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世人心目中的“傳奇”藝人
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
詩書畫大家與全才——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另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
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唐寅出生于江蘇蘇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自古多風流。
仿佛一來到這個世界,他的身上就被打上了公子多情的烙印。
唐家世代從商,唐寅從小衣食無憂,但是因為商人地位低下,父母對他的期望就是光耀門楣。
唐寅也不負眾望,天資聰穎,過目成誦,年僅16歲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被時人稱頌為“孺子狂童”。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少年啊。出眾的才華,使他慢慢長成了一個清高自許的少年。
這樣的少年一開始總是傲嬌的,不討喜的,但總能交到最好的朋友。
祝枝山仰慕他,主動來交朋友,他嫌對方出身官員世家,太俗,不理睬。
好在祝枝山大度,鍥而不舍,唐伯虎才敞開心扉。
后來他的朋友,也是像文徵明、徐禎卿這樣的才子,沒文化的入不了他們的圈子。
16歲那年,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蘇州府學(xué),聲名大噪。
可他本來就對功名不感興趣,脫離家里的管束后,他更是開始展露出自己的個性。
同學(xué)里有個叫張靈的,跟他“臭味相投”。
一天,兩個人在書院后的水池里打水仗,惹來整個學(xué)堂的學(xué)生參戰(zhàn),氣得先生拿鞭子跑來抽人。
到了下雪天,他們就打扮成乞丐,敲鼓唱歌,討錢買酒到野寺里偷喝。不小心被抓現(xiàn)行了,就笑著打哈哈,事后屢教不改。
17歲的時候,他畫《貞壽堂圖卷》,就已經(jīng)“山石樹枝如籀篆,人物衣褶如鐵線”了。日后,他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文學(xué)史上的“吳中四才子”,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畫史上的“明四家”。
那些年,但凡唐寅出現(xiàn)的地方無不是鮮花與掌聲相伴,連江南名士徐延瑞也緊趕著將自己的愛女許配給他,那一年唐寅剛剛19歲。
年少成名,嬌妻美眷,唐寅的小日子過得別提有多舒坦了。
唐寅無憂無慮的歲月在他25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一年之內(nèi),父親、母親、妻子、兒子相繼因病離世,妹妹也自殺身亡。
父母的心愿他還沒有實現(xiàn),遠嫁的妹妹那聲“哥”猶在耳邊,舉案齊眉的妻子笑靨如花恍若昨日,更別說牙牙學(xué)語的幼子不久前還喚著“爹爹”和“娘親”......
那日,唐寅一夜白頭。
唐伯虎不堪打擊,書也不看了,天天飲酒買醉。料理完喪事后,他把自己關(guān)進青樓,夜夜買醉,日日歡歌。
有人說他離經(jīng)叛道,放蕩不羈。唐寅沒有辯解。
雨打梨花深閉門,辜負青春,虛負青春!
賞心樂事誰共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幸得有好友文徵明,一直在旁鼓勵他。
29歲,唐伯虎再次一舉奪魁,成為應(yīng)天府解元。得到了“唐解元”的稱號。這次成功,讓他重新找回了面對生活的底氣。
他不無得意地想,接下來的目標不止是考中進士,他還要挑戰(zhàn)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理想──連中三元,在挑燈夜讀時,他曾在詩里這樣寫道:
夜來枕上細思量,獨臥殘燈漏轉(zhuǎn)長。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人言死后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與此同時,這一年他重新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宦門之女何氏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對于這個大家閨秀,他也很是喜歡,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始終期待著能夠收獲一份真摯的情感。
