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光緒帝最后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光緒帝是怎么死的?死后埋葬在什么地方?光緒皇帝的陵墓在哪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光緒皇帝簡介: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后雖名義上歸政于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后發(fā)生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zhàn),反對妥協(xié),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zhàn)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后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于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光緒皇帝生平經(jīng)歷介紹: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時,載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孫,其父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其母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葉赫那拉·婉貞。婉貞與醇親王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奕譞的長子愛新覺羅·載瀚。母憑子貴,婉貞很快就在醇親王府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愛這個嫡福晉了??奢d瀚在兩周歲時,就過早地棄世了。在同治十年(1871年),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載湉。
同治十三年(1874年),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并且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子,他去世后,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同治皇帝駕崩僅僅兩個小時,事關清朝國運的緊急會議就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按時召開了。參加會議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親王奕誴、六叔恭親王奕欣、七叔醇親王奕譞、八叔鐘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還有奕劻、景壽等大臣。
首先有人請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倫兩位人選。惇親王奕誴就反對,他說了四個字:"疏屬不可"。慈禧不失時機地表示首肯說:"溥字輩無當立者。"此時軍機大臣跟慈禧太后發(fā)生了爭執(zhí)。慈禧太后說:"此后垂簾如何?"軍機大臣中有人說:"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后懇乞垂簾。"此后軍機大臣的為奕欣的兒子載澄爭取機會,但是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過繼于咸豐帝,登基為帝。
慈禧話音剛落,醇親王奕譞一聲哀嚎,癱倒在地,大哭不止。親貴紛紛伸手相攙,但誰也拉不動。年僅四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半夜時分,紫禁城的全部正門次第打開,孚郡王奕譓率領內(nèi)務府官員前往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東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載湉進宮。初六日,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載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載湉由醇親王府邸乘轎前往皇宮,進了午門,到養(yǎng)心殿。
向兩宮皇太后請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帝靈前祭奠后,便"剪發(fā)成服",入繼大統(tǒng),做了皇帝。初七日,載湉奉慈安太后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奉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載湉住在養(yǎng)心殿。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實行垂簾聽政。皇帝訓諭稱"諭旨",皇太后訓諭稱"懿旨"。醇親王王府原位于西城太平湖,載湉登位后,王府成為皇帝的潛邸(后稱南府)。所以清廷另賜醇親王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又稱北府)。
當初兩宮皇太后立載湉為帝、再度垂簾聽政之時,曾把聽政解釋為"一時權宜"之舉,保證"一俟嗣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十日,慈禧太后在"懿旨"中重申了前面所說的話,并宣布"著欽天監(jiān)選擇吉期,于明年舉行親政典禮"。表面看來,慈禧太后是在信守諾言,而實際上幼帝長大后遲早都要面對親政的問題,慈禧太后早做預謀,目的是在無可奈何地讓光緒帝親政后她仍然能夠找到一個新的方式操縱清廷大權。
對于她的這個用意,醇親王奕譞是心領神會的。奕譞在兩年前的"甲申易樞"中取代了恭親王奕欣在朝廷的地位而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他在慈禧太后準備讓光緒帝親政的"懿旨"頒布后僅五天,就上奏稱與各位王大臣審時度勢,合詞懇請慈禧太后"訓政",并表示皇帝"將來大婚后,一切典禮規(guī)模,咸賴訓教飭誡"。他提出的訓政模式為:"必須永照現(xiàn)在規(guī)制,一切事件,先請懿旨,再于皇帝前奏聞"。慈禧太后順水推舟,表示接受奕譞的訓政請求。
這年十月,禮親王世鐸就訓政的細則奏報慈禧太后允準,其中"凡遇召見引見,皇太后升座訓政"一條,實質(zhì)上與垂簾聽政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從新政詔令頒布始,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就預謀著對政局的控制。在翁同龢被開缺回籍的諭令發(fā)布當天,慈禧太后又脅迫光緒帝宣布以后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官員,須到頤和園向她謝恩。同日,任命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榮祿署理直隸總督,以控制京津一帶的兵權。
光緒帝也未一味示弱,七月十九日,他下令將阻撓禮部主事王照上書的禮部尚書懷塔布等6人全部革職,并對王照予以獎賞。次日,他任命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為軍機章京,賞給四品卿銜,參加新政。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稱號。載湉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fā)一言。有時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態(tài),也不過一兩句罷了。
載湉在最后十年(1898-1908年)的幽禁生活中,仍然堅持不懈地鉆研法律,留心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光緒帝返京后,不再被囚于瀛臺,而是常常臨朝,恢復到以往的帝位生活,但慈禧太后對他仍嚴加控制。此時的清廷固然仍在推行著自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開始下詔變法所實行的新政,似乎是把戊戌變法時期的新政措施又一步步恢復,然而光緒帝在頒發(fā)新政詔令時卻不得不服從慈禧太后的旨意"先自罵兩句",說"康有為之變法,非變法也,乃亂法也"。
他在對德齡公主的自白中表達了苦衷:"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生病臥床。這時慈禧也生病了。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后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光緒帝是怎么死的?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載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溥儀養(yǎng)育在宮中。溥儀是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的乳母王焦氏抱著溥儀一起進宮。十一月十四日酉正二刻三分,載湉身故,終年38歲,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tǒng),過繼于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廟號德宗,謚"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簡稱景皇帝。民國二年(1913年)葬入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
光緒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崇陵是載湉的陵寢,位于泰陵的東南面約四公里的金龍峪。光緒在位34年(1876-1908年)。崇陵是中國歷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寢,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數(shù)量與規(guī)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園儀樹中有罕見的羅漢松和銀松。地宮中合葬著載湉和他的隆?;屎?。
崇陵之東一公里處建有崇妃園寢,葬著載湉的妃子瑾妃、珍妃姐妹倆。珍妃是光緒寵妃,支持光緒實行變法。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逃奔西安,行前令太監(jiān)將珍妃推入紫禁城內(nèi)井中,第二年才將尸體撈出,葬在京西田村,后移葬崇妃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4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劉駿是什么人看看他的罪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