進攻都屹立不倒
。漸漸的,情勢開始了微妙的變化
。先是底層士卒開始逃跑
,之后中層將官消極避戰(zhàn),但這一切都暫時潛伏在深處
,知道完顏雍在遼陽稱帝的消息傳來
。
稱帝,他怎么敢?完顏亮只是震驚
,這不像是他那個懦弱的從弟能干出來的事
,但是作為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脫穎而出的贏家,他明白了
。這是一場謀劃良久的政變
,反對他的絕不只是他那個從弟,而是金國所有的王公貴族
。
這一刻
,他對北方感到了一陣深深的恐懼。在那里
,他的反對者們早已編織好了天羅地網(wǎng)
,就等著他回去,就等大金國的皇帝回去平叛
。不行
,絕不能回去
。他回過頭深深地看向南方,北方已無活路
,生機只在南國
。
進攻,不顧一切
,不計代價
,攻下宋國,他便能逃出生天
,以江南的廣闊和富饒與那些亂臣賊子們慢慢周旋
。不久,完顏亮便移師瓜州
,召開全軍會議
,勒令三日內(nèi)必須過江,違令者死
。
當夜
,金國的將領們心事重重地回了營帳,三日內(nèi)過江
,可能嗎?絕不可能!可是過不了江會死的!不約而同地
,大家想起了那封來自北方的信!
那晚的火燃起時,虞允文正隔江眺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炝耍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刀子已經(jīng)出鞘了
,只等刺穿完顏亮的心臟。自完顏雍稱帝的消息傳來那日開始
,他就每晚都會隔江眺望
。雖然,已經(jīng)連續(xù)三天了
,但他明白
,大勢已成,完顏亮肯定是要死的
。
果然
,皇天不負苦心人。當江北大營的火燒起來時
,他知道
,時機到了。殺完顏亮的刀是金人
,殺金人的刀是我虞允文
。傳來全軍
,渡江北伐!
建康,趙構冷靜地聽著一位老將讀戰(zhàn)報
。贏了
,金軍60萬大軍折損殆盡
,完顏亮身死
,兩淮也收復了!他知道,外面的百姓們一定在爭相傳喚
。他知道
,主站派的官員們已盡數(shù)到齊。最后
,他深刻地知道
,他該退位了!
虞允文一生有哪些成就?虞允文人物介紹
虞允文是南宋著名大臣,他曾率軍在采石大戰(zhàn)中戰(zhàn)勝金軍
,多次向朝廷請求加強邊境的防御
,使得宋國轉(zhuǎn)危為安。虞允文年幼聰慧
,據(jù)說七歲便能提筆寫作
,后來參加科舉中進士第,但因為秦檜的原因
,導致當時一批文人不能被重用
。不過虞允文還是依靠自己出眾的能力脫穎而出,成為南宋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人更是將他稱為“戰(zhàn)伐之奇
,妙算之策,忠烈義勇
,為南宋第一”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虞允文,趕快來了解下吧
。
在我們的印象中
,領兵征伐是武將的事,而文人就應該齊家治國
。自古就是文死諫
,武死戰(zhàn),很少有文人死在沖鋒的戰(zhàn)場上
。當然
,也很少有文人上戰(zhàn)場領兵打仗。
但是自古以來卻從不缺少儒將
,從三國時代“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的赤壁周郎到近現(xiàn)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都是文人統(tǒng)兵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臨危受命,挽狂瀾于既倒
,扶大廈于將傾
,為南宋朝廷續(xù)命一百多年,這個人就是南宋名臣虞允文
。
眾所周知
,金國滅了北宋,將徽欽二宗俘虜?shù)奖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宋高宗趙構在南方稱帝