可惜,事與愿違。
就在幾年后唐寅赴京趕考的途中,另一樁奇禍正在悄悄埋下,而他一無所知。
唐寅趕考路上碰到粉絲——富二代徐經(jīng),于是結(jié)伴同行、結(jié)伴同住。徐經(jīng)帶著唐伯虎拜訪了不少達官貴人,其中也包括當時的主考官大學(xué)士程敏政。
考完還沒有放榜,就有人揭發(fā)徐經(jīng)行賄程敏政買得考題,于是程敏政、徐經(jīng)和唐伯虎一同被打入大牢,大刑伺候。
這就是明弘治年間的泄題案。
這個案子到現(xiàn)在都還是莫明其妙、沒有定論。程敏政到底有沒有泄題?徐經(jīng)到底有沒有買題?揭發(fā)的人是因確有其事、別有用心還是黨派爭斗?都是個謎。我們所知道的結(jié)果只是:
程敏政罷官,出獄四天疽發(fā)身亡;徐經(jīng)和唐寅被判終身取消科考資格,黜到地方做小吏。可唐伯虎堅決不干。
出獄后,唐伯虎回到故鄉(xiāng)蘇州。
走在街頭,路人指著他鼻子罵,昔日萬人稱羨的唐解元,今日竟落得萬人唾棄。
續(xù)娶的妻子何氏成天和他吵鬧不休;
弟弟唐申也來找他分家。
于是,休妻,分家,無業(yè),浪游,唐寅的人生又一次斷崖式下跌,一直跌到谷底。從揚州到杭州,從西湖到蕪湖,從廬山到黃山......他四處流浪,流連風月,窮得叮當響的時候就用詩畫換酒錢。
他重歸故里,在青樓買醉時邂逅一位名叫沈九娘的女子。
她崇拜他的才華,也憐惜這個一直被辜負的生命,只不過見慣了紅塵客的逢場作戲,再加上風塵女子的卑微身份,她根本不敢向唐寅表達心中的愛意。
唐寅喜歡作畫,她便精心收拾了自己的妝閣,為唐寅騰出一片繪畫的空間。
唐寅創(chuàng)作的時候,她就靜靜地站在一旁,為他洗硯、調(diào)色、鋪紙。
兩人很少用言語交流,可彼此間的默契早已經(jīng)化作一股股濃情蜜意。
終于,唐寅那顆冰冷的心再次被點燃。
他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甚至不惜和自己唯一的胞弟唐申反目,執(zhí)意要迎娶沈九娘為妻。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p>
既然這個世俗的世界容不下唐寅,他便帶著沈九娘遠離這紅塵俗世的是是非非。那一年,唐寅36歲,沈九娘31歲。他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為她贖身后建了這座桃花庵。
世界如此負我,我也自有一方清凈世界,去當我的桃花仙。在這個桃花庵,不必求什么功名,反而能重新釋放自己的天性。他常常和一群朋友在桃花樹下喝酒跳舞,醉了躺下就睡,完全不用講什么規(guī)矩。沒錢買酒的時候,就用詩文書畫來掙錢。
他自豪地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yè)錢?!睉{著自己杰出的才能,唐伯虎在藝術(shù)之路上反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四方名士都來求他的書畫。
他為自己刻了幾個印章,一方叫“南京解元”,一方叫“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在每一幅字畫上。
即使身敗名裂,天意弄人,也敗不了作為才子的驕傲。
潦倒多年,44歲時唐伯虎遇上寧王招攬的機會,但卻發(fā)現(xiàn)寧王并非真心欣賞自己的才華,只是為謀反網(wǎng)羅人才,于是唐伯虎便在寧王府裝瘋賣傻,暴露丑穢,寧王忍受不了他如此粗俗不堪,于是解雇了他。
經(jīng)過這些事情之后,唐伯虎看透了官場,看破了命運。
他反而有些慶幸,自己被命運折騰,一身傲氣不改,卻反而活出了自己的路數(shù)。
他的人放蕩不羈,他的畫卻一本正經(jīng)。
唐寅的畫,你看不到一絲潦草與隨便。一個世人眼中放誕不羈的人,他下筆,竟是如此凝重端肅,有板有眼,法度嚴謹。無論是山水,還是花鳥,還是人物。都是這樣一絲不茍。他畫人物尤其用心。完全是一個斯文君子的日常。要么他就是精分吧,身體里住著兩個人,一個嚴謹?shù)?,一個瘋狂的。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死前唐伯虎留下了《絕筆》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
過了半輩子凄慘的人生,到死卻仍有做鬼也風流的坦蕩,這種灑脫,不知是用多少酸楚凝成了,可悲可嘆!
