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隋朝名將賀若弼的用兵之法,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隋朝名將賀若弼對自己的軍事才能頗為自負,當(dāng)隋煬帝楊廣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回問他:“楊素、韓擒虎、史萬歲這三人誰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將。”讀過《說唐》的人都知道楊素和韓擒虎,這兩位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麑?,史萬歲也是為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良將,然而,對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賀若弼卻是嗤之以鼻,說:楊素猛而無謀;韓擒虎武藝還不錯,跟人打斗倒還可以,運兵作戰(zhàn)那就不怎么樣了;史萬歲充其量也就是一名帶騎兵的軍官,都算不上大將。言下之意也就他賀若弼算是大將。
賀若弼雖然口氣大,但本事確實大,在平定江南一役中,他神出鬼沒的兵法讓陳朝防不勝防。例如,在南下之前,他想攻打京口,但又缺乏水師,于是他利用南方缺馬的特點,用北方的老馬偷偷跟南方交易,買了不少船只。賀若弼把這些船只隱藏起來,然后把那些陳舊破爛的戰(zhàn)艦故意擺在北邊的港口,堂而皇之地讓南邊的士兵看到,讓他們以為北方的軍艦也就這樣了,從而放松了警惕,“先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于瀆內(nèi)”。賀若弼的這種示人以弱的戰(zhàn)術(shù)也是符合當(dāng)時的形勢的,因為北方在水師上一向不如南方,以此作為佯裝,南方人當(dāng)然不會懷疑,因為敵方認(rèn)為一向都如此,讓敵人覺得合理,佯裝才有效果。
賀若弼還善于虛張聲勢。當(dāng)時隋朝和陳朝的邊防軍每年都會換防,賀若弼每次換防,都大張旗鼓,在敵人的視野里大肆擺開軍隊和營帳,綿延很廣,弄出一副隨時都要進攻的樣式,“必集廣陵,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朝的邊防軍一見這架勢當(dāng)然很緊張,馬上調(diào)兵遣將,嚴(yán)陣以待,但過了一陣,賀若弼又故意通知對方:沒事,我們只是普通換防而已。有時候,他還故意大張聲勢地進行狩獵活動,讓南邊的軍隊又緊張一把。久而久之,陳朝的軍隊被弄得神經(jīng)緊張,漸漸地也就麻痹大意了,因此在隋朝真的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時,反而放松了戒備,沒有及時做防御準(zhǔn)備。
賀若弼這種真真假假的策略,一方面固然是其善于用兵所致,其實也跟雙方的力量對比有很大關(guān)系。因為隋朝相比于南方的陳朝,無論是軍隊規(guī)模和地理位置,都有較大優(yōu)勢,北方軍隊規(guī)模大,又居高臨下,南方承受著巨大的軍事壓力,北方隨便一點舉動,都會讓他們疲于應(yīng)付,用有限的力量去應(yīng)對無窮的騷擾。由此可見,賀若弼相當(dāng)善于利用他們隋朝固有的規(guī)模優(yōu)勢。
隋朝開國四大名將 韓擒虎、賀若弼、高颎、史萬歲.