,建立了南宋小朝廷,雖然有岳飛
、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力主北伐
。但是,由于宋高宗趙構的私心以及南宋朝廷的軟弱
,導致岳飛慘死風波亭
,當時宋朝朝廷中的大臣認為,只要殺了岳飛就可以換得宋金兩國之間的和平
,而此后
,只要每年向金國進貢,就可以好好享受江南的溫柔鄉(xiāng)
。
但是
,南宋小朝廷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北方的金國在岳飛慘死風波亭的20年之間
,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動
,海陵王完顏亮篡位成功,正想著憑借南征宋朝的機會穩(wěn)固統(tǒng)治
,通過領兵征伐開疆拓土來穩(wěn)固自己的大金國國王之位
。
所以,完顏亮繼位以來
,就不停的招兵買馬
,全國上下厲兵秣馬,準備南征
,完顏亮更是寫下了“提兵百萬西湖上
,立馬吳山第一峰”這樣的豪言壯語。而反觀南宋方面,由于大臣皇帝醉生夢死
,文人貪財
、武將怕死,而且南宋雖然錢糧富足
,所用于軍隊卻甚少
,大部分都進貢給了金國,就連長江邊上的防線
,大多都是老弱病殘
,防備空虛。面對金國的虎狼之師
,實在是懸殊相差太大
。
公元1161年
,金主完顏亮親自率領60萬大軍南下攻宋
,而且放出豪言,要在100天之內(nèi)徹底滅亡南宋
。宋高宗趙構聽到這個消息后
,立馬嚇癱了,想當年他被金國大軍趕到海上的日子還猶在眼前
。此刻
,金國大軍又卷土重來,看完顏亮氣勢洶洶的態(tài)度
,也許這一次就不是把他趕到海里這么簡單了
。
就在宋高宗趙構猶豫不決是逃還是戰(zhàn)的時候,完顏亮的大軍已經(jīng)到了和州
,和州守將王權不戰(zhàn)而逃
,直接放棄了和州,這樣一來
,完顏亮的大軍已經(jīng)逼近長江
,如果金軍一旦渡江,那么南宋必將滅亡不可!
無奈之下
,宋高宗趙構只得派遣蕪湖守將李顯忠到采石磯阻擊金軍
,由于宋朝有文人監(jiān)軍的傳統(tǒng),所以趙構便派遣了當時任中書舍人的虞允文到采石磯慰問督戰(zhàn)
。
但是當虞允文到達采石磯的時候
,李顯忠卻還沒有到,這就尷尬了
,主力沒到
,監(jiān)軍到先到了,雖然主力沒到,但是對面的金軍已經(jīng)開始準備渡江了
。雖然虞允文以前一直擔任文官
,而且從來沒有打過仗,此刻卻是危急存亡之刻
,不得已之下
,虞允文只得擔任指揮官的重任。
虞允文擔任指揮官之后
,清點過人馬之后發(fā)現(xiàn)
,整個采石磯防線軍士還不到兩萬人李顯忠簡介,而且大多都是老弱殘兵
,根本不能和金軍的虎狼之勢相抗衡
。但虞允文不愧是文人出身,他先是進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
,煽動士兵們的愛國熱情
,然后便帶領士兵一馬當先的沖上陣前。士兵們一看一個文人都能如此勇猛
,他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奮力抵抗呢?
而且虞允文還懂得利用地利之便
,由于金軍都是北方漢子,陸戰(zhàn)自然是所向披靡
,但是水戰(zhàn)卻不擅長
,虞允文利用南宋船只的優(yōu)勢撞擊金軍的船只,導致很多金軍士兵落水
,金軍大多不識水性
,落水之后就被淹死了,這樣一來
,金軍損失慘重
。
而且虞允文還用上了南宋最先進的武器“鐵臂弩”,不斷的射擊
,也使金軍損失慘重
,金軍的先頭部隊一下子就損失殆盡,迫使金軍不得已只能暫停渡江
。
經(jīng)過一天的戰(zhàn)斗
,宋軍士氣大增,而金軍方面則士氣低落
,甚至有些金軍將領提出了撤退
。但是,金主完顏亮正要憑借此戰(zhàn)為自己樹立權威
。所以
,不顧士兵的死活下了死命令“三日之內(nèi)打不過長江去
,隨軍大臣盡行處斬”!