清高就清高,驕傲就驕傲,放縱就放縱,沒有虛偽和掩飾。
他情愿自己一直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唐伯虎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很著名的電影,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不論是從影視作品還是從他的歷史傳聞中,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他是典型的文人騷客知識分子,唐伯虎原名唐寅,在明代他就已經(jīng)是非常有名的文人,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有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稱號,同時唐伯虎還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僅在他16歲時就以非常優(yōu)異的的成績考中了秀才。
而《唐伯虎點秋香》中更是給觀眾朋友們打造了他風流倜儻的才子形象,但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的唐伯虎并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他的日子過得一點都不富裕,也根本沒有點過秋香。所以大家看影視作品的時候還是要以尊重史實為主,在這部電視作品中唐伯虎可謂是極度風流,生活也是十分富裕,既帥又有才,而且還十分多金,完全是個型男造型,典型的鉆石王老五,當然也受到了很多女孩子們的喜歡。
劇中的唐伯虎一生娶了8個老婆,其實"唐伯虎點秋香"這一段故事更是才子佳人的一段佳話,但是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卻和影視作品中的大不一樣,他可以說就是一個窮酸書生,每天給別人寫字畫畫掙錢,但是僅僅只能填飽自己的肚子,雖然它的確是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才子,但是他的人生中卻充滿了困難和坎坷波折,從他16歲中了秀才之后,不久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徐氏。之后的日子便越過越不如從前了,他的父親母親和妻子都接連離開了他,這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就連妻子難產(chǎn)生下來的孩子也不幸夭折。
唐伯虎窮困時給縣令家的廁所寫一副對聯(lián),并且用這副對聯(lián)換到了銀子,原來是因為當時有一個縣令在家中蓋了廁所之后他就想招人,給這個廁所寫一副對聯(lián),雖說他懸賞十兩,卻沒有人敢愿意接這個活,原來是在古時的文人眼中,他們認為給廁所提蓮是非常有損自己讀書人顏面的一件事,傳出去也是非常的丟人,而且從古至今也從來沒有人給廁所寫過對聯(lián),所以這個活遲遲沒有人攬下來,后來縣令的管家就想去請一請?zhí)撇⒖纯矗F困潦倒的他愿不愿意做這件事,那時的唐伯虎正在為生計發(fā)愁,這送上門的錢不要白不要,于是便答應(yīng)了這件事。
當場就把這副對聯(lián)給寫了出來:"金鱗豈非池中物,一遇風云便成龍",而這幅對聯(lián)也成為了至今無人能超越的對聯(lián),堪稱千古絕對,前無古人!
唐伯虎是明代舉朝聞名的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謂郁郁不得志,那么唐伯虎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下面是我為你搜集唐伯虎的一生具體是怎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伯虎的一生具體是怎樣的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號六如,出生于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蘇州的一個普通市民之家,其父靠做小生意謀家,所以最多是個小康,既然沒有深厚的家底,那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就只能靠自己掙了。好在他少年就很聰明,過目成誦再加上苦學(xué)不啜,善為丹青,為全家?guī)砹嗣篮玫钠谕?9歲時,他結(jié)婚了,夫妻感情甚篤,生活寧靜而幸福,。