韓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縣東)人,隋朝名將。韓雄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仕北周,襲父爵,以軍功遷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圖江南,特拜擒虎為廬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任。伐陳為先鋒,直搗金陵,執(zhí)陳后主。進位上柱國,封壽光縣公,終涼州刺史。 賀若弼(544—607),字輔伯,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隋朝著名將領(lǐng)。賀若弼出生在將門之家,其父賀若敦為北周將領(lǐng),以武猛而聞名,任金州(今陜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賀若敦因口出怨言,為北周晉王宇文護所不容,逼令自殺。臨死前,曾囑咐賀若弼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dāng)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書·賀若弼列傳》)。并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告誡他慎言。 高颎(541—607)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縣東)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戰(zhàn)略家、謀臣,隋代名相。自稱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其父高賓是上柱國獨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將。長于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其父戰(zhàn)死,以忠臣子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北周末,隨上柱國梁士彥攻討相州總管尉遲迥,每戰(zhàn)先登,因功拜上大將軍。隋初,因大將軍爾朱績謀反被殺而受牽連,發(fā)配敦煌為戍卒。隋開皇三年,秦州,總管竇榮定擊突厥,遂至轅門請自效。奉命與突厥單騎比武決勝負,馳斬其一勇士,使突厥軍不敢再戰(zhàn)而退。每行軍作戰(zhàn),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樂為效力。因其南征北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隋朝開國功臣有哪些? 1、上柱國賀若弼
賀若弼(543─607),字輔伯,河南洛陽人。父為北周名將。賀若弼少時受家教,能武能文,曾任壽州(今安徽壽縣)刺史。入隋后,經(jīng)高颎舉薦,任吳州總管。后遇韓擒虎,二人不和。及后賀若弼進上柱國,封宋國公。賀若弼自恃功高,每以宰相自許,然而一直未能為相,大為不滿。
他又常以將才自傲,煬帝為太子時,曾問他:“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孰為優(yōu)劣?”賀若弼答道:“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虎是斗將,非領(lǐng)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p>
太子再問:“然則大將是誰?”弼答:“唯殿下所擇?!庇纱丝梢娖漕H以大將自許,故自此為煬帝所忌。后亦因非議時政,與高颎同時被煬帝所殺。
2、靠山王楊林
楊林,字虎臣,《說唐全傳》《興唐傳》中的虛構(gòu)人物,天下第八條好漢,隋煬帝楊廣的叔父,隋朝開國九老之一,為隋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立下過汗馬功勞,被封為靠山王。
他武藝高強,手持一對囚龍棒,后在隋朝統(tǒng)治瀕臨瓦解之際,設(shè)計做最后殊死一搏,事敗,被第七好漢羅成的絕技回馬槍刺死,其歷史原型是楊爽。
3、越王楊素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華陰)人。北周隋朝權(quán)臣、詩人,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參加平定北齊之役。
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jié)納。楊堅建國,以為御史大夫,后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后,進爵為越國公,任內(nèi)史令。隋煬帝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大業(yè)二年去世,追贈光祿大夫、太尉公,謚曰景武。