這樣一來,部分金軍將領極度不滿
。就在頒布命令的當天晚上
,金國兵部尚書耶律元宜發(fā)動了軍事政變,控制了完顏亮
,而恰在此時
,北方傳來了完顏雍繼位的消息,完顏亮此刻大勢已去
,不久之后即被耶律元宜所殺
。
完顏亮已死李顯忠簡介,金軍沒有了主心骨
,自然而然就撤退了
。虞允文雖是文人,卻憑借一己之力
,打退金兵
,為南宋朝廷續(xù)命100多年,如果不是虞允文
,恐怕趙構已經(jīng)和徽欽二宗一樣的下場了!
率南宋殘兵打敗金國精銳的書生,有多么的傳奇?
秦檜是死心塌地的主和派
,為了和金國達成和解
,不僅解除了韓世忠、張俊
、岳飛三大將的兵權
,甚至制造岳飛冤獄,使抗戰(zhàn)派對投降議和活動無法進行反對
。
《紹興和議》的大概內(nèi)容是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
。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
、秦州的大半
,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在殺死岳飛后
,和議立即生效。
南宋是一心求和
,而金國卻只是想先解決內(nèi)部各種叛亂問題以及廢掉南宋的武裝而已
;1148年,金兀術死去,海陵王完顏亮當右丞相
。次年
,完顏亮發(fā)動宮延政變,殺死金熙宗
,自立為帝
。他夢想一舉滅宋,盡享江南繁華
。
經(jīng)過近10年的準備和籌劃
,金國最終于1161年4月,率領超過70萬大軍南下
,欲一舉滅亡南宋
;金軍臨江消息傳到臨安,京城亂作一團
。文武官員紛紛把家屬送走
,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敵”。只有陳康伯和黃中的家屬留在臨安
,并堅決反對逃海
,高宗才表示“親征”,繼續(xù)抵抗
。
由于完顏亮以前的皇位來路本來就不正
,加上這十余年時間里瘋狂征兵,導致民怨四起
;金宗室完顏雍乘機奪取政權
,黃河以北地區(qū)很快歸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顏亮得到知這一消息更加瘋狂南侵
。當時
,他領兵駐扎在和州雞籠山,并決定從采石渡江
,一舉攻破南宋首都建康
。
當時的南宋由于金國的突然入侵而驚慌失措,全國一片混亂
;當時南宋在采石的最高指揮官叫虞允文
,是一個從來沒有指揮過戰(zhàn)爭的書生,但是愛國的責任心使他鼓起勇氣
。
他立刻命令步兵
、騎兵都整好隊伍,沿江布陣
,又把江面的宋軍船只分為五隊
,一隊在江中
,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側岸邊,另外兩隊掩匿山后
。敵軍以為采石無兵
,及近南岸,見宋軍列陣相待
,當涂人民觀戰(zhàn)助威者十數(shù)里不絕
,方才大驚,欲退不能
,只得前進
。幾百艘金軍大船迎著江風,滿載著金兵向南岸駛來
。沒有多少時間
,金兵已經(jīng)陸續(xù)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將時俊率領步兵出擊
。時俊揮舞著雙刀
,帶頭沖向敵陣。兵士們士氣高漲
,拼命沖殺
。金兵進軍以來,從沒有遭到過抵抗
,一下子碰到這樣強大的敵手
,就都垮下來了。江面上的宋軍戰(zhàn)船
,也向金軍的大船沖去
。宋水軍多踏車海鰍船,大而靈活
,而金軍船只底平面積小,極不穩(wěn)便
,宋船乘勢沖擊
,就像尖利的鋼刀一樣,插進金軍的船隊
,把敵船攔腰截斷
。
敵船紛紛被撞沉。敵軍一半落在水里淹死
, 一半還在頑抗
。太陽下山了,天色暗了下來
,江面上的戰(zhàn)斗還沒有結束
。這時候
,正好有一批從光州逃回來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們整好隊伍
,發(fā)給他們許多戰(zhàn)旗和軍鼓
,從山后面搖動旗幟,敲著鼓繞到江邊來
。
江上的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
,看到山后無數(shù)旗幟在晃動,以為是宋軍大批援兵到來
,紛紛逃命
。金軍遭到意料不到的慘敗,氣得完顏亮暴跳如雷
,將怒氣全發(fā)泄在士兵身上
,勒令第二天強渡長江,完不成任務者軍法從事
。
次日
,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軍主動進攻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金船出港
