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砹謫s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1856年9月,一場持續(xù)兩個月之久的內(nèi)亂爆發(fā),2萬多精銳死于兄弟之手,拜上帝教信仰受到極大挑戰(zhàn),將士思想信念動搖,對前途深感失望。此后,太平天國高級將領(lǐng)投降清朝之例子屢見不鮮,如程學(xué)啟、林正揚、童容海等,就連號稱“羽翼天朝”的翼王石達開都向四川總督駱秉章“請降”,實則與投降無異,這是人心渙散之表現(xiàn)。不過,太平天國也不缺乏硬漢,他們面對清朝勸降,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革命信念相當(dāng)堅定。在此,筆者就來盤點太平軍五大悲歌硬漢,他們寧死不降,其中一人被對手開膛破肚,一人被叛徒割下首級。
勤王——林啟榮
林啟榮,廣西桂平人,金田團營出身,算是老廣西,革命信念沒得說。金田起義之后,林啟榮在楊秀清麾下效力,頗有戰(zhàn)功。1853年6月,林啟榮作為前鋒大將之一追隨豫王胡以晃西征,攻下九江后留下鎮(zhèn)守。1855年1月,林啟榮在九江城下?lián)魯∠孳娭髁?,為石達開贏得湖口、九江大捷立下赫赫戰(zhàn)功。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fā),直屬上司楊秀清死于非命,林啟榮作為東殿核心成員就此成為孤兒,處境很艱難。
1857年5月,胡林翼、李續(xù)賓等率湘軍主力基本完成對九江合圍,林啟榮血書向石達開求援,可遭到無情拒絕。此時,曾國藩書信林啟榮,希望他能夠歸順清朝,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對此,勤王林啟榮不為所動,而是發(fā)動士兵在城內(nèi)種糧、種菜拼死抵抗。1858年5月,九江陷落,林啟榮等17000名將士全部戰(zhàn)死。為了泄憤,李續(xù)賓對他開膛破肚,據(jù)《天國志》記載:“續(xù)賓得九江,剖腹視之,率皆青草之類”。同年11月,李續(xù)賓在三河大戰(zhàn)中被英王陳玉成擊斃。
英王——陳玉成
說到英王陳玉成,在太平天國這絕對算是家喻戶曉之人物,童子軍出身的他英勇無敵、悍不畏死,曾獨自駕馭孤舟闖入鎮(zhèn)江與吳如孝商議“內(nèi)外夾擊”之計,將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打得落荒而逃。1858年11月,陳玉成在三河大戰(zhàn)中全殲湘軍王牌部隊李續(xù)賓部6000人,威震敵膽。1861年9月,由于李秀成屯兵蘇南坐視觀望,陳玉成無法解除安慶之圍,還將自己的主力耗盡,被迫退守皖北廬州。此時,奏王苗沛霖向陳玉成伸出橄欖枝,說要幫他招兵百萬,而后攻打開封,在河南建立根據(jù)地,東山再起。為此,陳玉成不顧部下反對,直接跑去壽州找苗沛霖商議大計,不幸遭俘虜,并被送往清朝大臣勝保軍營。面對勝保勸降,陳玉成不但不為所動,還直接開罵:“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勛,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云山踏爾二十五營,全軍覆滅,爾帶十余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你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焙笫芰柽t而死,年僅26歲。
慕王——譚紹光
與英王陳玉成一樣,慕王譚紹光也是童子軍出身,只是成長速度較慢,這并不是說他不行,而是平臺不得力。要知道,陳玉成叔叔陳承瑢乃朝官領(lǐng)袖,是楊秀清鐵桿親信(后來叛變),陳玉成自然沾光不少;譚紹光則追隨李秀成,而李秀成在安慶會戰(zhàn)之前整體實力不強,正如他自己所說:“那時英王名氣顯,而我名未成,事事為之算計?!卑矐c陷落后,李秀成一家獨大,作為忠殿首席大將的慕王譚紹光開始閃耀登場,在東征期間立功無數(shù),還曾在上海外交擊傷英國遠(yuǎn)東艦隊司令何伯,后則鎮(zhèn)守李秀成大本營蘇州。1863年11月,淮軍圍城日緊,郜永寬等八大叛將暗中與淮軍大將程學(xué)啟、洋槍隊首領(lǐng)戈登接洽,商談投降事宜。而后八大將便勸譚紹光也投降,不要再做無謂掙扎,可遭嚴(yán)詞拒絕。為此,八大將在議事會上刺殺譚紹光,并將其首級割下送給李鴻章。不過,八大將還沒高興多久便被李鴻章殺了,實在是有意思。
扶王——陳得才
陳得才,廣西藤縣人,英王陳玉成叔叔,封扶王。1861年11月,陳得才奉英王命前往河南、陜西招兵買馬,積蓄力量反攻安徽,鞏固天國上游。1862年6月,陳玉成在河南延津遇難,陳得才接受李秀成指揮,繼續(xù)在陜西招兵,而后率師南下解除天京之圍。在陜西,陳得才屢屢擊敗清軍,斬獲頗多,史載:“由鄖陽而迸兵漢中,一路滔滔,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一時軍威大振,兵力大增,麾下兵馬20余萬。1864年4月,陳得才從陜西、河南兵分三路南下解圍,一路所向披靡,順利進入湖北境內(nèi)。7月29日,天京陷落,陳得才麾下20萬大軍失去了奮斗目標(biāo),部隊士氣大受影響。同年11月,陳得才組織大軍與僧格林沁蒙古馬隊在黑石渡展開激戰(zhàn),因馬融和、范立川等隊友叛降,太平軍慘敗。此時,陳得才部下勸其投降,早日擇明主。對此,陳得才誓死不降,服毒自盡。
遵王——賴文光
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麾下吉字營攻破天京,李秀成被俘虜,幼天王洪天貴福不久也淪為階下囚,太平天國宣告滅亡。此時,賴文光在河南繼續(xù)抗戰(zhàn),并與捻軍結(jié)成戰(zhàn)略同盟,試圖重新振興太平天國,實現(xiàn)姐夫洪秀全之夙愿。為此,賴文光聯(lián)合張宗禹、任化邦等捻軍首領(lǐng)抗清,并打著太平天國旗號繼續(xù)作戰(zhàn)。針對北方平原之地勢特點,賴文光等決定“易步為騎”,增強部隊機動性。1865年5月,賴文光、任華邦率東捻軍在山東高樓寨之戰(zhàn)中擊僧格林沁,所部蒙古鐵騎7000余人全部陣亡。1867年1月,賴文光在湖北尹隆河之戰(zhàn)中擊敗劉銘傳,若不是鮑超及時趕到增援,劉銘傳估計被活捉。1868年1月,賴文光與淮軍主力在揚州瓦窯堡激戰(zhàn),受傷被俘虜。此時,清朝官員向其勸降,可賴文光直接嚴(yán)詞拒絕,并寫下慷概激昂的《賴文光自述》,表明自己忠于革命之信念。臨死前還說:“惟一死以報國家,以全臣節(jié)”,實乃硬漢也。
林啟榮、陳玉成、譚紹光、陳得才、賴文光等硬漢寧死不降,實乃可敬可佩,值得敬仰。各位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太平天國將領(lǐng)拒絕向清朝投降嗎?歡迎留言分享,一起品評歷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3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