4、雙槍將定彥平
定彥平與羅藝、楊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彥平為隋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后來辭退海州大帥,歸隱田園。然而“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后來定彥平巧遇發(fā)兵攻打瓦崗的靠山王楊林,楊林?jǐn)[一字長蛇陣攻打瓦崗寨,邀請定彥平助陣,為一字長蛇陣做陣膽。
定彥平前往前線途中遇到假托還愿之名前往瓦崗幫忙破陣的義子羅成,被羅成甜言蜜語弄得得意忘形的老爺子把單槍破雙槍的秘訣傳授給羅成。
5、昌平王邱瑞
邱瑞是隋朝開國元勛之一,秦瓊的姨父,尚師徒的義父。邱瑞為人剛正不阿,在朝中稱為長平王,和中正太師伍建章、李淵一起與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秦瓊等七雄鬧花燈打死宇文成祥,邱瑞將七雄藏在自己的長平王府,巧退前來搜府的宇文成都。
楊林帶兵討伐瓦崗擺下一字長蛇陣,前往助陣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崗;打銅旗陣時,秦瓊被邱瑞的義子尚師徒追趕,馬墜槍折退到小廟正遇邱瑞,邱瑞勸說尚師徒歸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觸柱而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開隋九老
史萬歲作為隋朝的開國名將和第一猛將,隋文帝為何要殺他? 史萬歲為什么最后會死我覺得也有一點功高蓋主的成分在里面,史萬歲在隋朝的將士中,可以說是基本上是隋朝第一猛將了,但是就是因為他太過的勇猛了,所以最終兵權(quán)掌握的比較集中帝王就比較害怕,就想辦法把他弄死了。
史萬歲的父親他本來就是一個為國犧牲的烈士,而且他父親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所以說當(dāng)時的隋文帝為了表示對史萬歲父親的尊重,于是就將他的兒子提拔了上來。而且開始的時候史萬歲的地位就比較高,到達了接近一品的位置,而且史萬歲的戰(zhàn)績十分的驚人,慢慢的爬到了大將軍的位置。本來很多人都認(rèn)為他的前途都是一片光明的,因為他才30出頭,就已經(jīng)是一個正一品的官職,還帶著一個大將軍了。
但是老天有些不開眼,這個時候同樣升為大將軍的朱績叛變了,所以說這個時候史萬歲受到他的影響也被革職了。
史萬歲后來被分配到邊疆,他在邊疆的戰(zhàn)績也十分的驚人。但是后來他受了別人的賄賂,賄賂他的這個人后來被逮到了,被逮到了之后將史萬歲供了出來。本來在這種情況下,史萬歲應(yīng)該會被殺頭的,但是因為周圍他一幫兄弟的求情,所以他就沒有死,但是隨著后來隋文帝楊堅即將去世的時候就吩咐下去將史萬歲給賜死了,史萬歲的一生可以說為隋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正因為他的功勞太大了所以說那些君王怕他會造反,但是史萬歲從來沒有造反的心思,但是皇帝不相信,死人是不會造反的,所以就將他賜死了。
隋朝開國王爺都有誰? 興隋九老
第一老:忠孝王伍建章:忠孝王伍建章可以說是隋朝開國的第一元勛,他最為人喜聞樂道的一件事就是在當(dāng)山洼闖重圍、搬救兵,解救了隋文帝楊堅與隋朝大軍,算的上是“未建其國,先救其主”了。雖然后來因為怒罵昏君隋煬帝楊廣“欺娘戲妹、弒父鴆兄”而被“敲牙拔舌”,但他對隋朝的耿耿愚忠可見一般. 第二老:開國老帥高潁:最重要人物.隋朝第一功臣 第三老:靠山王楊林:靠山王楊林為隋文帝楊堅的同胞兄弟,開國之初,楊林隨兄長南爭北戰(zhàn),掌中一對水火虬龍棒,驍勇異常。人稱“雙棒無敵手,到老不失機”。不過,“到老不失機”這句話說的可能有些早,隨著隋煬帝楊廣登上歷史舞臺,這位老先生的平坦大路終于出現(xiàn)了危機。強烈的家族榮譽感與天生的“一根筋”性格使這位稟性還算純良人物只顧一味回護已經(jīng)“桅折釘銹”的大隋江山,但中國歷史上數(shù)的著的“敗家子”楊廣卻使他的努力化為烏有,讓這位“愚忠”的悲情人物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淵,并最終喪身揚州城郊。 第四老:上柱國賀若弼:上柱國賀若弼是大隋王朝的又一柱石,不過,穩(wěn)重、隱晦的性格讓其成為隋朝開國元勛中最沒有“風(fēng)頭”的一個。但他對隋朝的功績卻是沒有人可以抹殺的,穩(wěn)重的做事風(fēng)格也頗得隋文帝賞識,這使得賀若弼最終坐上了上柱國這個令人垂涎的位置。而他的隱晦也使他在隋煬帝上臺后得以保全自己。(歷史對賀若弼的死有分歧:一說賀若弼在今陜西榆林因為連坐被斬,一說賀若弼得以善終)而且,其首創(chuàng)的“均甲制”也在他的默默耕耘下頗有成效,從某種程度上講,是賀若弼的“均甲制”在隋朝末期讓隋朝保持了“中興”的一線曙光。