命運弄人自25歲始,那一年他的父母、妻妹相繼去世,如此大的打擊,想必也就只有20多歲的人能夠承受。自此,他篤信佛理,深感生死之無常。
28歲那年,他鄉(xiāng)試高中解元,從而名震江南,開始了短暫的春風得意期。進京趕考時,他結(jié)識了徐經(jīng)(大財子),并成為莫逆。這一路上及進京后,雙才(財)各施本色,即有在文人匯集時的美文佳句、驚艷絕詞,又有在鬧市馳騁的恣意傲然、富貴奪人,當時的他,真是風光無限,意氣風發(fā),有其書信為佐:《上吳天官書》(若肆目五山,總轡遼野,橫披六合,縱橫八極。無事悼情,慷慨然諾。壯氣云蒸,列志風合。戮長猊,令赤海。斷修蛇,使丹岳。功成事遂,身斃名立。斯亦人士之一快,而寅之素斯也!)。然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如此鋒芒畢露,招徠他人的反感與嫉恨是再正常不過了。怪也怪咱徐大財子,實在是太有財了,居然重金買通了當時的主考程敏政的家人,弄到了考題,試卷雖做的上等,但不久既東窗事發(fā),由于唐伯虎此前與老徐的親密及招搖, 自然 也連帶其中,一起鋃鐺入獄。案子一審便是一年有余,最后,徐大財子終于憑著殷實的家當免死,可以回家繼續(xù)做富翁,而本無任何干系的唐解元在受盡拷打之后,卻被割除?士?籍,發(fā)配浙江為吏,這對當時的讀書人可是一種侮辱,而非現(xiàn)在當不了官,卻也能混個 公務(wù)員 的概念,唐寅斷然拒絕這一工作安排,且揮筆疾書:歲月不久,人命飛霜,何能自戮塵中,屈身低眉,以竊衣食。天生的傲氣與文人風骨躍然紙上,此時的傲與前時的傲已有不同,但都出自天然,純潔而非矯作。但,可嘆,唐伯虎自此與做官無緣,終其一生,也無法釋懷。
31歲的他,出獄后,天若兩重,既無面目返鄉(xiāng),就出去游歷山水,一年后,銀子用光,雖有近鄉(xiāng)情更怯之感,也終得落葉歸根。到得家后,他性情大變,開始了賣文賣畫、狹妓聚飲、無所不為的落拓生涯,既后人所描述的風流倜儻、幸福又?性福?的?美妙?生活。此時他心中苦悶,凄然難訴,恨命怨己之時,做《百忍歌》(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將奈何?我今與汝歌百忍,汝當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恥也忍,辱也忍??嘁踩?,痛也忍。饑也忍,寒也忍。斯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間當自省。。。。。。心花散,性地穩(wěn),得到此時夢初醒。君不見如來割身痛也忍,孔子絕糧饑也忍,韓信胯下辱也忍,閔子單衣寒也忍,師德唾面羞也忍,不疑誣金欺也忍,張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頭自思忖。囫圇吞卻粟棘蓬,憑時方識真根本!)。雖是苦悶之作,但也無偏狹之意。另一首(富貴榮華莫強求,強求不成反成羞。有伸腳處且伸腳,得縮頭時且縮頭。地宅方圓人不在,兒孫長大我難留。黃天老早安排定,不用成憂不用愁。),更是化愁為安,有這種認識或自我安慰,在當時卻也不啻為最好的解藥,并沒有被命運迫成了畸形。
36歲時,唐寅續(xù)娶沈氏(名沈九娘,后世無聊人附會成九個美嬌娘),建桃花塢。當時處于明朝中期 資本主義 萌芽狀態(tài),城市已繁華到文人無需憑致仕或自耕而活,賣文賣畫也能小康。江南本就是紛繁富貴之地、欲望之都,唐寅詩酒、丹青俱絕,才名廣播,大受官紳、小資們的追捧,此時的他已走出低谷,醫(yī)好了自己的不遇之憂,按照馬斯洛的定義,生存、安全、愛都解決了,他自然就憑添了白駒過兮的感慨,開始了或詩或酒、狹妓濫飲、及時行樂的放蕩生活(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期間,在他38歲壯年之時,寫下了最為著名的《桃花庵》(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fù)日,花落花開年復(fù)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前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寶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駛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是啊,良辰美景耐何天,新詞一曲酒一杯,濃情過后情轉(zhuǎn)薄,心火也漸熄。