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盧象升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盧象升(1600年—1639年),江蘇宜興人,面目清秀,卻孔武有力,大明王朝后期最勇猛善戰(zhàn)的名將。1629年11月,皇太極率13萬鐵騎繞開袁崇煥駐守的寧錦防線,從蒙古地盤攻破喜峰口劫掠中原,兵臨北京城下。此時,盧象升響應朝廷號召,召集一萬余人進京勤王,不久皇太極退兵,盧象升因功任右參政兼副使,外出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號稱“天雄軍”,這是明末戰(zhàn)斗力最強大的軍隊之一。1633年,盧象升開始帶著他麾下的“天雄軍”追殺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被稱為“閻王”。為此,盧象升官職一路飆升,先后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
1636年,皇太極得到林丹汗的元朝傳國玉璽后在沈陽稱帝,建國大清,分封各大親王、貝勒,宣布與大明王朝全面對抗。1637年8月,皇太極親率一支軍隊進攻寧錦防線,牽制遼東關寧軍,另外派睿親王多爾袞領左翼軍,貝勒岳托領右翼軍,共10萬大軍分兩路進攻明朝,多爾袞兼大軍統(tǒng)帥。9月,貝勒岳托從密云北邊墻子嶺毀壞長城攻入中原,斬殺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毀壞青山關邊墻而入,兩支大軍在北京郊外通州會師,威脅大明帝國首都安全。當時,洪承疇、孫傳庭等名將正在率明軍精銳剿滅起義軍,盧象升則在家“丁憂”,中原防務相當空虛,清軍此次進入京畿重地可謂是毫發(fā)無損,因此士氣旺盛。
聞知清軍進犯中原,盧象升從老家宜興趕到北京,主張堅決抵抗,最好是迎頭痛擊,殺一殺多爾袞等人之威風。此時,崇禎皇帝調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山西總兵虎大威等率領邊防軍入衛(wèi)京師,盧象升則任宣大總督,節(jié)制這三位總兵,同時第三次賜予他尚方寶劍,讓其節(jié)制各路勤王軍。不過,崇禎此時戰(zhàn)和不定,楊嗣昌、高起潛等有極力主張同意皇太極“和議之請”,所以崇禎就問下盧象升該如何是好,究竟要不要抵抗。對此,盧象升態(tài)度很明確,直言:“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zhàn)斗,不知其他”,語氣鏗鏘有力,震響朝堂,各大臣為之動容,崇禎也表示要戰(zhàn)斗,不會議和。
不過,崇禎從來就不是個能下定決心之人,而且還死要面子,他知道若是不同意盧象升抗戰(zhàn)之請,那無疑會挫傷主戰(zhàn)派之感情。此時,他既然同意了盧象升,那就不好意思再反悔了,免得自己顏面掃地。但是,崇禎確實有議和之想法,于是讓楊嗣昌告訴盧象升:“不要輕易出戰(zhàn)”,實則暗示他防守即可。當然,楊嗣昌并沒說這是皇帝的意思,以免盧象升又去找皇帝理論。盧象升到達大營后,崇禎立刻派人送去戰(zhàn)馬、白銀、黃金,說是犒賞三軍,激勵士氣。對此,盧象升卻以為皇帝是真的要開戰(zhàn),議和只是大臣之意思,于是他加緊備戰(zhàn)。不過,盧象升理解錯了,崇禎送馬匹、白銀、黃金表面上是犒賞三軍,實則是“收買”,希望盧象升不要阻撓議和,能夠明白皇帝的苦衷。
果不出所料,盧象升在備戰(zhàn)時發(fā)現(xiàn),他這位手持尚方寶劍的宣大總督,名義上可以節(jié)制各路勤王軍,但卻調不動楊嗣昌、高起潛手中的十幾萬精銳。此外,宣府、大同、山西這三位總兵也不愿意聽盧象升指揮,大同總兵王樸則借口邊防吃緊直接跑路(后來松錦之戰(zhàn)也臨陣逃跑),害得盧象升麾下只剩下楊國柱、虎大威兩位總兵。此時,盧象升真正能夠指揮得動的明軍不到兩萬,直屬則僅為5000“天雄軍”,可謂萬分凄涼。不過,即便如此,盧象升也是毫無畏懼,他決定偷襲清軍大營,一戰(zhàn)定乾坤。月黑風高之夜,盧象升親率5000“天雄軍”突襲清軍大營,清軍陣腳大亂(他們從未料到明軍居然有勇氣突襲),連破敵人營壘十余座??上В瑮钏貌?、高起潛違背約定,沒有派出后續(xù)部隊,致使此次偷襲大營功敗垂成,盧象升因兵力不足,只好撤兵。
1638年12月,盧象升進兵河北巨鹿,軍中已經斷糧,于是向楊嗣昌、高起潛請求援助兵馬、糧草,卻被無情拒絕。不久,清軍主力云集巨鹿,楊國柱、虎大威兩位總兵臨陣潰逃,盧象升只好帶著不足5000“天雄軍”奮力迎戰(zhàn)??膳碌氖牵R象升居然不是防守,而是主動進攻,殺得昏天暗地,滿洲兵橫尸遍地,但盧象升已經陷入重圍。此時,清軍已經不希望直接和盧象升肉搏,而是用弓弩射殺殘余的明軍,盧象升身受四十余箭,陣亡疆場。看到盧象升陣亡后,高起潛所率的明軍不戰(zhàn)而逃。更坑的是,由于楊嗣昌阻撓,盧象升陣亡后80多天尸體才能收斂,但卻沒有撫恤,更沒追贈。后來,楊嗣昌剿賊戰(zhàn)敗,自盡而死,盧象升才得以追贈太子少師、兵部尚書,后賜予“忠烈”。清朝入關后,賜予他“忠肅”。
縱觀盧象升此次抗清,他作戰(zhàn)勇猛,敢于身先士卒,乃至突襲清軍大營,在己方處于弱勢且陷于重圍之時,依然不退縮??上?,崇禎戰(zhàn)和不定,致使盧象升所能調動的兵馬太少,最終陣亡于巨鹿,可謂是被皇帝坑死。試想,若是崇禎戰(zhàn)斗決心堅定,放手讓盧象升去干,結局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王爾烈是誰嘉慶帝為何封他為“老實王”
下一篇: 清末淮軍名將,揭秘程學啟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