要不是楊廣這小子太能“造”,賀若弼也許可以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人。 第五老:越王楊素:越王楊素是隋文帝楊堅的另一個弟弟。在王朝建立之初,他同樣功勛卓著。但榮華富貴迷失了他的“人生”。在成功之后,他想的不是如何進一步鞏固自己得來不易的成果,而是沒有節(jié)制的吃喝玩樂。最后終于沒有逃脫覆滅的結(jié)果。 第六老:大都督魚俱羅:大都督魚俱羅應(yīng)該可以算是隋朝的第一員勇將。在隋朝末年,他為了替自己的第二個徒弟“天寶無敵將”宇文成都報仇,曾經(jīng)刀斬當(dāng)時的“天下第一勇士”李元霸(也有野史說李元霸是因為“憑錘罵天”而被自己的雷鼓翁金錘砸死的)(注:興唐傳的演義中,李元霸是死在魚具羅手中,隋唐演義中則是后一種情況,事實上兩者都不是真實歷史——)。但此人稟性剛烈,在隋朝立國未久之時,就因為不堪權(quán)貴的排擠而解甲歸田。 第七老:昌平王邱瑞:昌平王邱瑞本是南陳降將,但由于其后來的卓越表現(xiàn)得以位列王爵。邱瑞有一個徒弟,號“四寶將”尚師徒。而昌平王邱瑞就是因為與自己的徒弟在政治信仰上有了分歧,而被自己的徒弟活活氣死了。而“四寶將”尚師徒也未得善終,由于感覺愧對恩師,其人最后自盡而亡。師徒二人最后落的同歸一剖坯黃土。 第八老:下柱國韓擒虎:下柱國韓擒虎是“興隋九老”中最世故的一位。其人一方面做著順臣,從來不說皇帝不愛聽的話,另一方面也講究朋友之義,在忠孝王伍建章死后,韓擒虎曾經(jīng)不遺余力的保護伍建章的兒子南陽侯伍云召,最后終使伍云召逃出生天。 第九老:雙槍將丁彥平:雙槍將丁彥平在隋朝統(tǒng)一神州之后就辭官不做,化身“云龍僧”云游江湖,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 隋朝開國大將怎么死的 四大名將:韓擒虎,正常死亡。
賀若弼,被隋煬帝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 高颎,和賀若弼一起被殺。 史萬歲,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其余十三個名將, 爾朱績,以謀反罪被隋文帝殺死。 王誼,被隋文帝以“言論丑惡”賜其死。 梁士彥,以謀反罪被隋文帝殺死。 宇文忻,以謀反罪被隋文帝殺死。 劉昉,以謀反罪被隋文帝殺死。 元諧,以謀反罪被隋文帝殺死。 虞慶則,以謀反罪被隋文帝殺死。 宇文弼,和賀若弼一起被殺。 魚俱羅,目有二瞳孔,有帝王之像,遭煬帝猜忌,被斬首于市。 楊素,被楊廣猜忌,不過算是自然老死。 梁睿,長孫晟,賀婁子千,自然死。 大部分都是被殺的,而且是冤殺,這就是所謂伴君如伴虎吧。 大隋九大開國元勛是? 大隋九大開國元勛分別是: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帥高穎、靠山王楊林、上柱國韓擒虎、上柱國賀若弼、雙槍將定彥平、越王楊素、大都督魚俱羅和昌平王邱瑞。
忠孝王伍建章
隋朝九位開國元老之首,隋朝建立后,伍建章因為功高蓋世,受封為忠孝王。后晉王楊廣奪權(quán)篡位,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喪棒,上殿罵君。楊廣震怒,下令將伍建章滿門抄斬,只有馬夫伍保和其子伍云召逃過一劫。
靠山王楊林
天下第八條好漢,隋文帝楊堅的弟弟,隋朝開國九老之一,為隋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立下過汗馬功勞,被封為靠山王。
他武藝高強,手持一對虬龍棒,后在隋朝統(tǒng)治瀕臨瓦解之際,做最后殊死一搏,事敗,被第七好漢羅成的絕技回馬槍刺死。
大元帥高穎
高颎(541—607)是一位出將入相的人才,智商極高,精通戰(zhàn)略,高颎在軍事上奇謀迭出、平南破北,堪稱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上他為隋朝修訂新法又打造首都,且為人低調(diào)謙和,為朝廷推薦了大批人才,所以又稱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越王楊素
楊素(544—606),這位美髯公堪稱隋朝戰(zhàn)功最顯赫的名將。當(dāng)初北周滅北齊的戰(zhàn)爭中,他就表現(xiàn)極佳,后幫助楊堅篡位,建立隋朝。在滅陳之戰(zhàn)中,他擔(dān)任水軍統(tǒng)帥,統(tǒng)領(lǐng)超級戰(zhàn)艦順流而下,嚇得陳軍將士膽戰(zhàn)心驚,竟把坐在船頭、威風(fēng)凜凜的楊素當(dāng)作“江神”!
楊素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xué)家,他的詩文或雄渾悲壯,或清新秀美,堪稱隋朝文學(xué)的絕佳典范。
大都督魚俱羅
魚俱羅武藝高強,而且嗓門大,和張飛似的,正所謂“聲氣雄壯,言聞數(shù)百步”,而且他長相特異——“目有重瞳”,也就是四個眼眸,和昔日的楚霸王項羽一樣。
魚俱羅在大隋武將中的突出特點就是個人武力超牛,出身大內(nèi)高手(禁衛(wèi)軍)的他在滅陳朝、平江南豪強和伐突厥的戰(zhàn)爭中,殺敵無數(shù),史書上形容他沖鋒陷陣時“出左入右,往返若飛!