,宋軍用強弩勁射
,又使用霹靂炮轟擊,又大敗金軍
。完顏亮見渡江失敗
,只得退回和州,接著逃往揚州
。
金兵打了幾次敗仗
,都害怕作戰(zhàn)。有些將士暗地里商量逃走
。完顏亮在進退無路的條件下
,孤注一擲,命令金軍三天內(nèi)全部渡江南侵
,否則一津處死
。隔岸的宋軍剛打了勝仗,士氣商漲
,嚴陣以待
,金軍強渡無望,而完顏亮一貫用法苛嚴
,使金軍將士進退兩難
。他們得知完顏雍已在遼陽稱帝,并廢完顏亮為庶人
,便也思變
,27日清晨完顏元宜率軍殺死完顏亮
。
在此次戰(zhàn)役中,完顏亮總計率軍60余萬
,而南宋舉國能用之兵不到20萬
;沒有絕世名將,只有一個不同軍事的文弱書生
,在南宋危難之際力挽狂瀾
,此戰(zhàn)之后,南宋迅速收復兩淮地區(qū)
,而金國遭此大敗
,新上位的金世宗為了穩(wěn)定內(nèi)部,派人到南宋議和
,宋金戰(zhàn)爭又暫時停了下來
。
南宋自保有余,進取不足
;而金國遭此大敗
,元氣大傷,也沒能力南下
;在之后近百年的相對和平時期里
,金國統(tǒng)治階級逐漸被富庶生活所腐朽,更沒心思南下了
。
南宋大臣虞允文為何能名垂青史呢?
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大一統(tǒng)王朝都是名將輩出
,但是國祚三百多年的宋朝歷史上被我們熟知的將領卻很少
。其實,宋朝有一位文官
,他一生幾乎只打了一場戰(zhàn)爭
,卻被毛主席高度贊譽,并親筆題寫了“偉哉虞公
,千古一人”
,那么他指揮的這場戰(zhàn)爭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大家都知道
,宋高宗趙構在稱帝之后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小朝廷就不斷地向金國求和,還曾經(jīng)在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收了韓世忠
、岳飛等人的兵權
,又犧牲了岳飛的生命而與金國達成“紹興和議”。但是這次和議帶來的和平并沒有持續(xù)太久
。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稱帝之后就再次整飭軍隊準備大規(guī)模南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问贰酚涊d,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亮以尚書右丞李通為大都督
,造浮梁于淮水之上
,遂自將來攻,兵號百萬
,遠近大震”
,此時趙構唯一能夠想到的對策就是逃跑了,而宋朝部隊在常年的戰(zhàn)敗中已經(jīng)消磨了斗志
。在完顏亮大軍兵臨采石之時
,趙構又“成閔代(劉)锜、李顯忠代(王)權”
,并派虞允文前往敦促李顯忠等人交割軍權順便犒師
。
虞允文在李顯忠之前到達采石之時,看到的卻是“我?guī)熑逍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解鞍束甲坐道旁”的情形
。其實出現(xiàn)這種情形去有原因的:第一、王權等人接受朝廷的詔令而去
,當時奉命駐守的將士正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tài)
;第二、將士們剛剛在王權的指揮下打了敗仗
,士氣低迷
;第三、敵我實力懸殊
,要知道敵方是金國皇帝御駕親征
,而且號稱擁兵百萬,咱才只有一萬八千人啊
,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此時的虞允文其實也處于矛盾之中——他是奉皇帝之名前來犒師的,士兵們有沒有斗志
、這場戰(zhàn)爭贏了或者輸了又和他有什么關系呢
?但是現(xiàn)在大軍壓境,士兵們又沒有指揮官
,我不能眼睜睜看著長江天險失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膶傧驴闯隽怂拿苄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便提醒他:“公受命犒師
,不受命督戰(zhàn),他人壞之
,公任其咎乎
?”意思是犒師才是您的本職工作
,要是越職指揮軍隊,萬一失敗了
,責任就全在你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