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熊通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楚武王(?-公元前690年)名熊通,原本是楚國國君蚡冒的弟弟。蚡冒死后,熊通殺了他的兒子,從而篡位當上了楚國國君。熊通即位之后,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在位五十年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guī)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最終成為春秋三小霸之一。
開疆拓土,首開縣治
熊通當上國王后,一直為楚國的發(fā)展壯大而奮斗畢生。掃平吞并楚國周邊小國,擴大國土。就在楚國并不是十分強大的情況下,熊通卻能不斷的吞并別國。因為他打仗用的是比較注重效果的方式,而不像其他國家那樣遵守那些“貴族式決斗”的方式。
熊通在吞并了權國之后,沒有像其他諸侯國那樣把權國分封給卿大夫。而是將權國設置為縣,并任命斗緡為縣尹,為他管理權國。縣不屬于封地,且縣尹由國王直接任命,不得世襲。這是天下之首創(chuàng),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占領地管理、控制,不希望出現(xiàn)像周王朝那樣各諸侯國不聽號令,互有征伐。從現(xiàn)有文獻資料看,這是最早設縣的記載。
此后,楚國每滅一國,便把該國的公族遷到楚國的后方,嚴加監(jiān)管,對該國的故地則通常設縣,因俗以治。直到當代,縣仍是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qū)域。
會盟稱王,功開春秋
公元前704年夏,隨著國力的強大和疆域的擴充,熊通遍招江漢巴、庸、濮、鄧、絞、羅、軫、申、貳、鄖、江諸國諸侯至沈鹿(湖北鐘祥縣東)會盟,并自稱為王。雖然熊通先主也曾封自己的兒子為王,但不是自己稱王。因此楚武王此舉是各諸侯國中最先對外稱王的第一人。預示著周王室的衰微和“春秋”的開始。
倡導法治,廣納人才
楚武王在社會管理方面頗有創(chuàng)新,可以將之稱為“以法治取代了道治”。他制訂了一些簡單的法律,用來規(guī)范國民的日常行為。甚至其中還有針對國王的法律,如楚王制,規(guī)定楚王有過必罰。還有一點是楚武王不拘一格用人才,哪怕只是他征服過的敵國俘虜,他都敢于任用,不一定非要是楚國人才行。
凡此種種都為以后楚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甚至成為了以后封建社會制度設立的參考。之所以說楚武王是楚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是因為他敢為天下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0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