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周朝時期的教訓來說,分封是會導致諸侯割據(jù)最終國家力量四分五裂的,那么朱元璋為什么要分封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jù)相關史料記載,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后,加強中央集權,他總結了歷朝歷代滅亡的原因,發(fā)現(xiàn)軍權是最重要的防護工具,于是就想將權利放在皇帝手中,由皇帝號令下面的藩王,實現(xiàn)國家軍權都掌握在“朱”姓子弟手中,由朱姓子孫守衛(wèi)朱家的江山,防止異姓王最后攛掇國家政權,于是朱元璋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和孫子。
他將自己的二十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分到了不同的地方。當時元朝被滅,但是依舊保留了一部分力量,他們回歸大漠,為了防止他們再次進攻,對明朝形成威脅,朱元璋將兵力最強的塞王分到了北方,讓他來守衛(wèi)北方的邊防,這樣防止了軍權旁落。但是沒想到朱元璋分封的結果是使得邊防的兵力大于朝中兵力,最終兵力最少的朱棣聯(lián)合其他的王爺將朱允炆趕下皇位,最終坐上了帝王之位。
想當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面對中國龐大的版圖,要鞏固統(tǒng)治也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經(jīng)濟還沒有完全恢復、很多地方民不聊生,這與秦朝和漢朝剛建立的時候是相似的。一旦有地方發(fā)生起義或是兵變,光靠中央是明顯不行的。
朱元璋是有能力鞏固帝位,但他要考慮他的后代有沒有這個能力,而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分封諸王。分封諸王雖有發(fā)生內(nèi)亂的可能,但最起碼能保證皇位還是在朱氏手中。朱元璋分封對于維護明朝的江山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他忽略了內(nèi)部的問題,他防止了外部的入侵,卻沒防得住人心的變化。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tǒng)治地區(qū),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東方的大片領土,成了武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于是,他采用“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一個個諸侯國成為對一方土地進行統(tǒng)治的據(jù)點,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wèi)的作用。
然而到了西周后期,隨著諸侯國的日益強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春秋時的楚王問鼎,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zh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國兼并小國,同姓國也彼此戰(zhàn)爭,周天子都管不著,戰(zhàn)國末年,周王室完全喪失了分封大權。
明太祖朱元璋是真正意義上的農(nóng)民出身。經(jīng)過艱苦卓越的戰(zhàn)斗,朱元璋終于推翻了元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實行番王分封制。這個分封制歷來都容易造成內(nèi)亂,可是朱元璋還是堅持使用這個番王分封制,我認為這主要是朱元璋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在他的骨子里還是有著農(nóng)民注重鄉(xiāng)土和親情的樸素情感。
朱元璋出生低微,跟著他打天下的,也都是和他一起長大的發(fā)小。戰(zhàn)爭的時候,他們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也是哥們的關系。剛剛建立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就將這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進行了大封,一下子就封了26個侯,6個公,這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都非常少見。除了對他們大封,朱元璋還給他們送了免死金牌。這件事情說明朱元璋在建國初期的時候還是很注重感情的,對和自己打天下的人如此優(yōu)待,何況是自己的親骨肉呢?
朱元璋對待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們。朱元璋的心中,他也認為兒子們是他唯一可以真正信任的。所以在建立明朝之后,他也想盡快讓自己的兒子們加入到保衛(wèi)江山的行列里。所以等到兒子們長大的時候,他就對自己的兒子進行分封,分封的兒子會擁有封地,還有兵權,在封地是最高統(tǒng)治者。
對于朱元璋的這種做法,有大臣是反對的,大臣認為對皇子們實行分封很容易造成國家不穩(wěn)定。朱元璋不僅不認同這種觀點,而且誰敢向他提出分封皇子的壞處,他就會將那個人給殺掉,就沒有人敢提出這種想法了。等朱元璋去世的第三年,明成祖朱棣就篡位,取代了自己侄兒的皇位。如果朱元璋能夠知道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他也許會后悔當年堅持實行番王分封制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6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