不惑之年的唐寅又開始沉醉于佛理禪思,有了(?事事燈前戲,人生水上泡?和?世人多被雞催起,自不由生為利名?)的感嘆。而這些并非落拓文人的虛言假意,從他在懷才不遇時沒有被豬油蒙了心,便可以看出那些都是是真的心清性明的體現(xiàn)。當時的江南黃族有個寧王叫朱宸濠,其十分傾慕唐寅的才名,更想借而為己用,唐寅看其非正派人士,故不受利驅(qū),在與寧王宴飲時,裝瘋賣傻,東倒西歪,連下體都露出來,才沒有被收編,果然,沒過多久,寧王造反,繼而被滅,唐寅有幸躲過了這當頭一刀。
不過,天若有情天亦老,好景不長,年過40的唐寅偏偏又遇到了正德這個忒荒唐的皇帝,這個皇帝到江南尋花問柳之際,大肆鋪張浪費,加上壞人劉瑾的推波助瀾,竟弄得這魚米之香、富冠 天下 之地是府庫空虛、民無積錢,大大影響了正在發(fā)展的第三產(chǎn)業(yè),官紳、市民再無余錢去附庸風雅,靠賣文賣畫的唐寅自然是生意潦倒、衣食堪憂,一困竟是十年。在這期間,再也看不見他的滿紙云霞、達意飄灑,取而代之的則是悲老大、病酒生、囊沒錢的貧士之稱,這在他的詩中處處可見,(十朝風雨苦錯迷,八口妻孥并告饑;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書畫詩文總不工,偶然生計寓其中;肯嫌斗粟囊錢少,也濟先生一日窮。抱膝騰騰一卷書,衣無重褚食無魚),如此的困窘與無奈,哎!畢竟,唐寅也是食人間煙火的肉身,而在那個年代里,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屁股指揮腦袋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人的首要欲望無非是生存,而生存的首要條件無非是柴、米、油、鹽,連醬、醋、茶都算不上。
在最黑暗時候的閃光是最耀眼的,也是最輝煌的。已到知命之年的唐寅,在經(jīng)歷的大半輩子的風霜雪雨、苦愛情仇后,并沒有被這殘酷的現(xiàn)實所打倒,憤懣沒有滅了心智,痛苦沒有傷了根本,世道仍艱難,但心胸卻風回路轉(zhuǎn)、日趨開闊,變的曠達而閑適。(《尋花》偶隨流水到花間,變覺心情似惜年。春色自來皆夢里,人生何必盡尊前?)又(《感懷》不結(jié)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胸中無數(shù)才華,平生萬般磨難,最終皆為這怡然自得的曠達所融化,再也沒有了意氣風發(fā)的銳利,沒有了悲天怨命的憤懣,更沒有了及時行樂的放浪,留下的竟是清新淡雅,適意自然。多少人為爭奪而拋棄了善良,多少人為不平而改變了初衷,多少人為現(xiàn)實而忘記了理想,多少人為名利而放逐了自我,而唐寅沒有這樣做。在史實中的他不是風流倜儻,才子佳人,美倫美渙,但卻堅忍不拔、傲骨天成、曠達瀟灑,這更令我輩感慨嘆服。命運這指刻筆把一些人刻的奇形怪狀,也把一些人刻的俊秀挺拔。
唐伯虎經(jīng)典的詩詞
唐伯虎是當時名揚四海的詩畫家,才華橫溢,傳世的詩作有很多,風格自成一體,主要是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而創(chuàng)作,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唐伯虎的詩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這跟他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早期的詩有六朝時期的風格,行文中規(guī)中矩,表達的內(nèi)容也幾乎是美好的??瓶甲鞅装负?,唐伯虎的詩用詞相對隨意,不會字字斟酌,主要講述自己當時的生活處境,情真意切,表達流暢,作品手到擒來。
唐伯虎的詩詞有《上吳天官書》、《貧士吟》、《落花詩》、《綺疏遺恨》系列、《無題》系列、《短歌行》等,比較經(jīng)典的有《桃花庵歌》、《一年歌》、《花下酌酒歌》、《夜讀》、《流水詩》、《絕筆詩》等等。
《夜讀》是唐伯虎的一篇言志的詩詞,夜里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的前途,擔心時間太快,自己等不及登上高處的那一天;然后用老虎死了還能再次跳起的比喻,表達自己要重新振作,在生前做出成就來。
《花下酌酒歌》是唐伯虎看懂人生的詩,年輕不怕失去什么,到老了深知人生的道理后已經(jīng)來不及了,時間已經(jīng)過去,路還是要接著走,再去深究也只能平添煩惱,只能發(fā)出無奈的感慨。