賀若弼出生在將門之家,其父賀若敦為北周將領(lǐng),以武猛而聞名,任金州刺史。
上柱國賀若弼
賀若弼以伐陳有功,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公元607年,賀若弼被隋煬帝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
昌平王邱瑞
隋朝昌平王,邱福之父,秦瓊姨父。為人正直,為官清正,不與宦臣為伍,被宦臣們視為絆腳石。
二打瓦崗寨任主帥,由于宇文成祥被殺的事,無法為自己開脫洗清,被逼無奈投了“大魔國”。封為瓦崗“福壽王”。在西魏兵發(fā)五關(guān)時,為勸降徒弟尚師徒投誠,來到虎牢關(guān),陣前勸降不成,自戕身亡。
上柱國韓擒虎
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新義郡公。陳出兵進逼光州,任行軍總管,率軍將其擊退 ,后又屢挫陳師。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后封壽光縣公,以行軍總管屯金城,旋任涼州總管。
雙槍將定彥平
定彥平與羅藝、楊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彥平為隋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后來辭退海州大帥,歸隱田園。
作為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將,開國將領(lǐng)韓擒虎是怎么死的? 作為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將,開國將領(lǐng)韓擒虎是因為疾病而死的。韓擒虎征戰(zhàn)沙場多年最有名的勝仗就是以少勝多的征戰(zhàn)陳朝,他死后成為閻王是人們對他的敬畏和懷念不是真的。
韓擒虎原名擒豹是隋朝有名的大將,為隋朝的建立和開疆?dāng)U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韓擒虎的父親是韓雄,韓雄曾是北周的大將軍,所謂將門虎子,韓擒虎從小受到父親的教導(dǎo)和熏陶也成長為了一個文武全才的人。韓擒虎自幼習(xí)武,練了一身的武藝,而且非常喜歡讀書。 楊堅推翻北周建立隋朝后一直希望統(tǒng)一江南,他覺得韓擒虎此人文武雙全而且很有威望就讓他去江南,擔(dān)任廬州總管,到任后韓擒虎立即訓(xùn)練水兵,建造船只,收買陳朝的消息,收買人心。韓擒虎在廬州期間,深得人心,陳朝的士兵對他也有崇拜和敬畏之情。 后來隋朝大軍對陳朝形成了包圍之勢,雖然陳朝兵勢眾多,但是當(dāng)陳朝的兵聽說是韓擒虎率領(lǐng)大軍都逃的逃,散的散潰不成軍了,韓擒虎在枯井當(dāng)中活捉了陳后主。就此陳朝徹底滅亡,隋朝統(tǒng)一中原。 韓擒虎一生南北征戰(zhàn),立下屢屢戰(zhàn)功在朝中很有威望,后又輔佐隋文帝,不過由于他征戰(zhàn)多年身上的新傷舊傷不斷,一直被病痛折磨著,常年在外沒有悉心修養(yǎng),到了55歲不治而終。 韓擒虎是隋朝名將,也是難得一直被器重,功高而未被鎮(zhèn)壓或殺死的人,我覺得這可能和他不僅是武官而且有文官的行事智慧,不但有勇還有謀略,通過他收復(fù)陳朝就可以看得出來。 名將(16)隋朝(35)
在楊堅還沒有當(dāng)上皇帝之前,就有討伐陳國、平定江南的愿望和打算。建立了隋朝坐上皇位之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準(zhǔn)備南下討伐陳國。為此,他不斷地訪賢納士,尋覓優(yōu)秀的率兵將領(lǐng),并且為此做了充分的準(zhǔn)備,為的就是實現(xiàn)自己當(dāng)年的愿望
隋文帝楊堅,還多次找眾大臣謀劃討伐陳國的計策。有一次,文帝與高_商議時也談到了這件事,于是高_趁機推薦賀若弼,他說:朝臣之內(nèi),文才武略,沒有比得上賀若弼的,陛下可以重用此人
隋文帝其實也早就看好了賀若弼,于是立即表示贊同,并立即任命賀若弼為吳州總管,委托他負責(zé)籌辦平定陳國的重大事宜,賀若弼也是很情愿地領(lǐng)命上任了
