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諸葛亮死后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諸葛亮是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他在三國時期作為蜀漢的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到現在依然激勵著我們現代人。當初夷陵之戰(zhàn)后,蜀漢遭受慘重的失敗,國家岌岌可危,劉備在臨死之時就后主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成就了一段君臣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諸葛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對劉備的承諾,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帶著病出征,隕落在軍旅之中。
諸葛亮一生效力于蜀漢兩人君主,對劉備父子可以說你問心無愧了,而且他雖然掌握了蜀漢大權,但沒有像曹操 司馬懿那樣講權力交給自己的親屬,而是讓心系漢室的人來接替自己的職位,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然后就在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到蜀漢都城成都后不久,后主劉禪卻下了一道讓人費解的命令,那就是禁止百姓官員去給諸葛亮奔喪,而且不允許在成都私自為諸葛亮立廟祭奠。后來有很多人通過這件事就認為劉禪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小編以為卻不盡然。
當初劉備臨終之時把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劉禪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直到諸葛亮去世劉禪也才不過快三十歲而已。從公元223年諸葛亮受命托孤到234年病逝于北伐軍中,這十幾年間蜀國的政事無論大小都出自于諸葛亮之手,盡管我們說諸葛亮在蜀漢為相大公無私,但也很難免不引起劉禪的排斥。因為劉禪畢竟是蜀漢的皇帝,而且諸葛亮掌權的這段時間正值劉禪少年到青年的時期,這時候的年輕人是最不愿意受人控制的,應該說劉禪對諸葛亮排斥的心理在很久之前就有了。所以在諸葛亮去世之后,劉禪命令不許給諸葛亮奔喪立廟是一種情緒上的發(fā)泄,或者是在表明自己對過去受到限制的不滿。這樣的理解是可以講通的。
那么說劉禪是白眼狼忘恩負義,這個小編倒不是很認同,在諸葛亮死后,劉禪基本還是按照諸葛生前的交代來的,讓蔣琬 費祎等人掌控了蜀漢的大權,而且諸葛亮治蜀的制度什么也并沒有發(fā)生什么重大變化,值得一說的就是劉禪對諸葛亮的家庭還是很照顧的。后來劉禪特意將一個公主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后來在蜀國的生死關頭,劉禪將當時蜀國留守的兵力交給了諸葛瞻去阻擋鄧艾,也可以看出劉禪對于諸葛亮一家還是相當優(yōu)待和器重的。至于在諸葛亮死后劉禪讓給諸葛亮奔喪的異常舉動,應該是他一時的情緒宣泄,在劉禪心里他還是明白諸葛亮對于蜀漢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所以在后來他還是任用諸葛亮推薦的人才來治理蜀國,依然對于諸葛亮的家庭倍加撫恤。
因為這不符合禮制。談及漢末三國那段風云迭起的大歷史,最著名的人臣,毋庸置疑就是蜀相?臥龍?諸葛亮。這位聞名遐邇的伏龍之才,三顧茅廬跟隨劉備出山,隨后跟隨昭烈帝征伐天下,開疆拓土。劉備駕崩之后,他毅然決然的扶持后主劉禪,開展北伐大業(yè),直至燃燒了生命的最后一滴血。這樣一位對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名臣,劉禪死后卻不同意給他立廟,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到底是諸葛亮?功高震主?,還是劉禪另有苦衷呢?
所謂的?矛盾說?,并不符合歷史實際。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觀點:劉禪不同意給諸葛亮立廟,是因為諸葛亮?大權獨攬?,劉禪早就和諸葛亮有了?積怨?,因此借著?不立廟?這種事情來惡心諸葛亮。這樣的說法出自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但是我們縱觀三國史料,從來找不到能夠證實這種說法的佐證。況且諸葛亮?大權獨攬?是真,和劉禪之間就一定有?化解不開?的矛盾了嗎?這簡直令人笑掉大牙。諸葛亮?專權而不欺主?,是明文記載在史料中的。難不成齊桓公也猜忌管仲,苻堅也猜忌王猛嗎?
諸葛亮之所以遲遲不能立廟,是因為為他立廟并不符合禮制。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在三國之前,古往今來都沒有給臣子?單獨立廟?的。即便是以?漢初三杰?,張良蕭何功勞之大,漢高祖也沒有給他們單獨立廟,而是讓他們和帝王?同享一廟?,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典。諸葛亮固然有?參天之功?,但是給他立廟,實在是?于理不合?,劉禪也是從這個方面來考慮,才猶豫不決。
所謂?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這才是劉禪遲遲不給諸葛亮立廟的主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4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