唐伯虎的桃花詩
唐伯虎的桃花詩是指他最為有名的《桃花庵歌》,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桃花情有獨鐘。晚年的唐伯虎自稱桃花庵主,居住在桃花塢中,這是他用賣畫賺來的錢建造的,環(huán)境好,清靜自然,有利于他的創(chuàng)作。
唐伯虎的桃花詩從寫作技巧上看,基本上采用對偶句的形式,詩文比較公正,易于 朗誦 ,富有很強的感染力。整首詩值得提的是,開頭幾句用了頂針的形式,交代了環(huán)境,并自然地引出后面的部分。
從內(nèi)容上看,唐伯虎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隨后描繪了兩種人的生活情景,首先是自己種桃為生、喝酒作樂的場景,然后通過?車馬?、?鞠躬?等詞簡單介紹了富貴之人的生活,兩種場景進行對比,表達了自己的志趣,不遠為了權(quán)貴低頭哈腰,還是在花酒間過他愜意的生活。另外,唐伯虎后面幾句表達了作為一個隱士的自得,諷刺那些王侯將相和達官貴族身前風光死后的凄涼,同時也警示世人。
整首詩符合唐伯虎本人的氣質(zhì),用詞淺顯易懂,沒有什么華麗的詞匯,也沒有引用 典故 ,讀起來順暢,前幾句頗有民歌的味道,描繪了自己真實的生活場景,并通過與權(quán)貴的對比,表達憤世嫉俗的情懷。
唐伯虎是一個很特別的詩人,他的作品很少有哪些過分修飾的 句子 ,多采用 俚語 ,讓詩文不僅僅是文人的專屬,普通的人也能看懂。唐伯虎最經(jīng)典的詩詞就是《桃花庵歌》,包括了自述處境、自我消遣、警告世人這幾個方面,展現(xiàn)了其卓越的才華,耐人尋味。
猜你喜歡:
1. 歷史上唐伯虎的一生
2. 唐伯虎的一生是怎樣
3. 唐伯虎是宋朝還是明朝
4.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不曾風流
5. 唐伯虎被斷送的光輝歲月
對唐伯虎的形象,很多人一定都還在影視劇當中塑造出來的那個“風流倜儻”的“點秋香”的形象當中,不過這其實也只是一種現(xiàn)代人的戲說罷了。歷史上的確存在這個才子唐伯虎,但是與熒幕上的唐伯虎卻是天差地別。那么,真實的唐伯虎是否也是這樣風流呢?歷史上的唐伯虎,他有著怎樣的一生?
1.歷史上的唐伯虎
唐伯虎,明朝時期人,原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字,但是后來又改了,字子畏。正史上的唐伯虎是一個才子,他的人生說實話也是比較平淡的,這個“平淡”是比照其他那些經(jīng)歷比較豐富的人來說的,比如李白的游學(xué),比如蘇軾被貶,比如杜甫的艱難,這些唐伯虎可以說都沒有,即便有,其程度也是比不過他們的。
對唐伯虎的定義是“畫家、書法家、詩人”,他的父親希望他考取功名,唐伯虎做到了,只是后來因為一件科舉案入獄被貶,從此改變了唐伯虎的人生。他從前也是一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平平淡淡的人,這打擊對他一個沒有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來說,已經(jīng)很艱苦了,唐伯虎因此失去了進取之心,游蕩江湖,但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一代名畫家。
2.唐伯虎的才能
可以看出,順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造就一個人的,因為很多歷史上有很大的成就的人,經(jīng)歷過的事情,磨難、困苦、艱辛,都不是尋常人能夠想象的,在這樣的困境當中,終于激發(fā)了他們的某種特質(zhì),比如被抄家之后的曹雪芹寫出《紅樓夢》,被貶謫之后的蘇軾終于成為我們熟悉的曠達豪放的蘇東坡,都是如此。
唐伯虎也不例外,不過因為他畫風經(jīng)常變化,自己又不喜歡寫上年份,因此也很難判斷他的畫作究竟是他人生中的哪一個時期完成的。不過盡管沒有年份,但是他的畫同樣極其出彩,形神具備,功力深厚。不僅是畫作,書法也同樣優(yōu)秀,這個就能看出不同的時期了,經(jīng)歷了不同的事情,對他的書法風格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3.唐伯虎一點也不風流
