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朱元璋,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關(guān)于朱元璋和這位老婆婆的事情,有著一個較為傳奇的故事,這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
民間相傳“珍珠翡翠白玉湯”是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元末,朝政腐敗,上層統(tǒng)治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是無底線的剝削著底層百姓,橫征暴斂,社會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底層百姓更是朝不保夕,是無衣可穿,無糧可吃,在死亡的邊緣垂死掙扎著。
朱元璋,作為元末最最底層的一員,他就從來沒吃飽過肚子,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17歲那年,因其父母、哥哥皆死于一場大瘟疫中,更是陷入無家可歸的地步,為了生存,朱元璋只能是被迫到皇覺寺中剃度出家,以圖活命。但是,沒過多久,因鳳陽發(fā)生了一場百年難遇的大災(zāi)荒,皇覺寺中也斷了糧,無奈朱元璋只能是外出化緣,希望靠別人的施舍來活命。
可是,此時這場饑荒幾乎是波及全國的,皇覺寺沒了糧,百姓也幾乎斷了糧,誰還會有多余的糧食,施舍給朱元璋這位小和尚呢?因此,在化緣的時候,朱元璋常常是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
這不,有一次,朱元璋就一連三日都沒討到一口飯吃,是又餓又暈,在街上昏倒了?;蛟S朱元璋真的是命不該絕,上天注定要讓他日后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在朱元璋昏倒之時,一位老婆婆恰好路過此地,這位老婆婆又恰好是個心善之人,她的家中又恰好有余糧。這位老婆婆不忍朱元璋命喪于此,于是就將他救起帶回家。
為了救活朱元璋,老婆婆是將家里僅有的一塊豆腐塊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米飯一煮,給朱元璋吃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瞬間恢復(fù)了元氣。之后,恢復(fù)生氣的朱元璋,是忙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或許是個文化人,她并沒有直截了當?shù)母煸罢f這只是一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菠菜豆腐泡菜,而是開玩笑的說出了一個十分文雅的菜名:“珍珠翡翠白玉湯”。
這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湯”的由來。
后來,朱元璋建立大明,當了大明的開國皇帝。此時的他,再也不愁吃不愁穿,是錦衣玉食,吃、用、住、穿都是天下最好的。但就是這樣,朱元璋都還是對老婆婆給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味道是念念不忘。某一日,朱元璋生了病,是什么也吃不下,山珍海味在朱元璋的口中都沒有了味道。就在這時,朱元璋想起了當年在家鄉(xiāng)乞討時,老婆婆給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湯”。
于是乎,想起之后,朱元璋就當即下令御膳房的御廚去做這碗名湯。你想,一個給皇家做飯的御廚,他怎知道正宗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只是用一塊普通的豆腐,幾根菠菜和一碗剩飯做成的呢?他一聽這名字,以為這碗湯就是用珍珠、翡翠和白玉作出的,所以就用這三樣熬成了一碗湯,將它獻給了朱元璋。但是,這碗湯顯然不是這樣做的,朱元璋嘗后,自然是不對味道。
一心一意想要吃“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朱元璋,為了嘗到正宗的白玉湯,他自然是不會放棄,于是就又找來一位鳳陽的廚師來做。這位御廚就很是聰明,他接到這個任務(wù)后,心底就在暗想:“皇上既然對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感興趣,我不妨來個仿制品碰碰運氣”。因此,這般想的御廚,便以魚龍代珍珠,以紅柿子椒切條代翡,以菠菜代翠,以豆腐加餡代白玉,并澆以魚骨湯。
此菜獻上之后,朱元璋一吃,就感覺味道好極了,與當年老婆婆給他吃的一模一樣,于是下令重賞那位廚師。那廚師得了賞錢后,便回了老家,之后就將這道朱元璋喜歡的菜傳給了鳳陽百姓,自此“珍珠翡翠白玉湯”名揚天下,為天下人所熟知。
當然,這個故事僅僅只是一個傳說,真實性較低,因為這個故事在邏輯上說不通。試想,朱元璋又不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子弟,也是貧苦人家出生的,因此他怎么可能會不知道“珍珠翡翠白玉湯”是用豆腐、菠菜和剩飯做成的呢?這根本就不可能呀!
說完了“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故事,再來說朱元璋稱帝后,這位老婆婆得到了怎樣的回報!
