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彭華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有個叫彭華的人,祖籍江西安福,生于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明憲宗時期內閣首輔、大學士彭時的族弟,景泰五年(1454年)考中舉人,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考中進士第一名,以狀元身份先后任職侍讀、禮部尚書。
《明史》對彭華的記載很簡短,——“華,安福人,大學士時之族弟,舉景泰五年會試第一。深刻多計數(shù),善陰伺人短,與安、孜省比。嘗嗾蕭彥莊攻李秉,又逐尹旻、羅璟,人皆惡而畏之。逾年,得風疾去。”
彭華做事透徹而嚴苛,多計謀,喜歡暗地里揭別人的短處,與萬安、李孜省等奸佞小人為伍。
彭華任職侍讀的時候,依附朝中權貴,多次請求吏部尚書李秉提拔某人為官,李秉非但沒有提拔那個人,反而將其罷黜回鄉(xiāng)。
彭華惱羞成怒,就教唆同鄉(xiāng)、給事中蕭彥莊彈劾李秉,說他和資深御史結黨攬權。
明憲宗大怒,罷黜了李秉。
彭華后來又參與排擠正直的大臣尹旻、羅璟等人,時人都厭惡并畏懼他,弘治九年(1496年),彭華得風疾病逝,時年六十四歲。
《彭氏族譜》對彭華的評價極高,與《明史》的記載大相徑庭。
《彭氏族譜》記載:彭華自幼聰慧好學,精通經(jīng)史子集,年十九歲考中舉人,二十三歲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等官職,因受到奸人的彈劾一度被除名,因同僚李文達出手相救而幸免于難。
彭華曾參與編纂《寰宇集》、《英宗實錄》、《大明一統(tǒng)志》等典籍,成化元年(1465年)升任侍讀、經(jīng)筵講官、詹事府總裁。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升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進入內閣,參與軍政大事,次年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依舊兼職翰林院學士。
彭華德高望重,經(jīng)常出入東宮,給太子講授經(jīng)史,因博古通今而備受朝野的贊譽。
明憲宗
明憲宗曾稱贊彭華:“操履端純,才學宏邃。”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評價彭華的詩文“嚴整峭潔,力追古作”,被譽為茶陵詩派的領袖。
彭華為人耿直,不畏權貴。
一次,彭華主持科舉考試,發(fā)現(xiàn)有某權貴子弟由他人代考,很多考官都明知證據(jù)確鑿,卻因畏懼權貴,不敢處理,彭華毫不畏懼,冒著被罷官治罪的危險,直接將該考生除名。
弘治二年(1489年),彭華對朝中奸佞當?shù)婪浅M葱?,為躲避奸人讒言陷害,選擇了辭官,退隱瀧州(廣東羅定)。
正德二年(1507年),彭華遷居閩西龍巖不久病逝,享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太子少保,謚號“文思”,留有《文思集》著作傳世。
《彭氏族譜》與《明史》對彭華的為人、為官的德行記載內容大相徑庭,孰是孰非,筆者不敢妄下結論,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彭華是個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的人,能夠給太子講學,足可證明非等閑人物。
彭華的聰慧早在少年時期就顯露出來了,《快園道古》記載:“彭華年十五,常過邑城,坐客有持故契爭產者,辯論不已。華齒坐下,獨抗聲曰:‘此贗契也!’”
彭華十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去縣城朋友家里做客,朋友某甲遇到一件鬧心事,有個陌生人某乙來到他家,手持一張泛黃的地契,聲稱某甲的祖先早就把一塊田產賣給了某乙的祖宗,此次出具地契,就是想索要回屬于自家的田產。
某甲從來沒聽父輩說起過這件事,認為某乙有詐。
某乙向眾人展示地契,紙張雖然已經(jīng)破舊不堪,但上面的文字、印章、指紋清清楚楚,歷歷在目。
某甲某乙為此爭論不休,彭華走過來,看了看地契上面的文字,朗聲道:“這張地契是假的!”眾人很驚訝,就問他是如何確定的。
彭華說:“這張地契簽署的時間是庚辰年,應該是建文三年(1401年),而落款上面卻寫著洪武三十三年,不是贗品又是什么?”
原來,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號使用了三十年,太祖駕崩,傳位皇長孫朱允炆,即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篡奪皇位之后,將建文元年(1399年)改為洪武三十一年,而建文三年,就成了洪武三十三年。
地契若是建文三年當年簽署的,落款不可能為洪武三十三年,因為當時,明成祖朱棣還在北方做燕王,更改建文年號的事情屬于三年后發(fā)生的。
彭華據(jù)此認定,某乙的地契是偽造的,某乙嘴上不依不饒,臉上卻露出羞赧之色,心里卻大為驚恐,趁著眾人夸贊彭華的時候,悄悄溜之乎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5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