隋文帝之所以讓賀若弼擔(dān)任吳州的總管,是因為當(dāng)時吳州與壽州都是平陳的前沿重鎮(zhèn)。當(dāng)時賀若弼上任后,還作詩一首贈予壽州太守源雄,相互勉勵,詩中寫道: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
賀若弼賀若弼也同其他文人一樣抱有遠大的志向,他一直想完成父親遺愿,所以剛到任,他就立即著手準(zhǔn)備,并潛心考慮,根據(jù)當(dāng)前的形勢,他很快就制定了十條平陳的計策,上報文帝。文帝看到這些計策,十分高興,于是就當(dāng)即賜予賀若弼寶刀一柄。這對于忠心耿耿的賀若弼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大的鼓勵
開皇九年,隋軍做足了充分準(zhǔn)備后,大舉討伐陳國,于是賀若弼也被任命為行軍總管。在討伐陳之前,賀若弼命令長江沿岸的守軍在每次換防時,都故意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表面上弄得人聲鼎沸,隊伍似乎很是強大。他之所以這樣做是讓陳軍認(rèn)為隋軍要大舉進攻。果不其然,陳軍看到隋軍有如此龐大的架勢,于是立即全國動員,調(diào)兵遣將,但是,當(dāng)他們調(diào)集了兵力后才發(fā)現(xiàn)只是虛驚一場。雖然是這樣,陳國也不敢怠慢,如此反復(fù)了幾次,陳軍覺得隋軍也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也就不再把隋軍放在心上,更不再加強防范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剛剛懈怠下來,賀若弼竟然帶兵大舉進攻,而此時的陳軍毫無戒心,不以為然。所以當(dāng)賀若弼帶領(lǐng)大軍偷襲陳朝南徐州城時,一次就成功地拿下了
攻下南徐州城后,賀若弼率隋軍繼續(xù)向陳的首都建康進軍,但是他提前就嚴(yán)格命令下屬,不得侵犯陳國百姓,如有違犯嚴(yán)懲不貸。隋軍到蔣山境內(nèi)后,不巧與陳軍相遇。陳軍由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范、蕭摩訶等將軍率領(lǐng),人數(shù)眾多,是陳朝的主力。賀若弼首先迅速打退了田瑞的進攻,旋遭魯達等部隊的夾擊,被迫退兵。收兵后,賀若弼算計到,陳軍打了這次勝仗后,必定會產(chǎn)生驕傲情緒,有所松懈,于是立即決定與陳軍決一死戰(zhàn)。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隋軍再次發(fā)兵,竟然大獲全勝
除此之外,賀若弼的屬下還將蕭摩訶俘獲,送到賀若弼的軍帳內(nèi)。賀若弼命手下將蕭摩訶斬首,但見蕭摩訶在臨刑前神態(tài)自若,毫無懼色,對他非常欽佩,覺得這才是人間的英雄豪杰,于是就讓人放了他,還對他非常禮貌
攻打建康時,賀若弼是從東北方逼進。大將韓擒虎則從西南方逼進,并首先攻入建康城內(nèi),活捉了后主陳叔寶。賀若弼入城后,派人將陳叔寶帶到自己那里,這時的陳叔寶已喪失了君王的氣度,雙腿顫抖,大汗淋漓,二話不說就伏地參拜。賀若弼見他這個樣子,還安慰他說:小國的君主,與大國的朝臣地位相當(dāng),等到拜見我朝天子后,可能還會封你為歸命侯,你不必太過惶恐
可見,賀若弼不是一介莽夫,也有憐憫的一面
當(dāng)時,隋文帝因為他討伐陳朝有功,非常高興,下詔褒揚,并親自召見,加位上柱國,晉爵宋國公,賞食邑三千戶,又將陳叔寶的妹妹賜給他當(dāng)妾,另外還賞賜財寶綢緞無數(shù)。后拜賀若弼為右領(lǐng)軍大將軍,又轉(zhuǎn)任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賀若弼雖然最終得到了隋文帝的嘉獎,但是,生擒陳后主畢竟是韓擒虎的功勞,為此賀若弼非常不高興,認(rèn)為自己丟盡了臉面,于是他居然公開與韓擒虎發(fā)生正面沖突,可見賀若弼也有非常小氣、不豁達的一面
