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楊駿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序幕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歷史上著名的那個“白癡皇帝”司馬衷繼位,他就是晉惠帝。而與此同時,另一個人作為晉惠帝的顧命大臣也在西晉的政治舞臺上閃亮登場。他就是當時晉武帝的丈人,外戚楊駿。在當時開國功臣都大部分逝去之后,楊駿作為一股被司馬炎扶持起來的新興力量步入了政治漩渦之中。
可惜楊駿這個人就如同東漢末年到何進一樣,“志大才疏”,明明手上有大好的資源,卻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手上的這股資源,最后掌權僅僅沒多久,就被賈南風一招“借力打力”給除掉了,他的死加速了西晉政局的動蕩,也間接的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武元楊皇后的執(zhí)念,楊駿開始步入朝堂
公元274年,武元楊皇后病危,臨終前為了保證太子的儲君之位不會受到外在力量的阻撓,因此大打感情牌推薦了自己的族妹楊芷繼任皇后。希望可以憑借楊氏家族的力量來為太子之后的道路保駕護航,而司馬炎最終答應了這個要求。
楊駿憑借著這股關系開始在西晉朝堂之中開始如魚得水,在沒有任何功勞的情況下,就被晉武帝封為臨晉候。
楊駿本人在寸功未立的情況下,僅僅憑借國丈的身份就得以入住朝政,這自然是引起了諸多權貴的不滿。
因此很多人就以楊駿的氣量狹小為由希望司馬炎收回成命,當然這背后并非僅僅是因為爭權奪利,其實朝臣們的反對并不是空穴來風的:
其一.在東漢的時候,外戚亂政一直屢見不鮮,因此對于外戚這一集團的突然冒尖自然是引起了朝臣的反對;
其二.楊駿本身能力平庸,在此之前并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貢獻,之前的官職也不算高,無功受祿自然引起了眾人的不滿;
其三.外戚這一集團的出現(xiàn)打破了宗室、世族相互制衡的局面,也意味著從此分蛋糕的人又多了。
但是無論朝臣怎么樣的反對,晉武帝對這些勸諫的話語一概充耳不聞。
因為晉武帝的信任外加上楊皇后的關系,楊氏家族的身價得以水漲船高。楊駿的兩個弟弟楊珧、楊濟兩人也同樣的受到了晉武帝的重用。
但是相比于楊駿,他的兩個弟弟其實眼光更加的長遠。楊駿對于晉武帝的無功受爵是坦然受之,而他的兩個弟弟看到的則不是“榮耀”,而是“禍水”。楊珧看到兄長寸功未立而身居高位,為了保全家族他幾次想要辭去爵位,司馬炎本人不許,無可奈何之下他就以“歷觀古今,一族二后,未嘗以全”為理由向司馬炎本人求得一紙詔書,希望可以在這之后保全自己的家族。
后來的事件證明,他的兩個弟弟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上У氖菞铗E此人能力不大,心眼卻不少,后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挽回不了楊氏家族滅亡的命運。
晉武帝病重托孤,楊駿開始獨攬大權
公元279年,晉武帝在朝中重臣張華、杜預等人的勸諫之下歷經(jīng)四個月的奮戰(zhàn)之后滅了偏安南方的江東孫氏政權。
自此之后天下大定,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打天下的那種艱辛外加上出身富貴,所以司馬炎也就不知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平滅東吳以后,司馬炎漸漸的開始不思進取,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但是也正因為其過度的放縱,他的身體也漸漸的每況愈下,根本無法正常的理政。此時西晉的開國功臣大部分都已經(jīng)逝去,因此朝中事務也漸漸的為楊駿所把持。但是楊駿本身非王佐之才,驟然登頂權利巔峰他也有點飄飄然,因此整個請托賄賂之風在整個朝堂彌漫開來,西晉朝廷的風氣開始更加敗壞。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他此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司馬衷的這個皇位做的安穩(wěn)以及國家機構能夠運行的順利,他也和前朝的那些皇帝一樣,替司馬衷找一個輔政大臣。
但是對于司馬炎來說這托孤大臣還真不好找,因為司馬衷不慧是朝野皆知,輔政大臣如果能力太強的話那么就會出現(xiàn)“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王”一樣的事件。因此司馬炎怕再次發(fā)生類似的事件便繞過了朝中如張華、衛(wèi)瓘等正直的大臣,選擇了外戚楊駿作為輔政大臣。因為在司馬炎看來楊駿身上具有兩個優(yōu)點:
第一.就是他很無能,在他看來這樣子的人是掀不起什么大風浪的,而且西晉初年,宗室力量極其強大,對于楊駿同樣可以起到一個制約作用。
第二.楊駿本身就是“太子黨”的人,在以往太子和司馬攸那一系列的明爭暗斗之中楊氏家族也出力不少。
司馬炎這個人雖然在開國皇帝之中的確稱不上英明神武,但是他有時候看人還是很準的,會用人也是一個帝王最應該具備的才略。但是他這回卻看走眼了,他看到了楊駿無能的一面,卻沒有看出楊駿無能的背后也有無窮無盡的野心。
在司馬炎病重之時,楊駿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并且為了能夠獨攬大權,楊駿有意打壓朝中的宗室力量,從而攫取更大的權利。