因為這個故事只是傳說,所以在朱元璋稱帝后,老婆婆得到的回報也是有著多種說法。有說,朱元璋稱帝后,老婆婆被接到宮中,頤養(yǎng)天年,朱元璋侍奉她到死;也有說,朱元璋懇請老婆婆留在皇宮,讓宮中下人侍奉她養(yǎng)老,但是老婆婆卻不愿意。于是朱元璋只得派人在老婆婆的老家,給她買了一座宅子給其居住,并且賞賜黃金萬兩,叮囑地方官員,要好好地照顧老婆婆。
總得說,不論何種結(jié)局,在傳說中,老婆婆得到的回報是豐厚的,至少后半輩子是無憂的,沒人敢欺負她。
關(guān)于朱元璋恩將仇報,將在自己落魄時施舍了一碗豆腐湯老婆婆后來殺死的這件事情,其實跟他當上皇帝之后疑心病變得越來越嚴重有關(guān)系。由于他后來吃了老婆婆做的豆腐湯之后,還是難以忘卻,所以擔(dān)心有人得知這個情況后,從老婆婆那動手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選擇讓侍衛(wèi)殺了這個老婆婆,這樣他也不用為吃不到老婆婆的豆腐湯而苦惱,因為他知道會做這個豆腐湯的人已經(jīng)不在了。
草根皇帝朱元璋由于朱元璋從草根到皇帝經(jīng)歷過不少的事情,所以民間關(guān)于他的野史傳聞非常多,其中有好的還有壞的,而他恩將仇報殺害老婆婆事情就是一個壞的野史傳聞。據(jù)說他早年他早年當游方僧靠討飯生活的時候,遇到了正在起義的紅衛(wèi)軍,之后就投靠了郭子興,由于其軍事才能出眾很快就得到了重用,直接被調(diào)到帥府當差。打仗時一直都身先士卒的朱元璋,自然贏得不少士兵的尊敬跟擁戴,但同樣給自己帶來過非常多的危險。
豆腐湯救命即便是作為常勝將軍的朱元璋,難免也有出錯的時候。在一次打仗的時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落得一個落荒而逃的下場。在朱元璋逃亡的過程當中,后面還有不少的敵軍追趕,他只能四處躲藏。由于長時間沒有吃東西,朱元璋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最后因饑寒交迫倒在了地上,恰好被一個好心的婆婆救了起來,還用自己隨身攜帶的白菜和豆腐煮了一碗湯喂給他。等到朱元璋吃了湯以后,身體有了一定的行動能力,感謝完這位老婆婆就匆忙離開了。
等到朱元璋登基為帝之后,懷念起那那碗救命白菜豆腐湯的味道,讓宮中的御廚做給他吃。不管御廚們怎么做,朱元璋吃到嘴里都感覺不對,始終吃不到當初的那種味道。這對于朱元璋來說,始終是一個心思。后來回老家體察民情的時候,特意回到當初遇到那位老婆婆的地方,發(fā)現(xiàn)那里開了一家小豆腐湯店,子啊里面忙活的正是當初那位老婆婆。
尋找制作豆腐湯之人當朱元璋進到那個店鋪之后,這位老婆婆還是一樣認出了這位相貌比較獨特的男子。當他說明緣由后,老婆婆走到廚房做了一碗豆腐段給了朱元璋。當朱元璋只吃第一口的時候,就感覺到當初的味道,就問她為何了做的跟其他人做的味道不一樣,老婆婆說當初條件有限,只能用爛白菜和不新鮮的豆腐來做,雖說味道有點怪,但是能活命。
朱元璋聽后這番話后非常高興,直接賞賜不少的錢財給這位老婆婆,但他才出了店門看就讓身邊的錦衣衛(wèi)將這老婆婆殺死,至于原因跟他當上皇帝后變得疑神疑鬼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他擔(dān)心有人得知這些情況后,會對他不利。萬一他之后再想吃老婆婆做的的豆腐湯,到底還敢不敢吃。
朱元璋落魄之時曾經(jīng)餓暈在路上,幸得一個老婆婆給他灌了一碗湯才活了下來,他稱帝之后讓人找到這個老婆婆并且好生安頓,讓她能夠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
朱元璋是歷朝歷代當中出身最低的開國皇帝,沒有之一,崛起之前的朱元璋有多落魄?他的父母在饑荒和瘟疫之中雙雙病亡之后,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甚至沒有一塊可用于安葬父母的地,更不用說棺材了。
他好不容易在當?shù)匾粋€地主的幫助下安葬了父母之后,卻又不得不和二哥分道揚鑣,他們要去各謀生路。
朱元璋去了哪呢?他去了皇覺寺,當起了和尚,在皇覺寺中勉強混口飯吃。
可是亂世之中,哪有凈土?皇覺寺也供應(yīng)不起越來越多的和尚,所以像朱元璋這樣的?新人?只能被打發(fā)出去游食化緣,實際上就是打著和尚化緣的旗號出去乞討要飯。
朱元璋端上一個破碗走出了皇覺寺,然后開始了他一生當中最為艱難的?乞丐生涯?。
只可惜當時的世道已經(jīng)亂了,百姓們自己尚且吃不飽,又哪來的飯菜施舍給朱元璋?朱元璋餓了好幾頓之后,終于再也挺不住了,餓暈在了路邊。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從一個乞丐成長為一代帝王,當然少不了貴人的相助,這時候餓暈在路上的朱元璋也一樣命不該絕,也一樣身負福運,也一樣得到了一個貴人的幫助。
他餓暈了之后失去了,一個老婆婆幾經(jīng)猶豫之下終于還是選擇站了出來,然后將他帶回了家,并且用一碗剩飯、一塊碎豆腐和幾根菜葉一起熬了一碗湯飯,給朱元璋灌了下去。
朱元璋這才僥幸活了下來,醒來之后,仍覺口中留有湯飯的香味,忍不住問老婆婆,您剛剛給我吃了什么?又香又好吃!
老婆婆笑著說,剛剛給你吃的,是珍珠翡翠白玉湯!
朱元璋從軍之后,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勇敢,一路從一個小兵變成一個將軍,從一個將軍變成一個統(tǒng)帥,最后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這時候的他不僅不用再挨餓,還吃遍了山珍海味。
可是,他有一次生病了,胃口變得很不好,不管御廚做什么他都食不下咽,后來想起來那個老婆婆給自己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就迷迷糊糊地說了那碗湯的味道,讓御廚去做。
但御廚無論用什么名貴的食材,哪怕用了真正的珍珠、翡翠和白玉也做不出來那種味道,朱元璋就讓人去找那個老婆婆。
好在老婆婆仍然在世,朱元璋讓老婆婆再做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可是老婆婆卻笑著搖頭說:不是我不愿意給你做,是做了你也吃不下去。
朱元璋問為什么,老婆婆這才將當年的事說了出來,朱元璋也是一陣感嘆,心想老婆婆說得沒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p>
于是,朱元璋不再強求老婆婆為自己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只是命人好生安頓老婆婆,讓老婆婆得以安享晚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2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