隋文帝對賀若弼的厚愛和他在滅陳戰(zhàn)爭中的功勛,使賀若弼自視甚高,自以為滿朝文武之中,只有自己功居第一。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致使他飛揚跋扈,最終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這樣的結(jié)局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當(dāng)時,楊素升任右仆射,而賀若弼仍然是將軍。賀若弼感覺自己的功勞超過了楊素,但是官位卻沒有比他高,心理上感到非常不平衡。他的不滿時時表現(xiàn)出來,在隋文帝面前也是毫不掩飾。文帝為此十分生氣,曾經(jīng)責(zé)問他說:我以高_、楊素為宰相,而你卻經(jīng)常說這二人只會吃飯,這是什么意思?賀若弼聽后竟然也不否認(rèn)自己說過這話,還居然說:我跟高、楊二人十分熟悉,我確實知道他們是沒有什么才干的。陛下竟然對他們那么好,給他們高官
隋文帝聽到他如此居高自傲更加惱怒,于是罷了他的官。雖然公卿奏賀若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隋文帝,應(yīng)該處他死罪,但是文帝并沒接受,覺得他的確為隋朝干了不少大事,只把他貶為平民算了
就算是遭到了這樣重大的懲罰,賀若弼也沒有從中吸取教訓(xùn),反而產(chǎn)生了更大的不滿與怨恨,他曾對太子楊廣大放厥詞說:楊素只是猛將,而非謀將;韓擒虎只是斗將,而非領(lǐng)將;史萬歲只是騎將,而非大將。大將非我莫屬
隋煬帝即位后,賀若弼因為這話便沒有被起用。大業(yè)三年,賀若弼背地里非議煬帝款待突厥太過奢侈,不久隋煬帝就知道了,本來就暴虐的隋煬帝殺了賀若弼,他的兒子也都被放逐到了邊塞,妻女也淪為官方奴婢。賀若弼戎馬一生,最后卻因為過于驕傲而落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頗令人為之遺憾。
隋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楊堅決意消滅南面的陳朝,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國的偉業(yè)。這一年是陳禎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陳后主陳叔寶。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隋文帝出師伐陳,是在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廟祭祖后,隋軍在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的率領(lǐng)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
大敵當(dāng)前,荒淫驕侈的陳叔寶沒有一絲即將國破家亡的危機意識,他自恃長江天險,不采納眾將領(lǐng)請求積極備戰(zhàn)的建議,反而在這年底,大張旗鼓地準(zhǔn)備即將到來的元會之慶。什么是元會呢?也就是我們今天俗稱的春節(jié)。準(zhǔn)備元會之慶原本也沒什么大礙,但荒唐的陳后主竟把自己鎮(zhèn)守軍事重鎮(zhèn)的兩個兒子召回京城。
這兩個兒子分別是鎮(zhèn)守江洲的南平王陳嶷和鎮(zhèn)守南徐州的永嘉王陳彥。陳后主不僅讓兩個兒子回京,而且還命令沿江鎮(zhèn)防戍守的船只,全部跟隨二王返回建康。他這樣做,是想在剛剛附降的后梁軍民面前展示國家的威勢。陳嶷和陳彥接到召令后,率戰(zhàn)船返回建康。這樣一來,綿長的江面上看不見一只戰(zhàn)船。面對虎視眈眈的隋軍,陳朝原本并不牢固的江防,顯得更為薄弱。不多久,隋軍就抵達了長江北岸,作為戰(zhàn)略要地,京口、采石兩地形勢危急。有大臣向陳后主建議,從京師調(diào)撥軍隊艦船,前往這兩個地方駐守,抵擋隋軍。沒想到陳后主竟聽信讒言,認(rèn)為這時候從京師調(diào)撥軍隊艦船,既影響到元會之慶的排場,也顯得國家怯弱,而且憑著長江天險,隋軍根本不可能飛渡而過,于是沒有及時向京口、采石增援。