而當司馬炎醒悟之時已經(jīng)為時已晚了,為了遏制楊駿的野心,他決意更改遺囑,讓自己的叔叔司馬亮和楊駿共同輔佐晉惠帝司馬衷,但是他卻沒有料到兩點,以至于滿盤皆輸:
第一.他沒有料到楊駿的膽子竟然和他的能力成反比,能力不大膽子倒不小,為了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利,他私自藏了司馬炎的詔書。
第二.司馬亮的膽子比楊駿還要小,一聽到楊駿要對自己下手,連夜逃離京城。
總之這一幕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而楊駿最終也生生的耗死了司馬炎,同年,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權力的不均衡以至于身死族滅
晉惠帝上臺后,楊駿作為首輔大臣輔佐晉惠帝參政。也就此開始,楊駿的聲望和權勢可謂到達了頂峰。
但是之前我們也說過了,楊駿這個人能力不行,又沒有什么大的功績,完全就是靠一個女兒上位的“關系戶”,當時朝廷之中雖然以他的權勢最高,但是背地里想要把他拉下馬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楊駿雖然蠢,但是他也深知朝堂之中暗流涌動,為了籠絡人心,楊駿不顧祖制,在晉武帝的守喪期還沒過,就大肆封賞百官。
此舉可謂有得必有失,得之處在于朝中肯定有借機上位之人會向其靠攏;而失之處在于也讓人看清了楊駿的能力,雖然權勢滔天,但是楊駿本身就是一個空架子。
楊駿大肆封賞百官的舉措引起了諸多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弟弟:楊珧和楊濟。
看到兄長如此專橫跋扈,他們苦口婆心的勸諫兄長應該和司馬氏的宗室打好關系,歸政司馬氏,楊駿不聽。由于楊駿剛愎自用的性格已經(jīng)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許多人都在默默的積攢著力量預謀除掉楊駿。
楊駿的專權終于引起了兩股勢力的不滿,為了對付楊駿這兩股勢力聯(lián)合起來開始朝楊駿下手了。
第一股就是當時的皇后賈南風的勢力。賈南風本身就是一個權利欲望比較強的人,而且賈家本就是西晉的開國功臣,只不過其父賈充去世之后,賈家沒有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因此才漸漸遠離政治中心,賈南風本身就和楊駿等人不和。但是賈南風自己知道憑借她的力量并不足以扳倒楊駿,因此為了能夠扳倒楊俊,她必須得借助第二股力量。
第二股力量則就是司馬家族宗室的力量,對于楊駿的專權和打壓宗室重臣的行為他們積壓的怒火終于到了臨界點,這天下本來是司馬家的,如今卻被楊駿這個外戚操之在手,這自然引起了司馬氏的憤慨。
賈南風一開始希望借助汝南王司馬亮的手去除掉楊駿,因為他德高望重,而且輩分極高??墒撬抉R亮這老小子歲數(shù)活了一大把,膽子都活沒了,對于賈南風的這個提議他避之不及。因此賈南風退而求其次,利用司馬衷的弟弟,楚王司馬瑋的力量來誅除楊駿。
對于這一個赤裸裸的陽謀,其實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但是楊駿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楚王司馬瑋明知這是賈南風在借力打力卻也甘心為其所用,就這樣司馬瑋入京。
而賈南風也在背后活動得到了皇帝誅殺楊駿的詔書,兩方勢力雙管齊下,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兩股勢力不約而同的將茅臺直指楊駿。
身處險境,楊駿再也沒有了以往在朝堂之上的威風了,他平素怯懦又無能,遇此緊急情況卻不知所措。
《晉書·卷四十·列傳第十》太傅主簿朱振說駿曰:“今內有變,其趣可知,必是閹豎為賈后設謀,不利于公。宜燒云龍門以示威,索造事都首,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公自擁翼皇太子,入宮取奸人。殿內震懼,必斬送之,可以免難?!?/p>
當時主簿朱振給他獻上了這條計策,平心而論,當時楊駿身處險境如果能夠聽取這個建議的話,其實之后的勝負也未可知??墒钱敃r的楊駿早已被嚇傻了,什么話都聽不進去了,他在最危急的時刻已經(jīng)沒有了拼死一搏的勇氣了,反而是畏首畏尾丟下所有的事物自己跑了,一時間楊駿所屬勢力群龍無首,戰(zhàn)局自然而然的向著賈南風和司馬瑋一方傾斜。
最終司馬瑋和賈南風以一面倒的方式誅殺了楊駿,而楊駿的死法也可謂非常搞笑,在馬棚被人殺死,而楊駿的親屬們則被“夷三族”,楊駿的同黨株連被殺的有數(shù)千人。
后續(xù)發(fā)展
楊駿之死僅僅是西晉動蕩不安的開始,楊駿之死背后最大的推手賈南風在利用借力打力的計策之后誅殺楊駿之后并沒有繼續(xù)停止她妄圖攫取朝政的野心。
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之中,她再一次利用老辦法誅殺了西晉朝廷的兩個實權王爺,“八王之亂”也由此開始。
西晉的八王之亂,是晉王朝內部親族的自相殘殺,八王之亂讓整個中原出于極度空虛的狀態(tài),直接導致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趁機入侵,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中原漢族幾乎被滅絕。
由此而引出問題,引起五胡亂華的八王之亂是怎么回事呢?