這個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一點也沒有影視劇中的風流屬性。從歷史方面來講,大家關(guān)注的更多的,其實是唐伯虎的作品,他的畫作、詩作、書法,很多都被博物館珍藏,其中有大部分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而除了這些,也就是他的人生經(jīng)歷,尤其是被貶之后,那是最值得去了解的一段。
而關(guān)于妻子,古代女子很難能夠留得下性命,唐伯虎的妻子也是一樣。他前后一共娶過三任妻子,但是第二任就連姓氏都沒留下,第一任徐氏,第三任沈氏,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會有風流唐伯虎的傳說呢?還記得前面我們說,唐伯虎經(jīng)歷了變故之后放浪形骸嗎?這段時期他的作為很是讓人看不過去,或許民間也就是根據(jù)這些,才塑造了一個不一樣的唐伯虎出來吧。不過,也許這樣的唐伯虎,才是更令人心折的唐伯虎。
提到唐伯虎,就想到"唐伯虎點秋香"。
這個段子最早出自明朝王同軌的《耳談》,后面又被明朝大作家馮夢龍寫成《唐解元一笑姻緣》。到了現(xiàn)代,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更是將其發(fā)揚光大,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
以至唐伯虎在我們印象中,就是"風流才子"、"放蕩不羈"的形象,特別是坐擁"九個老婆",更是羨煞旁人,妥妥的人生贏家。
其實唐伯虎一生崎嶇坎坷,備嘗人間冷暖,更沒有那么多風流韻事,有的只是逃避痛苦的 "醉酒佯狂"。
至于"唐伯虎點秋香"更是一樁"風流冤案":
1、 明代確有為追婢女而賣身為奴的事,不過主角是當時一位同樣出自蘇州的才子陳元超;
2、 秋香確有其人,是明成化年間南京名妓,本名林奴兒,可是要比唐伯虎大近20歲,唯一與唐伯虎有關(guān)聯(lián)的是,他們都曾跟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沈周學(xué)過畫。
3、 華太師也有其人,不過老家無錫的華太師,要比唐伯虎小27歲。
4、 江南四大才子是真的,當時就名滿天下;其中唐伯虎的經(jīng)歷又特別具有傳奇性,可能因為如此,被時人編排了很多段子,這就是所謂名人效應(yīng)吧。
5、唐伯虎也沒有九個老婆,唐伯虎一生只娶過3個老婆:
第1個老婆:徐氏
唐伯虎出生小康之家,父親是個酒樓老板。
且自幼聰穎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16歲就以蘇州府第一名的成績中了秀才。
不僅如此,家人還給說了一門好親事,
19歲的唐伯虎,迎娶了官宦人家出身的大小姐徐氏。
雖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徐氏也稱的上知書達理,賢良淑德。
婚后兩人夫妻和睦,后面還生了一個兒子。
家境殷實、才名遠揚,妻子賢惠,后繼有人。
少年時期的唐伯虎,可謂春風得意,前程遠大。
可惜,這么一個幾近完美的人生開局,就連老天也嫉妒。
到了唐伯虎24歲的時候,變故接踵而至,從此唐伯虎的一生徹底改變。
先是他父親去世,家里失去了經(jīng)濟支柱,家境開始衰落。
而接下來一、兩年內(nèi),他的母親因為悲傷過度也追隨父親而去,后來妹妹又在夫家去世;
妻子徐氏剛生完孩子便撒手人寰,而可憐的嬰兒在出生三天后,也夭折了
如此巨大的打擊,換了誰也受不了。
25歲的唐伯虎,已經(jīng)白發(fā)叢生,還因此寫了首詩:《白發(fā)》清朝攬明鏡,元首有華絲。愴然百感興,雨泣忽成悲。憂思固逾度,榮衛(wèi)豈及衰?夭壽不疑天,功名須壯時。涼風中夜發(fā),皓月經(jīng)天馳。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在如此情境下,唐伯虎在死黨祝枝山鼓勵規(guī)勸下,強打起精神,潛心備考幾年后的鄉(xiāng)試。但唐伯虎自此性情大變,學(xué)習之余,經(jīng)常流連青樓妓館,徹夜痛飲,惟其如此,才能稍微緩解心中的痛苦吧。
第2個老婆:何氏
27歲的唐伯虎,娶了第2個老婆何氏。
隨后在次年的弘治十一年金陵鄉(xiāng)試中,一舉得中頭名解元,名動天下。何氏喜出望外,誰知好景不長,第二年,進京參加會試的唐伯虎,因被無辜牽連徐經(jīng)科場舞弊案,不幸瑯鐺入獄。后經(jīng)多方營救,終于以"罷黜為吏"得出生天。
可同樣出自官宦家庭的何氏,之前嫁給唐伯虎,主要看中唐伯虎是支潛力股,