此時駐扎在京口對面長江北岸的隋軍將領(lǐng)是行軍總管賀若弼。別看賀若弼是員武將,可行軍打仗卻頗有智識?!叭嫛钡谝挥嬍恰安m天過海”,賀若弼伐陳之戰(zhàn),被后人視作“瞞天過?!钡牡湫蛻?zhàn)例。賀若弼率軍駐扎在長江北岸后,干了些什么呢?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賀若弼從幾個方面入手,麻痹長江南岸駐守京口的陳軍。首先,他將軍中的老馬賣掉,大量購買陳朝的船只,買到手后,將這些船只偷偷藏起來,然后又購買了五六十只小破船,停在河岸邊。陳軍窺探得知后,以為隋軍沒有渡江的船只。其次,賀若弼命令沿江駐守的兵士交接班時,一定要聚集到岸邊,大舉旗幟,營幕遍野。開始一兩次,江對岸的陳軍見了,以為隋軍要大舉過江,趕緊調(diào)集軍隊加強戒備。但幾次一來,發(fā)現(xiàn)這只是兵士交接班,也就習(xí)以為常,疏于防備了。除此之外,賀若弼還經(jīng)常率士卒沿江打獵,人歡馬叫,十分熱鬧。漸漸的,不管江對岸有什么大動靜,陳軍都不在意了。
此時任南徐州刺史鎮(zhèn)守京口的是誰呢?據(jù)《陳書》記載,此人乃陳朝名將蕭摩訶。蕭摩訶原本是侯安都手下大將,因擁立陳后主繼位有功,而被封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綏建郡公,后又改授侍中、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女兒也被選為太子妃。賀若弼駐師京口對岸,陳后主雖沒有加派軍隊艦船,但將自己的親家蕭摩訶任為南徐州刺史,駐守江防。轉(zhuǎn)眼到了隋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陳朝的元會之慶如期舉行,真是好不熱鬧。據(jù)《陳書》記載,這一天是“霧氣四塞”,看來不是個好兆頭。更要命的是,陳后主竟然連蕭摩訶也從京口召回京師,讓親家也好好感受一下元會之慶的氣氛。
就在這一天,前期已經(jīng)做足了功課的賀若弼突舉大軍,渡江而來,直襲京口?!端鍟贩Q,“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币簿褪钦f,賀若弼率軍打了過來,陳軍都沒有發(fā)覺。為什么反應(yīng)這么遲鈍呢?因為他們已經(jīng)中了賀若弼的“瞞天過?!敝嫛8螞r,刺史大人已被召回京師了。賀若弼兵襲京口,作為軍事重鎮(zhèn),采石也被隋軍另一員大將韓擒虎攻占。直至此時,見隋軍真的大兵壓境,陳后主才慌了手腳?;奶频氖?,他竟然設(shè)立重賞,征發(fā)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服役,真是病急亂投醫(yī)。
正月初六,京口被攻陷,臨危受命的南徐州刺史黃恪遭俘。賀若弼的軍隊紀(jì)律嚴(yán)明,秋毫無犯。攻下京口后,有個士卒跑到民間去買酒,賀若弼知道了,將他處以斬刑。京口一戰(zhàn)俘獲的六千多名陳朝士兵,賀若弼全部釋放,并發(fā)給他們資糧,同時付給隋文帝的敕書,將他們遣返回鄉(xiāng)。隨后,賀若弼派遣一支隋軍駐扎曲阿(今丹陽),阻擋三吳地區(qū)陳軍的北援,自己率隋軍主力隊伍,兵發(fā)建康。據(jù)《陳書》記載,賀若弼率軍突襲京口時,蕭摩訶即向陳后主 *** 率軍迎戰(zhàn),沒有得到允許。聞知賀若弼率軍向建康而來,蕭摩訶再次 *** ,但仍被拒絕。直至賀若弼兵臨城下,陳后主才派蕭摩訶等大將迎敵,其昏聵至此,不敗更待何時!鐘山一戰(zhàn),蕭摩訶兵敗被俘。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 花!”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這首《泊秦淮》,吟詠的便是陳朝滅亡的故事。國家的統(tǒng)一總是大勢所趨,陳朝雖然在陳后主的手中亡了國,但隋文帝卻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起蓋世之功,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終于宣告結(jié)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6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