八王之亂的背景
八王之亂的禍根其實在西晉開過之初就已經(jīng)埋下了。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帝寶座是依靠曹魏的“禪讓”得來。而導致曹魏能夠禪讓與司馬家,主要歸功于士族的支持,因此可以說,士族是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所以在建國初期司馬炎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證士族的特權,其中九品中正制就是用戶維護和鞏固士族的政治特權。
作為曹魏時期的司馬家一樣是屬于士族階級,司馬炎深刻認識到,一旦士族做大不可收拾,必將危及自己的統(tǒng)治。司馬炎認為,曹魏短暫的統(tǒng)治的根本原因就是讓士族不斷做大而有沒有有效抑制的工具。因此而導致了曹魏的滅亡。于是開國之初司馬炎就大肆封分同宗子弟為王,用以制衡士族。晉武帝司馬炎總共封了二十七個王,之后不斷的將這些王的權力擴大,他們可以培養(yǎng)軍隊、任命封國之內的百官、收取租稅等等,已然讓這些封國成為了國中之國。這也為將來內亂埋下極大的隱患。
八王之亂的起因
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極具有統(tǒng)治者風范的國君。但是在選擇繼任者上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選擇一個白癡兒子司馬衷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司馬衷天生愚鈍,可以說是一個白癡,生活尚且不能自理,司馬炎卻將國之重器交付于他。
司馬炎是一個聰敏之人為什么會將皇位傳給一個白癡呢?其實司馬炎并不是相傳位于司馬衷,而是司馬炎很疼愛司馬衷的兒子,聰敏有人君風范。司馬炎其實想傳位于這個孫子,司馬衷只是過渡一下。
司馬炎也知道司馬衷并非守器之才,委托外戚楊駿、宗室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于是內亂由此開始。
八王之亂的過程
楊駿排擠走了司馬亮,獨自專權把持朝政。這引起了皇后賈南風的不滿,賈南風權力欲望極重,但自己又被楊駿壓的毫無權利。因此賈南風籌劃奪權,意圖誅殺楊駿。因此賈南風聯(lián)絡晉武帝之子司馬瑋入京,誅殺了楊駿。
楊駿被殺,司馬亮重新輔政共同輔政的還有衛(wèi)瓘,司馬亮重新掌握朝政,一心想取得權利的皇后賈南風還是竹籃打水。因此,賈南風再一次密謀,聯(lián)絡司馬瑋將司馬亮和衛(wèi)瓘。事后,賈南風又用計將司馬瑋殺死。
楊駿被殺,司馬亮重新輔政共同輔政的還有衛(wèi)瓘,司馬亮重新掌握朝政,一心想取得權利的皇后賈南風還是竹籃打水。因此,賈南風再一次密謀,聯(lián)絡司馬瑋將司馬亮和衛(wèi)瓘。事后,賈南風又用計將司馬瑋殺死。
從此,皇后賈南風開始了它長達八年的掌權。賈南風為了能夠繼續(xù)長久的把持朝政,想以后能夠當上太后。但是苦于自己沒有兒子,太子又不是自己親生。此時賈南風心生毒計將太子司馬遹。
之后趙王司馬倫和孫秀等人偽造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將賈南風及其黨羽收捕。司馬倫孫秀開始掌握朝政權侵朝野,之后司馬倫軟禁司馬衷,自立為帝。
但司馬囧也不是什么好鳥,不久司馬颙和司馬乂殺死了司馬囧,司馬乂當政總攬朝政,司馬颙很是不爽,密謀暗殺司馬乂。之后聯(lián)合司馬越弄死了司馬乂。之后司馬穎當政,司馬越又不爽,司馬穎又殺了司馬繇和發(fā)配司馬越到東海。之后司馬越的親弟弟聯(lián)合烏丸、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戰(zhàn)敗。
之后司馬家族就這樣在不斷的內耗中,導致中原空虛。
八王之亂的結果
國力內耗嚴重,司馬家族在奪權后期聯(lián)合外族奪權,中原地區(qū)民生凋敝,生靈涂炭。終于引發(fā)了五胡亂華的慘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6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