經(jīng)過此番變故,何氏料定唐伯虎此后已經(jīng)前途盡毀,前程無亮了。在唐伯虎被下獄的時候,早已收拾好細軟,回娘家去了。出獄返家的唐伯虎,看著空無一人的"家",自嘲一笑,寫下一紙休書,從而二人分道揚鑣,再無瓜葛。
第3個老婆:沈九娘
孑然一身、又恥于為吏的唐伯虎,沒了功名前程、也沒有了家,或許那個真正的家早就沒了的唐伯虎,從此越發(fā)放浪形骸,整日混跡秦樓楚館,以賣畫為生。從單純發(fā)泄痛苦,已經(jīng)妥妥變成一位真正的"憤世嫉俗的中青年"。
也就在這段時期,他在青樓中遇見了一生的真愛,蘇州官妓沈九娘。這并不是如"唐伯虎點秋香"那般瀟灑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兩個人年輕時曾經(jīng)相識,十幾年過去了,沈九娘已經(jīng)年老色衰,而唐伯虎更是潦倒落魄。與其說是"風流韻事",不如說是兩個人"抱團取暖"罷了。猶如江州司馬之遇天涯歌女,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沈九娘年輕時候就是唐伯虎的粉絲,所以她很珍惜與唐伯虎再度相逢的緣分。
為了使唐伯虎有個良好的作畫環(huán)境,每次唐伯虎來之前,她都會把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而唐伯虎每次作畫時,沈九娘總是給他洗硯,調(diào)色,鋪紙,無微不至。唐伯虎有了這么一個"紅袖添香"的精神伴侶,靈感迸發(fā),畫作更見精到,達到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
唐伯虎最為人稱道的美人畫,大都是從沈九娘身上體會到的風姿神采。
天長日久,兩人從同病相憐、到志趣相投,最終萌生了愛情,并結(jié)為夫婦。
兩人從此定居蘇州桃花塢,過上了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
過了兩年,沈九娘還為唐伯虎生了個女兒,也是唐伯虎唯一的后代,取名桃笙。
可上天還沒有饒過唐伯虎,命運的烏云,從他24歲的時候,就一直籠罩著他,并不曾遠去。
公元1510年,正德五年,蘇州水災(zāi)。
比什么金融海嘯還恐怖,大家都在操心糧食,也不買唐伯虎的畫了。
唐伯虎的賣畫生涯自然艱難,有時甚至無米下鍋。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沈九娘苦心撐持。后面沈九娘終因操勞過度病倒了,唐伯虎傾盡所有請來醫(yī)生,結(jié)果醫(yī)生診斷后,告訴唐伯虎,沈九娘已經(jīng)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唐伯虎衣不解帶,盡心服侍沈九娘,也無心于詩畫。
公元1512年冬至前,沈九娘臨終前,緊緊握著唐伯虎的手,說:"承蒙不棄,娶我為妻,本想盡我心力,操持好家務(wù),讓你能專心詩畫,成為一代大家。但我無福、無壽、又無能,我快死了,往后余生,你只能自己好好照顧好自己了。"
聽了這番話,唐伯虎只是緊緊握著愛人的手,淚如雨下。
40歲的唐伯虎,就此失去了他一生的摯愛。
此后直到他去世,再沒有繼娶妻室。
沈九娘的去世,給了剛覺重獲新生的唐伯虎,又一次,也是最沉重的一擊。
從此之后,唐伯虎更覺生無所戀,也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都沒有精力畫畫了。
以致唐伯虎生命的最后十幾年,生活有時難以為繼,不得不靠借錢為生。
唐伯虎跟沈九娘唯一的女兒,桃笙長大后,因母親是蘇州官妓出身,父親唐伯虎又貧困潦倒,所以上門提親者寥寥無幾。經(jīng)常接濟唐伯虎的著名書法家王寵,因為對唐伯虎才華的由衷欣賞,后面索性讓兒子娶了唐伯虎的女兒桃笙,和唐伯虎結(jié)成了親家。這讓唐伯虎喜出望外,高興萬分,生前能看著女兒桃笙出嫁,是唐伯虎的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從此之后,他再無牽掛。人生中一連串的不幸,和畢生摯愛的凋零,都讓這位命運多舛的才子,產(chǎn)生了:"一切有為法,有如夢幻泡影,如夢亦如幻,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的感慨,因此,他給自己取了個號: "六如居士"。
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唐伯虎在在凄風苦雨中,默默的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